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教程
  • 彭迈,姜兴全主编;石小平,闫仿娅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780114682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2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6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8

四、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12

五、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3

第一章 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16

第一节 商品16

一、商品的二因素16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8

三、商品的价值量20

四、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21

第二节 货币22

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22

二、货币的职能25

三、货币流通规律26

第三节 价值规律28

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28

二、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29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31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31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31

二、劳动力商品的买卖关系32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34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34

二、资本的本质和资本的划分35

三、剩余价值率37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38

一、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38

二、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39

三、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0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工资42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形式42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变动趋势44

第三章 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46

第一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46

一、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46

二、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48

第二节 资本有机构成和相对人口过剩50

一、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50

二、资本的积聚和集中52

三、资本主义的相对人口过剩53

第三节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的贫困56

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56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57

三、无产阶级贫困化在当代的表现59

第四章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63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63

一、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63

二、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66

第二节 资本的周转71

一、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71

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72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76

四、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77

五、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79

第五章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81

第一节 社会资本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81

一、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81

二、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83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简单再生产84

一、社会总产品的三大交换关系84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86

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89

一、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89

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91

三、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94

第六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96

第一节 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96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96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98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99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00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100

二、商业利润及其来源101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103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104

一、借贷资本的形成和利息104

二、资本主义信用106

三、股份公司和虚拟资本108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109

一、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109

二、级差地租的形成及其形式110

三、绝对地租111

第七章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13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13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转化的必然性113

二、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115

三、垄断并不消除竞争117

四、垄断资本的双重作用119

第二节 垄断资本主义统治的基本经济特征119

一、垄断在一国范围内的统治119

二、垄断在国际范围的统治121

三、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123

第三节 垄断资本和非垄断中小资本在当代并存发展125

一、垄断资本在当代125

二、非垄断中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128

第八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31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形式和实质131

一、国家与垄断资本主义的结合131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132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134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135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经济的加强135

二、国家对社会经济调节的手段138

三、国家对社会经济调节的方式140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调节141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调节及其原因141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经济调节的具体形式143

第九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148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148

一、资本主义生产实质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148

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形成了有利于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151

第二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调节152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新特点152

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56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158

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158

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160

第十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所有制结构162

第一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62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含义16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6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16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67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必然性16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169

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72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174

一、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含义174

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176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179

第一节 按劳分配及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特征179

一、按劳分配规律的内容和要求179

二、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18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征183

第二节 按劳分配为主体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86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然性186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方式187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其它分配方式189

第三节 正确处理消费品分配中的各种关系191

一、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191

二、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192

三、坚持共同富裕方向,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3

四、实行多种分配方式,消除社会分配不公194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与发展196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196

二、商品经济运行的调节方式称为市场经济19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00

第二节 社会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202

一、社会化生产要求按比例配置社会资源202

二、市场调节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203

三、计划调节是资源配置的必要形式20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207

一、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的关系207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208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210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和市场组织2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及其体系213

一、市场的含义及其功能213

二、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结构215

三、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219

第二节 市场机制220

一、市场机制的构成要素220

二、市场机制的功能222

三、市场机制的完善223

第三节 市场秩序和市场组织225

一、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225

二、市场秩序和市场规则226

三、市场组织和市场管理227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企业及其经营机制2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性质和地位230

一、社会主义企业及其所有制形式230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232

三、社会主义企业具有生机与活力的意义233

第二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机制235

一、企业经营机制的基本内涵235

二、理顺产权关系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基础237

三、正确处理两个关系是增强企业经营机制的途径239

第三节 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方式241

一、企业经营方式及其与经营机制的关系241

二、社会主义企业的多种经营方式242

第十五章 农户的经营机制和居民的经济行为248

第一节 微观经济活动中的农户和居民248

一、农户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的特征248

二、居民在微观经济运行中的地位250

第二节 农户的经营机制251

一、农户的经营目标和经营约束251

二、农户对集体经营层次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依赖254

第三节 居民的经济行为256

一、居民的收入行为256

二、居民的消费行为257

三、居民的储蓄行为261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264

第一节 国民收入及其分配过程264

一、国民收入的来源及其增长264

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266

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267

第二节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269

一、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及其构成269

二、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270

第三节 国民收入与经济增长273

一、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273

二、积累率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275

三、积累效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77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27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必然性279

一、对外开放是社会化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279

二、对外开放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作用281

三、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283

第二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和战略布局285

一、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285

二、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式287

三、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28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290

一、自主自愿、平等互利290

二、统一领导、规范管理291

三、自力更生为主,利用外援为辅291

四、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综合效益292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调控29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294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294

二、管理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期职能2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299

一、国家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99

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与模式301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30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307

一、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总体结构307

二、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3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