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3267989.jpg)
- 丁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780114888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1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2
一、哲学2
二、哲学基本问题3
三、哲学的历史发展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9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12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5
第三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16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16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19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23
第一节 世界统一于物质23
一、世界的物质性23
二、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26
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30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及其对物质的反作用33
一、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33
二、意识是社会的产物34
三、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35
四、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36
五、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37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39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39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42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46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46
一、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7
二、事物作为系统而存在50
三、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52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53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构成运动和发展54
二、事物作为过程而存在55
三、事物发展过程的规律性57
四、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59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61
一、唯物辩证法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体系61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63
第四章 对立统一规律65
第一节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65
一、矛盾和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65
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67
第二节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69
一、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70
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71
三、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73
第三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75
一、矛盾的普遍性75
二、矛盾的特殊性77
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83
第五章 质量互变规律87
第一节 质、量、度87
一、质87
二、量89
三、度91
第二节 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93
一、量变、质变93
二、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94
第三节 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96
一、质量互变的普遍性96
二、量变和质变的复杂性98
三、事物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101
第六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105
第一节 肯定与否定105
一、肯定、否定105
二、辩证的否定107
三、树立辩证的否定观109
第二节 否定之否定110
一、否定之否定的含义111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客观普遍性112
三、否定之否定的特殊性114
第三节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16
一、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116
二、新生事物不可战胜118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20
第一节 本质和现象120
一、本质和现象的含义120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121
第二节 内容和形式122
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123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123
第三节 原因和结果126
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126
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127
第四节 必然性和偶然性128
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含义128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29
第五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130
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130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131
第八章 实践和认识13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33
一、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133
二、唯物主义反映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135
三、能动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区别136
第二节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137
一、实践的特点和形式138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40
三、理论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原理的重要意义142
第三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143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44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47
三、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149
第四节 科学的思维方法151
一、辨证的思维方法151
二、现代科学思维的一般方法157
第九章 真理和价值165
第一节 真理165
一、真理和谬误165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69
三、检验真理的标准172
第二节 价值176
一、价值及其特征177
二、价值的评价181
三、真理和价值的关系183
四、真理是客观性和价值性的统一185
五、真、善、美及其统一186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189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89
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89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主要缺陷191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及其伟大意义194
第二节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197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197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201
三、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204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208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辩证途径208
二、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客观性210
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12
第十一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16
第一节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216
一、社会生产力216
二、社会生产关系225
三、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29
第二节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30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30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33
三、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236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39
一、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39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43
三、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246
第十二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50
第一节 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250
一、社会的经济基础251
二、社会的上层建筑252
三、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255
第二节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59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259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6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68
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特点269
二、我国现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273
三、改革是一场革命276
第十三章 阶级、国家、社会革命281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281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281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84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286
第二节 国家290
一、国家的起源和实质290
二、国家的类型和形式292
三、国家的职能293
四、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的国家295
五、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296
第三节 社会革命298
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299
二、社会革命的根源和条件300
三、社会革命的类型和形式301
第十四章 社会意识与精神文明303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结构和一般特点303
一、社会意识的结构303
二、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307
第二节 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312
一、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312
二、道德313
三、科学316
四、艺术320
五、宗教321
第三节 社会的精神文明323
一、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323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26
第十五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30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31
一、两种历史观的一个根本分歧331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334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37
一、普通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338
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339
三、无产阶级领袖的伟大作用341
四、个人历史作用的社会制约性342
第三节 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343
一、群众观点344
二、群众路线345
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353
四、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356
第十六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363
第一节 社会进步363
一、社会进步与社会发展363
二、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和价值尺度364
三、社会进步的曲折性366
第二节 人的发展368
一、两种对立的发展观368
二、人的发展的社会化和个性化370
三、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372
第三节 共产主义的实现与人的全面发展373
一、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74
二、共产主义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