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鑫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700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51页
- 主题词:城市史-研究-中国-商周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从长时段角度研究商周城市的意义1
二 旧有研究成果述评2
(一)先秦城市研究相关考古资料的积累与整理3
(二)关于先秦城市分布与选址的研究5
(三)关于先秦城市形态与功能的综合研究9
(四)小结13
三 本文研究主旨、理论与方法14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19
(一)中国古代“城市”概念的界定19
(二)先秦传世文献中的“城市”及其相关名词22
第一章 商以前城市的起源与发展26
第一节 经济交换中心与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26
一 塞维斯(Elman R.Service)理论中的一个酋邦兴起模式分析28
二 西山古城与中原地区早期城市的起源31
(一)地理环境与聚落群布局32
(二)西山城址遗迹与遗物的分析35
(三)小结39
三 城头山城址与澧阳平原早期城市的起源40
(一)城址所处之环境分析40
(二)对城址内部遗迹的考察41
(三)城址所处聚落群分析44
四 小结47
第二节 龙山时代城址形态与功能的多元化及其地域差异48
一 龙山时代城址文化遗存的个性化分析49
(一)城墙在形态上的差别49
(二)具有礼仪祭祀功能的遗迹差别51
(三)具有储藏功能的遗迹差别51
(四)手工业场所的设置52
二 早期城市发展在功能上的多元化表现53
(一)政治礼仪功能较强的城址53
(二)经济功能较强的城址54
三 小结56
第三节 夏王朝时期的城市布局与功能特征60
一 文献所见夏王朝的贡赋系统62
二 作为五服制中心的二里头遗址在形态与功能上的演变特征64
三 夏王朝时期其他城址的功能浅析68
(一)新砦城址68
(二)大师姑城址69
(三)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群71
四 小结72
第二章 商周城市的地理分布格局与选址原则74
第一节 商周城市分布格局地域特征的宏观考察74
一 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城市分布格局的演变75
(一)商代城市的分布格局75
(二)周代城市分布格局的演变76
二 长江流域及淮河以南城市分布格局的演变83
三 影响商周城市分布格局形成的因素分析86
(一)地形交界带的优势与城址密集分布区的形成86
(二)环境的优劣与南北地区城址发展的不平衡现象90
(三)制度的变迁与城址的等级化聚团分布现象96
第二节 商周城市选址原则的微观探索99
一 “相土卜居”——文献所见商周城市选址理念的演变100
(一)由“相土”到“卜居”——文献所见周人选址理念的演变100
(二)春秋至战国时期城市选址理念的进步104
二 商周城址所反映的选址原则107
三 影响商周城市选址的人文因素118
(一)政治格局的变化对商周城市选址的影响118
(二)交通与资源对商周城市选址的影响119
第三章 商周城市主体形态的结构性演变122
第一节 商周城市防御设施的形态演变122
一 城墙建筑技术与形态的演变123
(一)商代以前城墙建筑技术与形态的不平衡发展124
(二)商周时期版筑夯土建筑技术的普及与进步125
(三)东周时期城址修建技术的多元化发展126
二 城门的演变132
(一)商以前城门对称布局模式的形成132
(二)商代城门中轴对称布局模式的发展135
(三)春秋战国时期城门布局与数量的多元化发展137
三 城郭之形成及其演变143
(一)前人有关城郭制的讨论143
(二)文献所载“郭”与“郛”的演变144
(三)考古所见城郭形态的演变149
第二节 商周城市政治性建筑的结构性演变151
一 文献与古文字资料所见商周城市政治性建筑的演变152
(一)文献所见“宫室”与“宗庙”在概念上的异同153
(二)文献与甲骨文所见商晚期政治性建筑特征分析155
(三)文献与金文所见西周政治性建筑的演变159
(四)文献所见东周时期城市政治性建筑的细化发展165
二 考古所见商周城址大型建筑遗址规模、形态的演变及其性质分析186
(一)“大房子”——政治性建筑的雏形187
(二)陶寺和二里头遗址中的大型建筑——宫城的形成190
(三)商代和西周典型遗址中大型建筑基址形态和功能的发展195
(四)春秋战国都城遗址中大型夯土建筑基址比较研究213
(五)春秋战国一般性城址内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简析231
三 小结233
第三节 集团化分工与商周城市手工业场所的演变235
一 “工”之起源与发展236
(一)“工”之起源与“百工”解析236
(二)“工”之集团性特征及其社会属性辨析239
二 商周时期手工业生产的集团化及其演变特征的考古学观察242
(一)二里头遗址内手工业生产的集团化表现242
(二)商代城址内手工业生产集团化现象的进一步发展245
(三)东周城址内手工业生产集团化现象的扩散与转变251
三 小结262
第四节 经济交换与商周城市市场的结构性特征263
一 东周城址与市场的普及264
(一)各诸侯国都城中市场的普及265
(二)军事城堡与市场266
二 周代城市市场形态的复原与分析268
三 商周城市市场的位置考辨271
(一)“面朝后市”与“工贾近市”辨析271
(二)东周城市“多市制”现象分析273
(三)东周都城遗址中市场位置的考察276
(四)郑州商城中市场位置的推测281
四 小结283
第五节 先秦城市主体形态演变的整合分析284
第四章 商周城市的功能特征及其演变简析290
第一节 集聚整合——商周城市的基本功能291
一 “城”与“市”在功能上的辩证关系291
二 资源的集聚与整合对城市起源的作用293
三 先秦城市对人口的吸纳与重组295
(一)城市中按职业划分的社会阶层296
(二)农民在城市社会阶层中的演变297
四 小结298
第二节 制度变革——商周城市功能的典型特征299
一 社会成本问题——城市制度变革的动力因素例析299
(一)夏商都城“屡迁”现象的经济学简析300
(二)市场的范围与城市的规模305
二 先秦城市制度变革的表现307
(一)城市市场制度的完善308
(二)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309
三 先秦城市功能的动态化演进311
结语314
一 经济与地理因素在先秦城市起源过程中的表现314
二 地理结构在商周城市中的长时段特征315
三 商周城市形态的结构性演变特征316
四 商周城市功能的结构性演变特征318
参考文献320
一 传世典籍及注释320
二 古文字资料及工具书321
三 相关理论著作322
四 先秦城市综合性研究著作及论文322
五 典型城址资料及相关研究325
六 其他研究著作(含博士论文,以作者姓氏拼音为序)329
后记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