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学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教学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5/33498248.jpg)
- 杨小微,张天宝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10725965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60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教育学-逻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学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教学论的意义1
一、教学论从属于课程论吗1
二、教学设计能取代教学论吗3
三、国外有没有教学论5
第一章 教学论概述9
第一节 教学论研究的对象与任务9
一、关于研究对象的讨论9
二、教学论研究任务的定位17
第二节 教学论的学科性质与逻辑结构19
一、教学论学科性质的解读19
二、教学论逻辑结构分析21
第三节 教学论与相关理论24
一、教学论与学习论24
二、教学论与课程论27
三、探讨教学论性质的新起点31
第二章 西方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35
第一节 古代西方教学思想的萌发35
一、西方教学思想萌发的基本线索36
二、西方早期教学基本思想的梳理37
第二节 教学论作为独立学科的形成41
一、近代教学思想繁荣与学科创建概况41
二、近代教学思想和理论的基本观点44
第三节 教学论学科体系形成及多元发展50
一、奠基时期50
二、多元发展时期60
第三章 我国教学论的发展与反思70
第一节 20世纪以前我国的教学思想70
一、教学目的上崇尚社会本位71
二、教学过程上强调知行结合73
三、教学方法上注重读书、问答和启发74
四、教学内容上以儒家经典为基本教材75
第二节 20世纪初教学理论研究的兴起76
一、废科举兴学校准备了制度上的条件77
二、赫尔巴特教学论引进及国人自编教授法问世78
三、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引发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变革80
四、教学实验的中国化85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的教学论研究93
一、向苏联“学语”及后来在政治运动中“失语”93
二、教学论研究的清思与深化96
第四节 教学论研究的发展趋势98
一、引进和介绍国外教育新思潮及教学理论新成果98
二、开展了丰富生动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100
三、正在形成我国教学论体系和教学理论学科群104
四、继续探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108
第四章 教学的概念113
第一节 教学与现代教学113
一、教学113
二、现代教学116
第二节 现代教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120
一、现代教学产生的社会原因120
二、课程改革及其对教学的影响123
三、现代教学的历史渊源128
第三节 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132
一、理论基础:认识、交往与实践132
二、价值取向:有个性的全面素质养成136
三、内容: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139
四、过程:走向动态生成141
五、方法和组织:走向多样与综合142
六、评价:走向对话与理解143
第五章 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146
第一节 现代教学的价值观146
一、人的生存和发展基本方式的历史考察147
二、现代教学与学生生存和发展基本方式的转变152
第二节 现代教学的学生观159
一、学生是一个完整性的存在159
二、学生是一个主体性的存在163
三、学生是一个独特性的存在172
第三节 现代教学的活动观177
一、活动与人的发展177
二、活动的教学论意义183
第六章 教学活动的目的192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学活动目的的演变192
一、偏重“双基”阶段193
二、重视智力阶段194
三、关注非认知因素阶段195
四、注重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阶段197
第二节 现代教学活动的价值追求203
一、人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终极追求204
二、教学活动既受现实制约,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超越性206
三、育人是教学活动之本208
第三节 现代教学活动的基本目的211
一、建构学生完满的精神世界212
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218
第七章 教学活动的本质234
第一节 关于教学活动本质的不同观点234
一、特殊认识说234
二、认识—发展说238
三、认识—实践说241
四、相互作用(或双边活动)说244
五、多重本质说245
第二节 教学活动的本质:一种交往实践的观点247
一、从生产实践到交往实践248
二、教学活动与交往的关系250
三、交往实践的教学活动本质观253
第三节 教学交往实践的解读259
一、教学交往实践的内涵259
二、教学交往实践的特征262
三、教学交往实践的基本规定性268
第八章 知识观转向与学习方式变革276
第一节 知识观转向及其对课程和教学的影响276
一、当代知识理论对传统知识观的冲击276
二、知识新论启示下的知识观反思282
第二节 新知识观下的学习方式变革294
一、从被动接受式学习到主动参与式学习295
二、从个体性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305
三、从传承性学习到创新性学习316
第九章 教学设计与实施323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323
一、教学设计的缘起324
二、教学设计的不同界定325
三、教学设计模式的不同取向328
四、教学设计的不同路径330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335
一、教学任务分析336
二、学习内容的分析与设计339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343
四、教学时间与空间的设计346
五、教学评价设计348
第三节 教学实施的若干问题349
第十章 教学原则、模式与策略353
第一节 教学原则研究的反思353
一、我国教学原则研究的简要回顾354
二、教学原则及其研究的若干问题反思356
三、我国教学原则研究的展望367
第二节 教学模式的探索371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和特征372
二、教学模式的类型和选用376
三、教学模式研究的反思380
第三节 教学策略的研究384
一、教学策略的内涵和特征385
二、教学策略的类型分析390
三、关于教学策略研究走向的思考397
第十一章 教学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与展望403
第一节 我国教学论研究的最新进展404
一、教学论研究新视域404
二、教学设计的系统研究417
三、学习方式变革及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研究423
四、教学论的学科反思与重建429
第二节 教学论研究展望439
一、教学论的发展走向439
二、教学论研究展望与重建意向448
主要参考文献455
后记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