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哲学讲演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世英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4624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77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497页
- 主题词:哲学-研究生-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哲学讲演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开讲词1
哲学的性质3
小引:哲学始于对普遍性问题的惊异3
一、哲学史上对哲学的界定5
二、哲学是关于人对世界的态度或人生境界之学11
三、哲学的分类14
第一篇 本体论与认识论23
第一讲 哲学的基本问题23
一、“人—世界”和“主体—客体”两重“在世结构”的含义、区别与关系23
二、“人—世界”和“主体—客体”两种结构在中西哲学史上的表现29
三、哲学基本问题解析35
第二讲 精神发展的阶段41
一、划分精神发展阶段的原则42
二、个人精神发展的阶段46
第三讲 两种超越: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两种目标:相同与相通56
一、纵向超越与横向超越56
二、相同与相通64
第四讲 两种超越的途径:思维与想象77
一、想象不同于思维的特点77
二、从重思维到重想象的转向81
三、想象的重要意义84
第五讲 两种无限观:“思维的无限”与“想象的无限”90
一、两种无限的含义90
二、对黑格尔“真无限”的批评93
三、“真无限”的整体与“坏无限”的整体95
四、“人生在世”的全过程97
第六讲 崇尚有限与超越有限101
一、从尊崇无限到尊崇有限的转向101
二、时间的有限性决定人世间事物的有限性103
三、从拯救有限到超越有限,从崇有到尚无107
四、从一元论到多元论,从尊崇同一性到尊崇差异性111
第七讲 两种真理观:符合说与去蔽说115
一、从符合说到去蔽说的转向115
二、真理的本质在于超越和自由120
第八讲 现实·真实·虚拟126
一、亚里士多德:“诗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126
二、虚拟的重要性和真实性130
三、真实(真理)的层次133
四、艺术的真实135
第九讲 论境界145
一、境界的含义及其在中西哲学史上的意义145
二、境界的形成149
三、不同境界之间的沟通问题151
四、用“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思想精神提高和沟通不同的精神境界153
第十讲 超越自我158
一、禅宗关于超越自我的思想158
二、超越自我在于超越主客二分式166
第十一讲 超越之路175
一、哲学的“奥秘性”与“公开性”177
二、哲学的彻底的“公开性”在于永不脱离时间性和有限性181
三、超越有限的历程184
四、超越有限是一个长期磨炼的过程186
第二篇 审美观195
第十二讲 审美意识的在世结构:人与世界的融合195
一、审美意识不是主客关系式的认识,而是人与世界融合的产物196
二、审美意识的特点:超越性200
三、审美意识给人以自由205
第十三讲 审美意识的灵魂:惊异211
一、传统哲学把哲学与惊异对立起来211
二、审美意识的惊异主要因超越主客二分而激起215
三、缺乏审美意识或诗意的传统哲学的终结217
四、惊异是哲学和审美意识(诗意)的灵魂219
第十四讲 典型说与显隐说224
一、典型说及其哲学基础225
二、显隐说及其哲学基础227
三、真理的场所——艺术品231
四、中国古典诗论的“隐秀”说237
五、超越在场与功利追求240
第十五讲 审美意识:超越有限——再论典型说与显隐说244
一、艺术是以有限显现无限244
二、艺术品显现人人共同生活于其中的无限性世界246
三、艺术品所显现的无限性包括不同时代不同人的参与249
四、典型说的无限之局限性250
五、古希腊的模仿说及其扩展252
六、中世纪对古希腊模仿说的超越255
七、典型说在西方近代美学史上的主导地位255
八、现当代的显隐说对传统的典型说的超越259
第十六讲 审美价值的区分262
一、黑格尔论艺术价值的区分262
二、超越有限性的程度决定审美价值的高低266
第十七讲 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275
一、西方古典哲学到现当代哲学的转向275
二、语言学的转向278
三、语言意义的转换282
四、“大言”与“小言”287
第十八讲 语言的诗性与诗的语言295
一、语言的诗性295
二、诗的语言与非诗的语言的区别301
三、中国古典诗的语言的特征和要求303
第十九讲 美与真善310
一、古希腊时期310
二、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313
三、近代314
四、现当代317
五、真善美统一于“万物一体”319
第三篇 伦理观325
第二十讲 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325
一、中西哲学史上的道德观325
二、审美意识超越道德意识331
三、西方一些思想家关于审美意识与道德意识的关系的论述336
四、审美意识的超越性与现实性的统一339
第二十一讲 人与世界的两重性344
一、“被使用的世界”与“相遇的世界”345
二、人生并非只是使用对象的活动346
三、人生的最高意义:“万物一体”的领悟或“我一你”之间的相互回应349
四、有“民胞物与”精神的人,能唤醒万物与之作语言交流351
五、“我一你”关系的优先地位353
六、让科技事业充满“民胞物与”和“仁爱”精神之火与光356
第二十二讲 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和民胞物与说360
一、中国哲学史上民胞物与和人类中心思想的统一361
二、西方极端神秘主义者的非人类中心主义364
三、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368
第二十三讲 和谐相处:人与人,人与自然372
一、和谐论的本体论根据——“万物一体”373
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74
三、人与人的和谐相处377
第二十四讲 建立道德律的方式:对话与独白382
一、从独白到对话382
二、儒家的“万马齐喑”的伦理学与哈贝马斯的“交往伦理学”385
三、理与情389
第二十五讲 知行问题的道德含义与认识论含义393
一、知行合一的道德意义393
二、从天人合一到主客二分,从道德意义的知行合一到认识论意义的认识与实践396
三、“知”哲学与“行”哲学399
四、道家既“知”道亦“行”道403
五、哲学与人生405
第四篇 历史观411
第二十六讲 古与今411
一、伽达默尔的古今融合论412
二、王船山的“通古今而计之”的历史观419
第二十七讲 传统与现在426
一、传统的特征与形成过程426
二、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431
第二十八讲 历史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439
一、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含义439
二、时间距离的意义442
三、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超出自身而不执著445
四、历史性问题就是人生意义问题448
第二十九讲 中心与周边451
一、中心与周边关系的哲学基础451
二、“万变不离其宗”剖析453
三、民族性与时代性457
四、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458
第三十讲 余论 希望哲学463
一、以希望哲学代替猫头鹰哲学464
二、希望就是虚拟464
三、希望就是战斗466
四、希望与命运466
五、希望与失望467
六、希望与无限469
附录:471
1.治学心得471
2.主要著作目录(合著未收入)475
3.主要学术论文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