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际经济学 政策视角 翻译版 原书第10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际经济学 政策视角 翻译版 原书第10版
  • (美)莫迪凯·E.克赖宁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116334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国际贸易-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际经济学 政策视角 翻译版 原书第10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世界贸易与国民经济1

1.1 定义1

1.2 国际经济学的独特性是什么?1

1.3 国际贸易——初步的经验数据3

1.4 国民经济中的对外贸易5

1.4.1 总量5

1.4.2 分类6

1.4.3 定性分析7

1.4.4 小结7

1.5 贸易和货币问题的论坛8

1.6 本书的结构8

总结9

重要概念9

复习题9

第1篇 国际贸易关系13

引言13

复习题14

第2章 为什么国家之间进行贸易14

2.1 比较优势原理 15

2.1.1 贸易利益15

2.1.2 需求因素19

2.2 比较机会成本 22

2.2.1 谁出口什么?22

2.2.2 互利贸易的界限23

2.2.3 美国贸易的实例26

2.3 绝对优势及工资率 27

2.4 政策含义小结 29

2.5 国际贸易的动态利益30

总结32

重要概念32

复习题33

第3章 贸易的商品构成34

3.1 要素比例理论 34

实证检验 39

3.2 其他理论41

3.3 一个正在形成的共识? 45

3.4 适应变化环境的经济调整45

总结48

重要概念49

复习题49

第4章 国内产业保护:关税49

4.1 一些制度因素 50

4.1.1 出口与进口关税50

4.1.2 保护关税与财政关税 51

4.1.3 关税类型51

4.2 关税的经济效应 53

4.2.1 谁支付关税?53

4.2.2 图解54

4.2.3 国内效应56

4.2.4 实际收入效应 60

4.2.5 其他效应61

4.2.6 一些经验估计 62

4.3 关税有多大的保护性?64

4.3.1 从价关税和从量关税 64

4.3.2 名义关税率与有效关税率64

4.3.3 汇总问题69

4.4 保护的理由70

4.5 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途径 74

4.5.1 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国际途径74

4.5.2 实现贸易自由化的区域途径75

总结79

重要概念80

复习题81

附录4.1 贸易大国情形下的关税效应81

附录4.2 关税的经济成本85

第5章 贸易的非关税壁垒85

5.1 进口配额87

5.1.1 进口配额有多普遍?87

5.1.2 配额的经济效应 88

5.2 自愿出口限制92

5.3 国际商品协定 94

5.4 国际卡特尔 97

5.5 国产化要求 98

5.6 国境税调整 98

5.7 倾销99

5.8 出口补贴102

5.9 非关税壁垒与关税104

5.10 战略性贸易政策105

总结107

重要概念108

复习题108

第6章 美国的商业政策110

6.1 互惠贸易协定的法律110

6.1.1 1958年的延展与保障条款111

6.1.2 贸易调整的援助 111

6.2 1962年《贸易扩大法》112

6.3 1974年《贸易改革法》112

6.4 1988年《综合贸易与竞争法》113

6.5 区域与双边关系114

贸易促进的授权114

6.6 保护主义的政治经济学115

6.7 产业政策?116

总结117

重要概念117

复习题117

第7章 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和地区贸易组织地区主义118

7.1 欧盟119

7.1.1 先驱者 120

7.1.2 内部约束120

7.1.3 农业政策121

7.1.4 政治机构 122

7.1.5 欧盟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特别贸易安排122

7.2 欧洲自由贸易区 123

7.3 美国—加拿大自由贸易区123

7.4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124

7.5 世界贸易组织(WTO)125

7.5.1 基本准则125

7.5.2 乌拉圭回合 126

7.6 WTO与环境128

7.7 东欧的经济改革(转型经济)130

总结131

重要概念131

复习题132

第8章 贸易与发展133

8.1 以贸易促进发展的方法133

中国和印度135

8.2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136

8.2.1 初级产品方面的需求136

8.2.2 工业品137

8.3 普惠制138

8.3.1 美国方案139

8.3.2 欧盟方案 139

8.3.3 日本方案 140

8.3.4 东京和乌拉圭回合谈判对普惠制的影响140

8.4 发展中国家的区域一体化141

总结 142

重要概念142

复习题142

第9章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9.1 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145

9.1.1 成本方面的因素145

9.1.2 市场方面的因素147

9.2 外国投资和经济福利(实际收入)147

9.2.1 世界福利147

9.2.2 投资输入国148

9.2.3 投资输出国(投资来源国)149

9.3 国际贸易理论和跨国公司151

9.3.1 转移定价现象 151

9.3.2 贸易的商品构成 152

9.4 劳动力的国际移民152

9.5 全球化与工作外包的争议154

总结156

重要概念157

复习题157

第2篇 国际金融关系161

金融关系的本质161

复习题162

第10章 国际收支平衡表162

10.1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163

10.1.1 经常项目账户164

10.1.2 金融项目账户167

10.1.3 自主性项目和调节性项目167

10.1.4 官方储备的变化 168

10.1.5 国民经济中的国际收支169

10.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使用和误用 170

10.2.1 商品贸易差额的长期变动170

10.2.2 正确理解国际收支171

10.2.3 国际收支信息的局限性171

10.2.4 一个国家与一个州172

总结173

重要概念174

复习题174

第11章 市场决定的汇率174

11.1 外汇的需求和供给176

11.2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移动179

11.2.1 相对利率 180

11.2.2 相对价格变化 181

11.2.3 预期 185

11.2.4 其他因素185

11.2.5 小结185

11.3 外汇市场 186

11.3.1 市场结构186

11.3.2 远期外汇市场 188

11.3.3 投机191

总结192

重要概念193

复习题193

第12章 国际货币体系195

12.1 固定汇率195

固定汇率制的历史198

12.2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200

12.2.1 浮动货币200

12.2.2 欧元——12个国家的共同货币201

12.2.3 钉住汇率 202

12.2.4 汇率制度小结 203

12.2.5 美元的作用 204

12.3 不可能三角 205

12.4 贸易加权(有效)汇率的指数206

12.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7

12.5.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正规程序207

12.5.2 特别提款权 208

12.5.3 特别贷款 209

12.5.4 国际储备 209

总结210

重要概念211

复习题211

第13章 调整国际收支的国内政策211

13.1 “自动”的过程213

13.1.1 货币机制213

13.1.2 对私人支出的直接影响217

13.2 国际收支“自动”调整的总结 223

13.3 政府政策225

13.3.1 国内政策措施与经常账户225

13.3.2 对直接投资资本的影响226

13.3.3 对其他资本流动的影响226

13.4 国外的反响 227

13.5 一般政策目标中的国际收支 229

13.6 一些未回答的问题230

13.6.1 影响度231

13.6.2 时滞232

总结232

重要概念233

复习题233

第14章 汇率调整对经常账户和国内经济的效应233

14.1 相对价格效应 236

14.1.1 对美元支出的效应 239

14.1.2 对美元收入的效应 241

14.1.3 美元支出效应和美元收入效应的结合 244

14.1.4 国内收入效应 246

14.1.5 国内价格效应246

14.1.6 国内资源的重新分配 247

14.1.7 贬值的成本 248

14.2 贬值的另一个观点:吸收方法 249

14.3 政策分析的总结251

14.3.1 政策组合的需要251

14.3.2 政策的效力 252

14.3.3 国外的报复 253

14.3.4 什么支配着汇率变动?253

14.3.5 浮动汇率的作用254

14.4 一些未回答的问题 257

14.4.1 影响度 257

14.4.2 时间路径 260

总结261

重要概念263

复习题263

第15章 国际收支的货币方法(选读)263

15.1 国际收支对外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固定汇率下)265

15.1.1 货币供给和需求266

15.1.2 对外盈余 267

15.1.3 对外赤字 267

15.1.4 货币的作用 268

15.1.5 货币政策 269

15.2 政策含义 269

15.2.1 贬值269

15.2.2 关税、配额和外汇管制270

15.2.3 经济增长 270

15.2.4 利率的变化270

15.3 浮动汇率 271

15.4 评价 272

总结273

重要概念273

复习题274

第16章 其他汇率制度275

16.1 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比较275

16.1.1 1973—2005年的记录 278

16.1.2 宽带浮动与爬行钉住 279

16.1.3 目标区280

16.1.4 最优货币区 280

16.2 欧元——12个欧洲大陆国家的共同货币281

16.3 外汇管制 283

16.4 双边清算协定 288

总结289

重要概念 289

复习题 290

第17章 历史回顾291

17.1 金本位制(1870—1914年) 291

17.2 浮动汇率和货币稳定291

17.3 贬值周期(1930—1939年)292

17.4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292

17.5 欧洲重建(1945—1958年)293

17.6 美元泛滥(1959—1970年)293

17.7 《史密森协定》294

17.8 1973年3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294

17.9 1974—1975年的世界性萧条及其后果295

17.10 美元汇率的上升(1981—1985年)296

17.11 美元的衰落(1985—1989年)297

17.12 20世纪90年代 298

17.13 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 298

17.14 1994年12月的墨西哥货币危机 300

17.15 1997—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301

17.16 新世纪303

17.17 2005年全球经济的不平衡304

总结305

重要概念 306

复习题 306

参考文献 308

索引3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