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 韩升,郑学檬,陈支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52002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720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7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三国鼎立1

一、原始材料1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

(二)魏国的政治和经济9

(三)蜀国的政治和经济13

(四)吴国的政治和经济15

二、论著摘要18

(一)关于赤壁之战的几个问题 赵克尧18

(二)论诸葛亮治蜀——兼论诸葛亮是儒法合流的典型人物 朱大渭19

(三)孙吴的兵制 何兹全20

(四)曹魏的屯田——中国田制史述略稿之一 韩国磐21

(五)三国时期的自耕农经济 黎虎23

三、论著目录索引25

(一)总论25

(二)三国史33

(三)曹魏政治、军事34

(四)曹魏经济38

(五)蜀汉政治经济41

(六)孙吴政治、经济45

第二章 西晋的短期统一49

一、原始材料49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49

(二)西晋的政治和经济51

(三)西北边疆各族的内迁54

(四)西晋的灭亡57

二、论著摘要60

(一)评晋武帝的民族政策 祝总斌60

(二)论两晋土地、田赋、劳动人口管理体制的改革 童超61

(三)“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试探 祝总斌63

(四)魏晋户调制及其演变 唐长孺64

(五)西晋田制试释 唐长孺65

(六)九品中正制试释 唐长孺67

三、论著目录索引69

(一)政治、军事、法律69

(二)经济71

(三)士族73

(一)东晋的统治和南北战争75

第三章 东晋的偏安75

一、原始材料75

(二)东晋江南经济的开发86

二、论著摘要88

(一)《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88

(二)试论东晋后期高级士族之没落及桓玄代晋之性质 祝总斌90

(三)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 陈寅恪91

(四)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万绳楠93

(一)政治、军事94

三、论著目录索引94

(二)经济97

(三)士族99

第四章 南朝的更迭101

一、原始材料101

(一)宋齐梁陈的更迭和统治特点101

(二)南朝的社会经济和社会阶级状况107

(三)南方的开发与各族的融合111

(二)论侯景之乱对南朝后期社会历史的影响 高敏113

(一)南方士族的衰落 唐长孺113

二、论著摘要113

(三)南朝少数民族概况及其与汉族的融合 朱大渭115

三、论著目录索引116

(一)政治、军事116

(二)经济119

(三)士族122

一、原始材料124

(一)淝水之战前北方各族的政权的嬗替124

第五章 十六国时期的北方各族政权124

(二)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分裂130

二、论著摘要135

(一)十六国时期的民族斗争及其实质 蒋福亚135

(二)苻坚略论 韩国磐137

(三)试论淝水之战为什么南胜北败与苻坚败亡之后的北方局势 王仲荦139

(四)北魏前期的租调制度 张维训140

(五)前秦民族关系和淝水之战的性质问题 田余庆141

(一)政治、军事142

三、论著目录索引142

(二)经济、文化、社会生活145

第六章 北朝的兴衰和民族融合147

一、原始材料147

(一)拓跋魏统一北方147

(二)北魏的政治和经济149

(三)各族的反抗153

(四)北魏的分裂和北齐、北周的对峙157

(一)北魏镇戍制度考及续考 周一良170

二、论著摘要170

(二)北朝均田制与鲜卑族的关系 张维训171

(三)论北魏太和八年的班禄酬廉 杨际平173

(四)北朝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 周一良173

(五)北魏东魏北齐之核心集团与核心区 毛汉光174

(六)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民族关系 刘精诚178

三、论著目录索引180

(一)政治、军事180

(二)士族191

(三)经济、社会生活193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周边各族和对外关系198

一、原始材料198

(一)鲜卑与东北各族198

(二)柔然与高车201

(三)吐谷浑、氐、羌和西域诸族205

(四)南方各族212

(五)中外经济文化交流215

(一)略谈五胡十六国与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缪钺224

二、论著摘要224

(二)魏晋十六国时期鲜卑向西北地区的迁徙及其分布 周伟洲225

(三)“魏伐百济”与南北朝时期在东亚国际关系 韩昇227

三、论著目录索引229

(一)总论229

(二)鲜卑与东北各族231

(三)柔然与高车等北方民族233

(四)吐谷浑、氐、羌和西域各族233

(五)南方各族234

(六)对外关系235

第八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科技与社会生活237

一、原始材料237

(一)宗教与玄学237

(二)儒学、史学的发展和经籍整理246

(三)文学和艺术成就251

(四)科学技术的进步261

(五)生活习俗265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 黎虎270

二、论著摘要270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原料市场 黎虎274

(三)《中国古代籍帐研究》序 池田温277

(四)论南北朝时期炼钢技术上的重要发明 杨宽282

(五)魏晋才性论 陈寅恪283

(六)中国文化的清流 王晓毅284

(七)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导论) 马良怀284

(八)汉魏学术变迁与魏晋玄学的产生 汤用彤286

(九)王弼易学之史迹 牟宗三287

(十)佛教之南统——本末之争 汤用彤288

三、论著目录索引292

(一)玄学292

(二)佛教300

(三)道教及其他宗教303

(四)社会生活305

(五)文学、艺术、史学309

(六)经学、教育311

(七)文化312

(八)城市314

第九章 隋朝的政治和社会经济316

一、原始材料316

(一)统一国家的重建316

(二)隋朝的政治和经济318

(三)炀帝的统治与隋末社会危机326

二、论著摘要331

(一)《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叙论 陈寅恪331

(二)隋朝中央集权势力与世族势力的斗争 韩国磐332

(三)隋朝的户数和耕田亩数 汪篯333

(四)隋文帝时代中央高级官员成分分析 韩昇334

(五)论隋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对隋亡的影响 韩昇336

(六)隋朝与高丽关系的演变 韩昇337

三、论著目录索引339

(一)总论339

(二)隋朝政治与经济340

(三)隋文帝343

(四)隋炀帝345

(五)隋末反抗运动346

(一)唐朝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349

第十章 唐前期的政治与社会经济349

一、原始材料349

(二)唐初社会经济的恢复357

(三)高宗到玄宗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经济361

(四)唐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365

二、论著摘要373

(一)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陈寅恪373

(二)中古官僚选制与士族权力的转变——唐代士族之中央化 毛汉光377

(三)中国中古贤能观念之研究——任官标准之观察 毛汉光379

(四)隋唐贡举制度 高明士380

(五)再论唐代秀才科的存废 刘海峰382

(六)唐朝使职若干问题研究 宁志新383

(七)唐代荫任之研究 毛汉光384

(八)唐朝的户数和亩数 汪篯385

(九)唐代的食封制度 韩国磐388

(十)唐前期的杂徭与色役 杨际平389

(十一)唐代西州施行均田的情况一瞥 韩国磐390

(十二)论唐代西州的两种授田制度 杨际平391

(十三)唐代“乡帐”与“计帐”制度初探——吐鲁番出土唐代“乡帐”文书复原研究 朱雷392

(十四)唐《开元二十五年令·田令》研究 戴建国394

(十五)唐折冲府的设置及其总数 谷霁光395

三、论著目录索引396

(一)总论396

(二)政治、军事396

(三)士族402

(四)官俸410

(五)法律411

(六)社会阶级414

(七)经济415

(八)土地制度421

(九)商品经济425

(十)地区经济427

(十一)玄武门之变429

(十二)唐高祖430

(十三)唐太宗及贞观之治432

(十四)武则天434

(十五)唐玄宗及开元之治439

第十一章 唐中后期的政治与社会经济442

一、原始材料442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442

(二)两税法和中唐以来的社会经济447

(三)唐中后期的政治与社会危机458

二、论著摘要466

(一)从均田制到庄园经济的变化 韩国磐466

(二)藩镇割据与唐代的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再论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 杨志玖、张国刚468

(三)唐代安史之乱和北方人民的南迁 周振鹤469

(四)进士科与唐朝后期的官僚世袭 吴宗国471

(五)隋唐贡举制度——宾贡科的起源与发展 高明士473

(六)唐朝三夷教政策略论 林悟殊475

(七)关于唐代商人和商业资本的若干问题 郑学檬476

(八)唐代手工业——探矿、选矿与冶炼 张泽咸478

(九)唐代德两朝的党争和两税法 郑学檬481

(十)“量出制入”与两税法的制税原则 陈明光482

(十一)论唐朝两税预算的定额管理体制 陈明光483

(一)政治、军事485

三、论著目录索引485

(二)经济490

(三)安史之乱494

(四)藩镇割据495

(五)宦官专权498

(六)永贞革新与甘露之变500

(七)朋党之争501

(八)农民战争503

(一)北方和西北和族506

一、原始材料506

第十二章 隋唐五代时期周边民族与对外关系506

(二)东北、西南和南方各族521

(三)对外关系的新发展526

二、论著摘要538

(一)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 陈寅恪538

(二)唐、蕃西域较量的新发展 王小甫540

(三)论隋唐时期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几个特点 张广达543

(四)对外政策:七世纪的唐朝与高句丽 韩昇547

(五)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向达548

(六)拜占庭通往敦煌吐鲁番之路 姜伯勤550

(七)唐代的外来文明——胡风 谢弗552

(八)唐和南海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王仲荦553

三、论著目录索引555

(一)突厥555

(二)回鹘及西域诸族559

(三)吐蕃564

(四)吐谷浑569

(五)靺鞨、渤海570

(六)契丹、室韦、奚574

(七)南诏及南方各族575

(八)其他民族579

(九)中日关系581

(十)中朝关系586

(十一)其他国家588

一、原始材料591

(一)宗教与哲学591

第十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科技与社会生活591

(二)史学和地理学597

(三)文学600

(四)艺术606

(五)科学技术611

(六)生活习俗614

二、论著摘要620

(一)佛教经律关于财产的规定 何兹全620

(二)魏晋隋唐佛教特权的盛衰 谢重光621

(三)唐代的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 史念海623

(四)唐代文化发展的三个高潮 吴宗国624

(五)论唐代士大夫与佛教 李斌城626

(六)唐人读书山林寺院之风 严耕望627

(七)隋唐贡举制度对韩国的影响 高明士628

(八)一张有关印度制糖法传入中国的敦煌残卷 季羡林631

(九)唐代社会生活中的金银器 韩伟632

(十)论高昌“俗事天神” 林悟殊634

(十一)敦煌变文研究 王重民635

(十二)唐代长安与洛阳 马得志640

(一)佛教642

三、论著目录索引642

(二)道教646

(三)其他宗教647

(四)史学648

(五)文化651

(六)科举、教育654

(七)社会生活658

(八)城市、建筑662

(九)敦煌文书研究664

第十四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671

一、原始材料671

(一)五代十国的形成671

(二)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强盛674

(三)五代十国的社会经济684

二、论著摘要690

(一)五代之政治延续与政权转移 毛汉光690

(二)五代削藩制置初探 李昌宪692

(三)五代十国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途径和特点 武建国694

(四)五代十国商品经济的初步考察 郑学檬696

(五)唐五代长江中游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郑学檬698

(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郑学檬699

三、论著目录索引700

(一)政治、军事700

(二)经济、社会、文化707

附表1: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人口统计表712

附表2:魏晋南北朝历史年表716

后记7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