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犯罪心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3152788.jpg)
- 肖兴政,郝志伦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2737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50页
- 主题词:犯罪心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犯罪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犯罪与心理1
一、犯罪的涵义1
二、犯罪的构成3
三、心理现象及其实质6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9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内容9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任务14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6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指导原则16
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18
三、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9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历史沿革23
第一节 犯罪心理学的思想渊源23
一、中国古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23
二、外国古代至近代的犯罪心理学思想27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概况30
一、犯罪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32
二、犯罪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32
第三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学派34
一、人类学派35
二、社会学派35
三、实证学派35
四、折衷学派35
五、苏联学派36
第四节 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现状36
第二章 犯罪心理结构理论38
第一节 犯罪心理结构理论概述38
一、结构与心理结构38
二、犯罪心理结构41
第二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组成要素44
一、认知结构要素45
二、动力结构要素46
三、自我调节结构要素48
四、个性心理特征结构要素49
五、潜意识要素50
第三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表现模式及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51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表现模式51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53
第四节 犯罪心理结构的发展变化54
一、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55
二、犯罪心理结构的弱化60
第三章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理论66
第一节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理论66
一、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概述66
二、我国犯罪行为发生机制理论69
第二节 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78
一、犯罪动机78
二、犯罪目的82
三、犯罪动机、犯罪目的与犯罪行为的关系84
第三节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模式86
一、常见模式86
二、特殊模式88
第四章 影响犯罪心理的主体因素90
第一节 犯罪主体的生理因素90
一、年龄因素91
二、性别因素92
三、反社会行为中的生物学因素93
第二节 犯罪主体的心理因素98
一、个性倾向性因素99
二、气质因素102
三、性格因素104
四、能力因素109
第三节 犯罪主体的行为因素111
一、参与错误的活动112
二、选择不良的行为方式113
三、养成有害的行为习惯113
四、模仿和学习不良行为模式114
第五章 影响犯罪的客体因素115
第一节 个性的不完全社会化115
一、社会化115
二、人格发展理论116
三、社会化的历程117
四、个性的不完全社会化与犯罪119
第二节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宏观环境120
一、社会经济因素120
二、政治因素122
三、法制因素123
四、文化因素124
第三节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社会微观环境125
一、家庭环境因素125
二、学校教育因素127
三、就业因素129
四、社区与犯罪130
第四节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131
一、地理环境132
二、气候与季节132
三、时间133
第五节 影响犯罪心理形成的情境因素134
一、被害人134
二、现场其他人和现场氛围135
三、现场条件136
第六章 不同动机类型犯罪137
第一节 物欲型动机犯罪137
一、物欲型动机犯罪概述137
二、物欲型动机犯罪的影响因素139
三、物欲型动机犯罪者的心理特征141
第二节 性欲型动机犯罪143
一、性欲型动机犯罪概述143
二、性欲型动机犯罪的影响因素144
三、性欲型动机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147
第三节 情绪型动机犯罪148
一、情绪型动机犯罪概述148
二、情绪型动机犯罪人的一般心理和行为特征152
第四节 信仰型动机犯罪154
一、信仰型动机犯罪概述154
二、信仰型犯罪者的一般心理特征155
四、信仰型犯罪者的行为特征158
第七章 犯罪类型的心理特征163
第一节 初犯、偶犯、累犯和惯犯心理163
一、初犯、偶犯、累犯和惯犯的概念163
二、初犯和偶犯的心理165
三、累犯和惯犯的心理168
第二节 过失犯罪心理170
一、过失犯罪概念170
二、过失犯罪心理结构170
三、影响过失犯罪的因素171
四、过失犯罪心理机制175
第三节 故意犯罪心理177
一、故意犯罪心理概述177
二、不同阶段的故意犯罪心理179
三、犯罪实施后的心理182
第四节 暴力犯罪心理184
一、暴力犯罪的概念184
二、暴力犯罪者的心理特点184
第五节 性犯罪心理188
一、性犯罪概述188
二、影响性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189
三、性犯罪的心理特征190
第八章 群体犯罪心理192
第一节 群体犯罪的社会心理基础192
一、群体犯罪与犯罪群体193
二、群体犯罪心理的概念和一般特点195
三、群体犯罪心理的成因196
第二节 集群犯罪心理199
一、集群犯罪概述199
二、集群犯罪的群体心理特征201
三、集群犯罪的发生机制202
第三节 一般共同犯罪心理202
一、共同犯罪概念202
二、共同犯罪人的心理特征203
第四节 团伙犯罪心理204
一、团伙犯罪概述204
二、团伙犯罪的群体心理特征205
第五节 有组织犯罪心理206
一、有组织犯罪概述206
二、有组织犯罪的群体心理特征208
第九章 不同年龄与性别的犯罪者心理210
第一节 少年犯罪心理210
一、少年年龄特征与犯罪210
二、少年犯罪心理结构特征214
三、少年犯罪的行为特征217
第二节 成年男性犯罪心理218
一、成年男性的年龄特征与犯罪218
二、成年男性犯罪心理结构特征219
三、成年男性犯罪的行为特征221
第三节 老年犯罪心理222
一、老年年龄特征与犯罪222
二、老年犯罪心理结构特征224
三、老年犯罪的行为特征226
第四节 女性犯罪心理226
一、女性性别特征与犯罪227
二、女性犯罪心理结构特征228
三、女性犯罪的行为特征231
第十章 经济犯罪心理232
第一节 经济犯罪概述232
一、经济犯罪的涵义233
二、刑法中的经济犯罪概念及其表现形式235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犯罪类型236
一、经济诈骗犯罪236
二、资金走私或资本逃避犯罪237
三、偷税漏税犯罪238
四、破产犯罪239
五、经济贪污犯罪239
六、盗窃犯罪240
七、贿赂犯罪240
八、保险犯罪240
九、支票犯罪240
十、电脑犯罪241
第三节 经济犯罪者的个性及类型心理特征242
一、经济犯罪者的个性特征242
二、经济罪犯的类型心理特征244
第四节 几种典型经济犯罪者的心理及行为特征245
一、盗窃犯罪者心理245
二、诈骗犯罪者心理247
三、贪污犯罪者心理249
四、贿赂犯罪者心理252
第十一章 变态心理犯罪254
第一节 变态心理犯罪概述254
一、变态心理概述254
二、变态心理的成因256
三、变态心理犯罪特点260
第二节 变态心理犯罪的类型262
一、人格障碍与犯罪262
二、性变态与犯罪265
三、精神发育迟滞与犯罪268
四、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危害性行为269
第三节 变态心理犯罪的法律责任与防治275
一、变态心理犯罪的法律责任275
二、变态心理犯罪的预防及其治疗277
第十二章 犯罪心理预测、预防与诊断280
第一节 犯罪心理预测280
一、犯罪心理预测的概念和目的280
二、犯罪预测的类型281
三、犯罪心理预测的方法283
四、犯罪心理预测的发展趋势285
第二节 犯罪心理预防286
一、犯罪心理预防的概念286
二、犯罪心理预防的类型287
三、犯罪心理预防的方法288
第三节 犯罪心理诊断291
一、心理诊断的涵义291
二、犯罪心理诊断的目的292
三、诊断的应有态度294
第四节 犯罪心理诊断的方法294
一、资料收集294
二、生活史295
三、面谈296
四、行为观察297
五、心理测验298
六、犯罪事实301
七、诊断过程302
第十三章 犯罪者心理的矫正306
第一节 教育改造犯罪者的基本理论306
一、教育改造犯罪者的可能性306
二、教育改造犯罪者的规律307
三、教育改造罪犯的原则309
第二节 罪犯在不同改造阶段的心理特征310
一、罪犯在改造初期的心理特征311
二、罪犯在改造中期的心理特征312
三、罪犯在改造后期的心理特征313
第三节 罪犯心理矫正的狱内方法315
一、政治思想教育315
二、文化知识教育316
三、生产技术教育317
四、生产劳动教育317
五、狱政管理319
六、组织健康的罪犯群体323
第四节 罪犯心理矫正的狱外方法325
一、利用社会力量入监帮教325
二、加强罪犯与社会的交往328
三、利用家庭力量进行帮教331
主要参考文献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