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事证据规则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事证据规则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0266335.jpg)
- 沈志先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0708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证据-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事证据规则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民事诉讼证据适用的基本原则3
第一章 民事诉讼证据适用基本原则概述3
第一节 民事诉讼证据适用基本原则的含义和特性3
第二节 民事诉讼证据适用基本原则的功能和适用规则4
第二章 司法被动原则与发现真实原则6
第一节 司法被动原则的内涵及意义6
第二节 司法被动原则在证据规则中的应用7
第三节 司法被动原则与法官释明权的运用9
第四节 发现真实原则11
第五节 发现真实原则在证据规则中的体现14
第三章 平等原则18
第一节 平等原则的内涵和确立依据18
第二节 平等原则在证据适用中的体现19
第三节 与平等原则相关的衡平原则及其在证据法中的应用21
第四章 处分原则23
第一节 处分原则的含义及表现形式23
第二节 对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尊重与限制24
第五章 直接言辞原则26
第一节 直接言辞原则的内涵及意义26
第二节 直接言辞原则在证据适用中的体现28
第六章 法律真实原则31
第一节 法律真实原则的含义及现实意义31
第二节 案件裁判的法律真实性目标34
第七章 自由心证原则37
第一节 自由心证原则的含义37
第二节 自由心证的行使及制约39
第二编 证明责任43
第一章 证明责任概述43
第一节 证明责任的概念43
第二节 主张责任45
第三节 主观证明责任的转移48
第四节 客观证明责任的适用49
第二章 证明责任的分配规则51
第一节 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原理51
第二节 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58
第三节 证明责任的倒置规则63
第四节 特殊情形下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66
第三章 证明责任的免除71
第一节 司法认知72
第二节 推定78
第三节 自认规则83
第四章 要件分析审判思路与证明责任分配规则96
第一节 要件分析审判思路概述96
第二节 要件分析审判思路与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之把握101
第三节 要件分析审判思路与裁判结果开示106
第三编 证明标准113
第一章 证明标准的含义、特征与实践意义113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含义113
第二节 证明标准的特点117
第三节 证明标准的实践意义119
第二章 证明标准的层次与确定依据125
第一节 证明标准的层次125
第二节 证明标准的确定依据129
第三章 证明标准的具体应用133
第一节 概述133
第二节 几种主要案件类型证明标准的具体应用136
第四编 证据的调查收集和证据保全151
第一章 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151
第一节 职权查证权概述151
第二节 我国职权查证权的具体范围156
第三节 行使职权查证权需注意的事项158
第二章 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163
第一节 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调查取证163
第二节 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签发调查令175
第三章 一方当事人申请向对方当事人调查取证186
第一节 证据开示制度概述186
第二节 证据开示制度的比较研究189
第三节 我国证据开示制度的现状及制度设想197
第四章 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201
第一节 证据保全概述201
第二节 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条件208
第三节 人民法院对证据保全申请的审查及操作注意事项212
第四节 证据保全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216
第五章 司法鉴定222
第一节 当事人申请鉴定222
第二节 司法鉴定的程序224
第三节 司法鉴定中的审判实务难题233
第五编 举证时限与新的证据的法律适用247
第一章 举证时限的法律适用247
第一节 举证时限制度概述247
第二节 举证期限的确定252
第三节 举证期限的变更和延长258
第四节 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证据失权及其限制263
第五节 证据交换的法律适用268
第二章 “新的证据”的法律适用275
第一节 “新的证据”的理解275
第二节 “新的证据”适用程序及其诉讼效力281
第三节 “新的证据”的比较法考察285
第四节 “新的证据”规则评价289
第六编 证据的质证与认证295
第一章 证据的质证295
第一节 质证的概念与原则296
第二节 质证的主体、对象与内容298
第三节 质证的顺序与方式304
第四节 各类证据的质证305
第五节 质证中的发问权及其行使规则312
第六节 涉密证据的质证318
第七节 质证中其他应当注意的问题323
第二章 证据的认证331
第一节 证据认证概述331
第二节 当事人私拍、私录视听资料的认证336
第三节 书证复制件的认证339
第四节 传真件的认证344
第五节 电子证据的认证347
第六节 缺席审判时证据的认证353
第七节 域外证据的认证355
第七编 法官释明及其规则363
第一章 释明权概述363
第一节 释明权的概念和特点363
第二节 释明的种类和基本原则364
第三节 释明权的行使方式及其功能366
第四节 法官释明的比较研究368
第二章 法官的心证公开义务371
第一节 心证公开的概念371
第二节 心证公开的原则372
第三节 心证公开的基本内容372
第三章 法官释明权的行使规则375
第一节 全程释明规则375
第二节 全面释明规则378
第三节 有限释明及特定事项禁止释明规则383
后记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