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1981年全国重点高等院校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及选解 力学 电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1981年全国重点高等院校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及选解 力学 电学
  • 出版社: 长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2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1981年全国重点高等院校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及选解 力学 电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一、天文学的萌芽与起源2

二、古代天文学和星占3

三、关于本书编写的构思5

第二章 原始社会、奴录社会的天文学知识7

一、我国天文学的萌芽7

二、原始社会解体到奴隶社会前期的天文知识——季节和分至的认识8

三、殷商时代12

四、西周时期19

第三章 从春秋战国到明末的天文学概况23

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23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19年)24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27

四、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1~960年)30

五、两宋时期(公元960~1279年)32

六、辽、金、元时期(公元907~1368年)36

七、时初到万历末(公元1368~1620年)38

1.星官的命名41

第四章 恒星观测41

一、对星空的认识41

2.星官数和星数42

3.《步天歌》43

4.三垣、二十八宿44

二、坐标系46

1.赤道坐标系46

2.黄道坐标系47

3.地平坐标系49

三、恒星位置的观测50

1.石氏星表50

2.开元年间的恒星位置观测51

3.宋代的几次恒星位置观测51

4.郭守敬和赵友钦的恒星位置观测工作52

5.对极星位置的观测53

6.两份阿拉伯星表54

2.汉代的星图55

四、星图55

1.汉以前的星图55

3.陈卓星图56

4.隋唐星图57

5.五代和两宋星图57

2.对新星和超新星的观测与记录58

6.明代的星图59

7.其他古代文物中的星图和星象示意图59

五、航海术的天文观测64

六、变星的观测67

1.对恒星亮度变化的观测67

第五章 历法71

一、从春秋到时末的历法改革71

1.春秋时期的历法和四分历的起源71

2.战国时期的历法和古六历73

3.秦顺项历和汉太初历的改革74

4.后汉四分历和刘洪乾象历78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的历法79

6.隋唐五代历法改革81

7.宋、辽、金历法84

8.元授时历和明大统历86

二、关于太阳视运动的研究88

1.冬至时刻的测定和回归年长度的确定88

2.冬至点位置和岁差的测定91

3.二十四节气93

4.平气和定气95

5.黄赤交角96

三、关于月亮运动的研究97

1.朔望月97

2.恒星月和近点月99

3.定朔计算101

四、古代历法中的一些其他问题104

1.调日法104

2.上元积年106

1.日的划分和记法109

五、年、月、日时的安排和记法109

2.关于月的安排和记法111

3.记年法113

4.时刻制度116

第六章 日食和月食120

一、对日、月食的认识120

二、古代对日、月食的观测和记录123

1.观测方法123

2.观测记录124

3.日珥、日冤和其他现象125

4.古日食记录的现代利用127

三、日月食规律的认识和预报的演进127

1.食限问题127

2.视差对交食的影响128

3.食带和亏起方位129

4.交食周期129

四、古代交食预报的计算方法131

五、九执历和回历中的交食计算135

第七章 对太阳系内天体的观测和研究140

一、关于月亮的知识140

二、太阳黑子的观测与研究142

三、彗星的观测143

四、流星雨和陨石146

五、对行星的认识147

六、五星会合周期的研究150

七、历代对五星动态的研究151

八、行星和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和对五星位置推算的进步156

九、回历中的五星位置计算159

第八章 宇宙理论的演进161

一、对宇宙结构的认识161

二、宇宙无限性的论证165

三、夭地的起源和演化168

四、朴素的地动说171

一、表174

第九章 天文仪器和天文台174

1.定方向175

2.定节气177

3.定时刻180

二、仪象183

1.浑仪183

2.简仪和仰仪190

3.浑象、浑天象及其他演示仪器194

4.西域仪象199

三、漏刻和其他计时器202

1.漏刻的起源202

2.西汉漏壶204

3.浮箭漏的发明和多级漏壶的发展205

4.渴乌的应用和秤漏的发明206

5.平水壶的发明和沈括的《浮漏仪》207

6.机械计时器209

7.辊弹漏刻210

四、古代的天文台211

8.其他类型的计时器211

第十章 从明末到鸦片战争的中国天文学217

一、明末天文学研究的复兴217

二、耶稣会传教士的东来219

三、《崇祯历书》的编纂221

四、时宪历的颁行经过225

五、明清之际我国学者对欧洲古典天文知识的介绍和研究227

六、清钦天监的天文、历法工作230

七、清钦天监以外的天文学工作234

八、清代对我国古代天文学资料的整理238

第十一章 近代的天文事业241

一、清王朝天文工作的没落241

二、帝国主义文化侵略中的天文事业243

三、太平天国的历法改革244

四、哥白尼学说在中国的胜利246

五、近代天文学知识与旧民主革命247

后记2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