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仁明堂示三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贺普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236914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27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348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普仁明堂示三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叙论1
论前小叙1
第一章 贺普仁教授针灸学术体系3
第一节 贺普仁教授针灸学术体系的形成发展3
第二节 贺普仁教授针灸学术体系的核心学说6
第三节 针灸三通法的本质特性与内在联系13
第四节 贺普仁教授针灸学术体系的发展方向与路径15
第二章 贺普仁教授针灸学术体系的理法渊源18
第一节 根植内经 诸典为源18
第二节 微通法的理法渊源19
第三节 温通法的理法渊源20
第四节 强通法的理法渊源24
第三章 贺普仁教授针灸学术体系的承传价值26
第一节 正承 正用 正传26
第二节 实事求是 格物致知28
第三节 兼收并蓄 圆融并用29
法示篇31
篇前小叙31
第四章 微通法论示33
第一节 微通法释义33
第二节 微通法的机理与临床作用34
第五章 温通法论示36
第一节 温通法释义36
第二节 火针温通法的机理与临床作用37
第三节 灸治温通法的机理与临床作用41
第六章 强通法论示47
第一节 强通法释义47
第二节 强通法的机理与临床作用48
第七章 刺法论示53
第一节 微通法针具与刺法要则53
第二节 温通法针具与刺法要则54
第三节 强通法针具与刺法要则56
第八章 用穴法示57
第一节 贺普仁教授的用穴特点57
第二节 贺普仁教授的选穴方法59
第九章 针方法示62
第一节 针方理念62
第二节 针方组法63
第十章 临证法示66
第一节 辨证求正66
第二节 用法守法与法无定法68
第三节 德术功貌礼并重69
法用篇71
篇前小叙71
第十一章 效穴发微——头颈部73
第一节 百会 四神聪73
第二节 睛明 攒竹74
第三节 承泣 太阳76
第四节 下关 颊车77
第五节 水沟 金津、玉液79
第六节 听宫 风池80
第十二章 效穴发微——胸腹部82
第一节 中脘 天枢82
第二节 气海 关元84
第三节 水道 气冲 会阴85
第十三章 效穴发微——背腰部88
第一节 大椎 大杼88
第二节 风门 肺俞89
第三节 心俞 膈俞90
第四节 肝俞 脾俞91
第五节 肾俞 膏肓俞93
第六节 次髎 长强94
第十四章 效穴发微——上肢部96
第一节 少商 后溪96
第二节 劳宫 合谷97
第三节 神门 通里99
第四节 列缺 养老100
第五节 内关 外关101
第六节 支沟 曲池 臂臑103
第十五章 效穴发微——下肢部106
第一节 环跳 伏兔106
第二节 血海 委中107
第三节 阳陵泉 阴陵泉109
第四节 足三里 条口110
第五节 丰隆 承山112
第六节 中封 三阴交113
第七节 绝骨 复溜115
第八节 太溪 昆仑116
第九节 解溪 丘墟117
第十节 照海 太冲118
第十一节 行间 太白120
第十二节 公孙 内庭121
第十三节 隐白 至阴 涌泉123
第十六章 效穴图谱(注:用图出处)126
第一节 头颈部效穴图谱126
第二节 胸腹部效穴图谱129
第三节 背腰部效穴图谱133
第四节 上肢部效穴图谱139
第五节 下肢部效穴图谱143
第十七章 针方明理——内科病证150
第一节 退热方150
第二节 止咳方150
第三节 定喘方151
第四节 止呕方152
第五节 胃痛方153
第六节 腹痛方154
第七节 止泻方155
第八节 通便方155
第九节 胁痛方156
第十节 定痫方157
第十一节 安眠方157
第十二节 面瘫方158
第十三节 胸痹方159
第十四节 消渴方159
第十五节 颞痛方(偏头痛)160
第十六节 面痛方161
第十七节 眩晕方162
第十八节 醒神方162
第十九节 消肿方163
第二十节 解郁方164
第二十一节 摇头方165
第二十二节 痿证方165
第二十三节 虚劳方166
第二十四节 麻木方167
第十八章 针方明理——外科病证169
第一节 瘿气方169
第二节 提肛方170
第三节 痔疮方170
第四节 胶瘤方171
第五节 利胆方171
第六节 通淋方172
第七节 乳癖方173
第八节 阳痿方173
第九节 遗精方174
第十九章 针方明理——骨科病证176
第一节 颈痛方176
第二节 肩痛方177
第三节 肘劳方177
第四节 腰痛方178
第五节 腿痛方179
第六节 膝痛方180
第七节 跟痛方180
第八节 扭伤方181
第二十章 针方明理——妇儿科病证183
第一节 痛经方183
第二节 经迟方184
第三节 崩漏方184
第四节 止带方185
第五节 促孕方186
第六节 更年方186
第七节 通乳方187
第八节 正胎方187
第九节 化积方188
第十节 固溲方188
第十一节 夜啼方189
第二十一章 针方明理——五官科病证191
第一节 暴盲方191
第二节 目赤方192
第三节 斜视方192
第四节 提睑方193
第五节 耳病方193
第六节 颌痛方194
第七节 鼻渊方194
第八节 口疮方195
第九节 牙痛方196
第十节 咽痛方196
第十一节 失音方197
第二十二章 针方明理——皮肤科病证198
第一节 白癜方198
第二节 蛇丹方199
第三节 湿疹方200
第四节 瘾疹方200
第五节 瘙痒方201
第六节 痤疮方202
第七节 斑秃方203
第二十三章 针方明理——弟子传人临证针方(1)204
第一节 焦虑症临证针方204
第二节 花粉症临证针方205
第三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临证针方206
第四节 耳鸣症临证针方208
第五节 舌痛症临证针方209
第六节 腘窝囊肿临证针方209
第七节 胃瘫综合征临证针方210
第八节 中风临证针方211
第九节 带状疱疹临证针方212
第二十四章 针方明理——弟子传人临证针方(2)214
第一节 外周神经损伤性痿证临证针方214
第二节 三叉神经痛临证针方215
第三节 不安腿综合征临证针方216
第四节 痛风临证针方217
第五节 双侧带状疱疹临证针方218
第六节 穿凿性毛囊周围炎临证针方219
第七节 斑秃临证针方220
第八节 亚健康态临证针方221
第九节 下肢复发性丹毒临证针方222
第二十五章 针方明理——弟子传人临证针方(3)224
第一节 带状疱疹临证针方224
第二节 子宫肌瘤与卵巢囊肿临证针方225
第三节 失眠临证针方226
第四节 结节性痒疹临证针方227
第五节 子宫脱垂临证针方229
第六节 痛经临证针方230
第七节 颈淋巴结核临证针方231
第八节 脂肪肿症临证针方231
第九节 小儿脑瘫临证针方233
第二十六章 医论精读——贺普仁教授微通法医论235
第一节 小儿五迟235
第二节 输尿管结石239
第二十七章 医论精读——贺普仁教授温通法医论242
第一节 子宫肌瘤242
第二节 脑中风245
第三节 面瘫248
第二十八章 医论精读——贺普仁教授强通法医论251
第一节 银屑病251
第二节 高血压症253
第二十九章 医论精读——贺普仁教授三法合施医论256
第一节 颈椎病256
第二节 偏头痛259
第三节 下肢静脉曲张261
第三十章 医论精读——弟子传人医论(1)263
第一节 针灸三通法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的临床研究263
第二节 三通法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IL-1β及血浆CGRP、ET的影响265
第三节 贺氏针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凝血机制的影响269
第三十一章 医论精读——弟子传人医论(2)271
第一节 贺氏针灸三通法分期辨证治疗面瘫的临床运用271
第二节 针刺加火针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60例274
第三节 针灸三通法治疗颈椎病265例临床观察275
第三十二章 医论精读——弟子传人医论(3)279
第一节 火针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及对椎动脉血流量影响的实验研究279
第二节 火针治疗女阴白斑282
第三十三章 医论精读——弟子传人医论(4)285
第一节 火针治疗宫颈病变236例临床观察285
第二节 贺普仁教授对火针疗法的发展与临证研究289
医外篇295
篇前小叙295
第三十四章 学养修习297
第一节 秉承中华传统学习观297
第二节 构建成功学习模式298
第三十五章 医功修炼300
第一节 医功释义300
第二节 贺氏医功301
附:六练一养医功修炼法图示304
医话309
医话(1) 小针大世界309
医话(2) 辛勤耕耘七十载 传承针灸硕果丰310
医话(3) 树人无私传弟子 存德有义接高天313
医话(4) 火针治痔显奇效314
医话(5) 望外知内——黄褐斑之浅译315
医话(6) 活用针灸三通法 标本兼治有心得316
医话(7) 诚传为本 回报师恩318
参考文献320
贺普仁教授著书目录321
后记322
书写小组照片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