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Solaris 10系统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曹江华,李岩丽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098956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38页
- 文件大小:175MB
- 文件页数:655页
- 主题词:操作系统(软件),Solaris 1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Solaris 10系统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部分Solaris 10基础和安装配置1
第1章UNIX和Solaris 10概述1
1.1 UNIX的历史1
1.1.1 UNIX的诞生1
1.1.2 UNIX进化史2
1.1.3 UNIX System V第四版本的功能3
1.1.4开源的类UNIX系统4
1.1.5 UNIX4
1.2 Solaris的历史6
1.2.1 Solaris简介6
1.2.2 Solaris操作系统发展路线图8
1.2.3 Solaris 10的新功能8
1.2.4 Solaris 10的优势9
1.2.5 Solaris的硬件系统架构12
1.2.6 OpenSolaris简介19
1.3 Solaris信息21
1.3.1 Sun文档和Sun网站21
1.3.2第三方的站点22
1.3.3新闻组22
1.3.4邮件列表23
1.3.5社区和论坛23
第2章Solaris 10安装24
2.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24
2.1.1系统硬件的要求和建议24
2.1.2从哪里得到Solaris 10操作系统软件24
2.1.3使用Sun Device DetectionTool收集硬件兼容性信息25
2.1.4检查系统硬件是否存在大的缺陷32
2.2 Solaris 10安装概述33
2.2.1安装方法简介33
2.2.2 Solaris 10安装模式34
2.2.3安装方式介绍35
2.2.4安装之前的准备36
2.3 Solaris 10安装步骤37
2.3.1将相应介质插入系统中37
2.3.2通过先关闭再打开系统来引导系统37
2.3.3决定是否需要修改设备设置37
2.3.4 x86 Solaris 10安装步骤37
第3章Solaris 10高级安装简介44
3.1使用JumpStart安装方法44
3.1.1 JumpStart安装方法简介44
3.1.2 JumpStart安装流程44
3.1.3配置步骤说明44
3.2 Solaris Flash安装简介49
3.3使用Solaris live upgrade升级操作系统50
3.3.1 Solaris live upgrade简介50
3.3.2 Solaris live upgrade升级流程50
3.3.3使用Solaris Live Upgrade进行升级的实例51
第4章Solaris 10系统的引导和关闭54
4.1相关概念和主要命令54
4.1.1 Boot PROM概述54
4.1.2常见OBP命令55
4.1.3 OBP命令实例57
4.1.4运行级别和init60
4.1.5 inittab文件说明62
4.1.6控制init行为63
4.2在SPARC平台的系统启动63
4.2.1 SPARC平台的系统启动过程63
4.2.2 SPARC平台的系统启动的几种情况64
4.3 x86平台的引导66
4.3.1 x86平台引导的过程66
4.3.2 x86平台的引导文件66
4.4 Solaris 10关闭系统67
4.4.1关闭系统命令简介68
4.4.2关闭系统实例68
4.5 Solaris 10运行级别的切换69
第2部分Solaris10桌面管理和基本系统管理70
第5章Solaris 10桌面环境:CDE和JDS70
5.1 X-Window简介70
5.1.1 X-Window历史70
5.1.2 X-Window的体系结构73
5.1.3 X-Window客户/服务器模式和网络透明性74
5.2 CDE桌面操作75
5.2.1 CDE简介75
5.2.2启动CDE76
5.2.3 CDE桌面布局说明77
5.2.4“应用程序管理器”窗口和“文件管理器”窗口78
5.2.5启动CDE应用程序方法81
5.2.6 CDE的打印管理82
5.2.7 CDE的文本编辑器82
5.2.8 CDE的邮件应用程序83
5.2.9 CDE的目录结构84
5.2.10学会使用帮助系统84
5.2.11 CDE桌面操作常用词汇表85
5.3 JDS桌面操作90
5.3.1 JDS桌面简介90
5.3.2启动JDS桌面和桌面布局92
5.3.3 JDS 3桌面基本操作93
5.3.4 JDS 3的多媒体工具101
5.3.5 JDS3办公应用104
5.3.6帮助系统107
第6章Solaris 10管理控制台SMC108
6.1 Solaris管理工具简介108
6.1.1 Solaris管理工具的发展历史108
6.1.2 Solaris 10系统管理命令汇总109
6.1.3 Solaris管理控制台概述109
6.2启动Solaris管理控制台的不同方法和布局112
6.2.1通过CDE图形界面启动Solaris管理控制台112
6.2.2通过JDS图形界面启动Solaris管理控制台112
6.2.3通过命令行启动Solaris管理控制台113
6.2.4 Solaris管理控制台界面布局114
6.3使用Solaris管理控制台116
6.3.1 Solaris管理控制台登录116
6.3.2 Solaris管理控制台系统状态简介117
6.3.3服务栏目介绍123
6.3.4系统配置栏目介绍123
6.3.5保存栏目介绍128
6.3.6设备和硬件栏目介绍128
6.4在Solaris管理控制台中添加工具129
6.4.1在Solaris管理控制台中添加传统工具129
6.4.2 Solaris管理控制台安装非随附的工具130
6.4.3向工具箱中添加工具130
6.5对Solaris管理控制台进行疑难解答131
6.5.1软件包需求131
6.5.2对Solaris管理控制台进行疑难解答131
本章总结132
第7章Solaris 10用户、用户组、角色管理133
7.1 Solaris 10用户、用户组管理简介133
7.1.1 Solaris 10用户、用户组概述133
7.1.2了解标准用户134
7.1.3了解标准用户组135
7.1.4了解solaris 10用户、用户组配置文件135
7.2使用Solaris用户、用户组命令138
7.2.1 Solaris用户、用户组命令列表138
7.2.2 Solaris用户、用户组命令使用实例139
7.3使用SMC进行用户、用户组管理141
7.3.1增加用户142
7.3.2增加权限142
7.3.3增加群组145
7.4角色管理146
7.4.1角色访问控制概述146
7.4.2 Solaris 10角色管理命令的使用149
7.4.3使用SMC工具实现角色管理153
7.5 Solaris用户安全策略164
7.5.1创建用户访问安全策略164
7.5.2使用Solaris命令定期验证用户和组文件164
第8章Solaris 10文本编辑器和Shell169
8.1 vi编辑器169
8.1.1行编辑器简介169
8.1.2 vi编辑器简介171
8.1.3 vi编辑器的模式172
8.1.4 vi三种模式的切换173
8.1.5 vi编辑器基本操作174
8.1.6在vi编辑器移动光标175
8.1.7在文件中搜索、修改和删除文本177
8.1.8 exre文件178
8.1.9 vi编辑器常用经验技巧178
8.1.10 vi总结179
8.2 Solaris Shell应用179
8.2.1 Shell简介179
8.2.2 Solaris 10支持的Shell183
8.2.3主要Shell功能比较184
8.2.4了解Solaris Shell变量184
8.2.5设置PATH变量186
8.2.6语言环境变量187
8.2.7 Solaris Shell设置实例187
8.2.8 Shell常用命令简介189
第9章Solaris 10软件包和补丁管理202
9.1 Solaris 10软件包管理简介202
9.1.1软件包概述202
9.1.2软件包管理工具202
9.1.3 Solaris的软件安装包格式203
9.2使用产品注册器(Product Registry)管理软件包204
9.2.1产品注册器GUI界面启动204
9.2.2使用Solaris产品注册器查看有关已安装软件或已卸载软件的信息205
9.2.3用Solaris产品注册器安装软件206
9.2.4用Solaris产品注册器卸载软件206
9.2.5用“Solaris产品注册”命令行界面管理软件207
9.3使用包管理命令来管理软件212
9.3.1 Solaris 10软件包的管理目录和对文件的说明213
9.3.2使用pkginfo命令213
9.3.3使用pkgadd安装软件包215
9.3.4 pkgchk命令的使用217
9.3.5使用pkgrm命令删除软件包218
9.3.6使用pkgtrans命令219
9.3.7使用pkg-get在线安装软件工具221
9.4 Solaris 10补丁管理223
9.4.1补丁管理概述223
9.4.2使用Patch Manager管理补丁227
9.4.3使用patchadd来管理补丁230
9.4.4使用SMC管理Solaris 10补丁程序233
9.4.5使用Update Manager应用程序(GUI)管理Solaris 10补丁程序238
第10章Solaris 10调度系统任务241
10.1系统资源的一次性定时调用(at命令使用)241
10.1.1 at相关命令241
10.1.2 at相关命令使用实例243
10.1.3 at命令的访问控制244
10.2系统资源的定时调用(使用cron)245
10.2.1 crontab简介245
10.2.2了解cron概念246
10.2.3 crontab命令的使用246
10.2.4 cron访问控制247
10.3使用SMC进行任务调度操作248
10.3.1调度的工作界面248
10.3.2 SMC下任务操作的步骤和方法249
10.3.3 SMC下进行任务调度操作实例249
第11章Solaris 10 SMF服务管理253
11.1 SMF基础知识253
11.1.1 SMF特性简介253
11.1.2 SMF与传统UNIX服务管理的对比254
11.1.3 SMF常用术语和概念255
11.1.4 SMF管理命令260
11.2使用SMF服务管理264
11.2.1监控SMF服务264
11.2.2管理SMF服务266
11.3设置Solaris 10的SMF服务270
11.3.1如何修改服务270
11.3.2使用脚本来管理服务274
11.4 SMF服务的调试和修复276
11.4.1自动修复已损坏的SMF系统信息库276
11.4.2手工修复已损坏的SMF系统信息库276
11.4.3在系统启动时如何交互式启动服务276
11.4.4当SMF 服务没有启动时如何处理277
11.5在Solaris 10中增加smf服务的实例278
11.5.1在Solaris 10中增加smf服务的步骤278
11.5.2使用SMF管理postgresql数据库280
第12章Solaris 10磁盘设备管理286
12.1硬盘和分区基础286
12.1.1硬盘及其组成286
12.1.2硬盘的性能指标288
12.1.3硬盘接口方式289
12.1.4 S SD硬盘289
12.1.5 UNIX、 Linux服务器硬盘的选择290
12.2 Solaris磁盘和分区290
12.2.1硬盘两种标识290
12.2.2 Solaris磁盘的数据存储结构291
12.2.3 Solaris的磁盘分区292
12.2.4分片(slice )的命名294
12.2.5了解管理设备命令294
12.2.6 Solaris磁盘分区命令format296
12.2.7 Solaris 10磁盘操作命令的使用301
12.2.8为Solaris添加新硬盘305
12.2.9使用SMC管理solaris硬盘307
第13章 文件系统管理315
13.1 Solaris 10文件系统目录结构315
13.1.1 Solaris 10文件系统主要目录315
13.1.2 Solaris 10文件类型318
13.1.3 Solaris文件系统的层次结构319
13.1.4 Solaris 10支持的文件系统320
13.2 Solaris 10 UFS文件系统管理321
13.2.1 UFS文件系统的结构321
13.2.2 UFS文件系统的建立323
13.2.3修复、维护UFS文件系统325
13.3虚拟文件系统331
13.3.1临时文件系统(tmpfs)331
13.3.2虚拟内存文件系统(Swapfs)332
13.3.3进程文件系统(procfs)333
13.3.4循环文件系统(lofs )335
13.4 ZFS文件系统简介335
13.4.1什么是ZFS335
13.4.2 ZFS分层结构336
13.4.3 ZFS文件系统的特征337
13.4.4 ZFS的相关技术术语338
13.4.5 ZFS硬件和软件要求及建议339
13.5通过命令行方式配置ZFS文件系统340
13.5.1了解zpool命令列表340
13.5.2了解zfs命令340
13.5.3配置存储池341
13.5.4管理ZFS文件系统345
13.5.5 ZFS文件系统备份、恢复、快照和克隆350
13.5.6 ZFS文件系统的克隆352
13.6使用Web浏览器管理ZFS文件系统352
13.6.1基于Web浏览器的ZFS文件系统简介352
13.6.2 Java Web Console简介353
13.6.3 ZFS的Web管理页面布局354
13.6.4存储池管理355
13.6.5文件系统管理358
13.6.6 ZFS快照管理361
13.6.7卷管理364
13.6.8 ZFS文件系统的实时监控365
第3部分Solaris10高级系统管理369
第14章Solaris 10的网络配置369
14.1了解Solaris 10 TCP/IP配置文件369
14.1.1 TCP/IP配置文件列表369
14.1.2 /etc/hostname.interface文件369
14.1.3 /etc/nodename文件370
14.1.4 /etc/defaultdomain文件370
14.1.5 /etc/defaultrouter文件370
14.1.6 /etc/nsswitch文件370
14.1.7 /etc/inet/ipnodes370
14.1.8子网掩码数据库371
14.1.9 /etc/resolv.conf文件371
14.1.10 ethers数据库371
14.1.11 networks数据库372
14.1.12 protocols数据库372
14.1.13 services数据库372
14.1.14 bootparams数据库372
14.2 Solaris 10网卡配置373
14.2.1为Solaris 10操作系统添加以太网卡驱动373
14.2.2 ADSL配置上网375
14.2.3无线网络配置377
14.3 Solaris 10网络配置实例381
14.3.1使用命令行工具进行网络接口配置381
14.3.2使用命令行管理TCP/IP网络382
14.3.3使用sys-unconfiig387
14.4为Solaris配置网络管理工具388
14.4.1 Solaris工作站常用下载工具推荐388
14.4.2全面掌握Solaris网络管理工具397
14.5 Solaris 10桌面与Windows操作系统桌面的远程连接407
14.5.1用VNC工具实现Solaris服务器和Vista工作站互联407
14.5.2使用远程桌面实现和Windows的桌面连接412
14.6 Solaris 10网络连接故障检测方法413
14.6.1排除非自身因素413
14.6.2查看本机IP地址413
14.6.3检测与网关的连接413
14.6.4监测与互联网的连接414
14.6.5测试域名解析414
第15章Solaris 10日志管理415
15.1日志管理概述415
15.1.1日志管理重要性415
15.1.2建立日志工作的规章制度416
15.1.3防止日志信息过载的准则416
15.1.4 Solaris日志系统简介417
15.2 syslog日志418
15.2.1 syslog的架构418
15.2.2了解etc/syslog.conf文件419
15.3配置syslog系统421
15.3.1启动和停止syslogd守护进程421
15.3.2配置syslogd信息源422
15.3.3建立中央日志服务器423
15.4 Solaris日志文件管理工具和命令425
15.4.1使用logrotate工具425
15.4.2查找日志文件技巧426
15.4.3使用grep搜索日志文件426
15.4.4使用demsg、 tail、 more、less等命令427
15.4.5使用logadm控制日志文件大小428
15.4.6使用SMC系统管理工具进行日志管理429
15.4.7 solaris下日志管理的注意事项432
第16章Solaris 10系统备份与恢复434
16.1数据备份和恢复简介434
16.1.1什么是备份434
16.1.2备份的重要性434
16.1.3备份前需考虑的因素434
16.1.4选择备份介质435
16.1.5备份策略436
16.1.6确定要备份的内容438
16.1.7其他要考虑的问题439
16.1.8备份和恢复工具439
16.2 Solaris 10下磁带机设备的使用441
16.2.1磁带机技术简介441
16.2.2主流磁带机技术指标443
16.2.3磁带设备的命名规则445
16.2.4磁带机管理命令445
16.2.5磁带机和存储介质的维护450
16.3 UFS文件系统的备份和恢复451
16.3.1了解UFS文件系统备份简介和命令行工具451
16.3.2使用dd命令进行磁盘复制452
16.3.3使用ufsdump命令备份文件系统455
16.3.4 UFS文件系统的恢复简介458
16.3.5 UFS文件系统恢复458
16.4 UFS文件系统的快照460
16.4.1 UFS文件系统快照简介460
16.4.2 fssnap命令460
16.4.3创建UFS快照(Snapshot)的步骤461
16.4.4创建多TB UFS快照61
16.4.5删除UFS快照(Snapshot)461
16.4.6备份UFS快照462
16.4.7建立快照的增量备份(ufsdump)462
16.5其他Solaris 10备份工具的使用463
16.5.1 afiio备份服务器463
16.5.2在Solaris下使用DVD保存数据464
16.5.3使用USB设备保存文件468
第17章Solaris 10资源管理与系统性能的监控470
17.1系统资源管理概述470
17.1.1系统资源简介470
17.1.2 Solaris 10资源容器470
17.2使用命令显示和改变系统资源信息471
17.2.1显示和改变系统资源信息命令列表471
17.2.2 isainfo命令471
17.2.3 prtconf命令472
17.2.4 hostid命令474
17.2.5 isalist命令474
17.2.6 showrev命令474
17.2.7 uname命令475
17.2.8 date命令475
17.2.9 localeadm命令476
17.3监控系统性能478
17.3.1性能监控方法478
17.3.2对系统整体进行性能监控478
17.3.3内存使用情况的统计显示483
17.3.4监控处理器命令使用实例488
17.3.5系统I/O监控490
17.3.6使用sar监控系统活动信息493
17.4 Solaris 10网络性能管理496
17.4.1命令行工具netstat496
17.4.2使用bwm-ng工具499
17.5系统进程的管理500
17.5.1进程管理概述500
17.5.2进程管理的方法介绍502
17.6 SMC工具在资源管理中的使用方法512
17.6.1 SMC对系统的监控512
17.6.2使用SMC查看管理系统信息515
17.6.3 SMC对进程的管理517
17.7使用CDE桌面的进程管理器519
17.7.1启动进程管理器519
17.7.2查找进程520
17.7.3更改进程显示的排序顺序520
17.7.4使用过滤器521
17.7.5更改采样间隔522
17.7.6中止一个进程522
17.7.7显示进程的祖先522
17.7.8显示进程的堆栈523
第4部分Solaris 10安全管理及其开发环境配置524
第18章Solaris 10系统安全管理524
18.1物理安全524
18.1.1物理安全定义524
18.1.2制定物理安全策略524
18.1.3 SPACE系统的设置525
18.1.4 x86系统的设置526
18.2用户登录控制和控制访问设备526
18.2.1用户登录控制527
18.2.2控制访问设备533
18.3文件系统的访问控制536
18.3.1理解UNIX文件权限536
18.3.2修改文件或者目录权限方法539
18.3.3 JDS桌面修改文件和文件夹权限的方法543
18.3.4用访问控制列表(ACL)设置文件安全544
18.4基本审计和报告工具(BART)使用简介546
18.4.1 BART功能简介547
18.4.2 BRAT的组成547
18.4.3 BART使用方法548
18.5 Solaris加密命令简介551
18.5.1 Solaris加密框架中的管理命令:cryptoadm命令551
18.5.2查看系统可用的加密服务551
18.5.3增添软件的加密服务的步骤553
18.5.4关闭加密服务553
18.5.5使用加密方法来保护系统文件的步骤553
第19章为Solaris 10系统配置开源安全工具557
19.1为Solaris系统配置防火墙557
19.1.1包过滤防火墙基础557
19.1.2 Solaris包过滤防火墙IPFilter简介559
19.1.3学会编写IPFilter规则561
19.1.4动手编写第一个规则562
19.1.5 IPFilter包过滤防火墙规则编写技巧564
19.1.6禁用Solaris IP过滤防火墙565
19.1.7 Solaris IP过滤防火墙的监控和管理566
19.1.8查看Solaris IP过滤器的日志文件567
19.1.9 IPFilter包过滤防火墙不足之处568
19.1.10使用fwbuilder管理防火墙568
19.2使用开源PGP技术实现Solaris 10下加密和解密571
19.2.1 PGP (Pretty Good Privacy)技术简介571
19.2.2在Solaris的GnuPG安装573
19.2.3 Gnupg在Solais下的配置573
19.2.4 GnuPG在Solaris下的应用576
19.3 Solaris服务器防范rootkit攻击攻略578
19.3.1 rootkit的定义578
19.3.2 rootkit的类型579
19.3.3防止rootkit的攻击基本思路581
19.3.4 Solaris服务器的基本安全检查581
19.3.5使用chkrootkit工具软件583
19.4 sudo让Solaris更加安全585
19.4.1 sudo简介585
19.4.2下载安装sudo586
19.4.3配置sudo586
19.4.4运行sudo589
19.4.5 sudo命令参数详解590
19.4.6无需口令的情形590
19.4.7 sudo的日志功能591
19.5为Solaris服务器配置高级入侵检测工具AIDE591
19.5.1 AIDE简介591
19.5.2 AIDE的工作流程592
19.5.3下载安装AIDE592
19.5.4配置AIDE594
19.5.5初始化AIDE595
19.5.6 ADIE进阶应用596
19.6在Solaris网络环境下部署HIDS597
19.6.1 IDS和其他安全工具的关系597
19.6.2 OSSEC简介598
19.6.3在Solaris服务器下配置ossec-hids-1.5601
19.6.4开始添加代理606
19.6.5启动OSSEC服务器609
19.6.6使用浏览器管理610
19.7其他开源安全工具614
19.7.1使用Tcpdump614
19.7.2使用nmap616
19.7.3配置SSH的服务器和客户端619
19.7.4配置GUI网络数据包工具wireshark620
第20章Solaris 10开发环境建设622
20.1 SAMP开发环境搭建简介622
20.1.1什么是SAMP622
20.1.2 SAMP安装简介623
20.1.3 CoolStack安装623
20.1.4 MySQL服务器的初始化和启动625
20.1.5把MySQL和Apache设置为SMF服务627
20.1.6测试SAMF环境627
20.1.7常见故障排除629
20.1.8后续配置629
20.2使GlassFish配置EJB 3开发环境630
20.2.1 GlassFish简介630
20.2.2 GlassFish安装配置634
20.3开源开发工具简介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