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政策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政策](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3436040.jpg)
- 宋德星,李庆功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734398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77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697页
- 主题词:国家安全-政策-研究-世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政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国际安全形势与国家安全政策2
国家安全战略与国家安全政策10
国家安全政策与国家安全策略及方略14
国家安全总政策和专项政策16
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政策概览19
中国国家安全政策构想27
第一章 俄罗斯国家安全政策33
第一节 冷战后的俄罗斯安全观与安全战略35
一、俄罗斯国家安全观的形成35
二、俄罗斯安全观主要内涵37
三、2020年前俄联邦国家安全战略的出台38
第二节 俄罗斯国家安全决策机制40
一、总统及其直属行政机构40
二、俄联邦安全会议41
俄联邦安全会议现任成员43
三、俄联邦安全智库45
第三节 俄罗斯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维度46
一、经济安全46
二、社会安全49
三、信息安全50
四、军事安全52
五、国际安全54
第四节 俄罗斯国家安全政策的武装力量基础55
一、俄常规力量建设55
二、俄战略核力量建设57
第五节 俄罗斯对外军事关系61
一、俄与独联体国家的军事合作61
二、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军事合作63
三、俄与亚太国家军事关系64
第二章 美国国家安全政策69
第一节 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历史演进71
一、传统的安全无虞心理与美国孤立主义安全政策71
二、冷战核对抗与体系化的美国国家安全政策72
三、冷战后的安全新挑战与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新发展74
第二节 影响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因素76
一、全球化的国际环境76
二、国际格局的关键变化78
三、复杂广泛的国内政治因素79
四、战略性技术的发展81
第三节 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决策机制83
一、国家安全委员会83
二、国土安全委员会87
三、国家经济委员会91
四、国务院92
五、国防部92
六、国土安全部93
七、情报共同体94
第四节 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维度96
一、国土安全97
二、防务安全100
三、经济繁荣101
第五节 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力量基础106
一、常规军事力量106
二、网络空间、太空作战能力和核力量108
第六节 美国对外安全防务关系110
一、加强与传统盟友之间的关系110
二、积极拓展对外战略伙伴关系113
第三章 英国国家安全政策117
第一节 安全政策的发展演进119
一、近现代时期119
二、冷战时期120
三、后冷战时期122
第二节 影响英国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因素124
一、地缘因素124
二、战略文化125
三、对国家安全的认知126
四、国家实力127
第三节 英国安全政策的决策机制130
一、安全政策的决策机构130
二、安全政策的执行机构132
三、英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决策程序133
第四节 当前英国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与特点135
一、当前英国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135
二、当前英国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特点137
第五节 英国安全政策的力量基础及其调整141
一、安全政策的力量基础141
二、适应安全需求的力量调整142
第六节 英国对外安全防务关系146
一、与美国的全方位合作146
二、加强与北约国家的集体防务147
三、建立更加“外向型”的欧盟148
四、对联合国等多边国际机制的参与149
五、与中印等新兴国家的合作150
第四章 法国国家安全政策153
第一节 法国安全政策的发展演进155
一、争夺世界霸权的国家安全政策155
二、两次大战期期间的集体安全政策和被动防御政策159
三、冷战时期的欧洲一体化国家安全政策和建立独立核力量的国防政策162
四、冷战结束后完善应对非传统安全能力的安全政策165
第二节 影响法国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因素169
一、六边形国家:法国的地缘战略因素169
二、热情好动,崇尚荣誉:法国的政治文化171
三、法国的历史传统因素172
四、法国的“天然疆界”观念173
第三节 法国安全政策决策机制174
一、法国总统在国家安全决策方面享有大权174
二、法国议会在国家安全决策方面的权力受到严重削弱177
三、国防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安全决策方面的作用日渐突出178
第四节 法国现行国家安全政策主要内容181
一、从2008到2013:法国安全环境的发展变化181
二、法国安全政策的调整182
三、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184
第五节 法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力量基础187
一、军事指挥控制体制灵活187
二、武器装备先进188
三、法军的海外军事部署189
第六节 法国对外安全防务关系192
一、重返北约一体化机构,加强与美国的安全防务关系192
二、强化与德国的防务关系,推进欧洲共同安全与外交政策向纵深发展194
三、法国与非洲国家的安全关系195
第五章 德国国家安全政策197
第一节 德国安全政策的历史轨迹199
一、争取安全防务权利的回归,确保国家基本安全199
二、推动东西方缓和,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201
三、调整对外安全防务关系,履行国际责任202
第二节 影响德国安全政策的主要因素204
第三节 德国安全政策的决策机制208
第四节 联邦德国安全政策的主要维度211
一、德国国家安全的内涵212
二、德国安全政策的环境与挑战213
三、德国安全政策的基本目标214
第五节 德国安全政策的力量基础——联邦国防军217
一、力量建设与安全防务行动217
二、军备政策、产业与防务采购219
三、联邦国防军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221
第六章 日本国家安全政策225
第一节 日本国家安全政策的历史演进227
一、自卫队重建初期的安全政策227
二、“专守防卫”安全防务思想的确立与调整228
三、“综合安全保障战略”防卫思想的形成与发展230
第二节 影响日本安全政策的主要因素237
一、日本战略文化的根源性因素237
二、追求与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政治军事大国的现实目标239
三、顺应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调整,强化日美同盟关系240
四、日本对国际社会及亚太地区战略环境特点的总体判断242
五、日本政坛“右倾化”推波助澜245
第三节 日本安全政策的决策机制247
一、首相和内阁会议247
二、安全保障会议247
三、防卫省248
第四节 日本安全政策的主要维度250
一、日本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目标250
二、日本安全防卫政策的基本原则251
三、日本国家安全政策的战略取向252
四、日本自身的防卫努力255
五、强化日美同盟关系——顺应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动态防卫合作256
六、积极推动防务合作与交流257
七、应对中日“钓鱼岛争端”所采取的防务调整258
第五节 日本安全政策的力量基础260
一、国防预算明降暗升260
二、日本自卫队力量现状261
三、日本自卫队加速改革转型262
第六节 日本对外安全防务交流269
一、扩充地区双边、多边安全网络269
二、 “武器出口三原则”修改后的武器出口与研发合作272
三、积极推动自卫队参与联合国维和与海外救灾行动,扩大武力使用权限274
第七章 韩国国家安全政策277
第一节 影响韩国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因素279
一、特殊的地缘政治特征是韩国塑造其安全政策的稳恒因素279
二、国际和地区安全生态的发展与演变是韩国国家安全政策塑造的重要外部因素281
三、韩国的国家安全政策受到半岛南北关系的严重制约282
四、国家利益是韩国安全政策根本着眼点284
第二节 韩国国家安全政策的历史沿革286
一、李承晚时期韩国的国家安全政策286
二、朴正熙政权时期的韩国国家安全政策289
三、后威权时代韩国的国家安全政策294
四、后冷战时期韩国安全政策298
五、21世纪的韩国国家安全政策发展与演变304
第三节 安全政策的决策机制313
一、国家安全保障会议313
二、国家情报院(NIS)315
三、国防部(MND)317
四、韩国统一部(MU)320
第四节 韩国安全政策的力量基础322
一、增加国防预算,构建具有现代军事能力的国防力量322
二、不断提升的三军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324
第五节 韩国安全政策目标及其举措330
一、对安全态势的认知与评估330
二、韩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目标与途径333
第八章 印度国家安全政策341
第一节 印度国家安全政策的演进343
一、“先经济后国防”——尼赫鲁政府时期的国家安全政策(1947—1964)343
二、鼓吹“实力对实力”——1964至1991年印度的国家安全政策346
三、强调“区域性威慑”——1991至今的印度国家安全政策349
第二节 影响印度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因素354
一、印度的战略文化:对考底利耶现实主义的传承与发展354
二、印度的地缘政治特性:南亚中心国家357
三、印度的大国抱负:“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359
四、印度的不结盟政策:尼赫鲁的战略遗产361
第三节 印度国家安全政策的基本维度364
一、传统安全方面364
二、非传统安全方面367
第四节 印度国家安全的决策机制372
一、内阁委员会(Cabinet Committee)373
二、国家安全委员会(National Scurity Council)374
三、国防部(Ministry of Defence)375
四、军事指挥体制376
五、安全情报体系377
第五节 印度国家安全政策的武装力量基础379
一、印度陆军380
二、印度空军382
三、印度海军385
四、其他军事(或准军事)部队387
第六节 当代印度主要防务关系389
一、从南亚走向东亚:“东向政策”下的地区性防务合作389
二、对美俄的防务合作392
三、对华防务关系394
第九章 巴基斯坦国家安全政策397
第一节 巴基斯坦安全政策的发展演进399
一、1947至1953年实行伊斯兰政策399
二、1954至1972年奉行与美国结盟的政策400
三、七十年代奉行不结盟政策401
四、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的巴美同盟政策401
五、冷战后奉行自助战略402
六、“9·11”后加入美国“反恐同盟”402
第二节 影响巴基斯坦安全政策的主要因素404
一、地缘环境因素404
二、宗教文化因素405
三、历史因素407
四、国家实力因素408
五、对安全威胁的认知因素409
第三节 巴基斯坦安全政策的决策机制410
一、内阁防务委员会410
二、防务理事会411
三、国防部411
四、参谋长联席委员会411
五、联合参谋局412
第四节 巴基斯坦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413
一、国防政策413
二、结盟政策415
三、反恐政策416
第五节 巴基斯坦安全政策的力量基础420
一、国防费用420
二、军事力量420
三、情报力量422
四、核力量424
第六节 巴基斯坦对外安全防务关系426
一、巴美安全防务关系426
二、巴中安全防务关系428
三、其他对外安全防务关系429
第十章 伊朗国家安全政策431
第一节 伊朗国家安全政策的发展演进433
一、小巴列维王朝的安全政策433
二、霍梅尼时期的安全政策435
三、哈梅内伊—拉夫桑贾尼时期的安全政策437
四、哈梅内伊—哈塔米时期的安全政策439
五、哈梅内伊—内贾德时期的安全政策442
六、鲁哈尼上任以来的安全政策443
第二节 影响伊朗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因素446
一、地缘战略地位的基础性作用446
二、伊斯兰教浸润下的安全观447
三、特殊政治生态的强大塑造能力448
四、历史文化影响下的大国抱负450
第三节 伊朗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维度452
一、国内层面452
二、地区层面454
三、全球层面456
第四节 伊朗国家安全政策的决策机制458
一、最高领袖458
二、总统与内阁459
三、伊斯兰议会459
四、宪法监护委员会459
五、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459
六、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460
七、国防委员会460
八、武装力量领导部门461
九、核决策机制462
第五节 伊朗国家安全政策的武力基础464
一、基本情况464
二、正规军465
三、革命卫队468
四、准军事部队471
五、军费开支472
第六节 伊朗核危机与多边博弈473
一、伊朗核危机主要进程474
二、美国对伊朗核计划的态度和政策476
三、伊朗在核危机上的“第三方外交”477
第十一章 以色列国家安全政策483
第一节 以色列安全政策的发展演进485
一、1948—1967年:“不定边界”时期485
二、1967年至80年代末:“安全边界”时期486
三、80年代末至2000年:由“安全边界”向“安全的和平边界”调整时期488
四、21世纪以来以色列的安全政策490
第二节 影响以色列安全政策的主要因素492
一、历史因素492
二、地缘因素494
三、强烈的民族意识495
四、中东变局对以色列安全政策的影响497
第三节 以色列安全政策的决策机制499
一、安全事务部长委员会499
二、总理办公室500
三、总理的军事秘书500
四、内阁秘书500
五、国家安全委员会501
六、以色列国防军对国家安全决策的影响502
第四节 以色列安全政策的主要维度504
一、军事安全是核心原则504
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是重要内容505
三、核威慑策略是重要手段507
第五节 以色列安全政策的力量基础509
一、国防体制509
二、武装力量510
第六节 以色列对外安全防务关系517
一、以色列与美国517
二、以色列与土耳其的军事联盟关系521
第十二章 埃及国家安全政策525
第一节 埃及国家安全政策的历史演进527
一、纳赛尔时期(1953-1970):“三个圈子”下的集体安全体制527
二、萨达特时期(1970-1981):从“阿拉伯机制”到“中东机制”的转变529
三、穆巴拉克时期(1982—2011):“冷和平”下的平衡策略531
四、从穆尔西到过渡政府到塞西(2011至今):社会动荡后的安全维系与调整533
第二节 影响埃及安全政策的主要因素536
一、地缘环境的客观需求536
二、宗教与文化的“隐形”导向538
三、国家利益的现实考虑540
第三节 埃及安全政策的决策机制543
一、总统543
二、国家防卫委员会544
三、国家安全委员会545
第四节 埃及安全政策的主要维度546
一、传统安全方面546
二、非传统安全方面547
第五节 埃及国家安全政策的力量基础550
一、陆军550
二、空军551
三、海军552
第六节 埃及对外防务关系554
一、埃美防务关系554
二、埃以安全关系556
三、埃阿安全关系559
第十三章 南非国家安全政策561
第一节 南非国家安全政策的演变563
一、白人种族统治时期的国家安全政策563
二、德克勒克和曼德拉时代的南非国家安全政策565
三、后曼德拉时代的南非国家安全政策567
第二节 南非国家安全政策的塑造和影响因素569
一、地缘569
二、战略环境与威胁认知570
三、国家力量572
四、权力结构与战略文化573
第三节 南非国家安全政策的决策管理机制576
一、国家安全委员会576
二、国家安全部577
三、国防部578
四、警察部579
第四节 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维度580
一、国内层面580
二、地区层面581
三、全球层面584
第五节 南非国家安全政策的力量基础586
一、南非国防军的建立586
二、南非国防军的改革587
三、南非国防军的构成及职能588
第六节 南非对外安全防务关系592
一、与美欧日的防务关系592
二、与新兴大国的战略关系593
第十四章 巴西国家安全政策597
第一节 影响巴西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因素599
一、巴西安全政策的地缘政治基础599
二、巴西安全政策的国家利益基础601
三、巴西安全政策的民族文化基础606
第二节 巴西国家安全政策发展演变与主要防务关系608
一、二战前巴西的安全政策608
二、冷战期间的巴西国家安全政策及演变610
三、冷战后巴西国家安全政策及演变615
第三节 巴西国家安全政策的决策机制626
一、国家防务委员会626
二、战略事务秘书处(SAE)628
三、国防部629
四、对外关系与国家防务会议630
五、总统府制度安全办公室630
第四节 巴西安全政策的力量基础632
一、巴西武装力量的历史发展及作用632
二、当代巴西的军事力量634
三、巴西的军事现代化638
第十五章 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政策641
第一节 澳大利亚安全政策的发展演进643
第二节 影响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政策的主要因素649
一、国家安全利益的界定649
二、地缘因素651
三、战略文化653
第三节 澳大利亚安全政策的决策机制655
一、国家安全政策的决策机构655
二、国家安全政策的执行机构656
三、国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657
第四节 澳大利亚安全政策的主要维度658
一、安全政策的主要内容658
二、安全政策的主要特点660
第五节 澳大利亚安全政策的力量基础664
一、海军力量665
二、空军力量667
三、陆军力量667
四、澳国防力量的主要任务668
第六节 澳大利亚对外安全防务关系670
一、与美国的安全防务关系670
二、与东南亚国家的安全防务关系672
三、与北部亚洲国家的防务关系:672
四、与南亚印度、巴基斯坦的防务关系674
五、与南太平洋国家关系675
六、与欧洲的防务关系675
后记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