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茶道茗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茶道茗理
  • 朱匡宇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809112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34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茶-文化-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茶道茗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道与茶道1

第一节 『道』的哲学观念原生于中国2

一、老子论『道』3

二、孔子论『道』6

三、佛教之『道』8

四、道教修行之『道』9

第二节 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哲理表达11

一、茶道起源于中国11

二、茶道之哲理性和多元性12

第三节 中国茶道的辐射:日本茶道、韩国茶礼均源于中国16

一、日本茶道的形成与发展16

二、韩国茶礼的起源与发展27

第二章 技进乎道——茶道演进三段论33

第一节 饮茶的技能文化34

一、『烹茶尽具』:茶叶烹煮技能的初成34

二、『茶有九难』:唐代蒸青制饼煮饮技术的成熟35

三、『茶色贵白』:宋代末茶点饮技艺的辉煌37

四、『三美备具』:明清散茶撮泡技艺的创新40

第二节 饮茶的艺术审美43

一、『从来佳茗似佳人』:茶艺的形象之美44

二、『闲暇修索之玩』:茶艺的韵趣之美46

三、『仙游恍在兹,悠然入灵境』:茶艺的灵境之美47

四、『茶兴复诗心,一瓯还一吟』:茶艺的诗情之美49

第三节 饮茶的精神境界51

一、茶道:茶技与艺的超越51

二、茶道:追寻生命至境52

三、茶道:感悟人生哲理54

第三章 调神和内——中国茶道茗理的萌发(先秦至魏晋)57

第一节 中国茶道茗理的萌发57

一、茶叶脱颖而出57

二、道教服食的东风58

三、中国茶道茗理——风流60

四、时代的结晶——《荈赋》62

第二节 审美认知63

一、张载——对于形而下的茶叶的赞美63

二、左思——对于形而上的饮茶习俗的颂扬64

第三节 社会品格66

一、桓温——性俭66

二、陆纳——素业68

第四节 日常生活69

一、法瑶——健康饮料69

二、蜀妪和老姥——茶汤的商品化70

三、齐武帝倡导茶为祭品——礼仪化70

第四章 精行俭德——唐代茶人的理性自觉73

第一节 『大唐盛世』——经济文化高峰成就茶文化兴盛73

一、高度发达的封建经济73

二、恢宏壮丽的文学艺术74

第二节 『比屋之饮』——『茶道大行』的物质基础76

一、茶叶生产兴盛,名品纷呈76

二、陆羽《茶经》流传,技艺提升77

第三节 茶可行道——茶文化的精神引领79

一、唐代的儒学、道家和佛教79

二、三教汇流融入茶文化80

第四节 『茶道大行』——唐代茶人对茶道的阐发83

一、陆羽: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83

二、卢仝: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87

三、皎然:此物清高世莫知90

四、颜真卿:流华净肌骨,疏瀹涤心源93

五、韦应物: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94

六、刘禹锡: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跛石人96

七、白居易: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98

八、温庭筠: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101

九、皮日休:满此是生涯,黄金何足数102

十、陆龟蒙:草堂尽日留僧坐,自向前溪摘茗芽104

第五章 致清导和——宋代茶人茶道的新体验105

第一节 两宋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在茶文化上的归宿与体验105

一、两宋经济与茶业的发展105

二、茶在两宋社会生活中的应用109

三、宋代禅宗、理学与茶文化117

第二节 从皇帝到文人生命情感在茶道茗理上的新感悟119

一、王禹偁:沃心同直谏,苦口类嘉言119

二、范仲淹:众人之浊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121

三、欧阳修: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126

四、蔡襄:灵泉出地清,嘉卉得天味129

五、苏轼: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132

六、黄庭坚: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136

七、晁补之:中和似此茗,受水不易节140

八、赵佶: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简洁,韵高致静142

九、陆游: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145

十、朱熹:茶本苦物,吃过却甘148

十一、徐玑:诗清都为饮茶多151

第六章 以茶雅志——明清茶人的茗理感悟155

第一节 享受茶艺,快意人生155

一、茶技的革新与茗理的抬升155

二、撮泡法开千古茗饮之宗158

三、茶中得趣,茶事风流160

四、世俗雅化,雅俗交融164

五、乾隆盛世与封建末世回光返照中的茶文化167

第二节 素心同调,清苦到底171

一、朱权:举白眼而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172

二、唐寅:买得青山只种茶174

三、李贽:『一味清苦到底』176

四、许次纾:『素心同调,彼此畅适』178

五、高濂:四季幽赏不可无茶180

六、张岱:知茶理之微,毋浪言茗战182

七、李渔:闲情,生命的韵致184

八、蒲松龄:清苦茶,著《聊斋》186

九、郑板桥:器物非金玉,品洁自生华188

第七章 一壶得真趣——近现代社会大变革中的茶道认知191

第一节 茶文化由雅到俗的现代转型191

第二节 『戒茶』、『不识好茶』,茶道茗理的别样体悟194

一、鲁迅:不识好茶,没有秋思,倒也罢了195

二、老舍:必不得已,只好戒茶196

三、周作人:忙里偷闲,苦中作乐198

四、林语堂:茶是凡间纯洁的象征201

五、丰子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202

第三节 重塑当代茶文化205

第四节 真趣:茶的真滋味、真境界207

一、赵朴初: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208

二、汪曾祺:茶可以养其浩然之气210

三、庄晚芳:中国茶德:廉、美、和、敬212

四、净慧: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214

五、刘旦宅:茶之德清216

六、谭盾:茶——心灵的明镜218

七、林清玄:平常茶非常道220

第八章 行进中的茶道茗理223

第一节 茶有道,艺无涯223

第二节 和为贵,清为德228

第三节 吃茶来,心有闲232

后记2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