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研究
  • 梅瓶,林更茂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0430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9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伦理秩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1

一 和谐社会既是一种制度期待,也是一种伦理期待1

(一)和谐社会包含着对公平正义良好社会秩序的制度期待3

(二)和谐社会包含着对每个社会成员精神心灵秩序和谐的伦理期待5

(三)和谐社会蕴涵着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的高度融合7

二 伦理秩序之于和谐社会的价值解读11

(一)伦理秩序从“应然”的层面规范了社会利益冲突的边界12

(二)伦理秩序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支持性资源14

(三)伦理秩序提供了民主政治和合法政治的内在生长点15

(四)伦理秩序孕育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善”的价值追求17

三 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的研究意义18

(一)完善和谐社会理论建构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建设之必需18

(二)化解社会矛盾,提升人们心理和谐、道德完美之渴求19

第一章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的历史渊源21

一 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思想的产生与发展22

(一)商周时期的以德配天、等差有序的伦理思想22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中贵和、仁爱礼仪的伦理思想24

(三)两汉至宋明时期的三纲五常、存理灭欲的伦理思想27

(四)清朝至近代的平等自由、天下大同、新知新民的伦理思想30

二 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33

(一)尚中贵和、和而不同34

(二)仁爱修礼、协和万邦39

(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42

(四)诚实守信、惟义所在45

(五)为政以德、政通人和49

三 中国传统和谐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52

(一)传统伦理思想的道德内涵决定了它的当代价值52

(二)传统伦理思想的世界影响和地位决定了它的运行价值55

(三)我国新道德建设的实践证明了它的现实价值57

第二章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的现实困境59

一 利益失衡诱发伦理失序59

(一)利益失衡是转型期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60

(二)利益失衡对社会伦理的消极影响65

二 内外转型消解政治认同71

(一)经济全球化消解着国家认同72

(二)经济转轨消解着利益认同74

(三)体制变革消解着制度认同75

(四)意识形态多元消解着价值认同77

三 文化多元削弱道德信仰79

(一)市场文化瓦解着社会的诚信意识79

(二)多元文化瓦解着国家的主导信仰83

四 突发灾难诱发恐慌心理86

(一)突发的社会灾难源于过多的利益驱动87

(二)突发的社会灾难加剧社会不安全、不确定心理90

第三章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的理论难题93

一 传统伦理与现代伦理的转换93

(一)传统伦理秩序的历史局限性93

(二)传统伦理秩序现代转换的理论视点105

(三)传统伦理秩序现代转换的现实走向110

二 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整合115

(一)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内在张力115

(二)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广义边界119

(三)经济理性与道德理性的融合共生125

三 法律秩序与伦理秩序的交汇134

(一)法律秩序与伦理秩序的共同目标135

(二)法律秩序与伦理秩序的同构机理138

(三)法律秩序与伦理秩序的交汇路径141

四 开放——冲突的文明体系中主导伦理精神的生成146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明的开放与冲突147

(二)多元文明体系中的普世伦理与民族文化话语权151

(三)开放——冲突的文明体系中的主导伦理精神159

第四章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的价值目标165

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共生价值目标的确立165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166

(二)人与自然和谐的内涵解读: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168

(三)坚持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共荣共生172

二 人与社会的和谐:和谐共进价值目标的确立177

(一)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的价值归依177

(二)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179

(三)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导向,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进180

三 人与人的和谐:和谐共处价值目标的确立183

(一)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的核心要素184

(二)人际和谐:现实社会的紧迫课题186

(三)坚持宽容诚信的交往原则,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188

四 人自身的和谐:主体性人格发展价值目标的确立192

(一)主体性人格的内涵解读:内部自主,外部相融192

(二)主体性人格:和谐社会的人本基础195

(三)完善人的主体性人格,促进个人自由和谐地发展199

第五章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的主要内容203

一 尊重个体权利、保障权利平等203

(一)权利的伦理意蕴203

(二)权利平等与社会和谐207

(三)权利和谐的伦理建构210

二 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价值认同216

(一)和谐社会对价值认同的呼唤217

(二)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220

(三)民族精神的弘扬与现代转换223

三 建设执政伦理、稳固执政基础226

(一)执政伦理与社会和谐226

(二)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价值诉求231

(三)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伦理建设的路径236

四 维护社会公正、实现利益均衡243

(一)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243

(二)公平正义与利益均衡247

(三)公平正义的伦理建构252

五 提升幸福感、建设和谐社会心态257

(一)幸福与内心和谐258

(二)幸福感提升与有效社会供给261

(三)幸福感提升与良好心态培养264

第六章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的运行机制270

一 建构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的内在运行机制270

(一)有效的教育运行机制270

(二)良好的文化熏陶机制277

(三)健康的舆论引导机制281

(四)有力的道德赏罚机制286

二 建构和谐社会伦理秩序的外部保障机制289

(一)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289

(二)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295

(三)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300

主要参考文献306

后记3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