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代都址考古纪实 丰、镐周都的发掘与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三代都址考古纪实 丰、镐周都的发掘与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0276056.jpg)
- 胡谦盈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3892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68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183页
- 主题词:都城-古城遗址(考古)-研究-中国-三代时期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三代都址考古纪实 丰、镐周都的发掘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传说中的姬周族源1
一 关于周族和殷族同源的传说2
二 关于姬周族是戎狄族种姓的传说2
第二节 姬周起源地及其都城变迁4
一 传说中的周都5
(一)关于“邰都”问题6
(二)关于“程都”问题8
二 “不窟故城”、豳邑、岐邑、丰邑和镐京等五都故址所在地9
(一)“不窟故城”9
(二)“豳邑”9
(三)“岐邑”11
(四)“丰邑”11
(五)“镐京”12
三 从先周文化分布溯及周族起源地及其发展12
(一)先周文化的分布12
(二)从不同年代的先周文化分布溯及周人起源地及其发展12
第三节 丰、镐周都的创建与湮没及都址的重现13
一 丰、镐周都的创建与湮没13
(一)丰、镐周都的创建13
(二)丰、镐周都的湮没14
二 丰、镐二京故址的重现14
(一)丰水、镐水、(周)滈池、彪池和汉、唐时代的昆明池位置及范围15
(二)丰、镐二京故址位置、范围及中心区17
第二章 丰、镐二京都城遗址的考古工作概况及其主要收获25
第一节 寻找丰、镐二京都址位置的摸索阶段26
第二节 丰、镐二京故址的确认36
第三节 丰、镐二京都址的继续发掘与研究42
一 丰邑都址42
二 镐京都址52
第三章 丰、镐都址居住遗存综述56
第一节 丰、镐都址文化层的分期与年代56
一 丰邑都址文化层的分期和年代56
二 镐京都址文化层的分期和年代62
第二节 丰、镐二京都址的宫室遗存68
一 丰邑68
(一)先周时期的丰邑68
(二)丰邑西周宫室遗存72
二 镐京西周宫室遗存77
第三节 丰、镐都址中的遗迹78
一 房子78
(一)半竖穴式房子79
(二)窑洞房子83
二 水井、窖穴和灰坑87
(一)水井87
(二)窖穴87
(三)“灰土坑”88
三 手工业生产迹象88
(一)冶铸生产迹象88
(二)制骨的生产遗存88
(三)制瓦生产迹象89
(四)制陶器的生产遗存89
第四节 丰、镐都址出土的遗物94
一 生产工具和武器94
(一)砍伐、敲砸工具94
(二)切削工具95
(三)农业生产工具96
(四)手工业生产工具97
(五)渔猎生产工具101
(六)武器104
二 生活用具104
(一)陶质器皿104
(二)青铜器皿105
(三)釉陶器皿109
(四)铜、骨、牙制生活用具109
三 装饰品和雕刻物110
(一)装饰品110
(二)雕刻物112
四 乐器、车马器及其他113
五 宗教信仰遗物113
六 文字与符号114
(一)甲骨文114
(二)陶文114
(三)铜器铭文114
(四)符号标记117
第四章 西周墓葬及其附属坑(也称陪葬坑或称随葬坑)121
第一节 西周墓葬及陪葬坑的发现数量及其分布概况121
第二节 车马坑、马坑和牛坑的形制及其归属问题122
一 车马坑的形制122
二 马坑的形制128
三 牛坑的形制128
第三节 西周墓葬131
A.第一类 幼儿“瓦棺葬”131
B.第二类 成年人土葬132
一 带墓道的大型墓葬132
(一)双墓道的“中字形”大墓M157132
(二)单墓道的“甲字形”大墓M152132
(三)单墓道的“甲字形”大墓M168134
(四)单墓道的“甲字形”大墓M170134
二 洞室墓葬138
(一)墓葬形制特征及墓葬年代138
(二)两个问题的讨论142
三 竖穴土圹墓葬143
(一)墓葬形制的主要特征144
(二)随葬器物151
(三)墓葬的分期和年代161
第五章 余论164
一 发掘研究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164
二 考古研究方法和技能以及发掘研究成果的质量有待提高165
图一 黄河中游黄土区地貌类型区划图4
图二 黄河流域平均年降雨量分布图5
图三 先周文化分布及周都位置图10
图四 丰镐地区水道及昆明池旁西汉遗存位置图16
图五 唐昆明池北界夯筑土堤远望(由北往南)17
图六 沣河中游东、西两岸村庄位置图18
图七 客省庄北灰坑7、灰坑8、墓2断面26
图八 长甶盉及铭文拓片28
图九 客省庄村北发掘地点位置图30
图一○ 张家坡遗址发掘地点位置图32
图一一 铜饰和贝饰马具及第3号车马坑车子复原图34
图一二 西周车马器物35
图一三 丰邑客省庄南地H10西周铜簋外范花纹37
图一四 客省庄南地房址H11出土的先周文化陶器38
图一五 昆明观和宣曲宫出土的瓦当拓片40
图一六 镐京西周遗址发掘及唐昆明池北界夯筑土堤位置图41
图一七 马王村7号铜簋铭文44
图一八 张家坡西周轮舆复原图48
图一九 张家坡西周墓地历次发掘位置图49
图二○ 张家坡西周居址的陶器纹饰58
图二一 张家坡西周早期居址的陶器59
图二二 张家坡西周晚期居址的陶器60
图二三 马王乳品厂先周灰坑H18的陶器63
图二四 西周陶器纹饰拓片64
图二五 沣东西周遗址出土陶器67
图二六 客省庄1983年先周墓M1平面、剖面图及部分出土器物69
图二七 张家坡先周墓葬M89平面、剖面图及陶器70
图二八 张家坡沣西毛纺厂1983年先周墓葬M1平面图及出土器物71
图二九 岐邑董家村出土卫盉及铭文拓片72
图三○ 丰邑西周宫室建筑群及相关遗存分布图74
图三一 马王村二号宫室北边的陶水管75
图三二 马王村北地四号西周夯土基址平面图75
图三三 镐京洛水村西边旁的大型西周初期夯土房址77
图三四 镐京洛水村西周井内的瓦片78
图三五 张家坡长方形半竖穴房址H10580
图三六 碾子坡先周文化长方形半竖穴式房址H504复原图81
图三七 张家坡方形半竖穴房址H20581
图三八 碾子坡先周方形半竖穴式房址H304复原图82
图三九 张家坡圆形半竖穴式房址H104平面、剖面图82
图四○ 张家坡半竖穴套间房址HA平面、剖面图83
图四一 白家庄Ⅰ型长方形窑洞房址F1平面图84
图四二 碾子坡先周A型窑洞房址H303复原图84
图四三 镐京普渡村Ⅰ型圆形窑洞房址H2平面、剖面图85
图四四 镐京普渡村Ⅰ型圆形窑洞房址H3平面、剖面图85
图四五 张家坡西周Ⅱ型窑洞房址H143平面、剖面及复原图86
图四六 骨铲取材部位示意图89
图四七上 镐京洛水村Ⅰ型陶窑Y5平面、剖面图90
图四七下 镐京洛水村Ⅰ型陶窑Y5复原图91
图四八 普渡村Ⅰ型陶窑Y1平面、剖面图92
图四九 马王村Ⅱ型陶窑Y1平面、剖面图92
图五○上 先周文化陶窑Y402平面、剖面图93
图五○下 先周文化陶窑Y402复原图93
图五一 普渡村Ⅱ型陶窑Y2平面、剖面图94
图五二 张家坡西周居址的铜斧和石制工具95
图五三 张家坡西周居址的铜刀96
图五四 张家坡西周居址的骨铲97
图五五 张家坡西周居址的石制农具98
图五六 上泉北村西周居址的铜铲99
图五七 张家坡西周居址的制陶工具99
图五八 张家坡西周居址的磨石100
图五九 张家坡西周居址的纺轮101
图六○ 张家坡西周居址的骨锥及其他102
图六一 张家坡西周居址的铜镞和骨角镞103
图六二 乳形袋足陶鬲和瘪裆陶鬲制作方法分解示意图106
图六三 丰镐西周居址的铜器107
图六四 丰镐西周居址的铜器108
图六五 新旺村铜鼎109
图六六 张家坡西周居址的牙匕110
图六七 张家坡西周居址的骨笄111
图六八 西周石雕残器和泥塑牛头112
图六九 洛水村西周板瓦113
图七○ 周文化甲文和陶文115
图七一 张家坡西周刻字卜骨116
图七二 ?盂铭文拓片117
图七三 张家坡M35车马坑平面图123
图七四 张家坡M2车马坑平面图124
图七五 张家坡M313车马坑平面图125
图七六 张家坡车马坑1979年M8平面图126
图七七 张家坡M155车马坑平面、剖面图127
图七八 张家坡M208马坑平面、剖面图129
图七九 张家坡M192马坑平面、剖面图130
图八○ 张家坡M116马坑平面图131
图八一 张家坡M155牛坑平面图131
图八二 张家坡墓葬M157平面、剖面图133
图八三 张家坡墓葬M170平面、剖面图134
图八四 M170内棺上的彩绘图案135
图八五 象牙戈鞘136
图八六 象牙器137
图八七 西周洞室墓M259平面、剖面图139
图八八 西周洞室墓M141平面、剖面图140
图八九 西周洞室墓M285平面、剖面图141
图九○ 张家坡M426墓的平面、剖面图145
图九一 西周成人婴儿合葬墓M158平面图及陶鬲146
图九二 M1木椁盖、底结构图148
图九三 西周殉人墓M162149
图九四 西周殉人墓M54150
图九五 西周墓葬出土的铜钺和铜锤152
图九六 西周墓葬出土的铜兵器153
图九七 西周墓葬铜牲尊156
图九八 西周墓葬M58:1颈链串饰158
图九九 玉人和玉龙159
图一○○ 玉饰160
图一○一 丰邑先周和西周墓葬陶器比较图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