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利益平衡视角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利益平衡视角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
  • 马文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1364319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13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利益平衡视角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3

一、保护耕地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线3

二、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形势4

三、利益失衡是耕地流失的深层次原因5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7

一、研究目的7

二、研究意义8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10

一、国外研究动态11

二、国内研究动态16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及展望22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23

一、研究思路23

二、研究方法25

第五节 创新之处26

第二章 利益平衡视角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相关理论29

第一节 基本概念的界定31

一、利益平衡的内涵31

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内涵和实质34

三、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内涵38

第二节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理论基础38

一、公共物品理论38

二、外部性理论42

三、土地价值理论46

四、产权理论48

五、博弈论54

六、福利经济学理论56

第三节 本章小结57

第三章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59

第一节 我国耕地保护的现状61

一、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61

二、我国耕地保护制度的演进66

第二节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70

一、研究方法——对应分析法71

二、耕地保护制度实施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构建73

三、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76

第三节 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症结84

一、未充分认识耕地资源的总价值及其正外部性84

二、未充分考虑和保护耕地发展权85

三、未做好征地补偿及征地后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问题87

四、未建立起切实可行的区域间利益调节机制89

五、未充分认识耕地保护中经济补偿措施的重要性90

第四节 本章小结91

第四章 耕地保护过程中的利益失衡与平衡93

第一节 利益主体的划分95

第二节 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98

一、中央政府的利益诉求98

二、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98

三、农民的利益诉求99

四、未尽到耕地保护义务地区和超额承担耕地保护义务地区的利益诉求100

五、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与冲突101

第三节 利益主体间的利益博弈102

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102

二、中央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博弈105

三、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博弈108

四、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109

五、未尽到耕地保护义务地区与超额承担耕地保护义务的地区之间的利益博弈112

第四节 结论与启示113

一、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平衡113

二、中央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平衡114

三、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平衡115

四、超额承担耕地保护义务地区与未尽到耕地保护义务地区之间的利益平衡116

第五节 本章小结116

第五章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价值基础与产权基础119

第一节 基于耕地资源功能的耕地资源价值再认识121

一、耕地资源的功能与价值121

二、耕地资源价值的其他分类126

第二节 我国耕地产权体系及其再认识129

一、我国现行耕地产权体系129

二、我国耕地产权的界定132

三、我国耕地产权体系的再认识141

第三节 基于耕地产权体系的耕地资产价值再认识142

第四节 本章小结144

第六章 基于农户调查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分析145

第一节 研究区域选择及社会经济状况概述147

一、研究区域选择147

二、新野县社会经济概况148

第二节 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概况149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149

二、样本数据总量确定150

三、调查样本的数据分布151

第三节 农户类调查问卷数据特征分析152

一、经济补偿需求、耕地保护意愿与耕地保护主体认知152

二、对粮食直补等政策的满意程度153

三、经济补偿接受主体、补偿方式、补偿依据与支付方式选择154

四、性别和年龄结构155

五、受教育程度157

六、是否兼业与农业收入比重158

七、家庭人口状况158

八、家庭承包地面积状况160

第四节 基于农户调查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161

一、模型构建161

二、变量选取162

三、原始数据标准化163

四、多重共线性诊断163

五、模型检验165

六、模型回归结果166

第五节 本章小结169

第七章 国内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实践及启示171

第一节 国外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实践173

一、美国173

二、英国176

三、以色列178

第二节 国内部分省、市(区)经济补偿的实践179

一、台湾地区179

二、其他市(区)181

第三节 经验借鉴与启示183

一、以完善的耕地保护法律制度为基础183

二、创新耕地保护制度,设立耕地发展权184

三、发挥政府利益调节功能,维护耕地保护主体经济利益185

第四节 本章小结186

第八章 利益平衡视角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架构187

第一节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原则189

一、帕累托最优原则190

二、公平优先效率跟进原则190

三、谁受益谁补偿原则191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192

第二节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的对象、主体及客体193

一、第一层次经济补偿机制的补偿对象、主体和客体193

二、第二层次经济补偿机制的补偿对象、主体和客体195

第三节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197

一、第一层次经济补偿机制的补偿标准197

二、第二层次经济补偿机制的补偿标准202

第四节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方式207

一、补偿依据208

二、补偿手段209

三、补偿支付方式210

四、补偿途径210

第五节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资金来源211

一、两个层次经济补偿机制共同的资金来源212

二、两个层次经济补偿机制资金来源的个性213

第六节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运作形式215

一、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基本运作形式216

二、第一层次经济补偿机制的运作形式217

三、第二层次经济补偿机制的运作形式218

第七节 本章小结220

第九章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测算模式应用研究——以河南省新野县为例223

第一节 新野县耕地资源生态价值与社会价值测算225

一、调查问卷基本内容与核心问题处理225

二、CVM常见偏差类型及规避方法229

三、受访对象对耕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认知230

四、补偿标准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237

第二节 耕地发展权价值测算253

一、耕地资源的经济价值测算253

二、耕地资源潜在市地价值测算257

三、耕地发展权价值测算结果259

第三节 本章小结259

第十章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保障措施261

第一节 法律保障263

一、耕地产权及其正外部性的法律确认263

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法律支撑264

第二节 制度保障265

一、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制度265

二、完善征地制度266

第三节 技术保障267

一、开展对耕地资产价值的专业评估267

二、开展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试点工作267

第四节 组织保障268

第五节 文化保障269

第六节 本章小结269

结束语270

参考文献275

附录1 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估及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需求调查问卷(农户类)296

附录2 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估调查问卷(城镇居民类)305

后记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