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红帽Fedora Core 2系统配置与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红帽Fedora Core 2系统配置与管理
  • 师若鸣,姜中华,刘在强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1607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58页
  • 文件大小:141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Linux操作系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红帽Fedora Core 2系统配置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课 概论1

1.1 Linux操作系统1

1.1.1 Linux操作系统简介1

1.1.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2

1.1.3 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领域3

1.2 Fad Hat Linux3

1.2.1 Red Hat Linux的特点4

1.2.2 Red Hat的版本5

1.3 安装Fedora Core 2前的准备工作6

1.3.1 选择硬件平台6

1.3.2 检查Fedora的硬件需求6

1.3.3 准备安装Fedora Core 27

1.4 本课小结8

第2课 安装Fedora Core 29

2.1 从光盘安装Fedora Core 29

2.1.1 选择安装模式9

2.1.2 测试安装介质10

2.1.3 选择语言、键盘11

2.1.4 显示器配置12

2.1.5 选择安装类型14

2.1.6 磁盘分区14

2.1.7 配置引导装载程序19

2.1.8 配置TCP/IP网络22

2.1.9 设置主机名23

2.1.10 防火墙配置24

2.1.11 语言支持的选择26

2.1.12 时区配置27

2.1.13 设置root口令28

2.1.14 软件包组的选择29

2.1.15 准备安装31

2.1.16 安装软件包32

2.1.17 创建引导盘32

2.1.18 重新引导33

2.2 第一次启动时的配置34

2.2.1 第一次启动的欢迎屏幕34

2.2.2 许可协议34

2.2.3 设置系统的日期和时间35

2.2.4 设置显示器35

2.2.5 添加普通用户账号36

2.2.6 声卡测试36

2.2.8 结束设置37

2.2.7 额外光盘37

2.2.9 图形化登录界面38

2.3 本课小结38

第3课 多操作系统共存39

3.1 GRUB配置39

3.1.1 GRUB的配置行39

3.1.2 GRUB的配置实例40

3.2 使用Windows的引导装载程序引导Fedora41

3.3 本课小结44

第4课 初次使用Fedora Core 245

4.1 系统引导和用户登录45

4.1.1 选择会话语言47

4.2 XWindow使用基础48

4.2.1 桌面环境的基本操作48

4.1.2 会话选择48

4.2.2 在桌面系统中使用X终端50

4.3 用户注销53

4.4 系统关闭和重启54

4.4.1 文字模式下的系统关闭54

4.4.2 图形模式下的系统关闭54

4.5 获得在线帮助55

4.5.1 手册页55

4.5.2 包的文档57

4.5.3 HOWTO和FAQ58

4.5.4 slocate命令59

4.5.5 info页60

4.6 本课小结61

5.1.1 登录和注销62

第5课 文件和目录管理62

5.1 在Linux中执行程序62

5.1.2 shell简介64

5.1.3 shell工作过程67

5.1.4 使用Windows的超级终端远程登录到Linux68

5.1.5 基本命令71

5.2 目录管理81

5.2.1 使用目录管理文件81

5.2.2 常用的目录操作82

5.2.3 路径和当前目录88

5.3 Linux的文件操作92

5.3.1 基本的文件管理92

5.3.2 文件和目录权限操作113

5.3.3 文件的比较、查找和定位操作123

5.4 本课小结133

6.1 Linux控制台汉化简介134

6.1.1 Linux控制台汉化现状134

6.1.2 Linux控制台工作原理134

第6课 汉化终端134

6.2 zhcon简介135

6.2.1 什么是zhcon135

6.2.2 zhcon的开发135

6.2.3 zhcon的特点136

6.3 zhcon的安装和使用136

6.3.1 下载zhcon及其运行环境136

6.3.2 安装zhcon137

6.3.3 启动和退出zhcon137

6.3.4 zhcon的中文输入法138

6.4 本课小结140

6.3.5 zhcon的常见问题140

第7课 使用文本编辑器141

7.1 使用图形化文本编辑器141

7.1.1 使用GNOME141

7.1.2 使用KWrite143

7.2 全屏幕编辑器vi144

7.2.1 vi编辑器简介144

7.2.2 进入和退出vi编辑器144

7.2.3 进入vi输入模式、删除和修改命令145

7.2.4 简单的光标移动146

7.3 在文件中快速移动光标147

7.3.1 光标移动键的扩充147

7.3.2 查找指定的字符串147

7.3.5 行内的快速光标移动148

7.3.4 以单词为单位移动光标148

7.3.3 双向查找指定的字符串148

7.3.6 使用行号定位行149

7.3.7 将光标移动到当前屏幕的某个位置150

7.3.8 将光标返回到原来位置150

7.3.9 屏幕显示文件的指定位置151

7.4 文本删除151

7.4.1 删除字符151

7.4.2 删除行151

7.4.3 删除单词151

7.4.4 删除一行的一部分152

7.4.5 删除光标至某一个字符之间的文本152

7.4.6 使用行号删除文本行152

7.5.1 在光标的左侧添加文本153

7.5 文本添加153

7.5.2 在当前行的上方或下方插入新行154

7.5.3 在行首或行末添加文本155

7.5.4 添加命令小结155

7.6 撤销和重复命令155

7.6.1 多次撤销命令155

7.6.2 撤销一行中的所有修改156

7.6.3 重复最后一次文本修改命令157

7.7 vi的文本替换157

7.7.1 替换字符157

7.7.2 逐字符替换文本158

7.7.3 多个字符替换单个字符158

7.7.4 多个单词替换单个单词158

7.7.5 行替换158

7.8.1 搜索当前行的第一个实例159

7.7.6 替换行的剩余部分159

7.8 全局替换159

7.8.2 搜索指定行的第一个实例160

7.8.3 设置过滤条件进行搜索160

7.8.4 在同一行中替换所有实例160

7.9 移动和复制文本161

7.9.1 复制和粘贴行161

7.9.2 剪切和粘贴行162

7.9.3 复制字符和单词163

7.9.4 复制文本块164

7.9.5 移动文本块165

7.10 保存文件166

7.10.1 保存当前编辑的文件166

7.10.3 保存文本块167

7.10.2 取消对文件的修改167

7.10.4 覆盖已有文件168

7.10.5 向文件追加文本168

7.11 vi编辑器与shell的交互168

7.11.1 读入文本文件168

7.11.2 在vi中运行子shell169

7.11.3 读入shell命令行的输出169

7.12 本课小结171

第8课 配置和使用shell172

8.1 shell简介172

8.1.1 shell的定义172

8.1.2 常见的shell172

8.2 shell编程基础174

8.2.1 基本语法174

8.2.2 变量和参数175

8.3 shell流程控制177

8.3.1 流程控制结构177

8.3.2 运行shell程序181

8.4 调试和跟踪bash shell脚本182

8.4.1 shell脚本的调试182

8.4.2 shell脚本的跟踪183

8.5 bash的内部命令183

8.6 其他bash命令185

8.6.1 简化输入方法185

8.6.2 重复执行命令186

8.6.3 定义别名188

8.6.4 改变bash提示符190

8.6.5 作业控制191

8.6.6 定制bash192

8.6.7 bash的作业控制194

8.7 本课小结196

第9课 网络配置和重要的网络诊断工具197

9.1 网络诊断和配置命令197

9.1.1 ping——检测主机的连通性197

9.1.2 netstat——显示网络状态199

9.1.3 ifconfig——显示和配置网络接口203

9.1.4 netconfig——网络环境配置工具207

9.1.5 traceroute——显示数据包到主机间的路径208

9.1.6 nslookup——与Internet域名服务器交互查询209

9.1.7 route——显示和操作IP路由表210

9.1.8 网络配置综合应用213

9.2 常用的网络工具215

9.2.1 telnet——远程登录命令215

9.2.2 ftp——远程文件传输217

9.2.3 ssh——安全shell220

9.2.4 sftp——安全的文件传输221

9.3 本课小结221

第10课 磁盘管理和备份恢复222

10.1 Linux文件系统222

10.1.1 Linux文件系统概述222

10.1.2 Linux文件系统的重要目录222

10.1.3 Linux的文件系统类型223

10.2 Linux磁盘管理224

10.2.1 显示与设定硬盘参数224

10.2.2 磁盘分区225

10.2.3 创建文件系统227

10.2.4 挂载文件系统228

10.2.5 磁盘空间管理234

10.2.6 检查与修复文件系统236

10.2.7 调整Linux文件系统参数237

10.2.8 文件系统同步238

10.2.9 启用/停用交换分区238

10.2.10 /etc/fatab文件238

10.3 磁盘复制命令240

10.4 归档命令241

10.5 文件压缩243

10.5.1 gzip命令243

10.5.2 gunzip命令244

10.5.3 zip命令245

10.5.4 unzip命令245

10.5.5 bzip2命令246

10.6.2 常见的压缩备份操作实例247

10.6.1 与压缩和归档相关的文件名及其功能247

10.5.6 bunzip2命令247

10.6 备份和压缩的综合应用247

10.7 本课小结249

第11课 用户管理250

11.1 基本用户管理250

11.1.1 增加用户250

11.1.2 修改用户账号253

11.1.3 删除或禁止用户账号254

11.1.4 管理用户的有效期255

11.2 超级用户授权和创建多个超级用户255

11.2.1 创建多个超级用户255

11.2.2 为普通用户分配特权256

11.3 本课小结257

12.1.1 Linux的进程258

第12课 进程管理258

12.1 内核对进程的管理258

12.1.2 虚拟内存259

12.1.3 进程的创建259

12.1.4 时钟和定时器260

12.1.5 程序的执行260

12.2 Linux进程管理命令260

12.2.1 进程及作业261

12.2.2 手工启动进程261

12.2.3 调度启动进程262

12.2.4 进程的挂起及恢复命令bg、fg266

12.3 进程查看267

12.3.1 who命令267

12.3.2 w命令267

12.3.3 ps命令268

12.3.4 top命令269

12.3.5 进程调度269

12.4 图形化进程管理程序270

12.5 本课小结272

第13课 软件安装方法273

13.1 在文本环境中安装RPM包273

13.1.1 RPM命令的工作模式273

13.1.2 安装和升级选项274

13.1.3 RPM包的查询选项275

13.1.4 验证选项276

13.1.5 删除选项277

13.1.6 RPM使用举例277

13.2 在GUI环境中安装RPM包279

13.2.1 使用文件管理器Nautilus安装RPM包279

13.2.2 使用Linux的图形化安装工具安装RPM包280

13.3 源代码安装281

13.4 在线更新系统283

13.5 本课小结287

第14课 配置Fedora Core 2288

14.1 获取系统信息288

14.2 设置主机名和管理hosts文件292

14.2.1 设置主机名292

14.2.2 管理hosts文件293

14.3 配置文件inittab和rc启动脚本294

14.3.1 配置inittab文件294

14.3.2 rc启动脚本296

14.4 系统服务管理297

14.4.1 使用ntsysv297

14.4.3 手工启动和停止系统服务298

14.4.2 使用chkconfig298

14.5 本课小结299

第15课 设置和使用图形化桌面系统300

15.1 安装和配置XOrg300

15.1.1 安装XOrg300

15.1.2 配置XOrg301

15.1.3 配置XOrg硬件302

15.1.4 手工修改XOrg配置文件306

15.2 使用GNOME和KDE桌面307

15.2.1 桌面外观和切换桌面307

15.2.2 使用面板309

15.2.3 使用小程序309

15.2.4 使用通知区域310

15.3.2 使用GNOME控制中心进行配置311

15.3.1 使用GNOME桌面管理器进行配置311

15.3 GNOME和KDE的配置311

15.3.3 使用KDE控制中心进行配置313

15.4 GNOME和KDE应用程序314

15.4.1 附件314

15.4.2 互联网应用程序315

15.4.3 图形和图像处理程序317

15.4.4 多媒体程序319

15.4.5 游戏320

15.5 本课小结320

第16课 丰富Fedora Core 2的应用软件321

16.1 安装PDF阅读器Acrobat Reader321

16.1.1 Fedora Core 2提供的PDF阅读器321

16.1.2 安装AcrobatReader 5322

16.2 安装和使用多媒体播放器MPlayer323

16.1.3 使用Acrobat Reader 5.0.8323

16.2.2 编译和安装MPlayer Pre 5324

16.2.1 下载Mplayer324

16.2.3 使用MPlayer326

16.3 安装和使用聊天插件Gaim329

16.3.1 下载带OpenQ插件的GAIM RPM包329

16.3.2 安装带OpenQ插件的Gaim包329

16.3.3 使用Gaim和OpenQ330

16.4 美化Mozilla浏览器331

16.4.1 下载Flash播放器331

16.4.2 安装Flash插件331

16.4.3 使用Flash332

16.5.1 准备安装字体333

16.5.2 安装字体333

16.5 添加中文字体333

16.6 加载NTFS内核模块334

16.6.1 下载NTFS的RPM包334

16.6.2 安装NTFS的RPM包335

16.6.3 挂载NTFS的分区335

16.7 本课小结335

第17课 编译内核和加载内核模块337

17.1 Linux内核和模块简介337

17.1.1 Linux内核337

17.1.2 Linux内核组成338

17.1.3 确定Linux内核的版本339

17.2 编译和安装Linux新内核340

17.2.1 内核编译模式340

17.2.2 新版本内核的获取340

17.2.3 安装编译内核所需的RPM包341

17.2.4 配置、编译和安装linux-2.6.6内核342

17.2.5 引导测试347

17.3 Linux模块管理348

17.3.1 模块的概念348

17.3.2 加载模块349

17.3.3 与模块操作有关的命令349

17.3.4 手工加载模块349

17.3.5 从内存中卸载模块350

17.4 本课小结350

第18课 使用高效的办公和排版软件351

18.1 OpenOffice.org办公软件包的使用351

18.1.1 OpenOffice.org办公软件包的功能351

18.1.2 使用OpenOffice的字处理程序Writer352

18.1.3 使用OpenOffice的电子表格处理程序Calc354

18.1.4 使用OpenOffice的演示文稿创建程序Impress355

18.1.5 使用OpenOffice的图形处理程序Draw357

18.2 安装和使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包358

18.2.1 安装CrossOver Office358

18.2.2 安装Microsoft Office 2000362

18.2.3 使用Microsoft Office 2000368

18.2.4 使用CrossOver Office时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70

18.3 本课小结371

第19课 Apache Web服务器372

19.1 安装和使用Apache服务器372

19.1.1 安装Apache服务器372

19.1.2 启动Apache服务器373

19.1.3 测试Apache服务器373

19.2 Apache服务器配置过程374

19.4 对Apache服务器进行默认项设置375

19.3 对Apache进行基本设置375

19.4.1 站点配置376

19.4.2 记录日志设置377

19.4.3 环境变量设置377

19.4.4 目录设置378

19.5 虚拟主机设置379

19.5.1 添加和编辑虚拟主机379

19.5.2 SSL支持380

19.6 服务器设置381

19.7 调整性能382

19.8 保存设置383

19.9 本课小结383

第20课 架设域名服务器384

20.1 DNS的工作原理384

20.2.2 安装和控制BIND385

20.2 安装和配置BIND385

20.2.1 BIND简介385

20.2.3 配置BIND386

20.3 使用DNS服务器393

20.3.1 客户机端的DNS设置393

20.3.2 使用nslookup测试DNS服务器394

20.4 本课小结394

第21课 与其他操作系统的共享和控制395

21.1 Samba:与Windows系统之间共享文件395

21.1.1 配置Samba服务器395

21.1.2 连接Samba共享399

21.2 NFS:与Unix/Linux之间共享文件401

21.2.1 导出NFS目录401

21.2.3 在客户端挂载NFS文件系统404

21.2.2 启动和停止NFS服务器404

21.3 VNC:远程桌面控制406

21.3.1 VNC简介406

21.3.2 下载和安装VNC406

21.3.3 配置Fedora下的VNC Server407

21.3.4 使用VNC Server和VNC Viewer408

21.4 X-Win32:Windows下的X Server410

21.4.1 访问Unix/Linux的远程X程序410

21.4.2 使用Windows下的X Server访问远程X程序411

21.5 本课小结417

第22课 架设邮件服务器Sendmail418

22.1 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418

22.1.1 邮件服务器与域名服务器的关系418

22.1.2 邮件传递过程420

22.1.3 邮件传递所使用的协议422

22.1.4 Relay与认证机制423

22.2 安装邮件服务器软件424

22.2.1 安装Sendmail424

22.2.2 控制Sendmail服务424

22.3 配置Sendmail425

22.3.1 Sendmail文件结构425

22.3.2 配置Sendmail426

22.3.3 根据需要修改sendmail.mc文件427

22.3.4 群组寄信功能431

22.3.5 信件队列、邮件状态432

22.3.6 邮件在Mailer中的统计状态(mailstats)433

22.3.7 添加新邮件账号434

22.3.8 为电子邮件账户设置别名435

22.3.10 支持POP和IMAP功能436

22.3.9 指定邮箱容量限制436

22.3.11 客户端使用说明437

22.4 SMTP认证438

22.4.1 Cyrus SASL439

22.4.2 启用Fedora的SMTP认证439

22.5 用Procmail进行邮件过滤440

22.5.1 什么是Procmail440

22.5.2 启用Procmail440

22.5.3 设置Procmail的过滤规则441

22.6 SpamAssassin简介443

22.6.1 SpamAssassin的工作原理443

22.6.2 SpamAssassin的垃圾邮件分析技术444

22.7 使用SpamAssassin444

22.7.1 下载SpamAssassin444

22.7.3 配置SpamAssassin445

22.7.2 安装SpamAssassin445

22.8 本课小结447

第23课 架设ftp服务器vsftp448

23.1 安装vsftp服务器448

23.1.1 vsftp简介448

23.1.2 安装和启动vsftp449

23.2 配置vsftp449

23.2.1 vsftp的默认行为450

23.2.2 vsftp服务器的基本配置453

23.2.3 vsftp服务器的匿名用户设置454

23.2.4 vsftp服务器的高级配置455

23.2.5 vsftp服务器配置实例458

23.3 本课小结4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