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稻的科学 关于高产技术的见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稻的科学 关于高产技术的见解](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3186808.jpg)
- (日)津野幸人著;蒋彭炎译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6221·9
- 出版时间:1980
- 标注页数:173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8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稻的科学 关于高产技术的见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Ⅰ 考察稻作技术的基本态度1
一、粮食自给才是民族自立之路1
1.农业不能毁灭1
2.研究高产技术支持日本农业1
二、农民创造出提高生产的技术2
1.什么是对技术有用的科学2
2.被轻视的野外科学4
3.野外科学和实验科学的联系6
4.支持技术发展的先进农家技术8
1.以往稻作的回顾10
三、什么是对生产有用的理论10
2.选择有用的理论12
3.产量构成要素中的矛盾15
4.问题在于过多的氮素吸收量18
5.以光合作用为根据的理论20
Ⅱ 高产技术的基础物质生产理论23
一、碳水化合物生产的组成23
1.光合作用是物质生产的原动力23
2.光合作用能力是有限度的25
3.吸水力影响光合作用能力27
4.阻碍摄取二氧化碳的因素33
5.光合能力由叶片氮素含量所决定34
6.碳水化合物生产者的变化38
二、碳水化合物的积蓄是生产与消耗之差41
1.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平衡41
2.各器官的功能与碳水化合物生产43
三、稻群体的光线利用46
1.不能有效地发挥光合能力的原因47
2.叶面积大了,光合量并不增加49
3.群体条件下的稻常感光照不足51
4.叶的着生角度与光线利用52
四、提高受光效率53
1.因日射量不同,生产量有差异53
2.最适叶面积决定于日射量55
3.如此提高受光效率56
五、稻的生育阶段与光合作用59
1.幼穗分化期前后群体光合作用的高峰59
2.不同时期四个构成要素的动态60
3.各时期群体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62
六、从光合作用看耐肥品种65
Ⅲ 从物质生产看高产技术70
一、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掌握产量70
二、高产技术要重视物质生产速度72
三、稻的物质生产能力剖析76
1.叶的物质生产效率(净同化率)的探讨76
2.光合能力在生育过程中的动态77
3.受光效率和叶面积指数80
4.呼吸·叶面积比(R/F)的变化83
5.成熟期净同化率降低的原因84
四、高产的重点在于成熟期的生产速度85
1.提高成熟期的光合能力85
2.不使含水率降低,将穗子保持在幼嫩状态87
3.健壮的根助长氮素的肥效91
4.不使物质生产速度下降93
五、叶面积指数与生育类型98
1.V字理论的生育类型与叶面积指数100
2.暖地谷粒数的确保与叶面积指数103
一、怎样确保叶面积108
1.确保叶面积的办法和物质生产108
Ⅳ 高产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108
2.生育初期增大叶面积111
3.促使分蘖茎整齐112
4.分蘖茎的生长所需时间113
二、怎样使根健壮116
1.问题的中心116
2.出叶与发根的规律性117
3.根量由地上部的光合量决定118
4.根的发生节位和伸长方式的差异120
5.根和叶互为供求关系121
6.叶或根的发生位置不同,作用有别124
7.地上部与根的联系125
1.蓄积淀粉依存型和光合作用依存型127
三、如何提高水稻成熟期的活性127
2.使光线透入稻的群体内部129
3.防止叶片含氮率的下降132
4.调整穗部的受容态势135
5.供应足够的水分138
Ⅴ 从实践看高产142
一、从长稿秆的稻作到长稻谷的稻作143
1.普通稻稿秆重的限度为每公亩80公斤143
2.维持稳定的最适叶面积146
3.长稻谷的稻要在成熟期吸收氮素148
4.大穗型品种需要确保谷粒数149
二、由倒伏的稻作到不倒伏的稻作150
1.倒伏的稻和不倒伏的稻151
2.缩短近地面的节间154
3.不倒伏的稻,茎秆中碳水化合物较多158
三、叶面积是成熟期动力的基础159
1.高产稻的谷草比较高160
2.成熟期碳水化合物生产的结构161
3.高产稻在成熟后半期还有动力164
四、深入研究根系的问题166
1.掌握根系功能的方法166
2.在不同生育时期存在的问题167
3.生育后期根量发挥作用170
4.成熟后期维持根系的活力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