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黔西北文学史 上 古代文学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母进炎主编;王明贵本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26314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246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文学史-贵州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黔西北文学史 上 古代文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绪论7
一 黔西北的历史变迁与毕节试验区的建立和发展10
二 厚重的文化积淀与多元的文化构建15
三 黔西北文学的内涵、演进及其主要成就20
四 黔西北文学的特点、价值和发展方向26
上卷·古代文学卷39
(一)黔西北民间文学39
第一编 古代彝族民间文学39
概述39
一 彝族族源、族称及其在黔西北的分布39
二 彝族语言文字39
三 彝族文学的分类、分期及总体特征40
第一章 远古文学(?——前206)45
第一节 创世歌谣45
第二节 创世神话45
第三节 创世史诗51
第二章 上古文学(前206——220)53
第一节 传说53
第二节 英雄史诗56
第三节 布摩故事61
第四节 叙事长诗65
第三章 中古文学(220——1280)68
第一节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68
第二节 英雄史诗74
第三节 叙事诗78
第四节 抒情诗85
第五节 寓言、童话85
第四章 近古文学(1280——1698)88
第一节 民间传说与故事88
第二节 叙事诗89
第三节 史诗96
第四节 歌谣、谚语99
第五章 近代文学(1698——1911)103
第一节 民间故事与传说103
第二节 民间叙事诗104
第二编 古代苗族民间文学111
概述111
一 苗族族源与族称111
二 苗族语言与文字114
三 黔西北苗族文学的分类115
四 黔西北苗族文学的基本特征118
五 黔西北苗族文学的分期121
第一章 创世古歌123
第一节 开天辟地神话123
第二节 射日月神话127
第三节 人类起源神话130
第四节 洪水滔天神话131
第二章 古代前期的口头文学136
第一节 部落起源与早期的生产劳动歌136
第二节 战争与迁徙歌138
第三节 爱情叙事古歌148
第三章 古代中后期的口头文学153
第一节 有关苗族进入黔西北的古歌及其早期的斗争歌153
第二节 爱情故事157
第三节 苦歌160
第四节 情歌161
第五节 有关陶新春起义的叙事诗166
第三编 古代仡佬族、布依族、回族民间文学170
概述170
第一章 仡佬族民间文学173
第一节 神话与史诗173
第二节 传说故事177
第二章 布依族民间文学179
第一节 神话、传说、故事179
第二节 古歌和叙事歌181
第三章 回族民间文学183
第一节 民间故事183
第二节 民间歌谣183
(二)黔西北作家文学185
第四编 古代彝族诗歌185
概述185
第一章 诗化的文学理论(上)186
第一节 举奢哲及其《彝族诗文论》186
第二节 阿买妮及其《彝语诗律论》189
第三节 布独布举及其《纸笔与写作》195
第四节 布塔厄筹及其《论诗的写作》197
第五节 举娄布佗及其《诗歌写作谈》198
第六节 实乍苦木及其《彝诗九体论》199
第二章 诗化的文学理论(中)206
第一节 布阿洪及其《彝诗例话》206
第二节 布麦阿钮及其《论彝诗体例》209
第三章 诗化的文学理论(下)214
第一节 佚名《彝诗史话》214
第二节 佚名《诗音与诗魂》215
第三节 佚名《论彝族诗歌》216
第四节 漏侯布哲及其《谈诗说文》218
第四章 经籍史籍文学、金石彝文文学与汉语文学221
第一节 传世经籍作品221
第二节 重要史籍文学作品223
第三节 金石彝文作品225
第四节 汉语文学成就226
第五编 古代汉诗的发展228
概述228
第一章 元代诗人及其创作229
第一节 李京229
第二节 冯福可230
第三节 白经与何宏士230
第二章 明代诗人及其创作231
第一节 本土诗人231
第二节 流寓诗人236
第三节 王守仁237
第四节 杨慎238
第五节 吴国伦239
第六节 程?、万士和、周文化、江盈科、林尧俞240
第三章 清代诗人及其创作243
第一节 概况243
第二节 李世杰与丁宝桢245
第三节 周婉如248
第四节 陈枕云256
第五节 安履贞258
第六节 “黔中二妙”260
第七节 黄思永等人的诗歌创作262
第四章 章永康264
第一节 章永康的人生道路与性格思想264
第二节 章永康的文学活动与诗歌取向266
第三节 瑟庐诗词的艺术特征267
第四节 章永康诗词的成就、影响和渊源274
第五章 彝族诗人余昭276
第一节 余昭生平及诗论主张276
第二节 余昭诗歌的内容278
第三节 余昭诗歌的艺术成就281
第六编 古代散文的发展283
概述283
第一章 宋元散文284
第一节 实用类散文284
第二节 志书类散文285
第二章 明代散文285
第一节 王阳明与《灵博山象祠记》285
第二节 郭子章等人的散文288
第三章 清代散文289
第一节 实用类散文289
第二节 书信类散文289
第三节 论说类散文290
第四节 记叙类散文292
第七编 古代文学家族299
概述299
第一章 “黔中第一世家”——金沙潘氏家族诗人群300
第一节 潘氏家族的源流及创作概况300
第二节 明清时代文学理念的嬗变对潘氏家族诗人群创作的影响303
第三节 潘氏家族诗人群的地位及其对贵州文坛的影响306
第二章 “芝兰纵枯槁,馨香终不磨”——毕节路氏家族诗人群307
第一节 路氏家族概况307
第二节 路氏诗人群的创作308
第三章 高标传诗远,逸响二百年——毕节余氏彝族诗人群311
第一节 余氏家族概况311
第二节 明清时期余氏诗人群的创作及影响312
第四章 祖孙五进士,叔侄三翰林——毕节张氏文化家族314
第一节 毕节张氏家族的源流314
第二节 张氏家族的社会文化声望315
下卷·现当代文学卷317
(一)黔西北民间文学317
第八编 现当代黔西北民间文学317
概述317
第一章 汉族民间文学318
第一节 红军在黔西北留下的有关民谣318
第二节 有关抗日宣传和反抗黑暗统治的民谣319
第三节 汉族民歌321
第二章 彝族民间文学323
第一节 民间故事323
第二节 民间歌谣323
第三章 苗族民间文学327
第一节 石门坎苗族母语文学——新民歌创作的兴起327
第二节 歌颂红军的歌谣329
第三节 歌颂解放的新民歌331
第四章 布依族民间文学333
第一节 民歌和谚语333
第二节 时政歌337
第五章 仡佬族民间文学339
第一节 歌谣339
第二节 时政歌342
第六章 回族等其他民族民间文学343
第一节 情歌343
第二节 乡土生活歌谣344
第三节 叙事歌谣344
(二)黔西北作家文学347
第九编 现当代传统诗词347
概述347
第一章 现代传统诗歌创作349
第一节 周素园的诗歌349
第二节 丁扬斌的诗歌350
第三节 葛天回的诗歌352
第四节 简书、糜藕池、杨伯尧的诗歌355
第五节 张明甫、方伯鸾的诗歌356
第六节 赵鉴、王宝珩、宋蛟的诗歌357
第七节 余源、陈熙堂、徐宝珊、向渭川的诗歌358
第八节 刘剑魂等民国后期诗人359
第九节 杨维舟、杨国忠的格律诗360
第二章 余达父:黔西北文学史上的杜甫360
第一节 余达父的生平360
第二节 余达父的诗歌362
第三节 余达父在日本的诗歌创作、交流与影响370
第三章 当代传统诗词创作374
第一节 王如柏的诗词374
第二节 余宏模的诗词375
第三节 徐正云的诗词376
第四节 侯祚照、余祥元、谈治华的诗歌377
第五节 杨鹰、陈绍炎等人的诗词378
第六节 阮祥泰、高君儒、叶章龙等人的诗词379
第七节 周祖宣、王明灯的诗词381
第八节 张志侠、刘靖林等人的诗词381
第九节 丁垂赋、谢洪溟、李光平、张贵刚等人的诗歌词赋383
第四章 盛郁文、刘扬忠的传统诗词创作386
第一节 盛郁文的诗词386
第二节 刘扬忠的诗词387
第十编 现当代新诗390
概述390
第一章 20世纪50年代诗歌393
第一节 罗绍书的诗歌393
第二节 陈学书的诗歌394
第二章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诗歌395
第一节 高致香、高致贤的诗歌395
第二节 杨启孝的诗歌397
第三节 李永芳、李光平的诗歌398
第三章 20世纪80年代诗歌398
第一节 陈绍陟的诗歌398
第二节 西篱的诗歌402
第三节 流韵的诗歌404
第四节 张永光的诗歌408
第五节 陈学书的诗歌411
第四章 黔西北诗歌现象413
第一节 黔西北诗歌现象大致形成过程413
第二节 纳雍诗歌现象及曾居一、王明贵、王家洋、姜方、李东的诗歌415
第三节 杨家塘诗歌现象425
第四节 阳山诗歌现象429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诗歌432
第一节 鲁弘阿立的诗歌432
第二节 彭澎的诗歌435
第三节 阿诺阿布的诗歌438
第四节 刘馨泉的诗歌441
第五节 刘靖林的诗歌444
第六章 禄琴的诗歌446
第一节 禄琴诗歌创作概况446
第二节 禄琴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446
第七章 空空的诗歌448
第一节 空空诗歌创作概况448
第二节 空空诗歌的内容与艺术特色448
第八章 21世纪初诗歌452
第一节 管彦博的诗歌452
第二节 徐源的诗歌454
第三节 哑木的诗歌458
第四节 冰木草的诗歌461
第五节 姜静玮的诗歌463
第六节 刘脏的诗歌465
第七节 陆刚等人的诗歌466
第十一编 现当代散文470
概述470
第一章 现代散文473
第一节 周素园的散文473
第二节 余达父的散文477
第二章 20世纪50年代散文480
第一节 谈治华及其《敝帚集》480
第二节 陈绍炎及其《近水居存稿》481
第三节 王如柏及其《劲草金秋》482
第三章 20世纪60年代散文484
第一节 高致贤及其散文创作484
第二节 李世俊的散文论著485
第四章 20世纪70年代散文486
第一节 戴明贤及其散文486
第二节 张志侠、韩先绪的散文488
第三节 高君儒、冯金榜的散文490
第五章 20世纪80年代散文491
第一节 敖行维的散文491
第二节 刘世桢的散文493
第三节 罗笑、燕金祥等人的散文494
第四节 王正义的散文497
第六章 20世纪90年代散文498
第一节 王明灯、杨启孝、段扬的散文498
第二节 陇山的散文501
第三节 傅立勇的散文503
第四节 徐丹玲、安琼的散文505
第七章 21世纪初散文508
第一节 刘靖林的散文508
第二节 罗勇的散文510
第三节 徐渠的散文512
第四节 黄莉、韩棹渭的散文514
第五节 丁炜、万莉的散文517
第八章 刘群峰、游孟宪、陆有斌散文519
第一节 刘群峰的散文519
第二节 游孟宪的散文522
第三节 陆有斌的散文524
第九章 彭澎、陈虎、刘咏秋散文526
第一节 彭澎的散文526
第二节 陈虎的散文529
第三节 刘咏秋的散文531
第十章 报告文学536
第一节 报告文学发展情况回顾536
第二节 单篇报告文学作品537
第三节 系列报告文学作品538
第十二编 现当代戏剧541
概述541
第一章 民国及民国以前的戏剧542
第一节 傩戏及其演出活动542
第二节 《撮泰吉》——人类戏剧与舞蹈的源头543
第三节 话剧及其演出活动544
第四节 京剧、川剧及其演出活动546
第二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戏剧547
第一节 传统剧、新编剧、花灯及其演出活动547
第二节 戏剧社团及其演出活动548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戏剧549
第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戏剧550
第一节 李元昌与《雄鹰展翅》等剧作550
第二节 龚宗文等人与《麦浪滚滚》550
第三节 王志雄与《关山情》551
第四节 丘榆的戏剧创作552
第五节 张维柱的戏剧创作554
第六节 杨义平的戏剧创作555
第七节 李德裔的戏剧创作556
第八节 官志红的戏剧创作557
第九节 任焰林的戏剧创作558
第十节 徐建平、程大有的戏剧创作559
第十一节 魏绪文等人的戏剧创作559
第四章 黔剧的诞生及其创作、演出活动561
第一节 黔剧的诞生过程561
第二节 黔剧的创作与演出情况563
第五章 陈明远的戏剧创作565
第一节 大型历史剧《水西遗恨》565
第二节 轻喜剧《辣椒王招亲》等剧作566
第六章 姜太智的戏剧创作567
第一节 荒诞小品《迷津》等剧作567
第二节 小戏《造林人家》、《山坳上》等剧作568
第十三编 现当代小说570
概述570
第一章 建国初期至“文革”结束时期的小说574
第一节 熊正国的小说574
第二节 谈治华的小说575
第三节 陈绍炎的小说576
第二章 改革开放初期至毕节试验区建立前的小说577
第一节 安文新的小说577
第二节 徐明旭与《调动》579
第三节 游孟宪的小说581
第四节 史宏拯的小说582
第五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其他作家584
第三章 毕节试验区建立后的小说586
第一节 西篱的小说586
第二节 阿诺阿布的小说588
第三节 卢步辉的《在我吸毒的日子里》591
第四节 郑吉平的乡村小说592
第五节 曹永与“曹姓小说”594
第六节 程国辉与《债务人》596
第七节 赵凤普与《人祖》597
第八节 温春来与《澳门传奇》598
第九节 陈虎、陈小苏的小说600
第四章 苏晓星的小说603
第一节 创作概况603
第二节 长篇小说《末代土司》604
第三节 中短篇小说605
第五章 陈学书的小说606
第一节 创作概况606
第二节 长篇小说《故土》607
第三节 中篇小说610
第四节 短篇小说614
第六章 金永福的小说615
第一节 长篇小说《挂职》与《半边户》615
第二节 《左同志传略》等中短篇小说616
第七章 吴勇的小说617
第一节 创作概况617
第二节 《水西悲歌》618
第三节 《柔远夫人》620
第八章 吉柚权的小说620
第一节 创作概况620
第二节 《轮痕》与《野驴》622
第三节 其他小说623
第九章 马学文的小说624
第一节 《寻找出路》与《孽缘》624
第二节 《木偶》625
第三节 其他小说626
第十章 罗勇的小说627
第一节 《我是差生》627
第二节 《擦亮阳光》628
第三节 《爱情选择题》629
第四节 《刻在课桌上的爱情》630
第十一章 罗建明、李东升与《乌蒙磅礴》632
第一节 《乌蒙磅礴》的创作背景及意义632
第二节 《乌蒙磅礴》的思想内容633
第三节 《乌蒙磅礴》的艺术表现634
第四节 《乌蒙磅礴》的有关评论635
第十二章 毕节试验区建立后的其他作家636
第一节 刘世端、罗绍松、彭立基的小说636
第二节 韩秉明、禄炳宪的小说639
第三节 李永喜、毛永健的小说641
第四节 解定生、李寿银的小说643
第五节 陆有斌、郭春柏的小说644
第六节 陇山与《九层岩》646
第七节 李文均、唐方立的小说648
第八节 宋朝、常波、陈勇的小说649
第十四编 现当代黔西北文学研究与评论654
概述654
第一章 现代黔西北文学研究656
第一节 英国学者塞缪尔·克拉克等人对滇东北苗族民间文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656
第二节 英国学者张绍乔对滇东北苗族民间文学资料的收集与整理657
第三节 杨汉先与滇东北苗族民间文学的早期研究659
第二章 当代黔西北文学研究662
第一节 杨汉先与滇东北苗族民间文学的后期研究662
第二节 龙德寿与中国古文献整理、研究663
第三章 刘扬忠及其词学研究664
第一节 刘扬忠概况664
第二节 刘扬忠词学研究的成就与特色665
第四章 陈跃红及其比较文学研究667
第一节 陈跃红概况667
第二节 陈跃红比较文学研究的成就与特色668
第五章 苏晓星与《苗族文学史》669
第一节 苏晓星概况669
第二节 苏晓星与《苗族文学史》的编撰670
第六章 安尚育及其黔西北文学研究673
第一节 安尚育概况673
第二节 安尚育黔西北文学研究的成就与特色673
第七章 王明贵及其彝族文学研究676
第一节 王明贵概况676
第二节 王明贵彝族文学研究的成就与特色676
第八章 王维阳及其苗族民间文学研究677
第一节 王维阳概况677
第二节 王维阳苗族民间文学研究的成就与特色678
第九章 余宏模、王子尧、王继超、东人达、李平凡、王显与黔西北民族文学研究第一节 余宏模黔西北彝族文学研究概况679
第二节 王子尧彝族文艺理论研究概况680
第三节 王继超彝族文化典籍整理、翻译和研究概况680
第四节 东人达及其译著《在未知的中国》681
第五节 李平凡彝族文学研究概况682
第六节 王显彝族文学研究概况682
第十章 黔西北“学院派”文学研究683
第一节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683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686
第三节 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691
第四节 黔西北文学研究692
第五节 文学理论研究693
第十一章 黔西北文学评论696
第一节 杨启孝的小说评论696
第二节 赵卫峰的诗歌评论697
第三节 黑黑的诗歌评论701
第四节 安琼的电影评论703
附录706
附录一 《黔西北文学史》专家审读意见706
附录二 黔西北明清时期进士、举人名录707
附录三 黔西北古代、近现代著述(含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著述)目录(1297——1948)711
附录四 黔西北当代文学著述(含创作、研究、整理、编选、翻译)目录(1949——2010)728
附录五 黔西北国家级、省级作家协会会员名单741
附录六 《黔西北文学随想》742
附录七 本书生僻词语注释749
后记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