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真核微生物 英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真核微生物 英文
  • Moselio Schaechter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4293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79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506页
  • 主题词:真核生物-微生物学-英文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真核微生物 英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真菌3

1.酵母3

定义3

酵母的定义和分类3

酵母的定义和特征3

酵母的分类3

酵母的生物多样性4

酵母的生态学4

酵母的自然生活环境4

酵母在食物链中的作用4

酵母的微生物生态学5

酵母的细胞结构5

一般细胞特征5

酵母细胞学方法5

酵母亚细胞结构和功能6

酵母的营养、代谢和生长6

酵母生长的营养和环境条件6

酵母的碳代谢8

酵母的氮代谢9

酵母的生长10

酵母的遗传学12

酵母的生活史12

酵母的遗传操作12

酵母的基因组和蛋白组计划13

酵母在工业、农业、医学领域的重要性14

酵母在工业上的重要性14

酵母在环境和农业上的重要性16

酵母的医学重要性16

酵母科学和技术最新研究进展16

拓展阅读17

2.曲霉19

定义19

备注19

什么是曲霉属?19

曲霉对食品的污染21

曲霉致病菌21

人类致病曲霉21

动物致病曲霉24

聚多曲霉:一种柳珊瑚致病菌24

有益的曲霉25

东方食品中的曲霉25

曲霉产生胞外酶:曲霉作为重组蛋白的宿主25

曲霉与有机酸生产26

医用次生代谢物26

模式生物构巢曲霉(构巢裸孢壳)26

构巢曲霉遗传体系26

构巢曲霉线粒体DNA27

构巢曲霉作为遗传代谢性疾病模式28

基因表达调控29

构巢曲霉作为细胞生物学模式33

构巢曲霉的发育途径35

曲霉属的基因组时代38

拓展阅读39

3.麦角菌科41

定义41

前言41

自由生活腐生菌和昆虫寄生菌41

软体介壳虫上的物种43

植物活体营养43

麦角菌科的化学多样性45

次生代谢物的生物活性46

麦角菌科内生菌在经济、农业、生态中的重要性47

麦角生物碱的起源和发展47

麦角生物碱的功能47

植物内生麦角菌与禾本科植物防御共生的证据47

防御共生辩论:关于功能的争论48

从自我防御到宿主防御的防御共生的演化48

结论48

致谢49

拓展阅读49

4.内生微生物51

定义51

前言51

植物内生真菌52

一些常见的内生真菌与禾本科植物的相互关系55

苇状羊茅——Neotyphodium coenophialum共生体系55

黑麦草——Neotyphodium lolii共生体系55

稗子——Neotyphodium occultans共生体系56

洋醉马草——Neotyphodium chisosum共生体系56

醉马草——Neotyphodium gansuense共生体系56

醉草——Neotyphodium melicicola共生体系56

森林刺猬草——Neotyphodium共生体系57

‘Hue?u’Grasses——Neotyphodium tembladerae共生体系57

内生真菌的生态影响57

无毒素内生真菌植物生产58

内生真菌活性代谢产物资源58

麦角生物碱59

吲哚二萜代谢物59

波胺60

Lolines60

最新研究进展61

内生真菌的进一步分类62

新的内生互作体系62

菌丝生长新机制63

宿主抗逆性防御共生及机制63

生物活性化合物63

内生真菌研究新方法63

结论64

致谢64

拓展阅读64

5.微孢子虫:最小的寄生物-寄主互作模式前言65

微孢子虫极管和孢子壁在宿主细胞入侵中的作用66

简短和紧凑的微孢子虫基因组反映寄主依赖66

寄主免疫反应:从保护到战胜抵御68

结论和展望70

参考文献和推荐阅读70

6.菌根73

定义73

前言73

菌根类型74

内生菌根74

外生菌根75

兰科植物菌根75

其他菌根76

菌根的功能76

营养吸收76

水份吸收77

植物防御77

菌根生态学78

菌根类型的全球分布和土壤养分78

菌根菌对植物群落的影响78

菌根型食用菌79

菌根和植物生产79

农业79

经济林79

恢复80

菌根和污染80

酸化污染80

重金属污染80

放射性核污染81

有机物污染81

气候变化81

真菌自然保育81

最新研究进展82

拓展阅读82

7.Lichens地衣85

定义85

前言85

历史注记89

地衣的进化90

共生92

讨论94

拓展阅读94

8.植物病原菌和病害定义97

前言97

源于分布的简单生态学变化导致的病害发生98

病原物随人为引起寄主植物分布变化而引发的病害98

转移到新的、未接触过病原的宿主98

病原物的遗传改变引发的病害99

环境的改变引发的病害102

我们能否预测未来疾病的发生?102

对抗入侵的植物疾病103

结论103

拓展阅读104

9.真菌和原生生物植物病原体定义105

前言105

真菌的特征106

菌丝和真菌细胞106

营养106

生殖108

散布和生存109

真菌和环境110

植物真菌病害症状111

生长异常111

脱落111

取代寄主组织111

坏死111

永久性枯萎112

病原菌类群113

原生动物界113

茸鞭生物界113

真菌界116

诊断123

防治124

拓展阅读125

10.虫生真菌127

定义127

前言127

病程及病理生物学128

穿透表皮过程中真菌和寄主的互作128

真菌在血腔的扩展132

虫生真菌的应用134

真菌生防制剂的研发134

真菌是病原物还是腐生物?136

真菌生防制剂的安全性136

虫生真菌的展望137

现代系统学和分类137

虫生真菌的非传统和非有机体应用137

多学科整合的昆虫真菌学138

最近研究进展139

拓展阅读140

11.系统性真菌感染定义143

前言143

病原真菌的分类143

寄主对真菌侵染的防御145

研究真菌致病机理的分子手段147

常见真菌疾病150

病原菌引起的疾病150

条件致病菌引起的疾病157

最近研究进展165

总结和结论166

拓展阅读166

12.皮肤性真菌感染定义167

寄主皮肤的防御167

皮肤的结构167

角质化和表皮细胞增殖167

抗真菌物质167

先天免疫系统168

炎症反应168

皮肤的免疫系统168

疾病描述169

浅部真菌感染169

皮肤和皮下真菌病171

系统性真菌病的皮肤表现173

近期研究进展173

拓展阅读173

第二部分 原生生物173

13.无线粒体原生生物(双滴虫类、副基体类和锐滴虫类)定义177

前言177

无线粒体原生生物和真核生物演化178

系统学179

生活习性182

细胞组成182

双滴虫类182

副基体类183

锐滴虫类185

氢化酶体与纺锤剩体185

遗传学和基因组学187

重要的致病物种188

拓展阅读189

14.叶足状变形虫191

定义191

前言191

一些重要时期192

系统与系统发育192

形态学193

裸变形虫类形态类型200

多态性200

变形运动207

生物学和生态学209

重要性210

拓展阅读211

15.纤毛虫213

定义213

前言213

形态特征215

纤毛虫的起源215

纤毛虫皮层的演变216

核二形性的进化217

主要分支218

纤毛虫皮层的超微结构和结构的保守性219

分子系统学和主要分支219

纲水平上的多态性219

2个亚门219

11个纲219

种水平上的多态性检测224

种水平的形态多样性224

种水平上的分子技术224

拓展阅读226

16.真核微生物中神秘的纤毛虫和假定无性型假定的无性真核微生物227

难于观察228

一种改进的进化框架229

性别缺失的结果229

古代无性生殖?231

结束语和悬而未决的问题231

致谢231

参考文献232

17.颗石藻235

定义235

形态学235

颗石藻细胞的一般特征235

颗石藻的形态237

颗石藻的繁殖238

颗石藻的功能238

分类238

从金藻纲到定鞭藻纲238

定鞭藻门分类239

基于形态学的分类概念239

基于分子遗传学的分类概念240

采集方法240

生物地理与生态学241

一般分布241

季节性和深度偏好241

水华242

颗石藻水华的检测242

颗石藻病毒244

对区域气候和环境的影响244

碳释放和水华沉没245

进化245

颗石藻的起源245

颗石藻的多样性与灭绝246

古代的颗石藻华246

生物地层学用途247

拓展阅读247

18.玻璃动物园:硅藻在纳米技术里的新应用为什么是硅藻?249

硅藻硅结构251

二氧化硅生物矿化和硅藻基因组学251

硅藻生物光子学255

硅藻内部的微流体256

硅藻的药物输送用途257

用Compustat进行的硅藻选育258

硅藻计算258

结论258

致谢258

参考文献259

19.甲藻263

定义263

前言263

甲藻的进化263

甲藻的多样性265

寇氏隐甲藻265

夜光藻268

原甲藻269

混合营养型甲藻270

有丝分裂器的进化271

结论274

拓展阅读277

20.网柄细胞黏菌属定义279

分类、进化和生态学279

基因组学及驯化281

盘基网柄菌的基因组281

实验驯化282

盘基网柄菌的发育283

形态发生283

基因表达和细胞分化286

网柄细胞黏菌属最新研究进展288

产孢级联288

全系统发育基因组测序288

cAMP信号的进化史288

结论289

拓展阅读289

21.有孔虫291

定义291

前言291

细胞学和形态学特征292

粒网状伪足292

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292

实验形态学293

生活史及繁殖294

生态学295

分布和数量295

取食策略295

共生295

采集和保存297

基于形态学分类297

分子系统发育和多态性298

系统发育地位298

宏进化关系300

分子多样性308

进化史和地质学意义308

拓展阅读309

22.眼虫311

定义311

分类学311

细胞结构312

鞭毛结构312

线粒体314

细胞核314

细胞骨架314

眼虫314

菌膜314

鞭毛315

叶绿体315

取食器316

动质体317

动基体317

动质体中的RNA编辑318

糖酵解酶体318

Diplonemids及其他类眼虫319

进化关系320

拓展阅读321

23.肠内原生动物323

定义323

前言323

顶复亚门:隐孢子虫324

小孢子虫目326

鞭毛虫纲:肠贾第虫327

阿米巴变形虫纲:溶组织内阿米巴329

研究现状331

隐孢子虫331

肠贾第虫332

溶组织内阿米巴332

结论332

拓展阅读332

24.利什曼虫335

定义335

分类及形态学335

生活史及生态学336

细胞生物学337

质膜及表面分子337

鞭毛338

其他膜界定的细胞器338

分子生物学及基因表达调控339

基因结构339

mRNA加工339

基因表达调控340

转染及基因靶向340

病理机制及宿主反应340

流行病学及疾病341

诊断、治疗及防控343

研究现状344

拓展阅读344

25.卵菌(水霉、植物病原物)定义347

环境及农业影响347

生物学348

进化史348

普通生物学特征349

特有生物学特征350

基因结构350

病理学350

侵染周期350

宿主组织的黏附、穿透及定植350

类病症状及防御反应的诱导351

宿主酶的抑制作用351

效应子352

结论352

拓展阅读353

26.微微型真核藻355

定义355

前言355

什么是海洋微微型真核藻355

依赖于方法的海洋微微型真核藻史356

可培养海洋微微型真核藻生物学358

可培养株系358

细胞结构359

生理学参数360

微小形体的启示360

海洋环境中的微微型真核藻361

庞大的丰度及广泛的分布361

光合微微型浮游植物生态作用362

异养微微型浮游植物的生态作用362

研究微微型真核藻的分子工具363

非分子工具揭示的原位多样性的视图363

环境基因克隆及测序363

克隆文库以外的方法:荧光原位杂交及指纹分析技术364

原位系统发育多样性365

18s rDNA文库概述365

相对知名的类群365

海洋Alveolates及海洋异鞭毛类367

重要高级系统发育群367

生物地理学367

基因组时代368

可培养微微型真核藻基因组计划368

环境基因组学或宏基因组学368

研究现状368

结论370

拓展阅读370

27.茸鞭类生物373

定义373

茸鞭类生物的进化史373

茸鞭类生物的起源374

茸鞭类生物的化石记录及分化时间374

茸鞭类生物多样性376

茸鞭类生物的质体377

细胞壁379

鞭毛379

茸鞭类生物系统发育及分类380

无色茸鞭类生物380

光合茸鞭类生物381

褐藻纲383

结论383

拓展阅读383

28.弓形体病385

定义385

前言385

分类386

生活史386

临床研究及公众健康387

病状387

诊断387

治疗387

公众健康388

人口生物学388

主要基因型388

株系专化性毒力389

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389

基因组及基因表达389

遗传学389

可用于弓浆虫研究的分子遗传学工具390

细胞生物学390

细胞器390

溶菌性循环391

宿主免疫反应393

宿主免疫反应393

宿主易感性遗传学394

免疫研究394

对行为的影响394

改善弓形体病防控的前景展望394

公众健康394

疫苗接种394

化疗395

拓展阅读395

29.锥体虫397

定义397

美洲锥虫397

传播398

寄生生物及生活史398

兽疫学及流行病学400

临床表现401

发病机理402

诊断403

治疗403

预防404

布氏锥虫404

寄生生物及生活史404

流行病学405

病理学及发病机理406

临床表现407

诊断407

治疗407

预防409

拓展阅读409

30.昏睡病411

定义411

背景411

昏睡病的流行病学412

分布412

疾病库413

传播周期414

流行病因415

诊断416

临床症状416

诊断检验416

治疗417

疾病分布418

经济影响418

昏睡病的控制419

干比亚昏睡病控制419

罗德西亚昏睡病控制419

昏睡病控制的前景展望420

被忽视的疾病420

治疗422

诊断学422

传播介体控制423

未来:控制或消除?423

干比亚昏睡病423

罗德西亚昏睡病423

拓展阅读425

31.次级胞内共生427

定义427

真核生物光合作用的起源427

初级胞内共生427

胞内共生的基因传递及质体蛋白的引入429

次级胞内共生430

次级含质体藻类的多样性430

胞内共生的基因传递及质体蛋白的引入431

次级胞内共生事件的数量431

Nucleomorphs及其基因组433

拓展阅读434

32.藻华435

定义435

前言435

藻华的物理环境436

藻华的化学环境437

藻华的主要组成生物438

蓝细菌438

定鞭藻440

鞭毛藻441

其他类群442

藻华的病原及食藻华生物442

季节性藻华及异常藻华443

春季藻华443

秋季藻华445

低纬度上升流区域的藻华445

混杂类型藻华446

有害藻华446

铁富集藻华447

藻华未来的研究途径448

研究现状448

海洋基因组学448

放弃斯维德鲁普临界深度假说449

海洋浮游生态系统中抑制非硅藻水华及铁元素循环中植食生物的作用449

致谢450

拓展阅读450

33.微生物食物网451

定义451

前言451

微生物食物网的认识452

组成及途径452

水体食物网中的微生物454

异养原核生物454

自养原核生物454

自养真核生物455

异养真核生物455

海洋浮游生境456

底栖生境457

微生物食物网在生物地化循环中的作用458

后生动物的食物源460

微生物食物网模式460

微生物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462

微生物食物网的空间结构463

微生物食物网的生物地理学形式及功能464

拓展阅读465

索引4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