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处理论 实现知识处理环境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树林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5744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5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知识工程-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知识处理论 实现知识处理环境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关于知识处理的理论基础1
1.1 知识的认识论1
1.2 虚拟与现实12
1.3 知识的层次13
1.4 启发式知识14
1.5 知识系统及其特性16
1.6 判断具体科学知识的不同标准18
1.7 知识与人择原理19
1.8 关于“知识经济”20
1.9 知识发展的模式20
1.10 知识的分类21
1.11 研究全学科知识处理系统的理由22
1.12 知识发展的动力23
1.13 什么是知识处理24
1.14 知识处理与人工智能25
1.15 人类感官的局限与五维空间30
1.16 在知识系统中几个思考问题30
第二章 统一的元知识表示32
2.1 关于知识记载32
2.2 LZ系统33
2.3 统一的元知识表示34
2.4 常用的知识表示是元知识表示的特例37
2.5 国内外专家系统研究的情况45
2.6 评专家系统发展中的问题47
第三章 科学方法与知识处理48
3.1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48
3.2 理论宇宙学课题挑战科学方法论57
3.3 数学方法与知识处理62
第四章 科学技术革命与进化73
4.1 科学革命73
4.2 技术革命77
4.3 产业革命77
4.4 科技革命、科技进化与知识处理78
4.5 在知识处理中实现科技进化的基本思想79
4.6 可操作的科技进化与遗传算法80
4.7 虚拟科学组织83
4.8 基于知识处理进化的意义84
第五章 计算机知识的进化——从科技进化的观点来分析计算机的历史86
5.1 元件的发展86
5.2 设计的发展88
5.3 外部设备的发展90
5.4 软件的发展91
5.5 在我国研制计算机的事例92
5.6 计算机的仿真性92
5.7 曾经历关于非Von Neumann体系的讨论92
5.8 关于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机的讨论93
5.9 Turing测试的矛盾94
5.10 Von Neumann机设计的隐患94
5.11 健壮计算机概念95
5.12 虚拟知识处理系统与计算机体系96
5.13 计算机科技的进化97
第六章 基于知识处理的软件设计100
6.1 回顾软件的发展100
6.2 软件工程及其基本原理101
6.3 软件开发环境106
6.4 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106
6.5 知识处理与软件开发模型107
6.6 专家系统的研制及其开发工具109
6.7 应用软件领域110
第七章 虚拟环境与知识处理111
7.1 “虚拟”与“现实”111
7.2 虚拟现实技术存在不足之处112
7.3 虚拟现实技术114
7.4 虚拟科技实验室115
7.5 虚拟现实与虚拟社会117
7.6 虚拟教育120
7.7 虚拟工厂121
7.8 虚拟体育122
7.9 面向艺术的虚拟环境122
第八章 基于知识处理的交互式辅助创造环境127
8.1 发现与发明127
8.2 创造的动力129
8.3 从知识处理观点论述有关创造学方法131
8.4 改进产品的方法136
8.5 创新产品的启发式136
8.6 关于创新思维138
第九章 从知识处理观点看人文学及社会科学143
9.1 科学的界定143
9.2 人文学学科及其知识处理145
9.3 有关社会科学知识处理讨论147
9.4 人文学与社会科学学科的交叉156
9.5 人文学内部学科的交叉157
9.6 人文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157
9.7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157
9.8 人文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59
第十章 学科交叉知识处理启发式161
10.1 研究交叉学科的重要性及其事例161
10.2 关于学科交叉的启发式思想164
10.3 基于元知识表示的学科交叉语言167
10.4 在知识空间中建立交叉学科169
第十一章 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处理172
11.1 关于自然语言几点注记172
11.2 从知识处理观点看自然语言的分支174
11.3 自然语言处理的几个课题177
11.4 基于知识处理的机器翻译设计思想180
11.5 知识处理与问题解答系统182
11.6 面向科技书籍的知识获取183
第十二章 知识处理与教育186
12.1 教育的目的与功能186
12.2 教育系统及教育科学187
12.3 网络教育将成为教育的主流189
12.4 现代科技与教育191
12.5 知识处理与教育中的几个问题192
12.6 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丰富的教育环境195
12.7 创业教育的环境196
12.8 终身教育论197
12.9 教育全球化198
12.10 教育的进化198
第十三章 知识处理与未来202
13.1 关于未来学203
13.2 研究未来学的假定205
13.3 对未来时期的划分及其课题206
13.4 探索中期、远期未来的几个议题207
13.5 从信息社会过渡到知识社会208
13.6 探讨在知识社会中观念的变化209
13.7 近期未来的对策212
13.8 知识处理对未来的影响213
第十四章 机器人与知识处理215
14.1 机器人及其分类215
14.2 评论机器人的设计原则217
14.3 仿人型机器人218
14.4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219
14.5 仿人型机器人的“人格化”221
14.6 专家系统与机器人结合221
14.7 智能机器人两种研究方法222
14.8 人与仿人型机器人的关系223
14.9 机器人的组合系统223
14.10 虚拟机器人224
14.11 生物机器人224
14.12 结语226
第十五章 基于知识处理的机器学习227
15.1 机器学习概述227
15.2 评论机器学习方法分类228
15.3 学习行为的层次233
15.4 基于知识处理的机器学习特点234
15.5 机器学习与格式塔236
15.6 讨论什么是机器学习237
15.7 对于学习的限制239
第十六章 知识处理系统体系结构241
16.1 知识处理系统体系结构框图241
16.2 知识处理系统的控制243
16.3 知识处理系统的特性243
16.4 知识处理系统的开发原则246
16.5 知识处理系统与其他工作类比247
16.6 知识处理系统软件设计目录249
参考文献250
结束语251
衷心致谢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