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不动产物权变动和交易安全 日德法三国物权变动模式的比较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41651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52页
- 主题词:不动产-物权法-对比研究-日本、德国、法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不动产物权变动和交易安全 日德法三国物权变动模式的比较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不动产物权变动可题概述1
一、问题的源起1
二、物权变动(交易)是物权法产生的原动力和核心内容4
三、物权变动模式的形成和法律继受6
四、当代物权变动制度的核心原则——交易安全理论8
五、本书的研究方法和结构11
第二节 本书关注的方法论——德国的概念法学和日本的利益衡量论15
一、物权行为理论和德国的民法方法论17
二、利益衡量论23
三、小结33
第二章 物权变动基本概念的界定37
第一节 物权和债权区分的理论探源——以德国法为中心37
一、理论源头的探寻——罗马法和自然法论38
二、萨维尼的物权债权区分理论40
三、潘德克屯法学的物权债权区分理论45
四、区分论在当代德国的发展与修正47
五、法、日的物权、债权区分论50
第二节 动产和不动产54
一、动产与不动产区分的历史考察54
二、不动产的范围问题57
三、动产和不动产的交错和同化63
四、小结64
第三节 物权变动概说65
一、物权变动65
二、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原则69
三、物权变动中的推定力、公信力、对抗力77
第四节 物权变动模式概说81
一、古典历史模式——罗马法和日耳曼法81
二、近代英美法系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91
第三章 法国的意思对抗主义100
第一节 法国民法典的意思主义101
一、民法典规定的意思主义101
二、民法典成立及以前的法制发展105
三、民法典成立前的习惯法和法学背景109
四、民法典的意思主义——社会时代背景下的评价114
第二节 公示制度的逐步确立——1855年法到1955年法117
一、民事诉讼法的修正117
二、1855年法改正——现行民法典体系下近代公示制度及于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整体的开始119
三、1955年法统一123
第三节 判例法对物权变动法典规定的修正128
一、判例对法国法意思主义的展开128
二、第三人保护问题——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130
三、外观法理在法国的展开——表见继承人理论144
第四节 意思对抗主义的基础和配套制度——公证人制度146
一、关于公证人制度的一般介绍146
二、法国法主义成立上公证人的作用及法国法主义成立带来的公证人实务的变化147
三、现行法之下公证人的作用——对抗要件主义和公证人150
第五节 法国物权变动制度的当代构成和整体评价152
一、法国物权变动制度的当代构成152
二、需要誊记的物权变动的范围156
三、对法国物权变动制度的综合评价159
第四章 德国法的形式要件主义161
第一节 德国法上的物权行为理论161
一、当代德国的物权行为理论161
二、德国物权行为理论构成德国物权编的理论基础163
第二节 德国民法典成立前的各邦法166
一、1794年普鲁士一般邦法(ALR)166
二、1872年的土地所有权取得法(EEG)169
三、拜伦邦法171
四、萨克逊邦法172
五、莱茵邦法173
第三节 德国民法典不动产物权变动理论的成立173
一、物权契约理论的立法过程174
二、Auflassung180
三、债权契约182
四、德国法上登记的推定力——BGB891条的成立经过184
第四节 BGB成立后的修正及当今德国现行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概观188
一、BGB成立后的修正188
二、BGB改正后登记官职能的变化和公证人作用的扩张190
三、当代德国不动产物权变动制度综述191
一、第176条的法国法解释——判例理论和通说196
第一节 日本法第176条的意思主义196
第五章 日本法的物权变动问题196
二、第176条意思的另类解读——日本法的物权行为理论220
三、小结234
第二节 日本独特的背信恶意第三人理论——第177条的第三人问题236
一、第177条的立法经纬237
二、第177条的第三人问题244
三、小结265
第三节 第94条第2款的类推适用——登记的相对公信力267
一、第94条第2款的立法史267
二、判例类推适用论的形成前提和展开272
三、学说的对应280
四、第94条第2款类推适用和第177条的关系284
第四节 要求登记的物权变动的范围285
一、撤销和登记286
二、解除和登记299
三、时效取得和登记302
四、继承和登记307
第六章 物权变动理论与中国314
一、大陆法系物权变动制度总评314
二、当代物权变动制度构成要素分析317
三、我国不动产物权变动法律制度的继受过程320
四、结论323
主要参考文献324
后记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