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注水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开采技术与优化措施实用手册 第1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注水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开采技术与优化措施实用手册 第1卷
  • 衡卫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文化音像出版社
  • ISBN:988982256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注水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开采技术与优化措施实用手册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注水油田开发总论3

第一章 注水管理与评价3

第一节 注水管理3

第二节 注水采收率4

第三节 注水远景评价8

第二章 地质学和工程学13

第一节 收集和组织数据13

第二节地质输入20

第三节 重新评价地下地质资料26

第四节 利用老资料编制新图28

第五节 死油29

第六节 二次地质解释30

第七节 油藏非均质性33

第八节 地质与工程学的协同作用35

第九节 综合勘探与开发技术38

第十节 油藏描述设计41

第三章 注水数据44

第一节 室内数据45

第二节 现场数据56

第四章 注水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61

第一节 五点井网注水实例——一次采油62

第二节 注水的时限64

第三节 地层渗透率变化67

第四节 临界气饱和度69

第五节 垂向渗透率71

第六节 原油重度74

第五章 注水设计:地质、工程和操作76

第一节 设计和操作76

第二节 注水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84

第三节 油藏特征85

第四节 工艺和作业设计90

第五节 设备设计93

第六节 资料收集设计94

第七节 经济评价94

第八节 注水方案失败的原因95

第九节 注水方案设计实例96

第六章 注水监督技术108

第一节 注水监督的主要因素108

第二节 水质的维护116

第三节 监测117

第四节 实例119

第七章 现场作业123

第一节 水系、配伍性和水处理123

第二节 地下和地面流体控制141

第三节 注意事项153

第四节 转注老井与钻新井154

第五节 增注方法157

第八章 注水方案经济分析158

第一节 经济标准158

第二节 方案160

第三节 资料161

第四节 经济评估161

第五节 风险和不确定性分析166

第二篇 油田原油含水测量技术171

第一章 含水测量概述171

第一节 含水计量的作用及要求171

第二节 含水计量仪表发展概况172

第三节 含水分析仪表分类与特点173

第四节 原油含水分析仪现状及应用情况178

第二章 含水计量基本知识182

第一节 原油含水分析基本知识182

第二节 原油乳化液理论186

第三节 含水计量仪表的选型设计189

第四节 检定与校准191

第三章 含水测量取样方法196

第一节 概述196

第二节 石油液体手工取样法199

第三节 原油管线自动取样206

第四节 油田产液取样的具体要求216

第四章 化验分析方法219

第一节 化验基础知识219

第二节 蒸馏法239

第三节 电脱法245

第四节 离心法248

第五节 卡尔·费休法253

第六节 用卡尔·费休法和蒸馏法测量原油含水率的比较260

第七节 石油低含水率分析仪检定方法264

第三篇 油田开发水淹层测井技术275

第一章 油田开发水淹层分类275

第一节 按油藏岩性的分类275

第二节 按储集层物性分类281

第三节 按开采程度、含水率和剩余油饱和度分类289

第四节 按注入水性质分类294

第二章 自然电位测井296

第一节 自然电位测井基本原理296

第二节 水淹油层自然电位(SP)测井机理297

第三章 激发极化电位测井306

第一节 岩石的激发极化机理及其理论模型306

第二节 岩石极化率与岩性、物性关系分析309

第四章 电阻率和介电测井314

第一节 电阻率测井314

第二节 介电测井321

第五章 核测井方法330

第一节 碳氧比能谱测井330

第二节 氯能谱测井333

第三节 中子寿命测井337

第四节 核磁共振测井346

第六章 复电阻率测井技术及其应用354

第一节 复电阻率测井基础354

第二节 应用实例357

第四篇 注水油田稳产优化措施365

第一章 开发效果评价365

第一节 流管无因次产量和无因次时间定义365

第二节 产量计算公式366

第三节 全油田的无因次开发指标367

第四节 三种理论曲线的计算368

第二章 油田稳产措施规划不确定性模型的建立370

第一节 理论基础370

第二节 油田稳产措施配置的随机规划模型的建立376

第三节 相关机会规划模型383

第三章 油田稳产措施随机规划模型的解法384

第一节 遗传算法的过程385

第二节 油田稳产措施配置不确定性规划模型的解法386

第四章 不确定性模型分析390

第一节 数学规划类型分析390

第二节 油田稳产措施规划分析391

第五章 单井措施配置393

第一节 措施筛选标准393

第二节 单井措施配置的模糊决策优化方法394

第六章 油藏数值模拟应用方法研究及其与措施规划配置的结合396

第一节 数值模拟应用方法396

第二节 油藏数值模拟与措施规划配置的结合及措施综合最优因子405

第七章 应用实例407

第一节 坨七断块沙二段10砂层组稳产措施配套综合研究407

第二节 孤东油田二区馆陶组馆42、45层的数值模拟效果评价407

第三节 坨七断块沙二段1-3砂层组油藏工程研究411

第五篇 注水设计技术421

第一章 注水设计要素和油藏描述421

第一节 设计要素421

第二节 油藏描述422

第二章 选择可能的注水方式与注水速度423

第一节 选择可能的注水方式423

第二节 注水速度425

第三章 注水动态预测453

第一节 注水动态的近似描述或一次即成的估算453

第二节 工程方法——标配模型相关463

第三节 用于注水设计的计算机模型469

第四节 技术分析中的不确定性480

第四章 注水站自动化技术484

第一节 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及作用484

第二节 自动调节系统的组成、分类及调节过程486

第三节 计算机控制技术简介488

第五章 油田注水系统新技术494

第一节 注水新工艺流程494

第二节 注水系统变频调速节能新技术495

第三节 国内外注水泵发展动向497

第六篇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预测与油田开发调整503

第一章 开发动态分析的地质基础和基本概念503

第一节 油藏503

第二节储层岩石物性510

第三节 储层流体特性523

第四节 石油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533

第二章 油田动态分析常用的基础资料545

第一节 油藏地质资料545

第二节 油水井生产动态资料553

第三节 生产试井资料565

第四节 开发井测井资料573

第五节 密闭取心井设计及资料应用584

第六节 油水井测试与调整588

第三章 剩余油研究方法601

第一节 剩余油研究方法综述601

第二节 国内外确定剩余油的技术605

第三节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综合分析流程610

第四章 剩余油分布特征及预测613

第一节 密闭取心井剩余油饱和度特征613

第二节欢26块剩余油分布特征628

第三节 应用效果分析640

第五章 油田开发调整644

第一节 开发层系、井网调整简介644

第二节 油田年度综合调整方案的编制652

第三节 油田年度综合调整方案实例——喇嘛甸油田1990年综合调整方案676

第六章 国外高含水期油田水动力学调整方法690

第一节 周期注水692

第二节 改变液流方向712

第三节 强化注采系统的变形井网716

第四节 建立补充的点状或排状注水系统721

第五节 提高排液量728

第六节 堵水与调剖技术734

第七节 各种调整方法的结合740

第七篇 油田高含水期开发调整的矿场试验751

第一章 机械采油提高液量稳产试验751

第一节 杏一区东部成片转抽降压开采试验753

第二节 杏四~六区面积井区全面转抽后继续提高液量稳产试验758

第三节 杏四~六区行列井区基础井网全面转抽后提高液量稳产试验762

第四节 几点认识765

第二章 区块“稳油控水”试验766

第一节 杏六~七区面积井区766

第二节 杏四~六区面积井网774

第三节对“稳油控水”试验的认识781

第三章 水动力学采油试验784

第一节 试验区概况784

第二节 试验的提出787

第三节 试验方案的确定、实施及效果791

第四节 结论和推广意义798

第四章 表外储层工业开采试验800

第一节 杏北地区表外储层的基本情况及工业开采试验的提出800

第二节 杏五区中部表外储层工业开采试验801

第三节 杏一~三区丙北块二次加密调整试验819

第五章 厚油层三次采油试验831

第一节 试验目的831

第二节 试验区概况及试验方案要求831

第三节 方案的实施及效果839

第四节 试验取得的成果844

第六章 油层压力保持界限的实践和再认识846

第一节 大庆油田开发初期压力界限的确定846

第二节 从分层注水保持压力到接替稳产850

第三节 杏北开发区自喷开采期保持压力的经验教训858

第四节 机械采油条件下确定压力界限的实践和再认识863

第八篇 分层注水工艺技术881

第一章 注入水水质处理技术881

第一节 注入水水质标准制定的依据883

第二节 注入水水质处理技术887

第三节 精细过滤技术——精细过滤器888

第二章 注水井热泡沫混气水洗井试注工艺技术892

第一节 热泡沫混气水洗井试注原理892

第二节 热泡沫混气水试注工艺特点893

第三节 热泡沫混气水洗井适用条件894

第四节 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895

第五节 现场应用效果895

第六节 用热泡沫混气水洗井不排液直接转注897

第七节 热泡沫洗井不排液直接转注综合工艺898

第三章 分层注水工艺技术900

第一节 分层配水的理论依据901

第二节 分层注水层段划分和配注原则904

第三节 分层配水管柱905

第四节 液力投捞可调层分层注水工艺技术910

第五节 小直径分层注水913

第六节 分层注水工艺在高含水阶段应用效果921

第四章 注水井增注工艺技术924

第一节 注水井多裂缝压裂技术924

第二节 注水井酸化技术927

第三节 磁增注工艺技术934

第五章 注水井化学调剖工艺技术944

第一节 工艺原理944

第二节 化学调剖剂优选945

第三节 注水井调剖选井原则951

第四节 注水井调剖施工工艺951

第五节 南二、三区东块区块注水井调剖试验953

第六章 合理注水压力界限956

第一节 油层破裂压力与油层渗透率有关956

第二节 朝阳沟油田储层破裂压力计算方法957

第三节 地层注水破裂压力计算方法957

第七章 卧式潜油电泵注水960

第一节 电泵地面水平注水的工作原理960

第二节 电泵水平注水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961

第三节 潜油电泵注水系统设计964

第四节 电泵地面水平注水室内试验966

第五节 注水泵的安装和投产967

第六节 现场试验及应用效果968

第八章 注水井分层测试工艺技术972

第一节 水井连续流量计测井工艺技术972

第二节 注水井放射性同位素载体法测吸水剖面技术975

第三节 井温测井982

第四节 注水井边测边调工艺技术985

第五节 注水井直接验封监测工艺技术986

第六节 小直径噪声测井仪987

第九章 注采结构优化技术991

第一节 注采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机理991

第二节 合理注采压力系统995

第三节 注采结构调整1022

第四节 注采结构调整应用实例1029

第十章 应用水动力学方法提高采收率技术1036

第一节 周期注水1037

第二节 改变液流方向1049

第九篇 高含水期的机械采油1059

第一章 有杆泵采油1059

第一节 有杆泵井抽油参数的优化设计1059

第二节 有杆泵井的泵况诊断方法1064

第三节 清防蜡技术1074

第四节 防气技术1078

第五节 防砂技术1081

第六节 杆柱防脱技术1084

第七节 大泵脱接技术1086

第八节 有杆泵井“稳油控水”宏观分析图1089

第二章 电泵采油技术1096

第一节 潜油电泵应用过程1096

第二节 潜油电泵采油原理及其结构1102

第三节 潜油电泵在高凝稠油油田应用1117

第四节 潜油电泵采油工艺的完善与配套1128

第三章 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1155

第一节 螺杆泵井抽空保护技术1156

第二节 空心杆加药清防蜡工艺技术1157

第三节 空心杆电缆加热解堵工艺技术1158

第四节 高强度专用井口装置1158

第五节 抽油杆柱防反转装置1159

第六节 抽油杆扶正技术1160

第七节 油管防脱措施1160

第八节 过载欠载保护技术1161

第九节 检测技术1162

第十节 工况分析与故障诊断技术1163

第十篇 高含水期油田化学与微生物驱油技术1167

第一章 化学驱油技术综述1167

第一节 化学驱概述1167

第二节 化学驱油藏筛选标准1179

第三节 化学驱的工作程序1181

第二章 驱油用化学剂性能评价及驱油体系优化设计1185

第一节 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1185

第二节 复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1226

第三章 化学驱油藏工程的影响因素分析1253

第一节 储层性质的影响1253

第二节 原油粘度的影响1267

第三节 开发方式的影响1268

第四节 驱油体系的影响因素1277

第四章 化学驱方案优化设计1296

第一节 化学驱数值模拟1296

第二节 化学驱注入参数优化1316

第三节 化学驱方案评价1321

第五章 微生物驱油法1328

第一节 微生物的大小、形态、繁殖及化学组成1328

第二节 微生物采油的优点、机理及菌种的选择1335

第三节 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矿场应用1340

第十一篇 高含水期油田人工地震法采油技术1349

第一章 人工地震概述1349

第一节 概述1349

第二节 人工地震技术的特点1350

第二章 振动增产原理1352

第一节 定性理论1352

第二节 压力脉冲下的产量1354

第三章 现场试验及效果评价1359

第一节 矿场试验目的及选井原则1359

第二节 胜二区人工地震及效果评价1360

第十二篇 堵水调剖工艺技术1373

第一章 油井化学堵水技术1373

第一节 高强度防污染化学堵水技术1374

第二节 单液法化学堵水技术1380

第二章 注水井调剖1396

第一节 注水井调剖基本原理1396

第二节 调剖剂1397

第三节 深部调剖技术1408

第四节 堵水调剖工艺适用条件1411

第五节 应用实例1411

第三章 区块整体堵调工艺技术1413

第一节 胜坨油田“九五”整体调剖效果明显1413

第二节 孤岛油田中二南馆3-4区块整体调剖效果明显1414

第三节 胜坨油田二区沙二34单元整体堵调治理1416

第四章 堵水调剖配套工艺技术1419

第一节优化决策技术1419

第二节 示踪剂检测技术1436

第三节 堵水调剖施工流程1439

第十三篇 油田注水生产系统节能技术1443

第一章 注水系统能耗分析1443

第一节 注水系统的能耗1443

第二节 注水系统效率的计算方法1443

第三节 注水系统主要节能技术1449

第二章 注水系统与注水泵的优化运行技术1459

第一节 注水泵的优化模型1459

第二节 优化及求解方法1461

第三节 程序实现及运行方案分析1465

第四节 优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处理方法1471

第三章 注水系统运行控制技术1472

第一节 注水系统运行的特点1472

第二节 系统控制的关键技术问题1473

第三节 控制系统组成及分析1480

第四节 控制系统的实现及操作1482

第四章 注水系统高压变频控制技术1486

第一节 变频调速装置的作用1486

第二节 离心泵调速节能技术分析1488

第三节变频调速的原理1490

第四节 高压变频调速在注水系统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1493

第五章 注水管网系统改造设计技术1498

第一节 注水管网改造技术综述1498

第二节 注水管网系统改造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与算法1501

第三节 注水管网系统布局改造的优化设计方法1507

第四节 注水管网系统改造优化设计的计算机实现1512

第五节 综合实施效果15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