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统修身法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传统修身法理
  • 尹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ISBN:978751770492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74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488页
  • 主题词:道德修养-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统修身法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气学择要1

第一节 气学基本知识简介4

Ⅰ 气概念的内涵综述4

一、气是宇宙的本原5

二、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8

(一)对生天地之气的分梳8

(二)对气生化万物的分梳10

(三)气是成圣的内在基础14

三、气论中广义之气16

(一)虚空皆气16

(二)气有不同层面18

四、气的体性特征23

(一)虚豁性23

(二)分布的普遍性24

(三)精微性24

(四)兼容性25

(五)运动性26

Ⅱ 气是传统文化诸概念之内涵支柱27

一、诸概念融汇于气27

(一)道家27

(二)儒家29

二、气的真实性,能被修炼者认知与感受31

三、气是“天人合一”整体观之“中介”33

第二节 气学发展历程节要36

Ⅰ 气学的奠基期(秦以前)——朴素气学37

一、对《管子》一书的看法37

二、本时期气学简要39

(一)气学本根论39

(二)对气体性的描述41

三、对证成圣人的表述42

四、对圣修理法之阐述44

(一)先讲述《管子》44

(二)下面谈《道德经》46

(三)《孟子》之养正气46

(四)《庄子》的修炼理法47

(五)出土文物“形气玉铭”48

(六)《荀子》治气养心之术49

五、对圣修呈现的超常功能做出了正确解释50

Ⅱ 气学发展期(汉、唐)气学的细化、歧化与异化51

一、医学51

(一)比较成熟的阴阳五行学说52

(二)天人合一的整体生命观54

(三)对气的论述57

(四)对修炼之理与证成之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论述58

二、道教60

(一)对《道德经》的注解61

(二)《太平经》中元气思想63

三、儒家论气68

(一)对天地本原之气的论述68

(二)赋予自然界以伦理属性71

四、道教论气73

(一)对气本体与功用的叙述73

(二)对气的修炼76

Ⅲ 气学隆盛期(宋、明)——气学的融汇78

一、儒家气一元论的建立78

(一)儒家78

(二)道家82

(三)医家对气的论述83

(四)佛教与气87

Ⅳ 气学沉滞期(清)91

一、道家丹派对气的阐述91

二、医家对气的阐述94

三、儒家对气的阐述95

Ⅴ 气学的微弱曙光96

本章小结98

第二章 证悟学浅说101

第一节 证悟学基础知识简介104

Ⅰ 悟、证悟104

一、悟104

(一)禅学对悟的阐述105

(二)儒家对悟的阐述106

二、证悟111

(一)证悟的一般知识111

(二)禅宗所传,是证悟顿法117

(三)儒家对证悟之顿渐的看法121

Ⅱ 证悟学简述124

一、证悟学涵盖的范围125

(一)常人高峰体验之悟128

(二)对知识结构整体性认知之悟131

(三)在练气功中,对自身形、气、神,整体状态之体悟136

(四)对心之体、性、用认知之悟141

Ⅲ 证悟学发展历程简要155

一、证悟学的奠基(两汉以前)155

(一)对圣人的论述155

(二)对修炼原则方法的论述159

(三)对心本体的表述166

二、证悟学发展期——禅宗证悟期169

(一)禅宗形成前的证悟学169

(二)禅宗形成后的证悟学172

三、证悟学的隆盛期(宋——清初)186

(一)道家心性证悟学186

(二)禅宗的证悟学189

(三)儒家证悟学192

四、证悟学的沉滞期206

五、证悟学的甦醒209

(一)禅宗证悟学的新局面209

(二)儒学证悟学对“本体”研究逐步深入214

第二节 证悟学的形而上探微223

Ⅰ 形而上、形而上学概念简介223

一、“形而上”简介223

二、“形而上学”简介224

三、“形而上”与“形而上学”在证悟学中的区别225

Ⅱ 禅、儒证悟的内容——形而上之心227

一、真心的体象特征(注意:心无形质,但有体象)230

(一)禅宗对心体之阐发231

(二)儒家对心本体的论述232

二、真心的“用”235

(一)知用235

(二)动用237

三、证悟学对心的分疏简述238

(一)禅宗从觉的意义分疏心,有所谓本觉、始觉、圆觉238

(二)儒家从知的意义分疏心238

(三)儒家把知(良知、本心)分疏为本然良知、见在(现实)良知、悟得良知、发用良知(亦称良知发用)239

四、心本体的实质是特殊的气240

Ⅲ 证悟的机理与历程240

一、证悟的实质与机理241

(一)证悟即“内求自心”——自知自心241

(二)“自知自心”的机理242

二、构成证悟的根本条件243

三、禅儒证悟修持方法246

(一)禅宗证悟修持方法246

(二)儒家证悟修持方法248

四、证悟历程261

(一)禅儒证悟历程简介261

(二)开悟景象综述268

(三)开悟后对心体的修持273

五、证悟修持注意事项285

(一)未悟前切勿穿凿前人公案285

(二)正确对待幻景286

Ⅳ 证悟修炼的意义288

一、证悟修炼促成心自体向发用心体层面的转化288

二、证悟修证的道德人格是成佛作圣的最根本内容290

三、证悟的开发智慧,为打成圣人之才奠定基础293

四、证悟修持优化生命,为圣人广积盛德,深蓄识才,提供身体保证296

(一)证悟能优化生命296

(二)证悟修持,能控自身生命活动298

五、优化死亡299

(一)预知死期,死而无苦300

(二)能掌控生死301

本章小结302

第三章 儒家内圣修持精义305

第一节 内圣修持综述307

Ⅰ “内圣外王”是儒家治学、修持欲达之崇高境界307

一、“内圣外王”简介307

二、内圣外王一语的沿革309

三、儒家内圣修持证得内容简介313

(一)体认自身之精(形)、气、神313

(二)人与天地万物相通315

(三)体认大自然中的气316

Ⅱ 体认心本体是内圣学的根本317

Ⅲ 修持有得是成就事业的内在条件320

Ⅳ 儒家内圣修持门径与修证全程概述325

一、儒家内圣修持门径325

(一)从事修入手(指在日用云为中的圣修)326

(二)从养气入手328

(三)心性之修持330

二、圣修全程概述333

(一)孔、孟圣修历程333

(二)熊十力介绍张江陵的证悟内容338

第二节 圣修起步339

Ⅰ 铸牢圣修的思想基础339

一、明“人人皆可成圣”之理340

(一)圣王尧、舜、禹之所行之孝悌仁义之道,是人人可行之事、理340

(二)臻圣贤之域,“大人不失赤子之心”。——人人本具的成圣内在条件341

(三)良知、良能,人所共具342

(四)加深对“性相近、习相远”的领会与理解342

(五)宋明新儒学提出认知心本体就能成圣342

二、树立圣修成圣的信心342

三、奋起圣修的坚强意志344

Ⅱ 圣修起始修持346

一、改正不良的言、行、性情346

(一)改过346

(二)销习347

(三)对治性格的偏颇348

(四)克除不良情绪348

二、培植良好的仪容、言行、心态349

Ⅲ 对心、气的修持350

Ⅳ 从心灵深处用功350

Ⅴ 初始之修,勿以博览为务353

第三节 悟后修持355

Ⅰ 初悟阶段的修持358

一、初悟之心体呈现特征358

二、初悟阶段修炼特点360

三、修炼方法361

Ⅱ 圆悟阶段的修持363

一、圆悟及其在圆悟阶段的修持363

(一)圆悟简择363

(二)圆悟阶段对心的修持364

二、圆悟阶段修持纲要365

(一)顿悟直透心体者修炼纲要365

(二)从始悟修至圆悟者修炼纲要366

本章小结373

第四章 禅宗证悟精义377

第一节 禅宗证悟综述379

Ⅰ 禅宗与禅宗证悟简述379

一、禅宗简述379

(一)理论简明扼要380

(二)修炼内容简单381

二、禅宗证悟简述382

Ⅱ 禅修全程简介385

一、法藏汉月禅师的论述385

二、证悟“三关”简介387

三、临济三句388

四、怀海禅师390

五、牧牛十图391

Ⅲ 开悟后心体的呈现及其变化394

一、开悟证得的根本内容394

(一)般若之体395

(二)对上述状态有清醒的觉知395

(三)开悟时形成一种坚定信念——俱生智的形成395

二、开悟后,心体的圆实、明莹、虚透程度的强化396

三、关于“准开悟”399

(一)准开悟历程的自我感受399

(二)准开悟历程之外在表现401

Ⅳ 禅修门径简述403

一、明见心性是悟而非修403

二、禅理、禅修可为开悟创造条件406

(一)禅宗之理是开悟的指路明灯406

(二)禅修在于促成明见心性411

(三)正确地教授、修学之法,促成妄息显心414

(三)参话头禅与默照禅418

Ⅴ 搞好禅修须知425

一、铸牢禅修思想基础425

(一)对禅修应有的认识425

(二)禅修必备的思想条件427

二、遵循修证要则428

(一)默照禅428

(二)念佛禅428

三、参话头禅修证要则429

(一)禅修工夫总则429

(二)参禅时用功要旨430

(三)要真参实悟432

(四)了解修证进程中不同阶段证悟特征以印证自身修为434

(五)克除习气435

第二节 禅修证得境界436

Ⅰ 禅修证悟之时节因缘436

一、由闻声而悟437

(一)赵抃闻雷声而悟437

(二)天隐禅师闻驴鸣悟道437

(三)通贤禅师听到蛙鸣而悟437

(四)来果禅师闻木鱼声而悟437

二、日用云为触景而悟438

(一)云峰文悦在厕所开悟438

(二)法轮应瑞揭门帘而悟438

(三)灵源唯清拾鞋而悟438

(四)无慧禅师头撞屋柱而悟438

(五)莫将尚书闻秽臭开悟439

(六)义怀禅师挑水担折开悟439

Ⅱ 证悟境界与修炼440

一、简述禅修之成佛作祖440

二、悟后修持442

(一)养心体臻圆明之境443

(二)发般若大用447

Ⅲ 证悟案例简介450

案例一:慧圆上座450

案例二:石头自回禅师451

案例三:范冲居士451

案例四:中丞卢航居士452

案例五:彭汝霖居士452

案例六:枢密吴居厚居士453

案例七:丞相张商英居士454

案例八:耶律楚材居士458

案例九:大慧得悟经历460

案例十:高峰原妙禅师证悟历程462

案例十一:神鼎云外泽禅师464

案例十二:憨山禅师465

案例十三:幻休常润禅师469

本章小结471

后记4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