图书介绍
现代汉语名词(语)的语义范畴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龙涛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708850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汉语-语义-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汉语名词(语)的语义范畴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现代汉语名词(语)的语义范畴研究概述1
第一节 现代汉语名词的语义研究价值1
第二节 现代汉语名词的研究现状概述12
第三节 现代汉语名词的语义研究现状简述17
第四节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取向、方法与主要研究问题22
上篇 名词词类的空间语义次范畴研究37
第一章 词类次范畴层面上以个体名词为主的名词对“有界”(bounded)事物的表达37
第一节 引子:名词次范畴与“有界”(bounded)和“无界”(unbounded)38
第二节 汉语“纸”类个体性事物的“同质”问题与目前“有界”标准的冲突39
第三节 量词的表形功能与个体量词的“图样(diagram)化定型”功能,对“纸”类同质事物“个体性”表达的帮助41
第四节 “有界”/“无界”事物的“定形”判断标准与“定性”判断标准的互补性46
第五节 个体名词所表事物“个体性”的强弱之分49
第六节 可表“有界”事物的其他类别名词53
第七节 名词的“有界”事物意义与“生命”事物意义的关联性56
第八节 总结57
第二章 能直接前加度量衡量词的“弱个体性”事物名词研究——兼议度量词的语义功能60
第一节 国内外量词功能的研究与本章的目的61
第二节 度量衡量词对“无生”、“涉人”事物的选择62
第三节 度量衡量词对事物“同质”(homogeneous)特征的表达与“弱个体性”事物名词70
第四节 名词加量度时的属性义表达,与量度对名词的“类指”功能74
第五节 总结:度量词的三种语义功能,与量词对事物“有界/无界”表达方式的分化81
第三章 “唯‘个体化’事物名词”与“非‘个体化’事物名词”——名词“类指”、“个指”的词类次范畴差异与名词的指称分工及其他85
第一节 “个指”(individual-denoting)、“类指”(kind-denoting)与名词次范畴86
第二节 指称上专门表“类指”的“非个体化事物名词”87
第三节 指称上专门表“个指”的“唯个体性事物名词”96
第四节 名词内部的指称分工102
第五节 总结:名词次范畴,指称功能分工的产物105
第四章 表隐喻性空间意义的抽象名词108
第一节 问题与目标108
第二节 抽象名词表达一种隐喻性的空间意义111
第三节 抽象名词所指事物的空间性质:“有界”的“属性”事物116
第四节 “空间的隐喻形式”对抽象名词语义、形式与用法的影响124
第五节 附论:关于抽象名词的界定128
第五章 生命义名词及其与空间义、行为义的关系131
第一节 语法研究中“生命”的生物学特征区分的局限及“生命”与空间特征关系的认识131
第二节 “生命义”与事物的“个体性”134
第三节 “生命义”与事物的强“个体性”136
第四节 事物的强“个体性”与行为“自主”性的关系142
第五节 结论143
第六章 对空间义的区分:名词的属性义表达147
第一节 名词表属性义及由此带来的语义区分问题147
第二节 定语位置上、“‘很’+N”中、状语位置上名词的属性义表达149
第三节 名词直接作谓语时的“属性义”陈述158
第四节 名词作主宾语时的“属性事物”指称163
第五节 总结171
下篇 名词(语)的语义关系范畴研究179
第一章 从格式与格式义角度,看NP1/NP2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语义关系179
第一节 研究由来、存在问题与本文的研究思路180
第二节 理论推演:主宾可互换句的语序排列类型与结构句式义——语序上的对称形式与句式的对称语义关系义182
第三节 主宾互换句所表对称关系义的具体类型分析186
第四节 由事物存现中的位移变化,导致参照物与目标物互为的对称性空间关系195
第五节 对称性的相互作用关系202
第六节 总结:主宾互换的动因——结构形式上对对称性概念语义关系摹拟的结果209
第二章 广义“事物”之间的“必然性/非必然性”关系与结构成分共现214
第一节 对“必然性”/“非必然性”关系的感性认识215
第二节 “必然性”/“非必然性”关系的语义性质、语义构成与其他类似范畴的区别219
第三节 “必然性/非必然性”关系在形式结构上的表现228
第四节 “必然性/非必然性”关系的信息量及信息量变化分析238
第五节 结论243
附录一(1) 也说语义语法范畴——兼议语义功能语法247
附录一(2) 语义功能语法,功能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兼论语义功能语法与系统功能语法语义性质之区别258
附录二 参考文献汇总274
后记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