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3高级指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3高级指南](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3096780.jpg)
- (美)莎曼(Sharma,K.)等著;张嘉勇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2402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78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595页
- 主题词:Linux操作系统-指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3高级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RHEL 3基础知识1
1.1 桌面环境概述1
目录1
1.1.1 GNOME2
1.1.2 XFree864
1.1.3 导出显示4
1.2 命令行概述5
1.2.1 虚拟终端6
1.2.2 gnome-terminal6
1.2.3 bash命令解释器基础知识6
1.3.1 使用Kudzu9
1.3.2 列出已检测到的硬件9
1.3 硬件配置9
1.3.3 添加模块10
1.3.4 配置网卡12
1.3.5 配置视频12
1.4 GUI应用程序13
1.4.1 文本编辑器13
1.4.2 浏览Internet13
1.4.3 使用Nautilus14
1.4.4 使用GNOME帮助浏览器17
1.5 系统管理工具17
1.5.1 使用GUI查看系统日志17
1.5.2 在命令行中查看系统日志19
1.5.3 使用GUI查看系统性能19
1.6 管理用户20
1.6.1 建立默认配置参数20
1.5.4 在命令行中查看系统性能20
1.6.2 使用GUI添加用户22
1.6.3 使用useradd添加用户23
1.6.4 使用GUI修改用户24
1.6.5 使用usermod修改用户26
1.6.6 使用GUI删除用户27
1.6.7 使用userdel删除用户27
1.7 管理文件和目录27
1.7.1 列出文件和目录28
1.7.2 使用Nautilus复制文件28
1.7.3 使用命令行复制文件和目录28
1.7.4 使用Nautilus移动文件29
1.7.5 使用命令行中移动文件和目录29
1.7.8 使用Nautilus重命名文件30
1.7.6 使用Nautilus删除文件30
1.7.7 使用命令行删除文件和目录30
1.7.9 使用Nautilus创建符号链接31
1.7.10 使用命令行创建符号链接31
1.7.11 使用Nautilus打开文件31
1.8 检查进程32
1.8.1 使用GUI32
1.8.2 使用ps32
1.8.3 使用top33
1.9 小结33
第2章 使用Red Hat网络34
2.1 RHN的定义34
2.2 RHN的模块35
2.2.3 信息供应模块36
2.2.2 Management模块36
2.2.1 Update模块36
2.2.4 接收RHN的功能37
2.2.5 Red Hat技术支持概述37
2.3 RHN体系结构38
2.4 RHN安全性概述42
2.4.1 主服务器体系结构模型的安全特性42
2.4.2 代理体系结构模型的安全特性42
2.4.3 附属体系结构模型的安全特性43
2.5 激活RHN的使用权利43
2.5.1 使用RHN的必备条件43
2.5.2 Red Hat更新代理44
2.5.3 向RHN注册系统48
2.5.4 向RHN注册系统配置参数50
2.6 更新系统53
2.7 RHN Alert Notification工具65
2.8 Red Hat网络服务守护进程概述68
2.9 RHN基于Web的管理界面70
2.9.1 在RHNWeb站点上创建一个新的账户70
2.9.2 浏览RHNWeb站点71
2.9.3 激活RHN的系统使用权利72
2.10 RHN的高级功能74
2.10.1 为系统分配使用权利75
2.10.2 检查系统详细信息75
2.10.3 系统组75
2.10.4 使用Management Eatitlement Functionality的功能来管理一组系统76
2.10.5 安排系统更新76
2.10.6 创建多个用户并分配访问权限76
2.11.3 使系统回滚到上一个快照79
2.11.2 标志系统79
2.11 使用信息供应机制管理系统79
2.11.1 kickstart79
2.11.4 远程命令80
2.12 下载Red Hat Enterprise的发布版本80
2.13 其他任务80
2.13.1 更新硬件/软件包配置参数80
2.13.2 重新启动系统81
2.13.3 系统锁定/解除系统锁定81
2.13.4 删除系统配置参数81
2.14 小结82
第3章 文件系统83
3.1 理解FHS83
3.2 理解文件系统许可权限85
3.3.1 处理所有权及访问86
3.3 管理文件与目录86
3.3.2 使用chown改变文件/目录的所有权87
3.3.3 使用chgrp改变文件/目录的用户组88
3.3.4 目录访问权限的注意事项92
3.3.5 管理链接的权限93
3.3.6 设置系统默认值94
3.3.7 重组文件及目录94
3.3.8 在当前位置重命名具体文件类型94
3.4 管理磁盘及分区96
3.4.1 添加新磁盘96
3.4.2 利用ext3文件系统101
3.4.3 将文件系统挂载为只读101
3.5 使用proc文件系统102
3.4.4 从旧盘向新盘迁移102
3.6 启用访问控制列表105
3.6.1 为ACL准备分区105
3.6.2 使用ACL来控制对文件及目录的访问106
3.7 文件系统故障排除106
3.7.1 解决磁盘空间问题107
3.7.2 解决文件访问的问题107
3.8 小结108
第4章 存储管理109
4.1 存储管理的概念109
4.2 RAID与卷管理110
4.2.1 创建空间110
4.2.2 RAID111
4.2.3 在RHEL 3中实现RAID115
4.2.4 配置冗余的启动磁盘128
4.2.5 mdadm及其Monitor模式131
4.2.6 备份组131
4.2.7 使用镜像进行一致性备份134
4.2.8 硬件RAID136
4.3 高级主题——卷管理137
4.3.1 卷快照144
4.3.2 其他LVM命令145
4.4 小结146
第5章 高可用性:保证系统持续运行148
5.1 群集系统概述149
5.2 群集硬件150
5.2.1 硬件的选择151
5.3 群集软件配置154
5.2.2 硬件配置154
5.3.1 外部存储设备158
5.3.2 裸设备159
5.3.3 设置分区160
5.4 安装并配置群集软件163
5.4.1 安装软件包163
5.4.2 配置群集164
5.4.3 配置群集守护进程166
5.4.4 添加群集成员168
5.5 设置故障切换群集化的服务173
5.5.1 添加服务174
5.5.2 测试群集配置175
5.6 将Apache Web服务器安装为一项服务176
5.6.1 配置共享存储系统176
5.5.3 排除群集配置故障176
5.6.2 安装Apache服务器177
5.6.3 在群集中添加服务177
5.7 群集管理178
5.7.1 命令行管理工具178
5.7.2 GUI管理工具178
5.7.3 启用成员179
5.7.4 停止成员179
5.7.5 备份群集配置180
5.8 小结180
第6章 Red Hat Enterprise Application181
6.1 安装Red Hat WAF181
6.1.1 安装Web服务器182
6.1.2 安装JRE182
6.1.3 安装PostgreSQL183
6.1.4 安装Tomcat186
6.1.5 安装其他软件包188
6.1.6 安装WAF软件包189
6.1.7 修改数据库189
6.2 配置WAF190
6.3 安装Portal Server193
6.4 安装CMS194
6.5 小结194
第7章 系统管理196
7.1 成为超级用户196
7.2 为普通用户分配特权198
7.3 使用命令行工具创建用户201
7.3.1 新建用户账户201
7.3.3 修改现有的用户账户202
7.3.2 新建组202
7.3.4 修改现有的组204
7.3.5 删除或禁用用户账户204
7.3.6 创建默认的用户设置205
7.4 使用用户的磁盘配额207
7.4.1 安装磁盘配额软件207
7.4.2 配置系统使其支持磁盘配额207
7.4.3 为用户指定磁盘配额208
7.4.4 监视磁盘使用量209
7.5 进程管理210
7.5.1 如何启动进程210
7.5.2 控制和监视进程211
7.5.3 监视进程和系统负载219
7.5.4 记录进程日志221
7.5.5 调度进程223
7.6 备份225
7.6.1 使用rsync备份文件和目录226
7.6.2 使用rsync通过SSH自动进行备份227
7.6.3 向rsync备份服务器隐藏源目录228
7.6.4 通过Web管理备份229
7.7 小结232
第8章 建立Web服务器的服务233
8.1 Apache 2233
8.1.1 Apache 2模块概述235
8.1.2 在RHEL 3上安装Apache 2237
8.1.3 配置Apache 2.0 Web服务器244
8.1.4 为企业/生产领域的Web服务器配置Apache 2.0255
8.1.5 使用Red Hat HTTP配置工具259
8.1.6 添加DSO(动态共享对象)模块261
8.1.7 使用SSL配置一个安全的Web服务器263
8.1.8 关于Apache安全性的一点技巧269
8.2 Red Hat内容加速器272
8.2.1 Red Hat Content Accelerator的安装272
8.2.2 Red Hat Content Accelerator目录结构概述273
8.2.3 启动和停止Red Hat Content Accelerator273
8.2.4 使用Red Hat Content Accelerator作为HTTP服务器建立第一个Web站点275
8.2.5 将Red Hat Content Accelerator用作Web服务器278
8.2.6 将Red Hat Content Accelerator用作匿名FTP服务器278
8.3 小结279
第9章 建立远程访问服务280
9.1 基础概念280
9.1.1 FTP协议概述280
9.1.2 vsftpd服务器概述282
9.1.3 安装vsftpd服务器283
9.1.4 启动/停止FTP服务器284
9.1.5 测试FTP服务器286
9.1.6 配置vsftpd服务器287
9.2 使用SSH服务器298
9.2.1 SSH协议概述298
9.2.2 OpenSSH概述299
9.2.3 使用OpenSSH299
9.2.4 配置OpenSSH服务器299
9.2.5 OpenSSH客户端配置文件(ssh_config)303
9.2.6 启动/停止OpenSSH守护进程304
9.2.7 使用ssh、scp、sftp客户端305
9.2.8 公有密钥验证310
9.2.9 X11转发313
9.2.11 其他资源314
9.2.10 端口转发314
9.3 小结315
第10章 建立打印服务316
10.1 安装打印服务316
10.1.1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3上的打印服务器316
10.1.2 打印服务器的功能317
10.2 管理打印机318
10.2.1 安装打印机318
10.2.2 配置打印机322
10.2.3 配置默认打印机322
10.2.4 删除现有的打印机323
10.2.5 编辑打印机设置323
10.2.6 共享打印机324
10.3.2 启动(或停止)打印机守护进程326
10.3 维护打印服务326
10.3.1 备份和恢复打印配置326
10.3.3 管理打印作业327
10.3.4 从应用程序打印328
10.3.5 在命令行中创建打印作业328
10.4 其他资源329
10.4.1 CUPS的Web界面329
10.4.2 管理选项330
10.4.3 Web资源336
10.5 小结336
第11章 建立文件共享服务337
11.1 设置文件服务器337
11.1.1 Samba概述338
11.1.2 使用图形用户界面配置Samba345
11.1.3 使用SWAT配置Samba347
11.1.4 Samba故障排除357
11.2 创建NFS服务器357
11.2.1 NFS概述357
11.2.2 NFS的特性和优点358
11.2.3 NFSv2和NFSv3358
11.2.4 RHEL 3中NFS的工作原理358
11.2.5 NFS的配置359
11.2.6 NFS服务器管理365
11.2.7 设置NFS客户端367
11.2.8 NFS的安全性372
11.2.9 NFS故障排除374
11.3 小结375
12.1.2 Qmail377
12.1.1 Sendmail377
第12章 建立企业级电子邮件服务377
12.1 RHEL 3电子邮件服务377
12.1.3 Postfix378
12.2 为电子邮件服务器设置DNS378
12.2.1 创建地址和电子邮件交换(Mail Exchange,MX)记录378
12.2.2 创建反向DNS(PTR)记录379
12.2.3 使用dig测试DNS配置379
12.3 安装和配置Postfix382
12.3.1 使用RPM安装Postfix382
12.3.2 在Internet上启用Postfix383
12.4 设置邮箱和POP/IMAP服务384
12.4.1 创建用户账户384
12.4.2 配置POP3/IMAP384
12.5 从任何地方发送电子邮件386
12.6 使用SpamAssassin对付广告388
12.6.1 安装SpamAssassin389
12.6.2 为Postfix准备SpamAssassin390
12.7 设置Postfix的虚拟域393
12.8 使用Webmin管理Postfix394
12.9 设置Web邮件客户端396
12.9.1 满足SquirrelMail的需求396
12.9.2 安装和配置SquirrelMail396
12.9.3 运行SquirrelMail399
12.10 小结402
第13章 建立DNS和LDAP服务403
13.1 DNS的工作原理403
13.2 配置DNS客户端(解析器)404
13.3 设置DNS服务器406
13.3.1 理解DNS配置的基础知识407
13.3.2 主/从DNS服务器414
13.3.3 从/辅助名称服务器414
13.3.4 反向DNS服务器415
13.3.5 只用于缓冲的DNS服务器416
13.3.6 控制DNS服务器416
13.4 测试DNS服务器418
13.5 DNS服务器的性能测试418
13.6 使用DNS服务器平衡负载420
13.7 理解DNS欺骗421
13.8 使用Dlint检查DNS配置421
13.8.1 获取Dlint421
13.8.3 运行Dlint422
13.8.2 安装Dlint422
13.9 BIND的安全性425
13.9.1 使用事务签名(TSIG)进行区域传输425
13.9.2 以非root用户运行BIND427
13.9.3 隐藏BIND版本号427
13.9.4 限制查询428
13.9.5 关闭粘合索取429
13.9.6 为DNS服务器配置chroot jail429
13.9.7 使用DNSSEC(签名区域)429
13.10 设置LDAP服务器430
13.10.1 安装OpenLDAP430
13.10.2 配置OpenLDAP431
13.11 小结432
14.1 监视系统日志和活动433
第14章 高级系统管理433
14.2 监视网络活动436
14.2.1 使用netstat监视网络连接436
14.2.2 使用Nagios监视网络群集437
14.3 内核的性能调整449
14.3.1 增加系统级文件描述符的计数451
14.3.2 为大型应用程序调整共享内存452
14.3.3 内核崩溃后的重启动452
14.3.4 调整内核中TCP/IP的性能参数453
14.3.5 生成initrd454
14.4 小结456
第15章 RHEL 3的安全性457
15.1 安全性基础457
15.1.2 管理文件访问权限458
15.1.1 文件访问权限458
15.1.3 设置umask461
15.1.4 使用sudo461
15.1.5 sudoers潜在的安全性风险463
15.1.6 使用last和who463
15.2 使用Bastille Linux增强系统464
15.2.1 安装Bastille Linux465
15.2.2 配置Bastille Linux465
15.2.3 使用Red Hat安全级别配置469
15.3 使用IPTables管理防火墙471
15.3.1 配置IPTables472
15.3.2 保存和恢复IPTables478
15.3.3 启动和停止IPTables480
15.4.2 配置Tripwire481
15.4.1 安装Tripwire481
15.4 使用Tripwire实现系统完整性481
15.4.3 生成Tripwire数据库483
15.4.4 检查Tripwire的完整性483
15.4.5 Tripwire的资源486
15.5 使用tcpdump分析网络数据流487
15.6 使用nmap进行端口扫描488
15.7 使用GnuPG进行加密489
15.7.1 安装GnuPG490
15.7.2 生成密钥491
15.7.3 交换密钥492
15.7.4 使用密钥作为签名493
15.8 虚拟专用网络496
15.8.1 使用IPSec496
15.8.2 使用CIPE499
15.9 小结502
第16章 使用Perl和命令解释器脚本管理系统504
16.1 Perl脚本编写504
16.2 理解Perl的基本概念504
16.2.1 Perl的定义504
16.2.2 CPAN的概念505
16.3 使用Perl脚本507
16.3.1 自动更新CPAN模块507
16.3.2 使用to-do列表自动提醒用户508
16.3.3 自动应答脚本512
16.4 命令解释器脚本521
16.5 管理Web站点的一些有用脚本529
16.5.1 防止暴露Web目录的内容529
16.5.2 将.htm重命名为.html530
16.5.3 修改*.html文件532
16.5.4 使用密码保护Web目录532
16.6 小结537
第17章 其他资源538
17.1 Linux资源538
17.1.1 Linux的Internet资源538
17.1.2 开源软件的Internet资源539
17.1.3 Linux文档资源539
17.2 安全性资源540
17.2.1 安全性新闻资源540
17.2.2 安全性缺陷和补丁警告的站点540
17.3 Red Hat商业技术支持541
17.2.3 开源的安全性软件的资源541
17.4 Red Hat Fedora项目542
17.5 开源应用程序开发542
17.5.1 PHP543
17.5.2 Python544
17.5.3 MySQL545
17.5.4 PostgreSQL546
17.6 系统管理应用程序547
17.7 SELinux549
17.7.1 SELinux的定义549
17.7.2 SELinux的特性和优点549
17.8 小结549
A.1.1 识别系统硬件组件550
A.1.2 了解系统的角色550
附录A 安装RHEL 3550
A.1 开始之前550
A.1.3 使用信息核对表551
A.2 RHEI 3安装选项551
A.2.1 从CD启动552
A.2.2 从硬盘启动552
A.2.3 从NFS驱动器上安装552
A.2.4 从FTP安装552
A.2.5 从HTTP安装552
A.2.6 注册Red Hat553
A.3 安装RHEL 3553
A.3.1 欢迎窗口与发布声明553
A.3.2 选择语言554
A.3.3 磁盘分区554
A.3.5 配置网络557
A.3.4 配置启动加载程序557
A.3.6 设置软件包558
A.3.7 设置桌面环境559
A.3.8 重新启动560
A.3.9 完成安装560
A.4 小结561
附录B 安装软件562
B.1 RPM的概念562
B.2 RPM命令行工具569
B.2.1 查询软件包569
B.2.2 RPM软件包的安全性572
B.2.3 安装软件包574
B.2.4 移除软件包575
B.2.5 升级软件包576
B.3 小结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