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宁王朱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宁王朱权
  • 姚品文著 著
  • 出版社: 艺术与人文科学出版社
  • ISBN:0896581391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411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43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宁王朱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写在前面1

第一卷 朱权评传9

一 教养宫中(1378~1393)11

在殷切的期望中来到人间12

禀赋特异,高皇帝独钟爱之17

严格而良好的教育25

前路,在血泊中开拓32

二 驰骋塞上(1393—1399)34

分封,不可动摇的决策34

边地要塞大宁38

肃清沙漠,威震北荒39

智略渊宏,被服儒雅44

三 挟从燕军(1399—1403)47

削藩与靖难47

大宁之变50

座上客与阶下囚59

退出靖难63

四 韬晦南昌(1403—1448)71

大转折——改封71

怨望不逊78

王府与精庐96

神隐102

五 托志翀举113

背景114

与各道派的关系116

道家思想122

六 领袖文坛133

弘奖风流133

刊布书籍140

七 辉煌著述142

基本情况144

两个时期150

学术个性151

著作散说160

婚姻·家庭·胄裔177

八 家庭家族177

宸濠之乱182

流风余韵186

九 归宿192

附记195

又附记197

第二卷 《正音谱》述评198

第一章 概述198

第一节 《正音谱》曲学的整体价值198

一 《正音谱》的曲学背景198

二 《正音谱》曲学的努力方向201

三 审视《正音谱》的两个视点201

一 《正音谱》和《琼林雅韵》《务头集韵》202

第二节 朱权的曲论系列和内容构成202

二 《正音谱》的内容构成203

第二章 写作年代与版本209

第一节 写作年代考209

一 《正音谱》不作于洪武三十一年209

二 何以要署“洪武三十一年”213

三 《正音谱》约成书于永乐前期214

第二节 版本214

一 明清旧本215

二 今人整理排印本218

一 格律谱——作曲之“粉本”219

第一节 曲谱的性质219

第三章 “谱”的应用功能219

二 格律化——文体的进步220

第二节“谱”的编制及特点220

一 对《中原音韵》的依循220

二 《正音谱》的创造221

第三节 “谱”的应用及其影响224

一 在明代的实际应用224

二 在曲谱发展史上的作用226

第四章 文献价值227

第一节 作家作品的著录228

一 关于元曲家的著录228

二 关于元杂剧作品的著录232

三 明代曲家及杂剧的著录235

四 曲谱录存的作品238

五 关于曲的演与唱的若干史料242

第二节 文献价值的体现250

一 《正音谱》在古籍整理方面的应用250

二 《正音谱》作为文献的不足255

第五章 理论意义256

第一节 《正音谱》在曲论史上的地位256

一 元曲的原生态和元人的曲意识256

二 元人的曲论260

第二节 “乐府”的性质与功能262

一 散曲、杂剧一体化262

二 “太平之胜事”——乐府的社会本质与功能263

一 什么是“体”265

第三节 乐府体十五家——曲体类型265

二 十五体的诗学渊源267

三 十五体”和《沧浪诗话》268

四 乐府之“体”的理论意义270

五 “十五体”试解272

第四节 群英乐府格势——作家个人风格283

一 什么是“格势”284

二 分类与等列285

三 “格势”的意义286

四 品评的得失290

第五节 对式——曲的修辞格式295

一 对式的渊源和曲之对式295

二 对式七种296

三 句法字法298

第六节 “杂剧出于鸿儒硕士、骚人墨客”——元杂剧的形成及其作者300

一 元曲杂剧和宋金杂剧院本300

二 元杂剧的作者303

第七节 杂剧十二科——戏剧题材分类306

一 题材分类:戏剧文学观念的形成306

二 分类的依据307

三 “十二科”分类的得失310

第八节 音律与文采312

一 作乐府切忌有伤于音律312

二 才人豪气312

一 曲的历史发展313

第六章 历史作用313

第一节 由曲到剧——历史发展的趋向313

二 曲之整合的体制基础314

三 在文士推动下由民间到上层314

第二节 由《中原音韵》到《正音谱》316

一 致力于散曲雅化的《中原音韵》316

二 致力于提高戏曲地位的《正音谱》319

第三节 戏曲发展的高峰——传奇320

第三卷 史料资料辑录322

第一部 分朱权生平史料辑录322

一 明史诸王传·宁献王权传322

二 宁王圹志323

三 姜氏秘史(节录)324

四 献征录·宁献王权传325

五 罪惟录·宁献王权传326

六 净明宗教录·涵虚朱真人传328

七 朱氏八支宗谱·宁献王事实329

八 明实录节录(一)334

九 明实录节录(二)337

十 明实录节录(三)338

第二部分 朱权著作述录339

史类(6种)339

诗文类(6种)343

杂剧类(12种)345

文论韵谱类(8种)350

音乐类(3种)352

医家类(6种)353

农家类(1种)356

时令类(1种)357

五行类(4种)358

堪舆类(1种)362

杂艺类(4种)363

道家类(13种)364

家训室志类(3种)366

兵书类(1种)367

类书类(1种)367

清赏类(1种)368

第三部 分朱权作品选录369

文选369

一 进通鉴博论表369

二 通鉴博论序370

附:御制通鉴博论序370

三 汉唐秘史序371

四 隋唐得失论372

附:汉唐秘史跋(朱楹)374

五 神隐序374

六 神隐下卷序375

七 壶天神隐记376

八 上天府神隐家书377

九 原始秘书序378

十 原始秘书识380

附:原始秘书跋(陈尚明)380

十一 臞仙肘后经序380

十二 太音大全序381

十三 正音谱序382

十四 琼林雅韵序383

十五 神奇秘谱序383

十六 神奇秘谱琴曲解题选(广陵散 广寒游 黄云秋 塞天 风环珮 神游六合 大雅 离骚)385

十七 斗南老人集序387

十八 《颐庵文选》序389

十九 《颐庵文选》序二390

二十 重编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序391

二一 赓和中峰禅师诗韵序392

二二 茶谱序393

二三 活人心法序393

赋选394

秋鸿赋394

诗选395

一 日蚀395

二 送天师395

三 囊云诗395

五 大道歌396

六 梅花百咏(选二首)396

四 早行吟396

七 宫词(选八首)397

散曲选398

一 小令398

(一) 南黄莺儿(风花雪月 春夏秋冬)398

(二)南驻马听(琴棋书画)399

(三)北小石调天上谣400

二 套数400

(一)北黄钟醉花阴(摘)400

(二)南北双调合套(乐道)401

杂剧选401

冲漠子独步大罗天(第二折)401

后记4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