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财产法专题研究 3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财产法专题研究 3
  • 谢哲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6015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280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民法-所有权-研究-台湾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财产法专题研究 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引言1

第一篇 英美法和大陆法的融合1

二、世界主要法系的分类2

(一)传统的分类2

(二)传统的分类方式的检讨3

(三)新的分类方式的提出3

三、英美法和大陆法融合的趋势6

(一)美国法发展过程受大陆法的影响6

(三)欧洲继受美国法7

(二)整合欧洲私法的努力7

(四)东欧各国同时继受美国法和欧洲法8

(五)国际公约整合英美法和大陆法8

四、美国法发展过程受大陆法影响9

(一)约因9

(二)防止诈欺条例10

(三)担保责任10

(四)海商法11

(五)国际私法11

(六)理性和正义的基本原则12

五、欧洲继受美国法13

(一)继受的现象13

(二)继受的内容14

(三)未来展望19

六、结论20

参考文献21

第二篇 法律经济学基础理论之研究23

一、引言23

(一)概说25

二、一个基本观念——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科学25

(二)经济学的定义26

(三)以效率作为选择时的指导原则26

(四)理论与假设的提出与验证27

(五)法律学领域适用经济分析的空间28

三、两个主要法律目的及其分析方法31

(一)概说31

(二)两个主要法律目的31

(三)分析方法34

(三)精确与成本的关系36

(二)法律手段的成本36

(一)概说36

四、法律手段的成本与精确的关系36

五、经济分析的限制37

(一)相关资讯不充分的情形37

(二)非金钱的利益与成本38

六、法律经济分析的四个步骤39

(一)确立追求的目标39

(二)提出接近事实的假设40

(三)采取适当的分析方法40

(四)作出最佳的选择40

七、结论41

参考文献43

第三篇 学界回顾:民法——财产法45

一、引言45

二、文献介绍46

(一)专书部分46

(二)期刊论文47

(三)民法研究会部分59

(四)“民法”物权编修正系列研讨会61

三、总结62

一、引言64

第四篇 无强制实现力的契约——兼评“民法”债编增订条文第166条之164

二、传统对有瑕疵法律行为分类之不足66

(一)传统分类方式67

(二)无效的撤销68

(三)无效的补正68

(四)相对无效的主张68

(五)无强制实现力法律行为类型的建立69

三、无强制实现力的契约的理论基础70

(一)中国台湾地区学者对债之效力的叙述70

(二)美国法上无强制实现力的契约71

(一)条文争议所在73

四、“民法”第166条之1评析73

(二)第1项规定公证的功能74

(三)第2项规定的理论基础与功能76

(四)本条的解释适用76

五、结论77

参考文献77

第五篇 忠实关系与忠实义务79

一、引言79

(一)意义81

二、忠实关系与忠实义务的意义、特性及其重要性81

(二)特性82

(三)重要性83

三、美国法上忠实关系的实质规范85

(一)预防利害冲突85

(二)控制忠实义务人86

(三)监督忠实义务人86

(四)以移转财产权作为强有力的救济手段86

(五)要求忠实义务人受到道德规范87

(一)提供双方当事人诱因88

四、理想的忠实关系模型88

(二)公平89

(三)降低成本90

五、忠实义务的一般原则及违反忠实义务的法律效果91

(一)一般原则91

(二)违反忠实义务的法律效果93

六、忠实义务人的种类94

(一)受雇人94

(二)受任人94

(三)经理人及代办商95

(五)行纪人96

(六)受托人96

(七)遗嘱执行人96

(八)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96

(四)居间人96

(九)公司董事、职员、清算人、重整人、重整监督人97

(十)工会理事97

(十一)代理人97

(一)忠实义务人须负损害赔偿责任98

(二)利益归于托付人98

(十二)无因管理人98

七、结论98

(三)终止忠实关系99

(四)报酬请求权消灭99

参考文献99

第六篇 相邻关系与随不动产所有权移转的契约102

一、案例事实102

二、争点所在103

(一)台湾相关见解104

三、争点研析104

(二)本文见解106

四、“民法”物权编修正草案相关条文内容及评析109

(一)共有不动产分割109

(二)共有不动产分管契约有关的规定109

(三)区分所有建筑物有关的规定110

(四)社区(相邻不动产)使用协议有关的规定111

(五)法定相邻关系111

五、修正草案条文增修建议——代结论111

参考文献112

第七篇 中国大陆物权法制的立法建议——兼评王利明教授物权法草案建议稿114

一、引言114

二、物权法的功能115

(一)定纷止争115

(二)创造生产的诱因115

三、物权法的趋势116

(一)物权种类的增加116

(二)债权和物权的相对化118

(三)物权受限制的程度增加(权利社会化)119

(四)共有制度弊端的预防和解决120

四、物权法基础理论的检视121

(一)物权法定主义121

(五)利用权优于所有权121

(二)物权行为的概念122

(三)公示的方式与公示的效力123

五、建议稿值得特别肯定的部分124

(一)条文规定较为具体,可减少争议124

(二)物权法定主义放宽,可避免僵化124

(三)物权种类增加,迎合社会所需124

(六)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规定,厘清其与个人所有权的关系125

(七)明文规定优先权性质和效力有助于对优先权的理解,并确立物权并非皆以公示为要件125

(四)物权种类本土化,建立本土法学125

(五)空间权立法,符合趋势125

(八)善意受让相关规定,为善意受让法理的正确规定126

六、建议稿有待斟酌的部分126

(一)登记的效力有待全盘斟酌126

(二)公有色彩恐影响效率128

(三)共有制度的弊端似乎未能避免128

(四)典权的规定可能成为具文129

(五)其他129

七、结论130

参考文献131

第八篇 “信托法”的信托概念之厘清——“信托法”公布后“最高法院”与信托有关的判决评释133

一、引言133

二、“信托法”的信托概念与“最高法院”判例的信托概念之区别134

(一)定义134

(二)受益人135

(三)信托财产135

(一)1996台上字357号判决要旨136

三、“信托法”公布后“最高法院”与信托有关的判决136

(五)委托人终止契约136

(四)对第三人的效力136

(二)1996台上字558号判决要旨137

(三)1996台上字2690号判决要旨137

(四)1996台上字2794号判决要旨137

(五)1997台上字2932号判决要旨138

(六)1997台上字3454号判决要旨138

(七)1998台上字2697号判决要旨138

(八)1998台上字2870号判决要旨138

(一)“信托法”的信托概念与“最高法院”判例的信托概念是完全不同的139

四、评释139

(九)1999台上字89号判决要旨139

(十)1999台上字247号判决要旨139

(二)信托登记与所有权登记不同141

(三)“最高法院”判例的信托的效力仅具债权的效力141

(四)“最高法院”判例的信托并无受益人的概念142

(五)“最高法院”判例的信托并无独立信托财产143

(六)“信托法”的信托委托人不当然可以终止信托143

(七)“最高法院”有关信托的判例应不再适用于信托公布后所成立的信托144

五、结论145

参考文献145

第九篇 信托之起源与发展147

一、概说147

二、英国封建下的土地制度148

三、用益的诞生及其演变150

四、信托的形成153

五、现代英美法上的信托154

(二)信托法制输出世界各国(地区)156

(三)信托被大量运用达成各种不同的目的156

(一)英国和美国许多州将信托法成文化156

六、20世纪信托的发展156

七、结论157

参考文献158

第十篇 信托法的功能160

一、概说160

二、传统欧陆法无信托法的原因161

(一)英美法和欧陆法的异同比较161

(二)传统欧陆法无信托法的主要理由163

三、信托法功能的探讨方法164

四、提供契约法和代理法所欠缺的功能165

(一)让与人、管理人和受利益人间166

(二)主要当事人与其个人的债权人间167

(三)主要当事人与托管财产的债权人间169

(四)主要当事人与托管财产的受让人间170

(五)不同顺序受利益人间171

五、提供物权法欠缺的功能171

六、提供公司法欠缺的功能172

七、现代欧陆法继受信托法的趋势175

八、结论175

参考文献176

一、引言178

第十一篇 信托的存续期间178

二、禁止永续原则179

(一)意义179

(二)目的179

(三)以某(些)人终生作为计算禁止永续原则的理由180

(四)此原则是举证的原则180

(五)以何人的生存期间为准181

三、美国成文法的规定182

(二)中国台湾地区学者的解释183

四、中国台湾地区“信托法”关于信托存续期间的规定及其解释适用183

(一)“信托法”的规定183

(三)本文的见解184

五、结论185

参考文献186

第十二篇 受托人权利义务及责任187

一、引言187

二、信托关系概说188

(一)信托的意义188

(二)忠实关系191

(三)信托财产194

(四)信托当事人195

(五)信托文件和条款195

三、受托人的权限195

(一)权限范围196

(二)权限种类196

(三)多数受托人的情形198

四、受托人的权利199

(一)报酬请求权199

(二)支出费用偿还请求权200

(三)负担债务清偿请求权201

(四)向受益人个人求偿的条件203

五、受托人的义务203

(一)处理信托事务的义务(duty to administerthe trust)203

(二)运用相当注意和技能的义务(duty to exercise reasonable care and skill)204

(三)忠诚义务(duty of loyalty)205

(四)自行处理信托事务的义务(不授权他人的义务)(duty not to delegate)206

(五)备置账簿的义务(duty to keep and render accounts)206

(六)提供讯息的义务(duty to furnish information)206

(七)管理信托财产的义务206

(十二)公平对待每一受益人的义务209

(十一)给付受益人的义务209

(八)执行权利的义务(duty to enforce daims)209

(十)分别管理信托财产的义务209

(九)防御诉讼的义务(duty to defend actions)209

(十三)有关于他受托人的义务210

(十四)遵照有指示权人指示的义务210

(十五)与受益人交易应遵守的义务210

六、受托人的责任210

(一)对受益人的责任211

(二)对第三人的责任215

七、“信托业法”评析216

八、结论218

参考文献220

第十三篇 从商业信托的概念论投资信托的法律架构——兼评“都市更新投资信托公司设置监督及管理办法”第20条的规定222

一、引言222

二、商业信托的概念223

(一)商业信托的意义223

(二)商业信托的起源225

(三)商业信托的特性225

(二)美国投资信托的法律架构227

三、投资信托的法律架构227

(一)概说227

(三)台湾证券投资信托的法律架构228

四、评“都市更新投资信托公司设置监督及管理办法”第20条的规定231

(一)概说231

(二)都市更新投资信托公司不是委托人231

(三)都市更新投资信托公司和信托机构都是受托人232

(二)商业信托只有两面关系233

(一)商业信托不等于营业信托233

五、结论233

(四)都市更新投资信托公司和信托机构都是投资人的忠实义务人233

(三)都市更新投资信托公司不是委托人234

(四)都市更新投资信托公司和信托机构都是受托人234

(五)都市更新投资信托公司和信托机构都是投资人(受益人)的忠实义务人234

参考文献234

第十四篇 土地使用管制法律之研究236

一、引言236

二、“政府”管制土地使用的必要性及其范围237

(一)“政府”管制土地使用的必要性238

(二)“政府”管制土地使用所包括的范围244

(一)土地使用管制的法律基础246

三、土地使用管制的法律基础和合“宪”性审查246

(二)土地使用管制法律的合“宪”性审查247

四、土地使用分区管制法律249

(一)区域计划与使用管制250

(二)都市计划与使用管制256

五、文化古迹保护法律所为的管制260

(一)古迹保持原貌261

(二)古迹修复261

(一)自然景观保护相关法律262

六、环境生态保护法律所为的管制262

(二)污染防治相关法律268

七、现行土地使用管制法律的检讨与建议272

(一)土地使用分区管制相关法律273

(二)文化古迹保护法律275

(三)自然景观保护相关法律275

(四)污染防治相关法律275

八、结论275

参考文献2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