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邓广铭全集 第6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邓广铭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 ISBN:754345900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57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79页
- 主题词:李学勤-文集;史学-中国-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邓广铭全集 第6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隋唐五代史讲义3
第一章 隋的兴亡3
第一节 统一帝国的再建和经济基础的扩展3
一、隋政权的建立及其初年的政治经济措施3
二、全国规模统一工作的完成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0
三、巩固统一的几项重要措施13
第二节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17
一、“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17
二、隋炀帝的穷兵黩武20
第三节 隋末农民大起义24
一、山东河北地区的人民首先起而反隋24
二、统治集团的内讧和农民起义军的蜂起云涌26
三、李密、窦建德两支起义军的盛衰28
第二章 唐帝国的建立和发展31
第一节 大唐帝国的创建31
一、唐政权的建立和群雄割据局面的结束31
二、唐初的赋役制度和均田制度34
三、唐帝国的扩张38
四、“贞观之治”42
五、对上述事实应有的几点认识45
第二节 唐初对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用兵46
一、太宗时代的进攻高丽46
二、高宗时代的击破百济和高丽48
三、小结50
第三节 武韦当政时期的唐帝国50
一、关陇集团的被摧毁和官僚体制之日益庞大50
二、封建贵族大地主的横暴及其在社会经济上的影响55
三、吐蕃的强盛和唐在西北边防上的防御措施60
四、科举制度的演变64
第四节 开元天宝时期的唐帝国67
一、开元之治67
二、在蔓延滋长中的兼并之弊69
三、玄宗在位期内唐与吐蕃的斗争72
四、军事制度的演变和外重内轻局面的形成73
五、对南诏的用兵及其失败78
第五节 唐帝国极盛时期的国民经济81
一、灌溉事业和农业的发展81
二、手工业的一般情况和几个较重要的部门84
三、国内交通和商业的发展88
四、国际贸易的繁盛89
第六节 中外文化的交流91
一、西亚几种宗教的传入91
二、封建贵族和长安市民生活的“胡化”92
三、中国文化的四向传布96
第三章 中唐、晚唐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经济99
第一节 安史之乱99
一、安禄山的掌握军权及其实力的成长99
二、安史起兵反唐及其失败101
三、这次事变的性质及其作用104
四、河朔三镇与藩镇连兵106
第二节 唐中叶后社会经济的下降和政府的挽救措施108
一、北方的凋敝和唐政府财政的困窘108
二、刘晏当政期内对财政制度的改革111
三、两税法的确立113
第三节 唐中叶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与斗争116
一、藩镇的纷立及其与唐廷的斗争116
二、宦官的操权及其在唐政府中的地位118
三、外廷士大夫对宦官集团的倚附和斗争122
四、科举门第的派系对立和牛李党争124
第四节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和边疆诸部族的关系127
一、回纥及其与唐帝国的关系127
二、唐中叶后的吐蕃问题130
三、唐中叶后的南诏问题133
第四章 晚唐社会矛盾和唐末农民大起义137
第一节 晚唐社会经济关系中的矛盾137
一、苛捐杂税层出不穷137
二、两税法使人民有“倍输”“三输”之苦138
三、寄生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对比139
四、摆在当时人民面前的任务140
第二节 裘甫和庞勋的先后起事141
一、浙东裘甫的起义军141
二、桂林戍卒的叛变及其转化为农民起义军143
第三节 黄巢领导下的农民起义144
一、起义的近因144
二、王仙芝把起义军引领到失败的境地145
三、黄巢统领起义军横扫全国146
四、从黄巢的建立政权到起义军的完全失败148
五、有关黄巢和起义军及其作风风纪的几件事149
六、唐末的农民起义起了什么作用154
七、这次农民起义为什么失败了156
第五章 五代十国159
第一节 北方军阀的对立与斗争及其带给北方人民的灾难159
一、三个势力的鼎峙159
二、梁晋在河北地区的角逐161
三、石敬瑭引狼入室162
四、周世宗对内的改革和四向用兵163
第二节 在军阀割据局面下的南方163
一、南唐吴越境内的水利开发和农业生产163
二、十国中的其他诸国164
第六章 隋唐五代的文化167
第一节 佛经的大量翻译和普遍流行167
一、佛教经典之大量翻译167
二、佛经中译本对中国文学所产生的影响168
第二节 唐代的文学和艺术169
一、唐代诗歌艺术的高度发展和几个重要代表作家169
二、古文运动和传奇小说的勃兴174
三、唐代的绘画177
第三节 印刷术的发明及其普遍应用178
一、印刷术发明于隋代之说是不可靠的178
二、印刷术的发明应为第八世纪内事179
三、印刷术的普遍应用179
隋唐五代史讲义温课提纲181
辽宋夏金史讲义189
第一章 辽宋的先后建国及其对立与斗争189
第一节 契丹族建立契丹国(辽)189
一、契丹族的历史与其建国过程189
二、契丹国建立前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192
三、契丹的军政制度195
第二节 北宋初叶的政治经济197
一、割据纷争局面的结束197
二、北宋初年为了巩固统治权的几种措施199
三、大地主阶级特权之扩大——“田制不立”与“赋役不均”203
四、苛重的赋役制度205
第三节 王小波李顺的起义208
一、北宋政府和当地豪强大地主对四川人民的严重剥削208
二、王小波和李顺相继领导人民起义210
三、起义军的失败212
第四节 北宋与契丹(辽)的和战213
一、宋太祖对契丹(辽)的防守政策213
二、宋太宗两次进攻契丹(辽)及其失败214
三、契丹的南侵和澶渊之盟219
第二章 第十一世纪的宋帝国224
第一节 北宋与西夏的斗争224
一、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224
二、西夏的地理形势和经济凭藉228
三、北宋对西夏的羁縻与战争233
第二节 北宋中叶的社会矛盾与政治改革237
一、政治经济方面的几个严重问题237
二、外患侵逼之日亟242
三、小规模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243
四、范仲淹的改革及其失败247
五、王安石的新法及其推行后的效果250
第三章 辽与北宋的衰亡和女真族的崛兴与建国268
第一节 北宋末年的人民起义268
一、北宋末年人民灾难重重268
二、以宋江为首的北方人民的起义270
三、以方腊为首的南方人民的起义272
第二节 女真族建立金国和辽与北宋的相继灭亡276
一、完颜部的发展和金国的建立276
二、契丹国(辽)的灭亡281
三、北宋的灭亡284
第四章 南宋与金的对立和斗争288
第一节 南宋初年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288
一、宋廷的南迁及其对金的屈服投降政策288
二、北方地区各阶层人民的抗金斗争292
三、湖湘地区的农民起义295
四、岳飞在抗金战争中的功绩300
五、一一四一年的宋金和约304
第二节 金国的迁都及其在华北的残暴统治306
一、金的迁都和金主亮的侵宋306
二、说猛安谋克制度308
三、猛安谋克的大量内徙及其对于华北土地的大量掠夺314
四、金代晚年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317
第三节 南宋中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319
一、从采石之战到符离之战319
二、南宋政府的“取民无艺”320
三、孝宗时代江南人民对南宋政府的反抗斗争323
四、韩侂冑的对金用兵及其失败326
五、史弥远的专权(正文缺)327
六、南宋与蒙古会师灭金327
第四节 南宋末叶的军事斗争及其覆亡329
一、贾似道的擅权误国(正文缺)329
二、南宋在四川的军事布置及其对蒙古侵略军的斗争329
三、南宋在襄汉一带的军事布置及其对蒙古侵略军的斗争332
四、南宋的灭亡333
第五章 宋代的国民经济335
第一节 农户农田和农作物335
一、“诡名寄产”与宋代户数人数问题335
二、南宋豪绅对东南水利田的垄断336
三、几种新的农作物品种之输入337
第二节 宋代工业部门中的几种创造发明和改进340
一、煤的开采与使用,在宋代较前大增340
二、火药、火箭、火炮340
三、活字印刷术343
四、指南针344
五、瓷器制作技术之进步345
六、纸的制作技术之进步345
第三节 国内外的贸易·铜钱与纸币·工商行会346
一、国内外商业的发展346
二、钱币铸造之滥和纸币的大量发行347
三、工商行会及其作用350
第六章 宋代的文化352
第一节 两宋的理学352
一、唐和五代反对佛教运动的回顾352
二、两宋理学的意义354
三、理学中的诸流派355
第二节 宋代的文学和绘画356
一、平民文学的发展356
二、讲史、平话、小说357
三、词358
四、绘画359
中国史纲要·五代十国宋辽金元——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矛盾复发时期第一节 五代十国363
一、五代的更替363
后梁、后唐、后晋363
契丹南侵和后晋人民反契丹的斗争364
后汉和后周365
五代时期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365
周世宗企图结束割据局面366
二、南方的九个割据王国367
吴和南唐的更替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圩田的出现367
吴越农业的发展367
前蜀和后蜀368
楚369
闽370
南平370
南汉 南汉统治区域内的农民起义371
第二节 北宋和辽的对峙时期372
一、北宋的建立、巩固及其统一372
五代十国割据局面的结束37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373
对农民的防范、束缚和压制374
二、北宋社会阶级结构。北宋政府的赋役剥削制度375
北宋社会阶级结构375
赋税徭役和其他征敛376
三、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379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379
手工业381
商业383
纸币的出现385
行会385
四、辽与西夏的政治经济。北宋与辽、与西夏的和战386
辽的政治制度386
辽的社会经济387
北宋与辽的和战389
西夏的建立390
北宋与西夏的和战392
五、北宋前期、中期的阶级矛盾和农民起义394
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394
北宋中叶的阶级矛盾和小规模的农民起义396
六、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399
庆历新政399
王安石变法400
七、北宋晚期的统治。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406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406
宋徽宗的腐朽统治407
方腊领导的南方农民起义409
宋江领导的北方农民起义411
八、女真族的兴起和金政权的建立。辽和北宋的灭亡413
女真族的兴起和发展413
女真族的反辽斗争和辽的灭亡415
女真族南侵和北宋的灭亡416
第三节 南宋和金的对峙时期419
一、南宋的建立及其与金的和战。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419
南宋的建立 统治集团中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419
黄河南北忠义民军的反金斗争421
岳飞领导的抗金战争 宋高宗、秦桧对金投降423
二、金朝统治下的北部中国425
金迁都燕京和完颜亮的南侵425
屯田军 女真贵族对土地的大量掠夺427
金的社会经济428
三、南宋的社会经济430
农业430
手工业431
商业433
纸币的大量发行434
土地兼并之祸435
四、南宋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437
南宋初年赋税的繁重437
钟相、杨幺的起义439
南宋中期的小规模农民起义441
南宋晚期的政治442
福建江西地区的小规模农民起义443
五、北方形势的剧变。蒙古族的兴起和金朝的灭亡445
蒙古族的兴起和蒙古国的建立445
金朝后期社会经济的衰落和北方人民的反金起义447
蒙古入侵和金的灭亡450
蒙古在河北的统治451
六、蒙古南侵。南宋灭亡453
蒙古对南宋展开了全面的军事进攻453
南宋在四川的军事布置及其对蒙古南侵军的斗争455
襄阳、临安的失陷和南宋的灭亡456
第四节 回鹘。僮族。大理458
一、西迁后的回鹘458
甘州回鹘、西州回鹘和哈喇汗王朝458
十至十三世纪回鹘社会经济的发展459
西迁后的回鹘的文化461
二、僮族462
僮族及其社会发展462
八至十二世纪僮族的社会生产463
侬智高的反宋斗争465
三、大理及其与宋朝的关系466
第五节 元朝的统治和元末农民起义468
一、元朝的建立468
元朝的建立及其巩固统一的措施468
元朝的对外关系470
二、元朝的社会经济471
农业生产和土地占有关系471
手工业和商业475
三、元朝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477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477
对汉族地主的笼络478
各地人民反抗蒙古统治者的斗争479
四、元末农民大起义481
元朝后期民族和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481
红巾军大起义484
朱元璋的起义和元朝的灭亡488
第六节 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的文化491
一、两宋文化的高度发展491
二、两宋的两个主要学派493
宋代的理学493
浙东学派和功利主义思想家陈亮495
三、古文、诗、词、小说、戏曲496
北宋的古文运动496
宋代的诗496
西蜀、南唐和两宋的词497
宋金的话本小说和说话人499
宋金的戏曲500
元曲501
四、两宋的史学502
通史502
当代史503
金石学504
地方史志504
五、五代十国和宋元的绘画505
山水花鸟画505
宗教、人物画507
六、五代十国宋辽金元的科学技术508
火药、火器的发明和发展508
刻版印书的盛行和活字版的发明510
指南针510
天文钟(水运仪象台)511
郭守敬的授时历511
北宋的医学512
王祯农书512
七、宋元的宗教513
佛教513
道教514
基督教515
伊斯兰教515
中国古代史讲座·两宋辽金史519
一、北宋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519
(一)割据局面的结束 中央集权的加强519
(二)北宋政治上因循疲沓风气之形成522
二、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524
(一)生产关系的变化524
(二)耕作技术的提高526
(三)农作物的品种增多和南北品种交换527
三、“庆历新政”和“熙宁新法”528
(一)庆历新政528
(二)熙宁新法530
农田水利法531
青苗法531
免役法531
市易法532
方田均税法532
保甲法532
四、辽的政治经济 宋辽关系536
(一)辽的政治经济536
(二)宋辽关系538
五、金的建国 辽和北宋的灭亡 南宋和金的斗争541
六、金在北方的统治及其灭亡551
七、南宋在南方的统治及其亡国553
(一)南宋的统治553
(二)南宋亡国555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宋朝561
北宋政治561
北宋建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561
北宋建国和消灭诸割据势力561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空前加强562
北宋社会阶级结构和赋役制度565
社会阶级结构565
赋役制度567
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567
宋太宗收复燕云战争的失利567
辽军不断南侵 宋、辽澶渊之盟568
宋与西夏的和战569
北宋前期、中期的阶级矛盾和农民起义571
川蜀农民起义571
北宋中期的农民和士兵起义571
北宋中期庞大、腐败的军队和官僚机构572
财政危机573
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574
庆历新政574
王安石变法575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581
元祐更化581
蜀洛朔党争582
绍述582
宋徽宗、蔡京集团的腐朽统治583
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587
方腊起义587
宋江起义587
张迪、高托山等起义588
女真兵马的南侵和北宋的灭亡588
金军第一次南侵589
金军第二次南侵590
南宋政治592
宋政权南迁 南宋初抗金斗争592
投降派的黑暗统治 人民的反抗596
土地兼并的加剧596
苛捐杂税的加重597
投降派的黑暗统治598
人民的起义和反抗599
绍兴末到隆兴初的抗金斗争600
宋孝宗时的政治概况602
庆元党禁 开禧北伐603
嘉定时的政治概况 宋与蒙古联合灭金605
南宋后期抗元斗争 南宋灭亡607
南宋军民抗蒙607
腐败的统治608
南宋灭亡609
宋朝政治制度611
官制611
军制616
科举制619
法律621
高度发展的宋代经济624
农业624
人口和垦田的增加624
农田水利的发展626
农具的改进627
作物品种的交流 亩产量的提高复种技术的推广627
经济作物的发展 专业化程度的提高628
各地农业发展的不平衡629
手工业629
造船业的发达630
矿冶业630
纺织业631
染色业632
造纸业632
制瓷业632
制盐业633
手工业作坊633
商业、城市经济、货币流通634
大城市的繁华 小镇市的兴旺634
行与作635
货币流通636
宋与辽、西夏、金等的经济交流637
海外贸易637
交通运输、邮递638
高度繁荣的宋代文化640
科学技术640
三大发明640
天文学641
数学642
医药学642
农艺学643
建筑643
哲学思想644
教育646
州县学646
书院646
文学艺术647
古文运动647
诗648
词648
绘画649
书法650
雕塑650
工艺650
戏曲与曲艺651
史学651
宋朝的历史地位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