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体悟式语文教育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邵统亮著 著
- 出版社: 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30324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0页
- 文件大小:136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语文课-教学研究-中小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体悟式语文教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语文体悟”的教育思想1
上编 “体悟式”语文学理探究11
第一章 “体悟式”语文“语感”观11
第一节 语文“体悟”教学的五个视点11
第二节 “体悟”语文教学的“大语感”观17
第三节 从语言习得的特点看语文体悟教学21
第四节 着眼于语文素养,落根于创造品格25
第五节 关于“语文双基与语感培养之间关系”的调查与思考29
第六节 中国古代“气”的哲学思想对语文教学的启示34
第七节 语文教学“科学性”与“人文性”之厘析39
第二章 “体悟式”语文“体验”观46
第一节 教育“体验”的哲学思想46
第二节 语文知识·语文知识体验&语文知识体验教学49
第三节 让每一个人都有一本自己的“语文学”54
第四节 语文教学的大积累观59
第五节 “我们所认识的”以及“我们所能言传的”63
第六节 在“对话”体验中实现“立人”目标69
第七节 把鱼放入大海71
第八节 把握情感体验机制,实现人的发展76
第九节 关于语文学习审美体验的讨论80
第十节 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特征与策略84
第三章 “体悟式”语文“悟性”观89
第一节 从悟性思维的原点出发89
第二节 直觉思维与语文的体悟94
第三节 表象——体悟语文的知识资源99
第四节 语文“悟性”培养浅说107
第五节 注重语理分析,培养思维品质112
第六节 中国古代语文“体悟”的思想116
第七节 从悟性走向智慧的策略研究120
第八节 文本思路教学与教学设计的思路125
第九节 文本解读需要“宏观大格局”133
第四章 “体悟式”语文的“言语赏美”观139
第一节 体察言语的“声文”之美139
第二节 “语音修辞”辞格例解142
第三节 舌尖上的语文147
第四节 用心灵感悟语言151
第五节 文本解读中的“发隐”154
第六节 “语法感”培养的三个层面和三种意识157
第七节 培养“语法感”的八种方法162
第八节 “语境”的敏感168
第九节 且借圣叹“金针”法172
下编 “体悟式”语文教育叙事研究179
第五章 “点化”教学策略179
第一节 语文教学中的“错误”资源179
第二节 本色化阅读:让阅读教学返璞归真184
第三节 补白·调序·删减·整合&创生189
第四节 整合·质疑·点拨&拓展195
第五节 阅读教学切入口设计中的“点穴”艺术202
第六节 在“意识流”和“诗歌”视角下解读《听听那冷雨》207
第七节 叙事研究:“联系生发”,让想象飞210
第八节 “评点阅读法”运用策略及意义价值214
第九节 教育叙事:“语文对话活动”何为218
第十节 现代文探究性阅读之探究228
第六章 阅读教学观课234
第一节 围观“公开课”234
第二节 教育叙事:基于学生学习困难的教学设计239
第三节 《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案例分析244
第四节 语文课堂艺术镜头研究252
第五节 《金岳霖先生》观课分析262
第六节 “素教”语文教学叙事266
第七节 从《斑羚飞渡》的教学看“复述法”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272
第八节 诵读教学应该成为一道“功夫茶”277
第九节 关于《铃兰花》一文的解读及教学设计的通信284
第十节 “比较阅读法”教学设计287
第七章 作文体悟能力培养策略294
第一节 作文有病,人知否?(五题)294
第二节 发散思维在“四想”作文训练中的运用305
第三节 聚合思维在“四想”作文训练中的运用310
第四节 “四想”作文训练中的读写思融通315
第五节 运用“比喻型”文题,培养体悟能力321
第六节 在“青春诗会”中体验感悟328
第七节 在小说写作训练中培养想象力332
第八节 从“小荷作文”看作文训练中的非智力因素339
第八章 写作训练“体悟”在场344
第一节 点拨&接通344
第二节 移步换景看“庐山”346
第三节 文章有“我”自风华350
第四节 再造的风景355
第五节 点化——激活学生的思维362
第六节 穿透大千,操练心灵368
第七节 学生腔 作家腔 老师腔372
第八节 好作文是“仿”出来的376
参考文献384
后记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