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和合学 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立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22799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文化哲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和合学 21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再版序1
自序1
上卷3
第一章 世纪之交的文化思考3
一、文化方式的选择3
(一)科学与阶级4
(二)冷战与后冷战5
(三)转型与冲突8
(四)多元冲突与多元融合9
二、古今中西的论争13
(一)传统现代的二分13
(二)古今之辩的反思14
(三)中西之争的情结18
(四)中体西用的误导21
三、现代化出路的求索24
(一)牛体马用说的批判24
(二)创造性转化的折衷28
(三)返本开新说的困境33
四、人文精神的转生39
(一)文化转生的周期性39
(二)文化精神与现代化44
(三)中国文化与世界化45
第二章 和合与和合学49
一、和合之释义49
(一)差分与和生50
(二)存相与式能52
(三)冲突与融合52
(四)自然与选择54
(五)烦恼与和乐58
二、和合学意蕴59
(一)然与所以然60
(二)变化与形式62
(三)流行与超越65
(四)对称与整合67
(五)中和与审美69
三、传统和合方式的坎陷71
(一)无中介的直接和合72
(二)无转换的取舍和合73
(三)差分不足的简单和合74
(四)无冲突的重一和合75
(五)多奇点的神秘和合76
四、和合思维与意义77
第三章 和合学的整体结构82
一、总体的构想82
(一)“地”:和合生存世界83
(二)“人”:和合意义世界85
(三)“天”:和合可能世界86
二、三界和三层88
(一)差分90
(二)结构91
(三)转换91
(四)归致92
三、新学科分类93
(一)形上和合:和合自然科学95
(二)道德和合:和合伦理学96
(三)人文和合:和合人类学98
(四)工具和合:和合技术科学99
(五)形下和合:和合经济学101
(六)艺术和合:和合美学102
(七)社会和合:和合管理学103
(八)目标和合:和合决策学104
四、理论的公设106
(一)元素差分106
(二)结构整合106
(三)中介转换107
(四)功用选择107
(五)反演流行108
五、传统和合之类型109
(一)一元和合类型109
(二)二元和合类型109
(三)三元和合类型112
(四)多元和合类型113
第四章 和合生存世界114
一、自然与生存114
(一)自然与人114
(二)人与动物116
(三)人之心身119
(四)人与思维121
二、境理与知行126
(一)境与理126
(二)人与境127
(三)人与理132
(四)知行与智能135
三、同构与渐进140
(一)生存时空态141
(二)知行转换142
(三)智能中介147
(四)和合对偶151
四、生存和合学的呈现153
第五章 和合意义世界155
一、社会与意义155
(一)社会与人156
(二)人与意义158
(三)自我意义161
(四)人生意义166
二、性命与修养168
(一)性与命168
(二)人与性170
(三)人与命178
(四)修养与规矩185
三、微观与宏观190
(一)养修转换191
(二)规矩中介197
(三)两两对偶201
四、意义和合学的展开202
第六章 和合可能世界204
一、思维与可能204
(一)人与可能204
(二)人与想象209
(三)人与理想213
(四)人与境界218
二、道和与健顺221
(一)道与和221
(二)人与道223
(三)人与和229
(四)健顺与名字232
三、转换与中介240
(一)健顺转换241
(二)名字中介247
(三)对偶互动251
四、可能和合学的展现252
第七章 和合世界的整体贯通与生生253
一、和合三界六层的立体贯通253
(一)和合三界理论之建构253
(二)和合三界的层间贯通254
(三)和合三界的界际贯通255
二、和合八维四偶的生生流行258
(一)同界八维的序化反演258
(二)三界同维的级化反演258
(三)三界对待的偶化反演258
三、和合三界的语义与生生259
(一)转换中介概念的语义分释259
(二)和合世界演化和分级生生262
(三)和合世界结构和太极和合264
第八章 和合精神的追寻265
一、前哲学的和合哲学265
(一)人兽浑沌和合265
(二)和合的梦境267
(三)潜哲学的和合269
二、形上学的哲学和合272
(一)迁徙与文化融合273
(二)冲突与观念融合275
(三)可道与恒道融合278
三、传统和合的超越284
(一)形上学的困境285
(二)形上学的批判286
(三)道的过程哲学289
四、和合学与和合291
(一)价值观的转换292
(二)人是会自我创造的和合存在294
(三)和合学的转向295
五、和合与生生296
(一)和实生生的方式296
(二)和合拥有的世界299
六、和合与变易300
(一)天地之大德300
(二)万物皆流变301
(三)变易之原理303
七、和合与经验305
(一)和合经验世界305
(二)和合认知活动306
(三)语言的“魔圈”307
第九章 和合源流的考察310
一、和生同不继310
(一)和与合311
(二)和合与和同312
(三)和贵与和道314
二、和合与合和316
(一)和合与离散316
(二)人和与天和317
(三)和平与乐和318
(四)合和与心和321
三、合气与自生323
(一)中和与和声324
(二)和调与交合326
(三)和气与絪缊329
四、太和乐声和331
(一)品和与交和332
(二)至和与太和334
(三)气和与人生335
五、道释与和合336
(一)三合与成仙336
(二)缘起与和合340
(三)世间出世间和合343
(四)和合二神344
六、根底与和合345
(一)穷理与和合345
(二)良知与和合348
(三)气理和合体350
七、和合诸性相352
(一)和合的诸相352
(二)和合的形式354
(三)和合的诸性355
第十章 和合学与21世纪人类文化358
一、人与自然的融突358
(一)古老与常新359
(二)礼乐与儒道362
(三)和谐与协调366
二、人与社会的融突369
(一)中西融突的路向369
(二)人文生态的危机370
(三)富裕文明与友爱376
三、人与人的融突379
(一)人我与安身379
(二)爱人与兼爱380
(三)修身与成人383
四、心灵世界的融突386
(一)未发与已发387
(二)心斋与坐忘389
(三)养心与乐道391
五、21世纪文化原理393
(一)和生原理394
(二)和处原理394
(三)和立原理395
(四)和达原理395
(五)和爱原理396
下卷401
第十一章 和合学原理之用401
一、从战略构想到战略预测401
(一)现代三大挑战的回应401
(二)文化战略构想的基点405
(三)范畴逻辑结构三定律407
二、和合学的价值观与方法论409
(一)价值度量与智能创造409
(二)文化价值与四级开拓412
(三)人学主体的理论视角414
三、和合学视野中的科学技术417
(一)和合是科技发展的内在机制417
(二)科技是和合精神的现代体现420
(三)人文精神的科技奠基和发展421
第十二章 形上和合与和合自然科学423
一、自然科学的和合人学前提424
(一)人类与自然的和合关系424
(二)自然科学的对象与原理431
(三)自然科学的人学前提434
二、自然科学的和合人文标准435
(一)科学文化的人文价值435
(二)科学文化的和合原理440
(三)科学原理的人文标准448
三、自然科学的和合道德期望451
(一)现代自然科学的前沿问题451
(二)自然科学理论的意义危机456
(三)自然科学目标的道德期望459
第十三章 道德和合与和合伦理学460
一、伦理与道德的和合460
(一)和合伦理的意蕴461
(二)和合道德的内涵463
(三)道德伦理的发生465
二、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467
(一)人与自然冲突的危机468
(二)人与生态的道德原理471
(三)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建构477
三、人际关系的道德规则485
(一)伦理精神与经济发展485
(二)社会伦理的和合伦次489
(三)社会伦理学的理论建构497
四、主体对思维的道德控制504
(一)思维道德的善恶反演规则505
(二)道德主体的自我约束机制507
(三)心灵伦理学的理论建构509
第十四章 人文和合与和合人类学513
一、人文精神的本根追寻514
(一)人文精神的意蕴514
(二)人类学的内涵520
(三)生态人类学的理论目标524
二、人文精神的现象透视529
(一)创造悖论的和合化解530
(二)人类的文化价值本性533
(三)价值人类学的理论目标537
三、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541
(一)文化自我批判的逻辑道路541
(二)哲学人类学与理性人类学545
(三)智慧人类学的理论目标549
第十五章 工具和合与和合技术科学554
一、和合技术结构和工具理性554
(一)和合技术的含义554
(二)和合技术的结构558
(三)排忧解难的工具理性561
二、规章制度技术和解结功能567
(一)意义世界的内外郁结568
(二)祛郁解结的工具德性573
(三)规章制度术的耦合机制576
三、范畴立极技术的解悖效应579
(一)可能世界的有无悖论579
(二)达道解悖的工具悟性593
(三)范畴立极术的叠合结构594
第十六章 形下和合与和合经济学597
一、经济和合体与环境经济学598
(一)社会经济有机体的特点和功能598
(二)社会—经济—自然—人的模式603
(三)和合环境经济学的原理609
二、经济和合体与制度经济学612
(一)利益交换与道义价值613
(二)人性物化与公私度量617
(三)和合制度经济学的意蕴623
三、经济和合体与中观经济学627
(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627
(二)工业化向信息化的转型632
(三)中观经济学的创新道路636
第十七章 艺术和合与和合美学640
一、艺术和合与生命优美640
(一)艺术和合的蕴涵640
(二)艺术和合的发生646
(三)心灵意境与生命气象650
二、审美活动与美学体系652
(一)美学的现代发展取向652
(二)审美活动关系的主客体662
(三)和合美学的结构体系666
三、和合美学的逻辑结构669
(一)审美生存情感世界669
(二)审美意义情感世界675
(三)审美可能情感世界682
第十八章 社会和合与和合管理学691
一、社会有机体环境与管理原理691
(一)社会有机体的特征和含义692
(二)社会管理要素与组织分群695
(三)管理原理与管理诸学派701
二、人性假设与管理艺术708
(一)行为理论与领导艺术708
(二)善恶假设与管理模式715
(三)价值增益与管理效应719
三、和合管理学原理与人文精神721
(一)和合管理学原理721
(二)控制理论与管理信息系统726
(三)和合管理学企业文化精神730
第十九章 目标和合与和合决策学734
一、价值功夫目标与决策内涵734
(一)目标的内涵、选择、实施734
(二)价值目标与功夫目标739
(三)决策的内涵和要素743
二、和合决策学的公理与类型747
(一)和合决策的公理747
(二)和合决策的类型749
(三)决策者的整体素质754
三、和合决策学的目标757
(一)生存世界的真实目标757
(二)意义世界的完善目标761
(三)可能世界的优美目标763
第二十章 通达和合之道767
一、和合人文精神的达道767
(一)和合的殊途同归之道767
(二)和合人文精神的要旨769
(三)五大冲突的和合之道772
二、走向21世纪的和合之路774
(一)和合之路的时间结构774
(二)和合之路的空间结构777
(三)和合之路的义理结构779
后记784
再版后记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