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药化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2326064.jpg)
- 匡海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1563190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4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61页
- 主题词:中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药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
第二节 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2
一、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中的作用3
二、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5
第三节 中药及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向7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11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11
一、中药化学成分类型简介11
二、各类中药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13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21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21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精制方法23
第三节 中药有效成分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28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理化鉴定28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波谱测定29
第三章 糖和苷类化合物41
第一节 糖类化合物41
一、概述41
二、糖类的结构与分类41
第二节 苷类化合物47
一、概述47
二、苷类的结构与分类47
三、苷类的一般性质52
第三节 糖和苷类的提取与分离56
一、糖和苷类的提取56
二、糖和苷类的分离58
第四节 糖和苷类的检识59
一、理化检识59
二、色谱检识60
第五节 苷类的结构研究61
一、物理常数的测定61
二、分子式的测定61
三、组成苷的苷元和糖的鉴定61
四、苷分子中苷元和糖,糖和糖之间连接位置的确定64
五、苷中糖和糖之间连接顺序的确定66
六、苷键构型的确定67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71
第一节 概述71
第二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71
一、苯醌类71
二、萘醌类72
三、菲醌类73
四、蒽醌类73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77
一、物理性质77
二、化学性质77
第四节 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81
一、醌类化合物的提取81
二、醌类化合物的分离81
第五节 醌类化合物的检识83
一、理化检识83
二、色谱检识83
第六节 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83
一、化学方法83
二、波谱分析85
第七节 含醌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92
一、紫草92
二、丹参93
三、大黄94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97
第一节 概述97
第二节 简单苯丙素类98
一、简单苯丙素类的结构与分类98
二、简单苯丙素类的提取与分离99
第三节 香豆素类100
一、香豆素类的结构与分类101
二、香豆素类的理化性质105
三、香豆素类的提取与分离107
四、香豆素类的检识108
五、香豆素类的结构研究108
六、含香豆素的中药实例112
第四节 木脂素114
一、木脂素的结构与分类114
二、木脂素的理化性质121
三、木脂素的提取与分离122
四、木脂素的检识123
五、木脂素的结构测定123
六、含木脂素的中药实例129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133
第一节 概述133
第二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135
一、黄酮类137
二、黄酮醇类137
三、二氢黄酮类138
四、二氢黄酮醇类138
五、异黄酮类139
六、二氢异黄酮类139
七、查耳酮类139
八、二氢查耳酮类140
九、橙酮类140
十、花色素类140
十一、黄烷醇类141
十三、其他黄酮类142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43
一、性状143
二、旋光性144
三、溶解性144
四、酸碱性145
五、显色反应146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148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148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149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153
一、理化检识153
二、色谱检识153
第六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154
一、UV 光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154
二、1H-NMR 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160
三、13C-NMR 谱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167
四、MS 在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研究中的应用170
五、结构测定实例174
第七节 含黄酮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176
一、槐花米176
二、黄芩177
三、葛根178
四、银杏叶178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181
第一节 萜类181
一、概述181
二、单萜184
三、倍半萜190
四、二萜193
五、二倍半萜197
六、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98
七、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201
八、萜类化合物的检识204
九、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206
十、含萜类化合物的中药实例209
第二节 挥发油213
一、概述213
二、挥发油的组成214
三、挥发油的理化性质215
四、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216
五、挥发油的检识220
六、含挥发油的中药实例221
第八章 三萜类化合物226
第一节 概述226
第二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227
一、链状三萜227
二、单环三萜228
三、双环三萜228
四、三环三萜229
五、四环三萜230
六、五环三萜234
第三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溶血作用239
一、物理性质239
二、化学性质240
三、溶血作用241
第四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242
一、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242
二、三萜类化合物的分离242
第五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检识244
一、理化检识244
二、色谱检识244
第六节 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245
一、UV 光谱245
二、MS 谱245
三、NMR 谱247
四、结构研究举例250
第七节 含皂苷的中药研究实例252
一、人参252
二、甘草257
三、柴胡259
第九章 甾体类化合物262
第一节 概述262
一、甾体化合物的结构及分类262
二、甾体化合物的生合成途径262
三、甾体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264
第二节 强心苷类化合物264
一、强心苷概述264
二、强心苷的结构与分类265
三、强心苷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268
四、强心苷的理化性质269
五、强心苷的颜色反应273
六、强心苷的提取与分离274
七、强心苷的检识276
八、强心苷的结构研究277
九、含强心苷的中药及蟾酥强心成分实例282
第三节 甾体皂苷289
一、概述289
二、甾体皂苷的结构与分类290
三、甾体皂苷的理化性质293
四、甾体皂苷的提取与分离294
五、甾体皂苷的检识296
六、甾体皂苷的结构研究296
七、含甾体皂苷的中药实例301
第四节 C21甾体化合物305
一、概述305
二、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307
第五节 植物甾醇307
一、概述307
二、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308
第六节 胆汁酸类化合物308
一、胆汁酸的结构特征及其在动物界的分布308
二、胆汁酸的化学性质309
三、胆汁酸的检识309
四、胆汁酸的提取分离310
五、含胆汁酸的中药实例311
第七节 昆虫变态激素312
一、概述312
二、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312
第十章 生物碱313
第一节 概述313
一、生物碱的含义、分布、存在形式及生物活性313
二、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简介313
第二节 生物碱的结构与分类315
一、鸟氨酸系生物碱316
二、赖氨酸系生物碱316
三、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系生物碱317
四、色氨酸系生物碱319
五、邻氨基苯甲酸系生物碱320
六、组氨酸系生物碱321
七、萜类生物碱321
八、甾体类生物碱322
第三节 生物碱的理化性质322
一、物理性质322
二、化学性质323
第四节 生物碱的提取分离328
一、总生物碱的提取328
二、生物碱的分离329
三、水溶性生物碱的分离332
第五节 生物碱的检识333
一、理化检识333
二、色谱检识333
三、高效液相色谱(HPLC)335
第六节 生物碱的结构研究335
一、化学方法335
二、波谱法337
第七节 含生物碱的中药实例343
一、麻黄343
二、延胡索345
三、黄连347
四、洋金花350
五、苦参354
六、汉防己356
七、马钱子358
八、乌头(附子)360
九、紫杉362
第十一章 鞣质365
第一节 概述365
第二节 鞣质的结构与分类366
一、可水解鞣质类366
二、缩合鞣质类372
三、复合鞣质376
第三节 鞣质的理化性质377
一、物理性质377
二、化学性质378
第四节 鞣质的提取与分离378
一、鞣质的提取378
二、鞣质的分离378
第五节 鞣质的检识381
第六节 鞣质的结构研究382
一、1H-NMR 谱382
二、13C-NMR 谱384
三、MS 谱384
四、CD 谱384
五、结构研究实例385
第六节 含鞣质的中药实例387
第十二章 其他成分388
第一节 脂肪酸类化合物388
一、概述388
二、脂肪酸的结构分类388
三、脂肪酸的理化性质388
四、脂肪酸的提取分离389
五、提取分离实例390
第二节 有机含硫化合物391
一、概述391
二、含硫化合物的中药实例392
第三节 氨基酸、环肽、蛋白质和酶394
一、氨基酸394
二、环肽398
三、蛋白质和酶400
第四节 矿物质403
一、概述403
二、矿物药403
三、微量元素405
第十三章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408
第一节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意义及必要性408
一、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复方研究的关键问题408
二、对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有利于阐释中医药理论409
三、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可搭建中西医结合的纽带和桥梁409
四、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现代化的必经途径410
五、促进中药制剂等相关学科的发展410
第二节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进展411
一、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的物质基础研究411
二、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411
三、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的提取分离412
四、中药复方定性、定量研究413
第三节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415
一、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指导思想415
二、坚持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研究相结合原则415
三、中药复方血清靶成分研究416
四、中药复方中化学物种形态和生物活性关系的研究417
五、其他新思路418
附录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