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学素质教育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学素质教育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3165378.jpg)
- 傅进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4122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4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61页
- 主题词:大学生-素质教育-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学素质教育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言1
第一章 素质教育绪论1
第一节 发展高等教育与培养合格人才2
一、积极发展高等教育3
二、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6
三、重视人才的素质培养9
第二节 素质的一般概念11
一、关于“素质”11
二、素质的特征13
三、素质的结构14
第三节 素质教育20
一、教育20
二、素质教育21
三、素质教育的结构24
四、素质教育的特性25
五、高等教育与素质教育32
第二章 高校人才培养标准的发展35
第一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35
一、高等教育对人类文明产生重要影响36
二、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37
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的支持38
第二节 信息社会的教育变革42
一、发展变化的教育形式43
二、信息化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48
三、信息社会学习方式的革命57
第三节 人才标准的发展60
一、人才标准与社会经济61
二、人才标准的变迁63
三、信息化社会的人才标准67
第四节 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特征70
一、学习型社会的由来71
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72
三、学习型社会四大理念73
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75
第五节 大力培养学习型人才80
一、学习型社会的“大人才观”80
二、学习型社会的“大培训观”82
三、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观”84
四、学习型社会的人才培养86
第三章 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91
第一节 专业素质教育与素质教育91
一、加强素质教育对专业教育的意义92
二、单纯的专业教育引发的问题95
三、通识教育99
第二节 课程设置改革103
一、专业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103
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105
第三节 专业结构调整107
一、我国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经历107
二、新世纪高等学校专业结构的调整108
第四节 培养模式构建111
一、制定培养计划应遵循的原则111
二、学制的选择114
三、实施学分制应注意的问题120
四、加快学分制配套管理制度建设122
第五节 专业素质评价125
五、实行完全学分制需要的外部条件125
一、社会需求标准制约高校育人标准126
二、社会用才引导高校育才方式和标准126
三、选拔性考试127
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128
第一节 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129
一、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他人才素质的灵魂129
二、思想道德素质是其他人才素质的精神动力和保证131
第二节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特性134
一、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突现主体精神的教育134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塑造创新人格的教育136
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培养实践品格的教育138
第三节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体系140
一、思想素质教育140
二、政治素质教育142
三、道德素质教育144
第四节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151
一、知识传授法152
二、说理教育法153
三、实践锻炼法155
四、情感陶冶法156
五、修身自律法158
第五节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评价和考核159
一、评价和考核的困难性和可行性160
二、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教育的评价和考核比较161
第五章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173
第一节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概念174
一、人文与人文素质174
二、人文科学与人文素质教育175
三、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176
四、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182
第二节 人文科学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作用184
一、人文科学的学科构成184
二、文学艺术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86
三、史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90
四、哲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93
第三节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和途径196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196
二、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198
三、优化课程设置,转变教学方法200
四、重视“两课”,加强文化素质教育201
五、丰富活动,提高人文素质修养201
一、心理素质的含义及主要内容204
第六章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204
第一节 心理素质与素质教育204
二、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205
三、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与成因207
第二节 心理健康教育213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213
二、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215
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216
四、显性课程教育218
五、隐性课程教育221
第三节 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223
一、异常心理的类型223
二、心理障碍的症状和判断224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种类228
第四节 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228
二、几种有代表性的心理障碍229
第七章 大学生身体素质教育240
第一节 大学生身体素质教育240
一、身体素质与身体素质教育的概念240
二、提高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及形式241
第二节 体育锻炼247
一、体育锻炼的定义247
二、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247
三、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原则249
四、体育锻炼的内容252
五、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253
六、发展身体素质的内容和方法253
一、民族体育的锻炼方法256
第三节 其他增强体育素质的方法256
二、利用自然因素的锻炼方法257
三、跑步的锻炼方法260
第四节 体育锻炼计划的制定261
一、制定锻炼计划的依据261
二、锻炼计划的内容262
第五节 体育锻炼效果的评定264
一、身高264
二、体重265
三、胸围265
四、(体重/身高)×100265
五、整体形态266
六、脉搏266
七、身体功能状况267
一、校园环境的概念268
第八章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校园环境建设268
第一节 校园环境的一般概念268
二、校园环境的内容270
三、校园环境建设的目标273
第二节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素质教育275
一、校园环境对素质教育的作用275
二、校园物质环境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278
三、校园精神环境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280
四、校园制度环境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282
五、校园网络环境与素质教育的关系283
六、其他校园环境因素对素质教育的作用285
第三节 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的要求287
一、校园物质环境建设287
二、校园精神环境建设289
三、校园制度环境建设299
四、校园网络环境建设300
五、校园环境其他方面的建设303
第九章 国际环境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308
第一节 国际形势的趋势308
一、国际形势的主流308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309
三、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311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312
一、经济全球化为教育国际化奠定了物质基础313
二、经济全球化促进高等学校加强国际交流315
三、经济全球化促进国际教育的发展316
第三节 教育国际化对我国大学的影响318
一、大学教育的国际化观念320
二、大学教育的国际化培养目标322
三、构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323
四、增强大学的国际适应性326
五、建立适应国际化需要的高等教育评价制度327
六、加强大学的国际交流328
第四节 教育国际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329
一、对大学生知识学习的影响329
二、对大学生能力的影响330
三、对大学生精神的影响332
第十章 亚洲国家大学的素质教育335
第一节 中国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335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论素质教育336
二、中国大学素质教育经历的阶段338
三、中国高校素质教育的现状340
附:台湾地区高校的素质教育342
第二节 素质教育在日本343
一、日本高等教育概况344
二、可以互换的学分制345
三、大学改革346
第三节 素质教育在印度347
一、高等教育支持IT产业发展348
二、印度高等教育概况349
三、大学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351
第十一章 欧美国家大学的素质教育354
第一节 素质教育在美国354
一、美国高等教育概况354
二、通识教育356
三、专业设置359
四、本科生课程的设置359
五、本科的教学方法365
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367
七、成绩评定方法368
第二节 素质教育在俄罗斯369
一、教学方法370
二、专业设置374
三、教学改革376
四、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379
第三节 素质教育在英国381
一、学位与课程381
二、教学与学习382
第四节 素质教育在法国383
一、“开放型”的综合大学385
二、“封闭型”的大学校388
第五节 素质教育在德国390
一、德国高等教育的概况391
二、教学的形式392
三、科研与教学相结合395
第十二章 大学素质教育评价399
第一节 高等学校素质教育评价400
一、高等学校素质教育评价概述400
二、素质教育评价的主要作用401
三、素质教育评价方案的制定402
四、素质教育评价的实施418
第二节 大学生素质评价427
一、大学生素质评价方案的制定427
二、大学生素质评价的实施438
参考文献440
编后记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