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痢疾防治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痢疾防治手册
  •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7777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92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痢疾-防治-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痢疾防治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细菌性痢疾1

概述3

第一章 流行病学7

第一节 流行环节7

一、传染源7

(一)病人7

(二)带菌者8

二、传播途径8

(一)经生活接触传播8

(二)经水传播9

(三)经食物传播9

(四)经生物媒介传播9

三、人群易感性9

二、季节分布10

三、人群分布10

一、地区分布10

第二节 流行特征10

四、流行形式11

(一)散发11

(二)水型暴发或流行11

(三)食源型暴发或流行11

第三节 影响流行的因素11

一、生物因素11

(一)菌型分布与变迁11

(二)耐药谱变化与流行关系12

二、自然因素12

三、社会因素13

(三)卫生监督机构14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4

(一)卫生行政部门14

第一节 组织管理14

第二章 预防控制14

一、明确职责分工14

(四)医疗保健机构15

二、监督检查15

第二节 经常性预防措施15

一、建立、健全肠道门诊15

二、监测16

(一)常规疫情监测17

(二)监测点监测18

(三)症候群监测19

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1

四、疾病预防控制队伍的建设21

(三)学校的饮用水管理22

六、食品卫生管理22

(四)医疗机构的污水管理22

(二)井水、河水、塘水的管理22

(一)自来水的管理22

五、水的卫生管理22

七、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的管理23

八、粪便与污物的卫生管理23

九、流动人口的卫生管理23

(一)交通部门23

(二)服务行业24

(三)外来人口聚集地24

十、学校、托幼机构的卫生管理24

(一)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24

(二)开展疫情监测24

(一)散发的判断标准25

一、散发疫情控制25

第三节 疫情控制措施25

十一、特殊人群集体单位的卫生管理25

(六)加强宣传教育25

(五)搞好环境卫生25

(四)提供安全食品25

(三)提供安全饮用水25

(二)散发疫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与处置26

二、暴发疫情控制26

(一)暴发的判断标准26

(二)暴发疫情的报告26

(三)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置27

三、灾区疫情的预防控制32

(一)加强灾区疫情监测和报告32

(二)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34

(三)搞好食品卫生35

(五)搞好灾区环境卫生36

(四)消灭苍蝇36

(六)加强健康教育37

第三章 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38

第一节 病原学38

一、形态与染色38

二、培养特性38

三、生化特性与分类39

(一)生化反应39

(二)生化分群39

四、抗原构造与分型44

(一)菌体(O)抗原44

(二)表面(K)抗原44

(三)血清分群45

(四)属间抗原关系47

(二)抗原构造变异48

(一)形态变异48

(五)菌群分布与变迁48

五、变异性48

(三)毒力变异49

六、抵抗力49

七、致病性50

(一)侵袭力50

(二)内毒素50

(三)外毒素51

八、免疫性52

九、耐药性52

第二节 实验室诊断53

一、标本采集、运送53

(一)标本的采集53

(二)标本的运送54

(二)粪便常规55

(三)病原分离、鉴定55

(一)外周血象55

二、实验室诊断55

(四)药物敏感试验66

(五)志贺菌属检验程序72

(六)毒力检测73

(七)质粒检测77

(八)PFGE分型81

三、菌种保存与管理86

(一)建立菌株保存档案86

(二)菌种的保存87

(三)菌种的保管、使用与运送87

四、实验室质量控制88

(一)建立质量控制体系88

(二)人员技术质量考核91

(三)室内质量控制(IQC)91

(四)室间质量评价(EQA)96

第一节 发病机制97

第四章 临床学97

第二节 病理变化98

第三节 临床表现99

一、临床分型99

(一)急性菌痢100

(二)中毒型菌痢100

(三)慢性菌痢101

二、小儿及老人痢疾的特点102

(一)小儿痢疾的特点102

(二)老人痢疾的特点102

三、并发症103

(一)志贺菌败血症103

(二)溶血-尿毒综合征(HUS)103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04

一、诊断104

(三)关节炎104

四、再感染104

(四)其他少见并发症104

(一)疑似病例105

(二)临床诊断病例及确诊病例105

二、鉴别诊断106

(一)其他感染性腹泻106

(二)阿米巴痢疾107

(三)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107

(四)需与中毒型菌痢高热惊厥相鉴别的疾病107

(五)慢性菌痢应同其他疾病相鉴别108

第五节 治疗109

一、治疗原则109

(一)急性菌痢的治疗110

二、一般及对症治疗110

(二)中毒型菌痢的治疗111

三、抗生素治疗113

四、并发症治疗116

(一)志贺菌败血症116

(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116

(三)关节炎116

(四)中毒性心肌炎116

五、慢性带菌者的治疗118

六、中医药治疗120

(一)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120

(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120

(三)针灸疗法122

(一)护理常规123

七、护理123

(五)电针疗法123

(四)耳穴疗法123

(二)中毒型菌痢患者的护理124

(三)慢性菌痢患者隔离治疗时的护理125

八、出院标准126

附件127

附件一 细菌性痢疾疫点消毒的要求与注意事项127

附件二 不同水体的管理与消毒方法128

附件三 常用灭蝇方法和注意事项131

附件四 细菌性痢疾防治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要点136

附件五 表格139

附表1 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139

附表2 __省__市__县(区)痢疾疑似患者粪便采样登记表144

附表3 __省__市__县(区)外环境采样登记表145

附表4 __省__市__县(区)腹泻患者调查表146

附表5 __省__市(县)__年痢疾菌株鉴定登记表147

附表6 __省__市(县)__年痢疾菌株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记录表148

附件六 培养基制备与使用方法149

下篇 阿米巴痢疾163

概述165

第一章 流行病学166

第一节 流行过程166

一、传染源166

二、传播途径166

三、易感人群166

四、流行形式167

五、影响流行因素167

第二节 预防控制措施167

一、预防措施167

二、控制措施168

一、滋养体169

二、包囊169

第二章 病原学和实验诊断169

第一节 病原学169

第二节 实验诊断171

一、粪便检查171

(一)粪便检查注意事项171

(二)涂片检查172

(三)活组织检查179

(四)人工培养179

第三章 临床学181

第一节 发病机制181

第二节 病理变化181

一、急性期病变181

一、临床分型182

(一)急性阿米巴痢疾(普通型)182

二、慢性期病变182

第三节 临床表现182

(二)急性阿米巴痢疾(重型)183

(三)慢性阿米巴痢疾183

(四)轻型183

二、并发症183

(一)肠道并发症183

(一)疑似病例184

(二)临床诊断病例及确诊病例184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84

一、诊断184

(二)肠外并发症184

二、鉴别诊断186

(一)细菌性痢疾186

(二)血吸虫病186

(三)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86

一、一般及对症治疗187

第五节 治疗187

(四)肠结核187

(六)克隆病187

(五)结肠癌187

二、病原治疗188

(一)急性阿米巴痢疾(普通型)188

(二)暴发型阿米巴痢疾188

(三)慢性阿米巴痢疾188

(四)轻型及排包囊者188

三、中医药治疗189

(一)鸦胆子仁189

(二)白头翁189

(三)紫皮大蒜189

第六节 出院标准189

参考文献190

结语1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