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晚清民国史事与人物 凌霄汉阁笔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徐彬彬著;蔡登山主编 著
- 出版社: 独立作家出版社
- ISBN:978986924498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0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晚清民国史事与人物 凌霄汉阁笔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读】掌故大家徐彬彬和《凌霄汉阁笔记》&蔡登山15
德国宫刑与明清太监21
中海万善殿昔为太监学府23
李莲英的古玩、洪宪瓷26
辛亥壬子间旧京见闻杂忆27
清隆裕后哀悼会之佳联和与祭之伶工28
二等男爵、一代女宗29
袁世凯复出时之背景30
唐绍仪与袁世凯32
定州王铁珊、通州王铁珊33
《国风日报》与人道学校34
章炳麟于张振武案之微辞35
吴禄贞为民族英雄之首出36
张绍曾及张宗昌遇刺时风景不殊37
山东四子及张宗昌38
明末张至发,清末袁世凯,皆「奉旨患病」40
严范孙之清风亮节41
赵秉钧有功「模范警」42
王治馨片言肇祸43
宋渔父案杀机重叠44
辛亥三月清谕中之将星,即民国后武剧之各主角45
前一乙亥,光绪继统——清运终于道光46
光绪身后,祸犹未已——恶諡!47
西后尊諡之奇特——「配天」!48
吴可读之挽章——清代之杨椒山49
寿山福海之陈宝琛——养寿得法52
孙诒经与子宝琦53
諡法中之「?」、「愍」、「正」54
翁同龢不恭而恭,瞿鸿禨不慎而慎55
莱海之变,可证县区非铺张建设之地57
辛亥山东独立轶闻58
张謇之解析「宣慰」、「威信」59
梁士诒号为「财神」之由来60
清初清末两摄政王之异同62
李慈铭之房师林绍年63
李慈铭菲薄翰林64
李慈铭醉心科举65
监生与秀才、举人、贡生66
庶吉士而不得翰林67
翰林之难得而可贵68
考试制度之酣畅淋漓69
钱能训得广西主考之由来70
科举也要讲求公平71
袁世凯狐埋狐搰72
张百熙曰「吾湖南今又得一会元矣」——谭延闿73
裕德、宝熙74
徐世昌云「残牙」——书法不如其弟世光75
陈宝琛「一笑重来」——科场虽废,科名不绝76
旧翰林亡于甲辰,洋翰林兴于乙巳77
清初之「野翰林」78
李慈铭指摘三甲进士,持论失平79
今闻「毕业即失业!」昔不闻「登榜即讨饭」,何耶?80
答谢君廷式「政务」「常务」之问81
黄节逝矣,以「倒车」行「革命」者84
熊希龄毛彦文因缘前定85
凤凰生平佳话十种86
科举文字之「榜前批」89
「旧八股」、「洋八股」同一贻误青年90
「徐老道」徐桐91
徐树铭92
徐致祥93
徐郙94
徐会灃95
徐琪95
徐世昌96
徐继孺97
徐谦97
徐树铮98
状元郎——翰林郎100
南书房翰林,华洋合璧翰林101
总统102
帅104
内阁105
大学士106
省、部、院107
财政部、交通部108
前清之「总长」及革命时之「巡按」109
委员、知县、七品清要官110
候补道——盗亦有道、道亦有盗111
吴樾、徐锡麟被称「妄男子」112
亲贵内阁重汉轻满113
儿女英雄传、世续、汤寿潜、鹿传霖、华世奎、和平门、「门」字不钩115
蒲伯英应试抡元之文字——熟知报纸体例117
黄花谣形容科场,不尽可信118
翁潘务「博」,徐桐尚「纯」曹鸿勋,李端遇互相菲薄119
八股虽腐其「统制思想」则与新主义同一意识120
惟「循分」者能「伟大」,「无不可居之官,无不可称之职」121
张一麐为冯国璋嗜财辨雪123
孙雄之闱墨及诗赋124
夏曾佑为欧化新诗首唱126
文廷式「宫井句」,王薖叟「宫井词」128
缪荃孙以修史失欢于掌院129
陈宝琛曾荐杨锺羲授读130
父子兄弟叔侄同榜进士131
嘉庆、道光、咸丰之尊师,真挚隆重132
华岳三峰、嵩山四友、「大总统」之「太子太传」133
文蓬莱、武蓬莱135
东方三大、四大136
大新集、春帆楼,甲午搆和之遗念138
「重谐花烛」与「重宴鹿鸣」之难易,张伯苓结婚纪念演词有禆世道139
北平桃色惨案馀话140
江苏乡贤,武功类全省三人,宜兴得其二141
卢忠肃亦英雄亦儿女142
周孝侯后裔之贤愚、周延儒、周家楣143
老翰林、前辈、大前辈、老前辈145
总统灌园之印 大臣种树之图147
五四「文学革命」之先,有壬寅之「文变」148
王闿运、开运 高寿大名俱足累151
尊经书院以脂粉首饰为奖品之用意152
詹天佑之敬妻主义153
严复之自白154
顾?之今昔156
《亚细亚报》编辑法自佳157
民国初元之女子服务社会159
顺鼎艳词启釁161
樊增祥不愿并称樊易162
太史与翰林有别163
贡士与进士之分164
补殿试多为练习书法仪注165
昔之太学,今之大学166
王国维主张大学设哲学科最早168
「领袖人物」与「领袖欲慾」171
曾国藩173
「庨」字韵、皇帝诗、上将军诗174
戊午科场案祸首平龄之「奇字」创作175
今日莘莘学子,何「平龄」之多耶?176
俞樾——万立钧——以题目为儿戏177
朱复明、冯思道及清代庙讳御名之缺笔改字178
朱佑明、王志洋、陈继舜179
明清于吏礼户刑四部轻重相反180
戊子顺天主考两正两副181
庚午癸酉两科磨勘之厄182
壬寅癸卯「北贝」改「南皿」应试184
大成殿中之孟子185
大学堂中之朱子186
朱学为体 西学为用187
夏震武中肯之言——以实心实政行中法,则中法自善。以虚文虚名行西法,则西法必敝。188
庚子殉国之两祭酒——国难与国子师;长城死绥之七勇士——无名之英雄。190
安维峻之俄国尊孔说191
全国水灾泛滥,应是新旧学说纷杂溃乱之象征。清康熙治河之尽心竭力192
李秉衡手裂「黄河大王」195
清宫司及金銮锁记196
重文轻武之谬197
新军骄纵之祸198
夏司龢、翁同龢、夏寿田、裕寿田200
学政及提学使201
爱国状元骆成骧202
光绪朝边省多状元,科场重经策之故203
场前中进士、榜前中会魁204
溥仪之仪为「仪字加两点!」206
瞿鸿禨向恽毓鼎索命!?207
「诗史」谈何容易!208
情感,有史料,斯可观已215
杨昀谷——「贫贱骄人一卷诗」217
陈散原——「道在人群更不喧」218
范肯堂——「公然高咏气横秋」220
「尔汝歌」——「汝字调」221
狄楚青——不以诗人自见222
「榆关逆旅」——「松杏山川」223
京腔雅韵——海水潮音223
袁抱存——「老去诗思争跌宕」224
卢坤诗之名言226
张志潭——丰润张——南皮张227
政界人之病228
杨皙子之政见230
黄克强,官僚与新人物——如京派海派之格不相入231
清史稿——清史馆、赵次山袁抱存之词翰233
美人鱼、江神童236
孔子颅骨杯!「大圣」孔子赞237
中国文化 浙江文化238
黄季刚240
「?二爷」241
「先生」之称乃复古242
清之御前侍卫、明之锦衣卫244
己丑榜上之怪杰——吴獬246
以办学享大名之两翰林——张百熙、蔡元培248
同治庚午湖南乡试题文赞颂中兴将相249
葉恭绰撰陈璧墓志正误251
丙戍假会元刘培253
「状元命」张孝若254
考试怀挟之禁,时有不同256
潘文勤之名言「正欲看其钞胥」257
满人之科场大狱及以文字获罪者259
陈弢菴、宝竹坡260
张香涛 康长素 梁节菴262
与铜元有关系之两闽人——陈衍——陈璧264
孙传芳——施从滨——张宗昌265
李文忠之文学266
孙锵鸣学士268
李太夫人出身竃下婢269
彭刚直公270
胡文忠之忠荩271
「同年无伯叔,伯叔有同年」272
前辈、大前辈、「庶子以上」、「大学士」273
八股家不识史事,咎不在科举274
柯劭忞,沈家本,荣乃宣之博雅。李慈铭,王闿运各以诗自负276
考试出题之趣谈种种279
「诟詈」、「诙谐」、「巧黠」、「错误」282
解释柯老博士之高吟——曾丞相283
补充蔡老博士之演述——北大史287
谈谈状元289
珍贵之笺札,于晦若之风趣298
徐世昌301
甲辰会试入榜名人302
清代之官制303
洋名中译305
太师、太傅、太保306
御史综横谈307
科举考试内幕317
史料一身之陈太傅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