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移动通信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移动通信原理
  • 啜钢编;高伟东,孙卓,刘倩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8858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00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通信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移动通信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移动通信发展简述1

1.2 移动通信的特点和应用系统5

1.2.1 移动通信的特点5

1.2.2 移动通信的应用系统6

第2章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8

2.1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及其研究方法8

2.1.1 电波传播的基本特性8

2.1.2 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方法9

2.2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10

2.3 3种基本电波传播机制11

2.3.1 反射与多径信号11

2.3.2 绕射12

2.3.3 散射13

2.4 阴影衰落的基本特性14

2.5 多径传播模型14

2.5.1 多径衰落的基本特性14

2.5.2 多普勒频移15

2.5.3 多径信道的信道模型15

2.5.4 多径信道的主要描述参数17

2.5.5 多径信道的统计分析22

2.5.6 多径衰落信道的分类25

2.5.7 衰落特性的特征量26

2.6 电波传播损耗预测模型27

2.6.1 室外传播模型27

2.6.2 室内传播模型29

2.7 中继协同信道30

2.7.1 再生中继信道简介30

2.7.2 透明中继信道简介33

第3章 调制技术38

3.1 概述38

3.2 最小移频键控39

3.2.1 相位连续的2FSK39

3.2.2 MSK信号的相位路径、频率及功率谱41

3.3 高斯最小移频键控42

3.3.1 高斯滤波器的传输特性43

3.3.2 GMSK信号的波形和相位路径44

3.3.3 GMSK信号的调制与解调45

3.3.4 GMSK功率谱47

3.4 QPSK调制48

3.4.1 二相调制48

3.4.2 四相调制48

3.4.3 偏移QPSK—— OQPSK50

3.4.4 π/4-QPSK51

3.5 正交频分复用54

3.5.1 概述54

3.5.2 正交频分复用的原理54

3.5.3 正交频分复用的DFT实现56

3.5.4 OFDM的应用57

3.6 高阶调制58

3.6.1 数字调制的信号空间原理58

3.6.2 M进制数字调制及高阶调制59

3.6.3 高阶调制在3G及4G中的应用65

第4章 抗衰落技术67

4.1 概述67

4.2 分集技术68

4.2.1 宏观分集68

4.2.2 微观分集69

4.2.3 分集的合并方式及性能70

4.2.4 性能比较75

4.2.5 分集对数字移动通信误码的影响76

4.3 信道编码77

4.3.1 概述77

4.3.2 分组码77

4.3.3 卷积码79

4.3.4 Turbo码85

4.4 均衡技术88

4.4.1 基本原理88

4.4.2 非线性均衡器91

4.4.3 自适应均衡器94

4.5 扩频通信96

4.5.1 伪噪声序列96

4.5.2 扩频通信原理99

4.5.3 抗多径干扰和RAKE接收机103

4.5.4 跳频扩频通信系统105

4.6 无线通信中的多天线技术108

4.6.1 多天线系统模型108

4.6.2 多天线系统容量分析110

4.6.3 空间复用技术111

4.6.4 发射分集与空时编码112

第5章 蜂窝组网技术118

5.1 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118

5.2 频率复用和蜂窝小区119

5.3 多址接入技术122

5.4 码分多址关键技术126

5.4.1 扩频技术126

5.4.2 地址码技术131

5.4.3 扩频码的同步134

5.5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分析137

5.6 切换和位置更新140

5.6.1 切换技术140

5.6.2 位置更新143

5.7 无线资源管理技术原理144

5.7.1 概述144

5.7.2 接纳控制145

5.7.3 动态信道分配146

5.7.4 负载控制147

5.7.5 分组调度148

5.8 移动通信网络结构150

第6章 GSM及其增强移动通信系统155

6.1 GSM系统的业务及其特征155

6.2 GSM系统的结构157

6.3 GSM系统的信道158

6.3.1 物理信道与逻辑信道158

6.3.2 物理信道与逻辑信道的配置162

6.3.3 突发脉冲165

6.3.4 帧偏离、定时提前量与半速率信道166

6.4 GSM的无线数字传输167

6.4.1 GSM系统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167

6.4.2 GSM系统中的抗衰落技术168

6.4.3 GSM系统中的语音编码与处理171

6.4.4 GSM系统中的语音处理的一般过程171

6.5 GSM的信令协议172

6.5.1 GSM信令系统概述172

6.5.2 GSM系统的协议模型176

6.5.3 GSM无线信令接口的三层协议178

6.6 接续和移动性管理179

6.6.1 概述179

6.6.2 位置更新180

6.6.3 呼叫建立过程182

6.6.4 越区切换与漫游187

6.6.5 GSM安全措施189

6.6.6 计费191

6.7 通用分组无线业务191

6.7.1 GPRS业务概述191

6.7.2 GPRS的网络结构及其功能描述192

6.7.3 GPRS的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196

6.7.4 GPRS的空中接口198

6.8 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199

第7章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增强技术204

7.1 3G概述204

7.2 IS-95A与CDMA2000 1 X标准介绍206

7.2.1 CDMA2000 1 X标准特色206

7.2.2 CDMA系统中的功率控制207

7.2.3 CDMA软切换212

7.2.4 CDMA2000 1 X 下行链路216

7.2.5 CDMA20001X上行链路222

7.2.6 CDMA2000 1X EV-DO介绍225

7.3 WCDMA标准介绍226

7.3.1 WCDMA标准特色226

7.3.2 WCDMA下行链路227

7.3.3 WCDMA上行链路231

7.3.4 HSDPA/HSUPA概述232

7.4 TD-SCDMA标准介绍234

7.4.1 TD-SCDMA标准特色234

7.4.2 TD-SCDMA物理信道235

7.4.3 TD-SCDMA系统支持的信道编码方式236

7.4.4 TD-SCDMA的调制、扩频及加扰方式237

第8章 LTE移动通信系统239

8.1 LTE系统239

8.1.1 LTE网络架构及网元239

8.1.2 LTE协议体系240

8.2 LTE通信过程243

8.2.1 小区搜索243

8.2.2 系统信息获取247

8.2.3 随机接入250

8.2.4 小区选择和重选252

8.2.5 切换255

8.3 LTE-Advanced增强技术259

8.3.1 载波聚合技术259

8.3.2 中继技术261

8.3.2 CoMP技术263

8.3.3 eICIC技术264

第9章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发展268

9.1 5G发展状况268

9.1.1 5G发展概述268

9.1.2 国际标准化组织积极推进5G标准制定268

9.1.3 世界主要各国的5G研究动态269

9.2 5G概述269

9.2.1 5G的概念269

9.2.2 5G的应用场景270

9.2.3 5G的能力指标270

9.3 5G的关键技术271

9.3.1 5G新型网络架构271

9.3.2 5G关键网络技术273

9.3.3 5G关键无线技术277

9.4 5G面临的挑战和未来技术趋势285

9.4.1 5G挑战285

9.4.2 5G未来技术发展方向287

附录A 矩阵分解289

附录B 话务量和呼损率291

附录C 英文缩略语英汉对照表2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