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性与性别教育 发展心理学取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性与性别教育 发展心理学取向
  • Barbara Smith著;吴就君总校阅;蔡春美译 著
  • 出版社: 华腾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986746494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218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性与性别教育 发展心理学取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单元 简介1

第一章 为什么需要有性与性别发展心理学3

第一节 为什么要有性与性别发展心理学4

第二节 性与性别的名词解释4

第三节 简介性与性别发展心理学6

一、传统心理学及女性经验6

二、曲解男人?7

第四节 女性和男性研究的发展7

一、心理学角度的女性研究8

二、心理学角度的男性研究9

三、为什么需要性和性别的研究13

四、性别研究的目标13

第二章 性与性别研究方法学23

第一节 性与性别的科学分析24

第二节 科学方法25

第三节 研究方法26

一、实验法26

二、客观观察法28

三、个案研究法28

四、调查和访谈法29

五、后设分析法30

第四节 选择一种研究设计31

一、纵贯式设计32

二、横断式设计32

三、同期追踪设计33

四、资料分析33

第五节 性和性别为自变项及依变项35

一、性为自变项35

二、性别为自变项36

三、性和性别为依变项36

第六节 与整体研究方法相关的议题37

一、与社会分析有关的议题37

二、性、性别和文化:与外推性有关的议题37

三、把全球化观点整合到研究方案的好处39

四、避免研究中的偏差:差异是持续的议题40

五、这本书的外推性41

第三章 刻板印象、神话及媒体讯息47

第一节 刻板印象是一种认知策略48

第二节 刻板印象的历史回顾:主要的神话主题50

一、男人是有力量的50

二、以男人为主的51

三、女人是邪恶的51

四、女人是生命来源53

五、女人是性代表53

第三节 神话和性别研究的关系55

一、神话中女性主题的呈现56

二、神话中呈现的男性主题57

第四节 现今媒体反映出的神话58

一、男性形象58

二、女性形象58

三、媒体中因市场机制而有的性别刻板印象60

四、潜在内化的传统信念刻板印象61

五、为什么媒体的传统刻板印象一直存在?63

第二单元 性别认同的理论67

第四章 性别认同的理论:从新佛洛伊德学说的生物学观点69

第一节 理论是什么?70

一、理想理论的特征70

二、理论的发展70

第二节 生物的观点71

一、性决定和区分的过程71

二、基因在决定两性生物性征差异的角色72

三、性联特质和疾病73

四、荷尔蒙对性分化的调节作用75

五、荷尔蒙对认知的角色77

六、动物行为的生物观点研究结果78

七、社会生物的观点80

八、生物理论的评析81

第三节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82

一、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83

二、佛洛伊德和男性的恋母情结83

三、佛洛伊德视女人为去势的男人85

四、社会的认同和超我的发展86

五、心理性别发展阶段的性器期86

第四节 新佛洛伊德学派的精神分析观点87

一、女人心理学:海伦·杜奇87

二、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艾瑞克·艾瑞克森87

三、客体关系理论:玛格丽特·马勒和南西·乔德洛88

四、精神分析和客体关系理论的共同点91

第五节 对佛洛伊德学派、新佛洛伊德学派及客体关系理论之评析92

第五章 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认知101

第一节 认知的观点102

一、认知发展理论:吉恩·皮亚杰102

二、认知发展学家的假设105

三、性别基模理论:珊卓拉·班姆105

四、柯尔柏格的发展理论和班姆的性别基模理论的评析106

第二节 道德发展理论107

一、道德发展理论:劳伦斯·柯尔柏格108

二、道德发展理论:卡罗·吉利根110

第三节 环境的观点115

一、操作制约理论:史金那115

二、社会学习理论:约翰·达勒、尼尔·米勒、华特·米歇尔及亚伯特·班都拉115

三、生态系统理论:尤瑞·布郎分布里那118

四、对学习理论的评析119

第三单元 性和性别的发展125

第六章 胎儿期到儿童期的发展127

第一节 发展的简介128

一、与性和性别研究有关的主要发展原则128

第二节 胎儿期发展130

一、发展之初:染色体的性130

二、发展之初:性腺的性130

三、发展之初:荷尔蒙的性130

第三节 儿童的生理发展131

一、神经发展131

二、身体生长132

三、运动发展133

四、活动型式134

第四节 儿童的认知发展134

一、感觉和知觉134

二、早期社会知觉135

三、语言发展135

第五节 儿童的社会情绪发展138

一、社会依附138

二、现代家庭结构140

三、性、性别和游戏142

第七章 儿童期的重要议题149

第一节 依附150

一、与依附型式有关的发展结果150

二、自尊和认同151

三、儿童虐待的本质和成因152

四、儿童虐待的后果153

第二节 游戏156

一、游戏、性别和社会人际关系157

二、从生物观点看游戏161

三、从精神分析和客体关系观点看游戏163

四、从认知发展观点看游戏163

五、从性别基模理论看游戏164

六、从社会学习理论、操作制约理论看游戏165

第三节 早期教育166

一、从系统观看教育机会166

二、发展障碍167

三、创造力和性别170

第八章 青少年和成人早期177

第一节 青少年心理学历史178

一、青少年:是阶段期还是过渡期?178

第二节 青少年生理发育181

一、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的发育181

二、女性的成熟182

三、男性的成熟184

四、生理发育的个别差异185

第三节 青少年认知发展186

一、皮亚杰青少年认知发展理论187

二、教育189

第四节 青少年社会情绪发展195

一、家人关系195

二、同侪关系197

第九章 青少年期和年轻成人期的议题209

第一节 青少年、年轻成人及性行为210

一、性态度的发展210

二、性别和性态度211

三、宗教、性态度和行为211

四、性行为:自慰213

五、性行为215

六、文化差异和性行为216

第二节 过早有性经验可能有的后果219

一、性传染病219

二、避孕222

三、怀孕222

四、家庭和文化的价值观223

第三节 性教育224

一、学校性教育方案224

二、性教育的其他来源226

第四节 生理和心理卫生227

一、冲突的外化:青少年犯罪227

二、冲突的内化:自杀和饮食失调236

第十章 成人期251

第一节 成人的生理发展252

一、一般生理功能衰退253

二、因年龄老化所致的体重改变253

三、结构的改变254

第二节 性和生殖系统255

一、女性荷尔蒙的变化255

二、男性的荷尔蒙变化259

三、中年生殖功能改变259

四、老年人的性行为263

第三节 成人的认知发展264

一、成人的感觉和知觉264

二、空间视觉及语言能力265

三、认知功能的左右大脑发展266

四、认知改变的型式267

第四节 成人社会情绪发展:亲密关系269

一、同性性行为269

二、恋爱272

三、单身者的特质274

四、离婚和丧偶者的特征274

五、同居和婚姻者的特质275

六、关系中做决定和影响策略277

七、关系瓦解时的反应277

第十一章 成人期的议题283

第一节 成人健康284

一、生殖功能合并症284

二、精神上的问题288

三、健康照护政策和性别298

第二节 沟通300

一、语言沟通:产生和理解300

二、亲密关系中的沟通策略303

第三节 关系:成人性别角色305

一、亲密关系305

二、亲职的性别角色是稳定的还是变动的?308

第四节 职业311

一、性别及家庭内的劳务分摊311

二、性别和家庭外的劳务分摊313

第十二章 展望321

参考文献33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