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新 领导干部看中国2003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日新 领导干部看中国2003](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3102530.jpg)
- 辛鸣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750352829X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26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政治理论-中国-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日新 领导干部看中国2003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执政理念新气象:以亲民为基础2
(一)真诚情为民所系3
(二)群众利益无小事6
(三)执政为民是标志8
二、实事求是的自觉:以务实为根本10
(一)满怀忧患的清醒自警10
(二)脚踏实地的从我做起11
三、现代理性的光辉:以科学为准绳13
(一)关键是发挥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14
(二)从“严防死守”到“科学调度”15
四、完善规矩成方圆:以法治为目标17
(一)率先垂范还宪法的权威17
(二)身体力行树制度的严肃19
调研原声链接:新高潮究竟新在何处?聚焦之一25
“三个代表”:新阶段的指导25
一、时代课题的科学回应26
(一)时代背景:国际环境发生极为深刻的变化26
(二)实践基础:深刻社会变革催生先进的思想28
(三)历史方位:对党的现状与使命的科学判断30
(一)一脉相承不丢老祖宗的智慧结晶31
二、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31
(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32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6
三、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37
(一)始终贯彻发展这一当代中国的主题37
(二)集中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38
(三)不断有新解放的发展的前进的理论40
调研原声链接:发展观有了什么新变化?聚焦之二47
第一要务:新世纪的使命47
(一)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48
一、发展是硬道理48
(二)发展观有了哪些新变化51
(三)一定要确立全面发展观54
二、发展要有新思路56
(一)对发展本质做了新揭示56
(二)对发展模式做了新探索57
(三)对发展目标做了新要求58
(四)对发展阶段做了新定位59
(五)对发展规律做了新认识60
三、发展要有新举措61
(一)对发展主体做了新阐述61
(二)对发展动力做了新概括62
(三)对发展战略做了新部署64
(四)对发展机遇做了新判断65
(五)对发展道路做了新设计66
调研原声链接:从两个务必还能想到什么?聚焦之三71
两个务必:新征程的自勉71
一、清醒的自警自勉一脉相承72
(一)转折关头:西柏坡的谆谆告诫72
(二)继往开来:精神优势代代不忘74
(三)以史为鉴:成由谦谨败缘骄奢76
二、永远的政治信条恒久弥新78
(一)事易时移,执政的环境在变化78
(二)任重道远,发展的事业有要求80
(三)与时俱进,全新的内涵更丰富82
三、严肃的政治要求贵在实践84
(一)不忘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84
(二)保持五个模范的精神状态87
(三)心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90
调研原声链接:党的执政能力怎么样?聚焦之四95
执政能力:新使命的准备95
一、执政能力建设所处的新起点96
(一)政治生活中的历史性跨越96
(二)中国特色的执政发展道路100
(三)执政能力建设不尽如意处102
二、执政能力建设出现新的觉醒104
(一)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新要求104
(二)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和方向106
(三)执政能力建设的历史性任务107
三、执政能力建设走向新的辉煌108
(一)加强学习,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108
(二)与时俱进,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110
(三)五种能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111
一、反思传统政府行为117
政府定位:新责任的自觉117
聚焦之五117
调研原声链接:行政管理改到位了吗?117
(一)目前政府体制中所存在的问题118
(二)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历史实践122
二、重塑现代政府理念124
(一)现代政府职能界定124
(二)现代政府理念定位128
三、打造新型现代政府129
(一)现代新型政府的行为模式设计129
(二)打造新型政府的若干政策建议132
依法治国:新发展的根本141
调研原声链接:法治的中国还有多远?141
聚焦之六141
一、宪法权威立足于从理念到实践142
(一)宪法权威是依法治国的核心142
(二)党在贯彻宪法上做出了表率143
(三)真正践行法治要走宪政之路144
二、法制建设着眼于社会全面进步146
(一)立法工作又有新进展146
(二)机构改革与法制建设149
(三)非常时期与法制建设150
(四)孙志刚案与法制建设152
三、法治社会有赖于法律有效实施154
(一)政府严格依法行政155
(二)司法机关公正司法157
调研原声链接:决策体制怎样才科学?163
聚焦之七163
决策创新:新环境的应对16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发决策领域的巨大变革164
(一)社会结构的变化:呈现四个多样化的态势164
(二)公民社会的建立:从单极状态到分权形态165
(三)网络社会的发育:从信息垄断到信息平台166
(四)党的文献的回顾:中国决策制度建设回顾167
二、政府治理理论:现代决策观念与模式转向的理论源泉169
(一)合作管理:治理理论的核心理念170
(二)利益博弈:决策问题的真实本质171
(三)“透明性”:决策科学的基础条件172
(四)“回应性”:决策科学的关键因素173
三、现代决策模式:公众政治参与的程式173
(一)决策咨询委员会模式:从“拿主意”到“选主意”173
(二)公共决策听证会模式:兼顾各利益主体的决策选择176
(三)尊重保护对立面模式:完整而民主的公共表达机制179
四、决策制度建设的总目标: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181
国资体制:新改革的深化187
调研原声链接:国有资产怎么管才好?187
聚焦之八187
一、责权明晰: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核心188
(一)明晰产权:体制解决的首要问题188
(二)五个原则:体制遵循的基本准则189
(三)九大任务:体制面临的主要工作190
(四)组织保证:国资机构的职能定位192
二、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灵魂199
(一)《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制定与实施199
(二)国资监管机构依法享有出资人权利和监督管理职责200
(三)问责制度从人到机构双管齐下,严防国有资产流失201
三、难点风险: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的挑战203
(一)十大难点203
(二)十大风险205
调研原声链接:中国的金融到底怎么啦?211
聚焦之九211
金融风险:新市场的雷区211
一、金融风险的特征与表现212
(一)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212
(三)金融风险的微观表现213
(二)金融风险的宏观表现213
(四)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214
二、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216
(一)多年来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216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诱因分析216
(三)结构问题与金融危机的产生218
三、我国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219
(一)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金融风险219
(二)银行呆账、坏账的金融风险220
(三)股市非常态泡沫的金融风险222
(四)房地产过热带来的金融风险223
(五)国外资本冲击导致金融风险225
(一)亚洲金融危机的预警问题及启示227
四、走出金融风险的“雷区”227
(二)防范金融风险应主要采取的措施228
调研原声链接:应对危机准备好了吗?239
聚焦之十239
危机管理:新世纪的挑战239
一、时代呼唤国家危机管理239
(一)SARS风暴触发国家危机管理240
(二)“恒升”出现的企业公关危机243
(三)危机中建立的危机管理机制246
(一)否定危机的“常态管理”假设247
二、现行危机管理的制度缺失247
(二)危机管理中“智慧”的缺乏249
(三)信息不对称与媒体利用不当250
(四)政府危机公关意识亟待加强252
(五)对国际危机管理合作的忽视252
(六)社会应对危机的成熟度偏低253
三、全面构筑中国国家危机管理体系254
(一)系统建设国家危机管理体系255
(二)实现与国家战略体系的融合258
后记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