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史学史 第3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学史学史 第3卷
  • 董乃斌,陈伯海,刘扬忠主编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0202998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64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5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史学史 第3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文学史研究由广博向专深的推展1

目录1

第二节 文学专史的学术环境和范式演变3

第三节 各类文学专史撰著概况13

第一编 各类韵文史编19

第一章 韵文的概念与韵文史写作19

第一节 “韵文”概念的约定俗成与文学史分类叙述法的产生20

第二节 早期韵文通史撰述的得失23

第二章 韵文史中的泱泱大国——诗史27

第一节 诗史之发端与现代诗史观之建立27

第二节 开辟创造期的多方面建树29

第三节 政治文化规约下的统一化时期43

第四节 百花齐放的更新繁荣期49

第一节 旧词学中传统观念的强大惰性70

第三章 波澜起伏的词史撰著史70

第二节 新文学史观催生了早期的词史74

第三节 早期词史撰著的两大类型79

第四节 1949~1978年词史研究和撰著的停滞状态及其因由84

第五节 新时期词学研究的昌盛和词史撰著的多元化格局91

第四章 韵文史的薄弱环节——散曲史105

第一节 现代散曲学的建立与早期散曲史105

第二节 新时期散曲史撰著的新面貌109

第二编 散文史编116

第一章 中国散文史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117

第一节 中国古代散文的界定117

第二节 中国古代散文史的研究对象122

第三节 中国古代散文史的分期132

第二章 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研究的业绩134

第一节 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散文史研究134

第二节 新中国头三十年的散文史研究137

第三节 近二十年的散文史研究138

第四节 现代散文史研究的特点152

第三章 散文史研究中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156

第一节 几个理论问题156

第二节 散文观念的澄清161

第三节 研究水准提高的关键164

第三编 小说史编168

第一章 小说史研究概述168

第一节 二十世纪小说史研究与著述概况168

第二节 小说史的主要类型及其发展演变171

第三节 小说史研究方法的演进与嬗变——社会历史批评与美学批评177

第二章 小说史学科的开创——二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末的小说史著作181

第一节 小说观念的长足发展181

第二节 小说史学科的诞生183

第三节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二十世纪小说史研究的开山之作187

第四节 《中国小说史略》:借鉴史学方法成立的小说学的杰出代表作196

第五节 鲁迅之后的小说史编撰——范烟桥、胡怀琛、谭正璧、孙俍工、阿英、刘开荣、蒋祖怡等人的小说史著作198

第三章 庸俗社会学方法的泛滥——五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末的小说史著作204

第一节 “政治挂帅”与学术失落204

第二节 围绕政治中心的小说史著述208

第四章 回归传统——八十年代的小说史著作216

第一节 八十年代以及九十年代的小说通史著述情况217

第二节 小说类型研究的活跃——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等219

第五章 小说史研究的创新——九十年代的小说史著作227

第一节 通史与断代史的成熟与发展——王恒展《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王枝忠、侯忠义等人的断代小说史系列229

第二节 小说艺术史的发轫——刘上生的《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史》等233

第三节 小说文体史的成长——董乃斌的《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和石昌渝的《中国小说源流论》237

第四节 小说叙事学研究的发展——从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到杨义的《中国古典小说史论》240

结语244

第一章 戏曲史著作之初生250

第一节 戏曲史著作产生的学术渊源250

第四编 戏曲史编250

第二节 戏曲史著作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254

第三节 第一部戏曲史著作的诞生259

第二章 戏曲史著作的类型262

第一节 戏曲断代史263

第二节 戏曲通史265

第三节 戏曲剧种史268

第三章 戏曲史和戏曲文学史27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271

第二节 问题的两重含义278

第三节 问题的解决进程及前景280

第四章 戏曲史研究和著述中的问题285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变化及得失285

第二节 评论标准的变化及原因296

第五章 新材料的发现给戏曲史著作带来的变化309

第一章 从白话文学史、俗文学史到民间文学史315

第五编 中国民间文学史、俗文学史和民族文学史编315

第一节 民众主体论的白话文学史、俗文学史和民间文学史320

第二节 民族主体论的俗文学史和民间文学史341

第二章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356

第一节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的两次编写热潮356

第二节 作为国家学术的民族文学史359

第三节 民族文学史编写中的现代性问题370

第六编 批评史编389

第一章 文学批评史的渊源与发轫391

第一节 古代批评史的酝酿391

第二节 古代批评史观的蜕变与批评史的萌生396

第二章 文学批评史研究和著述的繁荣403

第一节 郭绍虞的批评史研究和著述404

第二节 罗根泽的批评史研究409

第三节 朱东润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413

第四节 同时代的其他批评史研究者417

第一节 新历史条件下批评史研究概况422

第三章 五六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史研究422

第二节 批评史著作的修订和新撰427

第四章 文学批评史研究在新时期的进展和前景436

第一节 概说436

第二节 王元化的《文心雕龙》研究443

第三节 八十年代的文学批评史449

第四节 九十年代的几部批评史456

第五节 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461

第六节 文学批评史的发展前景与趋势466

第七编 区域文学史与其他专史编476

第一章 区域文学史(上)476

第一节 区域文学史的身份合法性476

第二节 区域文学史的类型482

第三节 区域文学史的内容及其文化渊源485

第四节 区域文学史的成就与得失494

第二章 区域文学史(下)494

第五节 关于台湾香港文学史503

第三章 丰富多彩的专题文学史(上)516

第一节 作者文学史517

第二节 读者文学史537

第四章 丰富多彩的专题文学史(下)546

第三节 主题文学史546

第四节 体法文学史558

结束语576

一、文学史著述在文学研究体系中的位置577

二、关于文学史的性质581

三、关于文学史范式597

四、关于文学史类型617

五、关于文学史家625

本书参考文献要目630

后记6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