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构型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构型管理
  • 上海市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239868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66页
  • 文件大小:164MB
  • 文件页数:493页
  • 主题词:信息工业-工业产品-设计-技术培训-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构型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构型管理的基础3

第1章 有关新产品开发的几个观念3

1.1 市场和客户3

1.1.1 市场的机遇3

1.1.2 正确的客户观4

1.2 核心竞争力5

1.2.1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5

1.2.2 企业整体创新能力6

1.3 当今新产品开发的特点8

1.3.1 全球化产品开发8

1.3.2 新产品开发的关键技术11

1.4 遵守法规和规范12

1.4.1 遵守法规和规范是公司的基本行为12

1.4.2 法规和规范的适用性和应用性分析15

1.4.3 遵守法规是一个动态过程15

1.4.4 不遵守法规和规范的风险17

1.5 自主创新18

1.5.1 中国需要自主创新18

1.5.2 自主品牌产品的开发20

第2章 系统工程22

2.1 系统的构成22

2.2 系统生命周期过程25

2.3 系统工程的组成26

2.3.1 系统工程活动27

2.3.2 系统工程过程28

2.4 系统工程工作31

第3章 并行工程33

3.1 并行工程的理念33

3.1.1 并行工程理念的提出33

3.1.2 并行工程的特征36

3.1.3 并行工程的优越性37

3.2 并行产品定义38

3.2.1 并行产品定义的内容38

3.2.2 并行工程总体规划40

3.3 并行工程的组织形式41

3.3.1 综合产品团队41

3.3.2 并行工程的组织架构42

3.3.3 综合产品团队的职能44

3.3.4 综合产品团队的全面管理45

3.4 综合产品团队的运作46

3.4.1 综合产品团队的工作任务46

3.4.2 综合产品团队的任务下达49

3.4.3 综合产品团队的交付形式51

3.5 并行工程的实施方法——并行工作轮52

3.5.1 并行工程的方法论52

3.5.2 协同设计环境56

3.5.3 并行产品定义的过程57

3.5.4 并行产品数据的发放57

3.5.5 支持IPT概念的“包”58

3.6 并行工程的评审机制——项目节奏轮60

第4章 产品设计和开发的管理62

4.1 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基础62

4.1.1 设计和开发的功能模型62

4.1.2 产品设计标准的体系63

4.1.3 产品定义数据集64

4.1.4 三维模型65

4.1.5 三维标注66

4.1.6 数字样机68

4.2 设计数据状态的管理69

4.2.1 设计数据的生命周期状态69

4.2.2 工程零组件批准69

4.3 设计评审72

4.3.1 初步设计评审73

4.3.2 详细设计评审73

4.3.3 设计开发的成本74

4.4 生产阶段的新设计75

4.4.1 承诺设计75

4.4.2 过渡零件75

第5章 产品开发中的精益原则和方法78

5.1 精益思想79

5.2 精益产品开发80

5.2.1 精益设计81

5.2.2 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85

5.2.3 物料清单的扁平化86

5.2.4 集成产品和过程开发87

5.3 精益企业88

下篇 构型管理的规则、方法和最佳实践第6章 构型管理的产生和发展93

6.1 构型管理的起源93

6.1.1 构型管理的由来93

6.1.2 构型管理的强制性95

6.1.3 构型管理成为企业的自觉性行为97

6.2 构型管理规范的演变99

6.3 构型管理与其他系统的关系103

6.3.1 构型管理与设计系统103

6.3.2 构型管理与系统工程104

6.3.3 构型管理与项目管理104

6.3.4 构型管理与质量管理105

6.3.5 构型管理与适航管理106

第7章 构型管理计划的编写和管理108

7.1 编写构型管理计划的必要性108

7.2 构型管理的文件体系110

7.3 构型管理的顶层模型111

7.4 编写构型管理计划的方法113

7.5 构建构型管理系统的方法114

7.6 构型管理计划的实例116

7.6.1 承包商的构型管理计划范例116

7.6.2 供应商的构型管理计划范例118

7.6.3 软件项目的构型管理计划范例120

第8章 构型标识123

8.1 产品构型信息123

8.2 构型标识的功能模型125

8.3 产品编码系统126

8.3.1 技术出版物国际规范126

8.3.2 数据模块与数据模块码129

8.3.3 标准编码系统131

8.3.4 拆分码与拆分码变量132

8.3.5 编码结构的案例133

8.4 产品的标识136

8.4.1 产品标识符136

8.4.2 飞机的标识136

8.4.3 零件的标识137

8.4.4 工艺组件的标识139

8.4.5 工艺版次的标识139

8.4.6 物理零组件的标识140

8.4.7 工装的标识140

8.5 零件描述文档的标识141

8.5.1 文档标识方法之一141

8.5.2 文档标识方法之二142

8.6 项目项编号143

第9章 构型基线144

9.1 构型基线的基本概念144

9.1.1 构型基线的定义144

9.1.2 军标中的研制构型146

9.1.3 构型项149

9.1.4 构型文件151

9.2 构型基线的管理156

9.2.1 基线的创建156

9.2.2 基线的维护——滚动基线159

9.2.3 民用飞机构型基线159

9.3 基线管理的原理——门径管理161

9.3.1 构型基线与门径管理161

9.3.2 门径管理164

9.4 软件产品的基线管理166

9.5 项目管理与构型基线167

第10章 模块化产品的构型管理169

10.1 产品模块化的基础169

10.1.1 模块的定义169

10.1.2 模块的分类170

10.1.3 模块的标识173

10.2 产品模块的划分174

10.2.1 产品模块化分解174

10.2.2 产品模块化的总体策划175

10.2.3 模块划分的主要原则177

10.2.4 模块化总体方案178

10.2.5 模块的体系结构179

10.2.6 模块的应用规则182

10.3 模块的信息集成182

10.4 模块化设计182

10.4.1 模块化设计概念182

10.4.2 模块化设计模板185

10.5 模块化产品的构型管理187

10.5.1 简化的构型管理思想187

10.5.2 基于模块的产品数据管理189

10.6 模块化与精益生产191

10.7 模块的管理机构193

10.8 模块化的实例194

第11章 产品单一数据源196

11.1 产品结构196

11.1.1 产品结构的定义196

11.1.2 模块化的产品结构197

11.2 产品结构的表现形式198

11.2.1 物料清单198

11.2.2 工程物料清单202

11.2.3 制造物料清单206

11.2.4 零件细目表209

11.2.5 零件的构型信息212

11.3 产品单一数据源技术213

11.3.1 产品单一数据源的基本概念213

11.3.2 单一物料清单215

11.3.3 基于模块的产品数据结构216

11.3.4 产品结构视图与产品WBS视图关联219

11.3.5 基于SSPD的信息集成219

11.3.6 波音SSPD要点220

11.3.7 一个异地设计/异地制造解决方案223

11.3.8 SSPD的数据调度策略225

11.3.9 访问产品单一数据源229

11.3.10 供应商转包数据的管理229

11.3.11 设计规范文件的结构化229

11.3.12 标准件和原材料的管理233

第12章 构型更改管理235

12.1 构型更改管理的基础235

12.1.1 构型更改管理的要求235

12.1.2 政府采办产品(军品)的构型更改管理237

12.1.3 民用产品的构型更改管理238

12.2 构型更改的标识240

12.2.1 更改的类型240

12.2.2 工程更改的关键特性243

12.2.3 改版和改号245

12.2.4 零件号更改的规则247

12.3 更改的有效性管理247

12.3.1 更改的有效性247

12.3.2 有效性的标注位置249

12.3.3 有效性的类型250

12.3.4 版本有效性(全局有效性)250

12.3.5 结构有效性(装配上下文关系)251

12.3.6 有效性规则对产品结构的影响252

12.3.7 数量更改时的有效性标注253

12.3.8 有效性关系模型254

12.3.9 有效性的冲突与协调254

12.4 构型更改的管理255

12.4.1 工程更改建议255

12.4.2 构型更改的流程255

12.4.3 更改的传播258

12.4.4 有效性的自动传递263

12.4.5 更改影响分析264

12.4.6 更改的执行和验证267

12.4.7 更改自动化管理的系统框架268

12.5 设计更改270

12.5.1 设计更改概述270

12.5.2 简便的设计更改流程270

12.6 生产阶段的工程更改271

12.6.1 生产阶段的构型控制271

12.6.2 生产阶段的工程更改流程273

12.6.3 先行更改274

12.6.4 工程更改的合并程序276

12.6.5 工程版本和制造版次的控制规则278

12.7 工程偏离的管理280

12.7.1 差异请求的分类281

12.7.2 差异请求的管理282

12.7.3 偏离请求单的内容284

12.8 ECR、ECP和NOR的样张285

12.8.1 工程更改请求(ECR)的样张285

12.8.2 工程更改建议(ECP)的样张287

12.8.3 更改通知单(NOR)的样张289

第13章 供应商构型管理291

13.1 精益企业模式291

13.1.1 飞机制造业向精益企业迈进291

13.1.2 对精益企业协同产品开发模式的分析293

13.1.3 供应商协同产品研发管理模型294

13.1.4 风险合作伙伴的选择295

13.1.5 合作伙伴工作包的定义297

13.1.6 合作伙伴的协同工作过程298

13.1.7 联合定义阶段的IPT组织301

13.2 供应商构型管理302

13.2.1 供应商构型管理的要求302

13.2.2 供应商构型管理的主要内容303

13.2.3 供应商构型管理计划304

13.2.4 供应商构型管理的启动306

13.3 接口控制文件307

13.3.1 接口关系模型307

13.3.2 接口控制文件的种类308

13.3.3 接口控制文件的生成309

13.3.4 接口设计计划的制订310

13.3.5 数据交换协议311

13.3.6 JT格式文件和可视化协同312

13.4 供应商构型更改流程314

13.4.1 主制造商/供应商的构型更改流程314

13.4.2 供应商的更改流程314

13.4.3 二级供应商的更改流程314

13.4.4 主制造商与供应商协同的网络架构314

13.4.5 供应商工程更改影响记录314

第14章 构型状态纪实319

14.1 对构型状态纪实的要求319

14.1.1 产品构型信息流319

14.1.2 构型状态纪实信息320

14.1.3 构型状态纪实的功能模型322

14.1.4 构型状态纪实系统324

14.1.5 对构型状态纪实系统能力的评价325

14.2 构型状态纪实的典型过程327

14.2.1 工程更改建议的纪实过程327

14.2.2 构型更改执行的记录327

14.2.3 更改指令和更改过程报告329

14.2.4 创建更改请求的界面330

14.2.5 更改历史记录331

第15章 构型验证和审核332

15.1 构型验证和审核的目的332

15.2 构型验证332

15.3 构型审核333

15.4 构型管理过程的监控334

15.5 构型验证和审核的管理335

15.5.1 构型验证和审核的功能模型335

15.5.2 构型验证和审核的过程336

15.5.3 构型审核的准备338

15.5.4 构型审核流程338

15.5.5 构型审核数据包338

15.5.6 创建构型审核行动339

15.5.7 构型审核的主要议题340

15.5.8 构型审核合格证341

15.6 产品的完整性和制造符合性342

15.6.1 生产阶段343

15.6.2 研制阶段348

第16章 构型管理的组织、角色和责任351

16.1 政府采购项目的构型控制委员会351

16.2 构型更改委员会353

16.3 项目控制委员会356

第17章 客户选项359

17.1 产品的系列化和个性化359

17.1.1 产品的系列化359

17.1.2 产品的个性化361

17.2 选项的定义和分类362

17.2.1 选项的定义362

17.2.2 选项的分类363

17.2.3 选项的特性364

17.2.4 选项目录365

17.3 选项的标识366

17.3.1 可选选项的编号366

17.3.2 特定选项的编号367

17.4 选项的创建367

17.4.1 选项创建的原则367

17.4.2 选项创建的流程368

17.5 选项的管理369

17.5.1 知识图概念369

17.5.2 选项对选项的知识图369

17.5.3 选项对模块的知识图370

17.5.4 选项管理者370

第18章 面向销售的构型配置器373

18.1 快速理解客户的需求373

18.2 客户构型的配置规则374

18.2.1 传统的客户构型配置方法374

18.2.2 基于模块的客户构型配置方法376

18.3 客户构型的确认过程378

18.4 构型配置器原理378

18.4.1 选项和变量管理380

18.4.2 通用产品结构381

18.4.3 选项和选项的值383

18.4.4 变量和变量条件383

18.5 客户特定选项选择389

18.6 构型配置器的数据组织390

18.7 合同签约后的更改392

第19章 数字数据的构型管理394

19.1 数字数据的概念394

19.2 数字数据的结构394

19.3 数字数据的状态396

19.4 数字数据管理模型399

19.5 数字数据构型管理400

19.6 数字数据的识别401

19.7 数字数据的创建401

19.8 数字数据的传输403

19.9 数字数据的访问控制404

第20章 飞行试验的构型管理405

20.1 飞行试验和试飞构型405

20.1.1 飞行试验的要求405

20.1.2 飞行试验的术语405

20.1.3 试飞阶段划分406

20.1.4 飞行试验机的构型407

20.1.5 试飞构型407

20.2 飞行试验的构型管理408

20.2.1 飞行试验构型管理的内容408

20.2.2 试飞构型管理过程409

20.2.3 试飞计划管理409

20.2.4 试验准备状态评审412

第21章 先进的构型管理系统介绍415

21.1 波音公司的DCAC/MRM系统415

21.1.1 基本思想415

21.1.2 四大关键技术418

21.1.3 波音构型管理系统的信息流423

21.1.4 波音实施DCAC/MRM系统的代价424

21.1.5 接受一个新系统更加困难424

21.1.6 DCAC/MRM系统的成功424

21.2 F-35飞机的构型管理系统425

21.2.1 F-35的构型管理系统概貌425

21.2.2 真正的虚拟企业429

21.2.3 F-35系统的功能模型429

21.2.4 企业级的系统集成431

21.2.5 协同设计环境434

21.2.6 产品单一数据源434

21.2.7 F-35飞机的数据结构435

21.3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构型管理系统437

21.3.1 构型管理系统框架437

21.3.2 产品结构439

21.4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440

21.4.1 构型基线440

21.4.2 CATIA管道440

21.4.3 系统集成441

附录一 构型管理常用术语及定义442

附录二 构型管理常用缩略语对照451

参考文献4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