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梁启超后期思想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论梁启超后期思想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
  • 赵连昌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ISBN:781118649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6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6页
  • 主题词:博士-学位论文-汇编-上海市-2007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论梁启超后期思想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一、梁启超后期思想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1

二、梁启超后期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贡献与价值20

第一章 梁启超的早期思想27

第一节 梁启超的进化论与进化史观27

一、梁启超对进化论学说的评介28

二、梁启超的进化史观32

第二节 梁启超的民族国家思想37

一、对民族主义的研究介绍37

二、民族主义视野中的国民与国家41

三、国家思想的变化43

第三节 新民说:现代国民的起点46

一、新民之路:淬砺本有与采补所无47

二、新民说的意义53

第二章 梁启超后期思想的形成背景56

第一节 梁启超的政治活动与后期思想56

一、“迷梦的”政治家生涯56

二、梁启超与五四运动59

三、体现危机意识的《欧游心影录》62

第二节 梁启超后期思想的西方背景65

一、非理性主义思潮对梁启超后期思想的影响66

二、“西方没落论”与“东方精神文明论”对梁启超后期思想的影响72

第三节 梁启超后期思想的文化保守主义动机78

第三章 梁启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光大85

第一节 五四激烈反传统主义与梁启超后期思想85

一、五四激烈反传统主义的兴起85

二、梁启超后期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发掘87

第二节 梁启超的孔学研究93

一、早期对孔子及孔学的研究93

二、晚年理性反思,全面研究孔子98

三、梁启超孔子研究的意义108

第三节 梁启超对儒学的研究110

一、儒家的人生哲学112

二、儒家的政治哲学115

三、心性说与梁启超对儒学的创造性发挥121

第四节 梁启超的诸子研究128

一、梁启超的孟子研究128

二、梁启超对墨子学说的近代阐释135

三、梁启超的老子研究141

第五节 清代学术思想的开拓146

一、融合中西的文化关怀146

二、梁启超对清代学术史研究的主要贡献150

三、评论清代学术时存在的主要缺失155

第四章 梁启超对科学主义的反思158

第一节 唯科学主义思潮与梁启超后期科学观158

一、五四时期的唯科学主义思潮158

二、科学观念体系的形成及特点163

第二节 科学精神的阐释:西方转译与传统发掘166

一、“思想解放”与“自由批评”:西方科学精神的转译167

二、在传统中寻找科学精神170

三、梁启超倡导科学精神的意义173

第三节 融会中西的科学认识论175

一、“慧观”:梁启超的科学认识观175

二、融汇中西的科学认识方法177

三、科学认识和“爱”与“美”180

第四节 梁启超对科学主义的反思182

一、梁启超反思科学主义的背景182

二、思想转变之开始:《欧游心影录》的发表183

三、对因果律的适用界限之反思185

四、对科学方法作用范围之限制187

五、对科学知识合法性限度之定位190

第五章 世界主义的国家观196

第一节 国家与民族:认同的危机196

一、近代国家观念背后的文化认同196

二、传统文化对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维系198

三、双重文化认同下的困境200

第二节 梁启超的“天下观”201

第三节 世界主义的国家205

一、世界主义的国家观205

二、梁启超世界主义的传统根源210

第六章 梁启超后期的文学思想213

第一节 情感文学论:从致用到审美214

一、文学的情感本质215

二、文学情感的真实217

三、情感表现法220

第二节 趣味主义:沟通人生与审美224

一、趣味的本质224

二、趣味的生成与趣味教育229

第三节 白话还是美文:争论背后的中国文学史观232

结论:保守与另一种现代化241

参考文献248

致谢2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