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陇戛寨人的生活变迁 梭戛生态博物馆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陇戛寨人的生活变迁 梭戛生态博物馆研究
  • 方李莉等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6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陇戛寨人的生活变迁 梭戛生态博物馆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选题的价值与意义1

第二节 生态博物馆产生的背景与理念2

第三节 生态博物馆理念在中国的实践5

第四节 梭戛生态博物馆所面临的挑战7

第五节 近距离的观察方法9

第六节 集体合作的研究方式10

第七节 具体的研究方案11

第八节 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与写作分工13

第二章 梭戛生态博物馆16

第一节 生态博物馆建成的时间与背景16

第二节 生态博物馆的行政编制与管理17

一、生态博物馆的行政编制17

二、生态博物馆的行政职能与权限18

第三节 生态博物馆文化保护的方式20

一、保护范围及分级20

二、保护内容及措施21

第四节 生态博物馆对长角苗社区的影响22

一、生态博物馆对长角苗社区的行政影响22

二、生态博物馆对长角苗社区的经济影响23

第五节 当地人对博物馆的看法和评价24

一、当地领导的看法24

二、陇戛寨居民的评价25

三、其他长角苗村寨居民的评价26

四、周边其他各族居民的评价28

第六节 梭戛生态博物馆工作所面临的问题28

第三章 我们的聚焦点——陇戛寨30

第一节 研究区域的界定30

第二节 陇戛寨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32

第三节 陇戛寨周边民族分布及民族关系35

一、水沟村与田坝头35

二、麻地窝36

三、大田寨与滥坝寨36

四、新发寨36

第四节 箐苗与长角苗族源的探究37

一、箐苗在苗族中所属的支系37

二、长角苗与箐苗的关系40

三、长角苗十二寨形成的时间和缘由42

第五节 陇戛寨姓氏构成以及家族来源44

一、陇戛寨的姓氏构成44

二、陇戛诸姓的迁徙44

三、从迁徙到定居49

第六节 寨子里的“寨老”与“寨主”52

第七节 寨子里的“文化人”55

一、家族历史的记忆者——“松丹”55

二、主持仪式的长者——“祭宗”57

三、葬礼的主持者——布通宗58

四、通灵的人——“弥拉”60

第八节 陇戛寨人的体质与寿命61

第四章 祭祀·巫术与日常知识68

第一节 概述68

第二节 自然崇拜69

第三节 祖先崇拜73

第四节 “打嘎”仪式77

第五节 巫术81

一、概述81

二、长角苗的“弥拉”82

三、长角苗人有关鬼的概念85

四、弥拉的工作与其在族群中的地位87

五、巫术(阿莫)的具体实施方式89

六、“阿莫”实施过程的案例之一91

七、“阿莫”实施过程的案例之二97

八、“阿莫”实施过程的案例之三101

九、“阿莫”实施过程的案例之四102

十、“阿莫”实施过程的案例之五104

十一、结语107

第六节 数的概念与符号109

一、数的概念109

二、数的记忆方式110

第七节 长角苗人的家庭114

一、家庭结构114

二、家庭财产的继承制度115

三、传统的生育观与法制观念116

第八节 “小名”、“老名”与“学名”116

第九节 长角苗人的医药知识118

第十节 周边文化的相互影响120

一、物质文化120

二、精神文化121

三、不同民族对长角苗的理解与认识123

第五章 建筑与村落127

第一节 居住的空间与聚落127

一、长角苗村寨与梭戛的生态环境128

二、长角苗村寨之间的同与异130

三、聚落(rau)的形成134

第二节 陇戛寨民居建筑的类型划分135

一、建筑基本结构136

二、建筑形态的结构类型140

三、建筑形态的主体材料类型140

四、时间维度中的陇戛民居形态144

第三节 “我们的材料”和“你们的材料”150

一、建筑材料中的当地天然采集物151

二、建筑材料中的外来物156

第四节 民居建筑中的装饰美159

一、木构建筑材料中的装饰工艺159

二、石体建筑材料中的装饰工艺164

三、混凝土建筑材料中的装饰工艺166

第五节 建房习俗与相关信仰168

一、民居建筑施工的组织形式168

二、与建筑相关的信仰崇拜类别173

三、信仰仪式177

第六节 人倚赖的空间179

一、房产的分配180

二、房屋的使用180

三、与邻居们居住方式的异同比较184

第七节 其他建筑种类简述187

一、临时性的丧葬仪式建筑——嘎房187

二、年轻人的恋爱场所——花棚189

三、墓葬建筑(阴宅)——坟茔189

四、古代军事设施遗址——大屯山营盘和小屯山营盘190

五、学校教育设施191

六、政府安居工程——新村(陇戛新寨)192

第八节 民间建筑者的知识193

一、民间建筑的知识结构193

二、民间建筑者知识结构的异同195

三、技术体系的更替与工匠思维的现代化196

四、外界对建筑者的影响200

第九节 结语203

第六章 民具·技艺与生活207

第一节 概述207

第二节 分工与合作——陇戛民具群210

一、“母”民具——制作民具的木工工具组合211

二、与自然的斗争与合作——生产民具组合217

三、劳动果实的享用——生活民具组合245

四、货物的搬运——交通运输民具组合264

五、学习和耍——文化娱乐民具组合270

六、陇戛寨的民具与附近寨子的民具的比较281

七、陇戛寨的生态环境和民具的互动282

第三节 传统的实践——民具的制作284

一、陇戛民具制作者的技术284

二、基于功能、材料和耗费的考量306

三、基于人体结构的考量309

四、基于审美的考量310

五、估算的应用310

第四节 适应与改造——陇戛民具的“行为”311

一、民具制作者和使用者对民具的理解差异和基于实践的互动311

二、民具的借用和现代民具的租用312

三、反客为主——民具对人的反作用313

四、对传统的活用——民具制作者和使用者对民具的改装315

五、死亡和再生——民具的生命史316

第五节 接受与拒绝——本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博弈317

一、现代工业技术的力量317

二、民具组合的变迁和重构324

第六节 民具的栖息——民具的存储与保管326

一、民具的存放和维护326

二、日久生情——主人对自己民具的情感328

第七节 结语329

第七章 服饰与文化符号335

第一节 长角苗人的服饰文化特征335

一、民族服饰的符号性335

二、民族服饰的实用性337

三、民族服饰的审美艺术性338

第二节 长角苗人的现代民族服饰类型与特征338

一、长角苗人的现代民族服饰类型339

二、现代长角苗人民族服饰的特征352

第三节 文化传播与服饰演变356

一、女性服饰的文化整合356

二、男性服饰的涵化359

三、聚居的力量360

第四节 仪俗中的服饰362

一、成年礼与服饰362

二、婚礼中的服饰363

三、葬礼中的服饰364

第五节 民族服饰的价值取向366

一、服饰与择偶的价值判断观366

二、族内的婚姻与族外婚姻对服饰传承的影响367

第六节 长角苗服饰中有意味的符号369

一、长角苗服饰纹样的本质369

二、有意味的形式370

第七节 长角苗纹样的制作工艺及现状390

一、蜡染(dru du)的制作工艺与现状391

二、刺绣的种类与工艺现状396

第八节 传统价值观的倾斜399

一、被服饰束缚的长角苗妇女399

二、缝纫机的出现400

三、长角苗妇女视野的变化401

四、传统服饰的发展趋向407

五、传统服饰何去何从410

第九节 小结416

一、民族服饰的演变416

二、民族服饰的消亡416

第八章 人生仪礼与岁时节日民俗421

第一节 人生仪礼民俗421

一、诞生礼俗421

二、婚礼习俗430

三、丧葬礼俗441

第二节 岁时节日民俗458

一、过年习俗459

二、跳坡习俗462

三、“三月三”习俗469

四、“五月五”习俗469

五、“七月半”习俗471

六、“十一月耗子粑节”习俗471

七、其他节日习俗476

第九章 长角苗人的音乐479

第一节 酒令歌与开路歌479

一、婚礼上的酒令歌480

二、丧礼中的酒令歌482

第二节 唢呐曲493

第三节 山歌500

第四节 用三眼箫等乐器吹奏的山歌505

一、三眼箫的传说及音乐功能506

二、三眼箫的拟语功能507

三、三眼箫的吹奏要求及其制作509

第十章 长角苗人的经济513

第一节 贸易513

一、内部交换513

二、集市贸易516

第二节 家庭收支状况519

一、收入519

二、支出522

第三节 家庭财产的抽样统计524

一、财产列表524

二、财产的继承与子女对父母的赡养526

第四节 “外向型”经济526

第十一章 长角苗人教育的转型531

第一节 传统教育531

一、传统教育的内容531

二、传统教育的方式532

第二节 现代教育532

一、现代教育在长角苗人社会的发展532

二、现代教育的内容与方式535

第三节 两种教育观念的冲突536

一、入学年龄异常化536

二、女童入学的艰难537

三、教师的苦恼539

第十二章 文化的断裂与重构541

第一节 概述541

第二节 归纳与总结542

一、长角苗人文化地图的断裂与重构542

二、文化变迁的不同模式543

三、西方理论与具体实践之间的距离543

四、探索与思考546

附录550

长角苗歌曲歌词550

一、安柱寨开路仪式歌551

二、高兴寨开路歌560

三、孝歌567

四、叫魂歌568

五、山歌部分569

(一)山歌之老人篇(33篇)569

(二)山歌之年轻篇(5首)575

六、酒令歌部分577

第一首577

第二首578

第三首580

第四首 提棍棍歌583

第五首584

第六首589

第七首592

第八首 关于孤儿寡女的592

七、进门歌593

第一首593

第二首593

第三首594

第四首 芦笙曲594

附表1595

附表2595

附表3596

后记6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