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
  • 朱双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九州出版社
  • ISBN:978751080529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文学史-台湾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台湾文学创作思潮简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古代台湾的乡土描绘和抗敌抒写1

第一节 古代台湾文学的乡土描绘1

一、中华故事圈中的台湾少数民族口传文学1

二、古代台湾相关诗文和乡愁文学的滥觞3

三、发现台湾:清初风土杂咏诗风5

四、儒学教化对粗陋民风的纠正6

五、家族文学的兴起和意义7

第二节 古代台湾的抗敌诗文8

一、明代东南沿海抗倭诗文8

二、郑成功《复台》诗及明郑时期抗清诗文9

三、有关台湾战略地位的思考10

第三节 乙未割台前后的诗文创作12

一、近代反侵略的“主战”文学12

二、歌咏郑成功和两岸相眺望14

三、延斯文一线于不坠的传统诗文16

第二章 台湾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18

第一节 台湾文学现代性的起源18

一、台湾文学现代性起源语境及多源性特征18

二、台湾文人从祖国接受“现代”观念20

三、赴台祖国文人带入“现代”思想21

四、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波及24

五、文学社会功能的认知和强调27

六、五四新思潮的熏染和影响29

第二节 “新”与“旧”的折冲和过渡31

一、徘徊于“新恩”与“旧义”之间31

二、瀛社:从“现代”到“本土”的演化轨迹35

三、梁启超与栎社诗人对殖民现代性的认知41

四、日据初期台湾的文化民族主义46

五、台湾文社:折冲于“现代”与“传统”之间49

六、崇文社:犹疑于“迎新”与“守旧”之际52

第三节 新旧文学之争与台湾新文学的诞生56

一、五四火种与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前奏56

二、从形式到内容:文学革命的台湾演绎63

三、台湾“旧文学”阵营的延续、壮大及其原因68

四、《台湾民报》对五四新文学的介绍及其影响72

第三章 日据时期台湾文学运动和创作主题78

第一节 日据时期台湾乡土文学运动78

一、乡土文学的提倡和“台湾话文”论争78

二、台湾文学杂志与台湾文艺联盟82

三、日据时期台湾文学的乡土民俗主题86

四、旅行文学:从小乡土到大乡土88

第二节 抗议与隐忍:殊途同归的文学主题94

一、日据下台湾现代化的文学证伪94

二、台湾诗人的抗议与隐忍98

三、左翼文学:民族观点和阶级观点的结合102

四、另一种隐忍:现代主义的一线延绵106

第三节 皇民化和“中国性”的冲突和纠葛112

一、殖民侵略的自供、掩饰和美化:在台日人创作112

二、“皇民”和“孤儿”:皇民化压力下的民族认同116

三、日据时期通俗文学的演变和发展120

四、东亚视野中的台湾文学125

第四章 左翼文学的仆倒和“反共文学”的泛起131

第一节 光复初期两岸文化汇流131

一、文化振兴和两岸文化汇流131

二、大陆文化人和台湾地方文化精英的合作135

三、光复初期台湾的“鲁迅风潮”137

四、“桥”副刊上的台湾新文学论议140

五、台湾文学的性质和定位143

第二节 反对官僚统治的时代主题148

一、光复文学:台湾民众心态演变轨迹148

二、两岸社会同构化和反官僚的时代主题153

三、“左翼文学”的仆倒157

第三节 极端政治化的“反共文艺”161

一、“戡乱文艺”:“反共文艺”的前身161

二、“三民主义文艺”的扭曲和变形162

三、“反共文艺”的虚假性和公式化弊端166

四、“三民主义文艺”的新妆168

五、“三民主义文艺”的落幕170

六、乡野传奇:台湾文学的多元地域文化色泽173

第五章 “自由派”、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衰和特点180

第一节 自由人文主义的突围180

一、“自由的文学”:对反共八股文艺的反拨180

二、“人的文学”:文学描写人性观念的确立183

三、《文学杂志》:连接“自由派”与现代主义185

四、描写人性观念,形塑台湾文学特殊风貌188

五、台湾“自由派”文学的中国新文学渊源189

第二节 当代台湾现代主义诗潮191

一、台湾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文化背景191

二、20世纪50年代三大诗社与“现代”文学观念的确立196

三、台湾现代派诗的创作实绩199

四、台湾现代诗的两个“根球”201

第三节 现代主义文学高潮及其特征203

一、《现代文学》创立和现代主义的高涨203

二、弗洛伊德心理学和现代派文学的内向性特征206

三、存在主义与现代派文学的抽象化特征209

四、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实验性特征213

第四节 现代主义的自我调整及其成因和意义216

一、现代派的自我调整和延绵216

二、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的成因及意义218

三、武侠、言情和历史小说:通俗文学的现代品格221

第六章 回归传统和现实关切:乡土文学再出发226

第一节 台湾乡土文学的传承和当代再出发226

一、当代台湾乡土文学的四种类型及其渊源226

二、《台湾文艺》和《笠》:台湾乡土文学的再出发229

三、《文季》系列刊物与“左翼乡土文学”的形成232

四、台湾内外环境遽变和社会改革运动的兴起235

五、对于现代主义的普遍反省运动239

六、“媒体革命”与乡土文学思潮的高涨242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乡土文学的创作主题和实绩245

一、关怀小人物和社会变迁、价值碰撞的主题245

二、批判“新殖民主义”和揭露社会黑暗面247

三、台湾历史“大河小说”的创作249

四、留学生文学的演变252

第三节 “乡土文学论战”的焦点和“盲点”256

一、乡土文学论战的经过256

二、乡土文学论战的两大焦点258

三、乡土文学的“盲点”及对它的正确认识259

第七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土文学的延续和演变263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文坛的“统”、“独”论争263

一、“第三世界文学论”与“台湾本土文学论”的对峙263

二、“台湾民族”论的泛起及其批驳265

三、“皇民文学合理论”及否认战争罪责行径的批判267

四、“战后再殖民论”及其新文学史观揭谬269

五、《人间》:解严前后的左翼旗帜272

六、“二二八”小说和“50年代白色恐怖史”作品276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文学的文化视角280

一、乡土和传统根性的维系280

二、报导文学和环保生态文学的发展281

三、文化视野的再开拓283

四、文学的社会、历史、文化学阐释285

第三节 族群议题的文学介入288

一、台湾少数民族的文化扎根288

二、从老兵悲歌到眷村史乘290

三、家族书写与中华文化底蕴294

四、旅外作家和侨生作家的创作297

第八章 都市化与后现代语境下的台湾文学299

第一节 都市文学的崛起和现代主义的再兴299

一、文学焦点的转移和都市文学的审美特质299

二、都市的全景俯视和现代人心理病变的揭示301

三、女性文学:现代社会的女性处境和心态303

四、现代主义的隔代遗传和新变304

五、“三三”与年轻世代的新人文倾向307

第二节 后工业文明与后现代文学310

一、后工业文明及其文学表现310

二、资讯时代的媒体功能质疑311

三、多媒体诗和后现代小剧场313

四、新人类:文学的更新世代315

五、台湾文学的边缘战斗317

第三节 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研究”思潮319

一、融汇中西文化思潮的文学理论批评319

二、台湾小说中的后殖民叙事321

三、台湾后殖民批评的得与失325

四、台湾文学“现代性”的研究328

五、台湾文学引入“文化研究”330

第四节 60年来两岸文坛关系的演变335

一、前30年:传统延续和地下阅读335

二、后30年:从“解冻”到阅读对方的热潮337

三、文学研究的取长补短和出版交流的新趋向340

后记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