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壤肥料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壤肥料学
  • 赵义涛,姜佰文,梁运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06514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85页
  • 文件大小:178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土壤肥力-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壤肥料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土壤、肥料和土壤肥力1

二、土壤和肥料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2

三、土壤肥料科学发展概况4

四、土壤肥料学的任务7

复习思考题7

第一章 土壤的固相组成8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8

一、主要的成土矿物9

二、土壤矿物质土粒的分级12

三、土壤质地13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18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和组成18

二、土壤有机质的转化19

三、土壤腐殖质23

四、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其调节24

复习思考题25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性质26

第一节 土壤的交换吸收性26

一、土壤吸收作用的类型26

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盐基饱和度27

三、阳离子交换吸收的意义28

第二节 土壤酸碱性与缓冲性29

一、土壤酸碱性的概念29

二、土壤酸性29

三、土壤碱性30

四、土壤酸碱反应与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的关系31

五、土壤缓冲性32

第三节 土壤孔隙性33

一、土壤孔隙及孔性的概念33

二、土粒密度、土壤容重和孔度33

三、土壤容重的用途34

四、土壤孔隙类型35

五、影响土壤孔隙状况的因素35

六、土壤孔性的生产意义35

第四节 土壤结构性36

一、土壤结构的类型36

二、团粒结构的优越性37

三、创造良好结构的措施37

第五节 土壤耕性38

一、衡量土壤耕性好坏的指标38

二、土壤耕性与土壤结持性的关系38

三、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38

四、宜耕期的选择39

五、少耕和免耕39

第六节 土壤胶体39

一、土壤胶体的种类40

二、土壤胶体的构造40

三、土壤胶体特性40

四、土壤胶体对土壤肥力的贡献41

复习思考题42

第三章 土壤水分、空气、热量状况43

第一节 土壤水分43

一、土壤水分的存在形态与有效性43

二、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47

三、土壤水分的能量概念49

四、土壤水分的调节和合理用水50

五、土壤水分的运动51

六、土壤溶液52

第二节 土壤空气53

一、土壤空气的组成53

二、土壤空气的更新53

三、土壤通气性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54

四、土壤通气性的调节55

第三节 土壤热量56

一、土壤热量的来源及影响因素56

二、土壤热性57

三、土壤温度与作物生长58

四、土壤温度的调节59

复习思考题60

第四章 土壤的形成、分布和分类61

第一节 成土母质的形成61

一、组成土壤的岩石61

二、岩石矿物的风化62

三、主要成土母质63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因素64

一、成土母质因素64

二、气候因素65

三、地形因素66

四、生物因素67

五、时间因素68

六、人为因素对土壤形成和演变的影响68

第三节 土壤形成过程68

一、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68

二、土壤主要成土过程69

三、土壤类型分化及土壤剖面发育71

第四节 土壤的分类和分布规律74

一、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74

二、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的原则74

三、土壤的分类系统74

四、我国土壤的分布规律75

第五节 我国土壤主要类型77

一、东北地区主要土壤类型77

二、华北及淮北平原的主要土壤80

三、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旱地土壤81

四、黄土高原的主要土壤82

五、西北干旱地区的主要土壤84

六、江南地区的红壤和砖红壤性土壤85

七、云贵高原的黄壤85

复习思考题86

第五章 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87

第一节 土壤退化的概念和分类87

一、土壤退化的概念87

二、土壤退化的分类88

第二节 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与退化的基本态势89

一、我国土壤资源的现状与存在问题89

二、我国土壤退化的现状与基本态势91

第三节 土壤退化主要类型及其防治92

一、土壤沙化和土地沙漠化92

二、土壤侵蚀95

三、土壤盐渍化与次生盐渍化99

四、土壤潜育化与次生潜育化101

第四节 土壤质量及评价102

一、土壤质量的概念102

二、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102

三、土壤质量的评价方法103

复习思考题104

第六章 土壤环境背景值和容量105

第一节 土壤环境背景值105

一、土壤环境背景值概念105

二、影响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因素105

三、研究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意义107

四、土壤环境背景值的确定107

五、土壤环境背景值的应用107

第二节 土壤环境容量108

一、土壤环境容量的概念108

二、土壤环境容量的确定109

三、土壤环境容量的影响因素109

四、土壤环境容量的应用110

复习思考题110

第七章 土壤污染和防治111

第一节 土壤环境污染概述111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及危害的特点111

二、土壤自净能力及土壤污染的判定指标111

第二节 土壤污染源及污染物112

一、土壤中污染物质的来源和种类112

二、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与危害113

三、土壤的有机物污染与危害113

四、土壤的化肥污染与危害114

第三节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与净化115

一、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115

二、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转化和降解115

三、重金属和农药的残留122

第四节 土壤污染的防治123

一、提高保护土壤资源的认识123

二、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123

复习思考题128

第八章 土壤资源与改良利用129

第一节 土壤资源129

一、世界土壤资源概况129

二、我国土壤资源概况130

三、土壤资源评价135

第二节 土壤的培肥139

一、肥沃土壤的一般特征140

二、培肥土壤的措施141

第三节 主要低产土壤的改良利用141

一、低产土壤形成的原因141

二、低产土壤的改良利用142

复习思考题144

第九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145

第一节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145

一、植物体的组成145

二、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及其判断的标准146

第二节 植物对养料的吸收146

一、生物膜146

二、根部对无机态养料的吸收147

三、根部对有机态养料的吸收150

四、根外营养150

第三节 影响植物吸收养料的外界环境条件151

一、气候条件151

二、土壤条件151

第四节 作物的阶段营养152

一、作物各生育时期的营养特性153

二、作物根的特性154

第五节 施肥的基本原理154

一、必需元素不可代替律154

二、养分归还学说155

三、最小养分律156

四、报酬递减律157

第六节 环境条件与施肥157

一、气候条件与施肥157

二、土壤肥力与施肥158

复习思考题160

第十章 化学肥料161

第一节 化学肥料概述161

一、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61

二、化学肥料的种类163

三、化学肥料的特点163

第二节 植物氮素营养与化学氮肥163

一、作物的氮素营养163

二、土壤氮素状况165

三、常用氮肥种类、性质和施用166

四、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措施170

第三节 植物磷素营养与磷肥171

一、植物的磷素营养171

二、土壤的磷素状况173

三、常用的磷肥种类、性质和施用175

四、提高磷肥利用率的途径177

第四节 植物钾素营养与钾肥178

一、植物的钾素营养179

二、土壤中钾素状况179

三、常用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180

四、钾肥的有效施用182

第五节 钙、镁、硫营养及钙、镁、硫肥183

一、钙、镁、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183

二、土壤中钙、镁、硫的含量、形态和转化184

三、钙、镁、硫肥的性质及施用185

第六节 土壤中微量元素及微量元素肥料187

一、土壤微量元素丰缺标准188

二、常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成分与性质188

三、作物缺乏某种微量元素的一般症状188

四、微量元素肥料的一般施用技术189

五、施用微量元素肥料的注意事项189

第七节 复混肥料190

一、复混肥料的含义和养分量表示方法190

二、复混肥料的分类190

三、复混肥料的特点191

四、常用复混肥料的性质和施用191

五、复混肥料有效施用191

复习思考题193

第十一章 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194

第一节 有机肥料概述194

一、有机肥料的种类194

二、有机肥料的作用194

三、有机肥料的特点195

四、有机肥料的科学施用195

五、有机肥的矿化196

第二节 粪尿肥197

一、家畜粪尿197

二、厩肥198

三、禽粪201

第三节 秸秆肥201

一、堆肥201

二、沤肥203

三、秸秆直接还田204

四、沼气池肥204

第四节 绿肥206

一、绿肥的种类206

二、绿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206

三、绿肥的种植方式207

四、主要绿肥作物的生长习性207

五、绿肥的合理施用210

第五节 泥杂肥210

一、泥炭210

二、饼肥212

三、泥土类肥料213

第六节 生物肥料213

一、生物肥料的功效213

二、生物肥料的有效使用条件213

三、常用的生物肥料214

复习思考题218

第十二章 配方施肥技术219

第一节 配方施肥概述219

一、配方施肥的含义219

二、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219

三、配方施肥的作用219

第二节 配方施肥的方法221

一、地力分区(级)配方法221

二、目标产量配方法221

三、肥料效应函数估算法224

第三节 肥料的混合与配制226

一、肥料混合配制的必要性226

二、肥料混合配比的原则227

三、化学肥料的混合227

四、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混合229

五、肥料的混合比例与计算229

六、肥料混合的配制方法231

七、肥料与农药的混合231

复习思考题232

第十三章 施肥与人类健康233

第一节 施肥与环境污染233

一、施肥与全球变暖234

二、施肥与生态环境236

第二节 施肥与农产品品质安全和人体健康239

一、碳、氢、氧与人体营养239

二、氮肥施用与农产品品质安全和人体健康240

三、磷肥施用与农产品品质安全和人体健康241

四、钾肥施用与农产品品质安全和人体健康242

五、钙、镁、硫肥施用与人类健康243

六、微量营养元素肥料施用与人类健康244

第三节 环境保全型施肥技术246

一、环境保全型施肥的目标与要求246

二、减少环境污染的施肥技术246

三、绿色食品生产的施肥250

四、环境保全型施肥新技术250

五、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52

第四节 养分资源的综合管理252

一、养分资源概述252

二、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概述252

三、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技术253

复习思考题255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6

实验一 土壤样本的采集与制备256

实验二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258

实验三 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测定258

实验四 土壤质地的测定259

实验五 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测定261

实验六 土壤酸碱度的测定262

实验七 土壤碱解氮的测定263

实验八 土壤中速效性磷的测定264

实验九 土壤中速效性钾的测定265

实验十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266

实验十一 水稻土中硫化氢含量的速测267

实验十二 化学肥料定性鉴定268

实验十三 有机肥料样品的采集、制备及全氮量的测定270

实习一 肥料用量试验271

实习二 土壤剖面的观察记载274

附录276

附录一 土壤肥料常用法定计量单位276

附录二 植物营养元素缺乏症检索简表276

附录三 常用叶面肥的配制277

附录四 土壤养分分级指标277

附录五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77

附录六 NY/T 394—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280

参考文献2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