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2010年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2010年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3238653.jpg)
-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1101891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46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环境影响-评价-工程技术人员-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2010年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1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法律法规规定1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2
三、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技术原则2
第二节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3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3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5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常用术语6
第二章 工程分析8
第一节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8
一、工程分析的作用8
二、工程分析的方法9
三、工程分析的工作内容11
第二节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21
一、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的基本内容21
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技术要点22
第三节 事故风险源项分析26
一、源项分析步骤26
二、泄漏量计算27
三、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确定31
第三章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3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调查33
一、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33
二、社会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与技术要求35
第二节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6
一、大气污染源调查36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40
三、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40
四、气象观测资料调查45
第三节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2
一、环境水文与水动力特征52
二、水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62
三、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68
第四节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70
一、地质学的一些基本概念70
二、地下水的基本知识71
三、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80
四、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83
五、包气带防护性能评价方法85
第五节 声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86
一、声环境现状调查87
二、评价量的含义和应用87
三、环境噪声现状测量91
四、声环境现状监测的布点要求92
五、环境噪声现状评价方法93
六、典型工程环境噪声现状水平调查方法94
第六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95
一、生态环境现状调查95
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113
三、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120
第四章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123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要求123
一、环境影响的概念123
二、环境影响识别的基本内容123
三、环境影响识别的一般技术考虑125
第二节 环境影响识别方法125
一、清单法125
二、矩阵法126
三、其他识别方法126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127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127
二、水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筛选方法127
第五章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29
第一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29
一、预测因子129
二、预测范围和计算点130
三、污染源计算清单130
四、气象条件133
五、地形数据134
六、确定预测内容和设定预测情景135
七、预测模式136
八、模式中的相关参数136
九、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137
十、评价结论与建议138
第二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推荐模式说明138
一、估算模式138
二、进一步预测模式139
三、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139
第三节 报告书对附图、附表、附件的要求140
第四节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案例分析141
一、案例背景141
二、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141
三、气象参数收集与统计144
四、预测方案146
五、预测模式及有关参数146
六、预测结果与分析147
七、小结151
第六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52
第一节 地表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152
一、水体中污染物迁移与转化概述152
二、河流水体中污染物的对流和扩散混合153
三、海水中污染物的混合扩散154
第二节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56
一、预测方法概述156
二、河流水质数学模式预测方法157
三、湖泊(水库)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66
四、河口海湾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168
第三节 河流水质模型的应用171
一、河流水质模型选择171
二、河流水质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174
三、水质数学模型的标定与检验177
第七章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与防护179
第一节 地下水的运动179
一、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形式179
二、线性渗透定律179
三、渗透系数181
第二节 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与转化181
一、机械过滤181
二、溶解和沉淀182
三、氧化和还原182
四、吸附和解吸182
五、对流和弥散183
第三节 地下水污染途径184
一、地下水污染特点184
二、地下水污染途径185
第四节 地下水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186
一、水环境管理措施186
二、地下水环境监测措施187
三、合理规划布局和改进生产工艺187
四、划定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187
五、水污染防治的工程措施188
第八章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90
第一节 声环境影响评价概述190
第二节 声环境影响评价基础190
一、噪声的传播——声音的三要素190
二、噪声级(分贝)的相加190
三、噪声级的相减191
第三节 噪声随传播距离的衰减192
一、点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的衰减192
二、线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的衰减193
三、面声源随传播距离增加引起的衰减194
四、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的计算方法195
第四节 其它衰减的计算方法197
一、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Aatm)197
二、地面效应衰减(Agr)197
三、有限长薄屏障在点声源声场中引起的衰减计算(Abar)198
第五节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199
一、声环境影响预测199
二、声环境影响评价200
第九章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202
第一节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基本含义202
一、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般认识202
二、生态环境影响预测203
三、生态环境影响评价204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207
一、类比法及应用207
二、水土流失预测与评价方法209
三、水体富营养化211
四、生态制图215
第三节 景观美学影响评价217
一、景观美学评价一般认识218
二、建设项目景观影响评价218
第十章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221
第一节 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分类221
一、固体废物来源221
二、固体废物分类222
第二节 固体废物特点224
第三节 固体废物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及迁移转化226
一、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中污染物进入环境的方式226
二、固体废物中污染物的释放228
三、固体废物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230
第四节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232
一、环境影响评价类型与内容232
二、固体废物环评的特点232
第五节 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233
一、垃圾填埋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233
二、垃圾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工作内容234
三、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计算235
四、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预测237
第十一章 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分析及累积影响评价方法241
第一节 环境容量分析方法241
一、基本概念241
二、大气环境容量242
三、水环境容量分析245
第二节 环境承载力分析方法245
一、基本原理245
二、应用领域245
三、分析方法及步骤247
四、应用示例247
第三节 累积影响评价方法249
一、累积影响的类型249
二、累积影响评价方法及应用示范249
第十二章 清洁生产评述251
第一节 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分析的基本要求251
第二节 清洁生产评述253
第三节 清洁生产分析指标体系254
一、清洁生产分析指标的选取原则254
二、清洁生产分析指标255
第四节 建设项目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和程序258
一、清洁生产分析的方法258
二、清洁生产分析程序258
三、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的编写要求259
第十三章 环境污染控制与保护措施260
第一节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概述260
一、工业废水处理方法260
二、废水处理系统260
三、废水预处理261
四、废水的一级处理263
五、废水的二级(生物)处理265
六、废水的三级处理269
七、污泥的处理与处置271
第二节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概述272
一、二氧化硫控制技术273
二、氮氧化物控制技术277
三、烟(粉)尘控制技术279
第三节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283
一、确定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对策的一般原则284
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基本方法284
三、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技术措施285
四、典型工程噪声防治对策和措施287
第四节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概述288
一、固体废物污染控制的主要原则288
二、固体废物处置常用的方法概述289
三、固体废物常用的处理与处置技术290
四、固体废物的收集与运输292
第五节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293
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基本要求293
二、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措施294
三、减少生态环境影响的工程措施295
四、生态环境监理297
五、生态监测298
六、绿化方案299
七、生态影响的补偿与建设301
第六节 水土保持措施301
一、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程序与内容302
二、水土流失预防302
三、水土流失治理302
第七节 环境风险防范304
一、环境风险的概念304
二、环境风险的防范与减缓措施304
三、事故应急预案305
第八节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306
第十四章 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307
第一节 环境影响的经济评价概述307
一、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必要性307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308
第二节 环境经济评价方法308
一、环境价值308
二、环境价值评估方法309
第三节 费用效益分析318
一、费用效益分析与财务分析的差别318
二、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319
三、敏感性分析321
第四节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的步骤321
一、环境影响的筛选322
二、环境影响的量化322
三、环境影响的价值评估323
四、将环境影响货币化价值纳入项目经济分析323
第十五章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与调查324
第一节 验收重点与验收标准的确定324
一、验收的分类管理324
二、验收重点的确定依据325
三、验收重点325
四、验收监测与调查标准选用的原则326
五、标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327
第二节 验收监测与调查的工作内容328
一、验收监测与调查的内容范围328
二、验收监测与调查的主要内容329
第三节 验收调查报告编制的技术要求330
一、验收调查工作程序330
二、验收调查报告编制技术要求332
三、验收调查报告章节内容334
四、验收调查报告表336
第四节 验收监测报告编制技术要求336
一、验收监测工作程序336
二、验收监测技术要求338
三、验收监测报告主要章节343
四、验收监测报告表或登记卡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