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职务犯罪预防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职务犯罪预防研究
  • 梁经顺,张异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0202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职务犯罪-预防犯罪-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职务犯罪预防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职务犯罪预防概论1

第一章 职务犯罪的概念及其现状1

第一节 职务犯罪的概念1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特征8

一、主体特殊且层次多样8

二、犯罪行为与职务的关联性10

三、职务犯罪一般侵犯的都是多重客体,社会危害性严重11

第三节 职务犯罪概念与相关概念辨析14

一、职务犯罪与“白领犯罪”的关系14

二、职务犯罪与“公务员犯罪”的关系15

三、职务犯罪与“身份犯罪”的关系16

第四节 我国当前职务犯罪的现状及其危害17

一、我国当前职务犯罪的现状描述17

二、职务犯罪的危害22

第二章 职务犯罪的本质及内在规律25

第一节 职务犯罪的本质25

第二节 职务犯罪与权力异化27

一、权力的概念27

二、权力和政治权力37

三、政治权力异化及其发生机理分析40

第三节 职务犯罪与权力制约48

一、权力制约理论概述48

二、权力制约机制的构建49

第三章 预防职务犯罪的理论基础57

第一节 职务犯罪预防的概念57

一、犯罪预防的概念57

二、职务犯罪预防的含义63

第二节 预防职务犯罪的必要性论证63

一、犯罪预防的价值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内在要求63

二、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严重危害性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外在要求65

第三节 预防职务犯罪的可行性论证66

一、预防职务犯罪的可行性的理论基础66

二、预防职务犯罪的方法论——从系统控制论角度论证职务犯罪具体防控方法68

第二编 职务犯罪原因论69

第一章 职务犯罪原因概述69

第一节 职务犯罪原因研究的理论基础——犯罪原因论69

一、犯罪原因的概念70

二、犯罪原因论的概念70

三、西方国家的主要犯罪原因论71

四、我国的主要犯罪原因论73

第二节 职务犯罪原因的概念和特征76

一、职务犯罪原因的概念76

二、职务犯罪原因的特征77

第三节 职务犯罪原因的研究体系及其结构层次79

第四节 职务犯罪原因研究的意义80

第五节 关于职务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82

一、西方国家关于职务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82

二、我国关于职务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论85

第二章 个人原因:职务犯罪行为生成的基本前提86

第一节 职务犯罪的心理因素86

一、主导心理因素87

二、辅助心理因素91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生理因素93

第三章 经济原因:决定意识形态的基础97

第一节 社会生产力水平与职务犯罪97

第二节 所有制形式与职务犯罪99

第三节 经济体制与职务犯罪100

第四节 分配方式与职务犯罪102

第四章 政治原因:走向极端的权力异化104

第一节 国家权力界限不明与职务犯罪105

第二节 国家权力运行失调与职务犯罪107

一、人大作用发挥不充分107

二、权力制约机制不成熟109

三、民主集中制贯彻不彻底,权力过分集中导致官僚主义113

第三节 国家权力与责任相分离与职务犯罪116

第五章 法律原因:手段疲软的社会规范119

第一节 立法之不足与职务犯罪119

第二节 司法之不足与职务犯罪125

第六章 文化原因:根深蒂固的思想渊源131

第一节“官本位”文化与职务犯罪132

第二节“人情”文化与职务犯罪136

第七章 制度条件:被利用的客观实在139

第一节职务犯罪的个人条件141

一、职务犯罪的能力条件141

二、职务犯罪的职业条件143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社会条件147

一、制度条件147

二、对象条件155

第八章 相关因素:不可忽视的细节156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职务犯罪157

第二节 职务级别与职务犯罪158

第三节 节日与职务犯罪159

第三编 职务犯罪预防的对策研究160

第一章 职务犯罪预防对策概述160

第一节 对职务犯罪原因的反思160

一、对职务犯罪原因反思之缘起160

二、对职务犯罪原因的宏观反思及结论162

第二节 预防职务犯罪系统方法论的引入163

一、什么是系统方法论163

二、为何要引入系统方法论167

三、用系统方法论构筑我国的预防职务犯罪系统169

第三节 预防职务犯罪的战略选择与目标定位175

一、预防职务犯罪的战略选择175

二、我国预防职务犯罪的目标定位180

第二章 预防职务犯罪前置辅助系统——职务犯罪预测系统183

第一节 职务犯罪预测概说183

一、职务犯罪预测的概念183

二、职务犯罪预测的分类186

第二节 职务犯罪预测的可能性及其必要性192

一、职务犯罪预测的可能性192

二、职务犯罪预测的必要性197

第三节 职务犯罪预测系统的建立及其运用197

一、职务犯罪预测系统总论197

二、职务犯罪预测系统分论199

第三章 预防职务犯罪中心系统206

第一节 预防职务犯罪中心系统综述206

一、预防职务犯罪中心系统的内容206

二、各系统间的关系207

第二节 预防职务犯罪宏观系统209

一、深化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209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社会氛围216

三、保持惩治职务犯罪的强劲势头217

四、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的国际交流与合作219

第三节 预防职务犯罪中观系统221

一、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权力使用者甄别选用制度221

二、建立长期稳定的思想教育制度222

三、完善强化监督管理制度225

四、完善职务犯罪相关法律制度228

五、完善信访举报制度232

六、建立财产申报公示制度232

七、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234

八、建立廉洁从政公积金制度234

九、建立警示训诫防线制度236

十、推行不定期的强制休假制度236

十一、深入推进政务公开237

十二、强化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职能239

第四节 预防职务犯罪微观系统247

一、家庭环境的治理与净化248

二、工作环境的治理与净化250

三、交际环境的治理与净化251

第四章 预防职务犯罪后置辅助系统——职务犯罪信息反馈系统254

第一节 职务犯罪信息反馈系统概说254

一、职务犯罪信息反馈系统的概念254

二、建立职务犯罪信息反馈系统的意义256

第二节 职务犯罪信息反馈系统的建立及其运行259

一、职务犯罪信息反馈系统总论259

二、职务犯罪信息反馈系统分论260

第四编 职务犯罪预防的类型化论267

第一章 职务犯罪类型化预防概论267

第一节 职务犯罪的界定及其类型化意义267

一、职务犯罪的类型化有利于抓住重点、分别预防267

二、职务犯罪的类型化有利于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和工作重心268

三、职务犯罪的类型化有利于职务犯罪的法律适用,严密职务犯罪之法网268

四、职务犯罪的类型化有利于认识职务犯罪的本质268

第二节 职务犯罪的类型269

一、类型化的标准269

二、各种不同的职务犯罪的类型的划分270

第二章 国家工作人员贪利型职务犯罪的预防274

第一节 国家工作人员贪利型职务犯罪概述274

一、国家工作人员贪利型职务犯罪概述274

二、国家工作人员贪利型职务犯罪的现状276

三、国家工作人员贪利型职务犯罪的特点280

四、反贪利型职务犯罪所面临的挑战284

第二节 国家工作人员贪利型职务犯罪的罪因分析286

一、历史原因286

二、国内原因287

第三节 国家工作人员贪利型职务犯罪的预防294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其“不想”294

二、健全有关体制,使其“不能”297

三、严厉贪利型职务犯罪的惩治体制,使其“不敢”299

第四节 国家工作人员贪利型职务犯罪预防之制度创新304

一、建立警示训诫防线制度304

二、实施大型工程廉政共建协议制度,提前司法权的介入306

三、推行不定期的强制休假制度308

四、实施廉洁从政公积金制度310

第三章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型职务犯罪的预防312

第一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型职务犯罪概述312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型职务犯罪的概念312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型职务犯罪的现状与研究现状313

第二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型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原因分析315

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型职务犯罪的特点315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型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318

第三节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型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323

一、加强心理预防,消除渎职型职务犯罪的心理因素323

二、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模式,减少权力渎职的机会326

三、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回查制度,将群体性事件防患于未然328

第四章 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预防331

第一节 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概述331

一、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概念331

二、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现状和特点333

第二节 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337

一、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心理微观原因337

二、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单位中观原因339

三、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社会宏观原因340

第三节 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对策探求344

一、个体心理预防344

二、单位制度预防346

三、社会环境预防349

第五编 实践篇355

第一部分 近年来大案要案实例分析——以当事人的遗书、悔过书为视角355

第一节 杨前线、郑筱萸的遗书分析356

一、杨前线遗书分析356

二、郑筱庾遗书分析359

三、杨前线、郑筱萸的遗书对比分析365

第二节 胡长清、李纪周、庄如顺、王昭耀的悔过书分析367

一、悔过书实例摘录368

二、悔过书内容分析及其启示378

第二部分 附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384

一、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标384

二、推进反腐倡廉教育386

三、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388

四、强化监督制约389

五、深化体制机制制度改革394

六、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396

七、保持惩治腐败的强劲势头397

八、切实抓好《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3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