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药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3220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1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529页
- 主题词:生药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生药学的性质和任务1
第二节 生药学发展简史3
一、古代药物学与生药学的萌芽3
二、生药学科的诞生和近代生药学5
三、生药学科的发展和现代生药学8
上篇 生药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5
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和记载大纲15
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法15
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大纲与拉丁名16
一、生药的记载大纲16
二、生药的拉丁名17
第一节 性状鉴定18
第二章 生药的真实性鉴定18
一、对照生药的性状特征19
二、性状特征的观察、描述方法19
三、性状鉴定的内容19
四、各类药材的性状鉴别要点21
第二节 显微鉴定23
一、对照生药的显微特征23
二、显微鉴定的内容24
三、显微鉴定的方法25
四、各类药材的显微观察要点27
第三节 理化鉴定31
一、DNA提取技术32
第四节 DNA分子遗传标记鉴定32
三、PCR技术33
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33
四、生药鉴定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方法35
五、基因芯片技术37
第三章 生药的有效性评价38
第一节 生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38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38
二、色谱法39
二、范围47
三、准确度47
一、线性47
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47
四、精密度48
五、检测限49
六、定量限49
七、耐用性49
第三节 生药中各类成分及定性定量分析49
一、黄酮类49
二、蒽醌类54
三、皂苷类57
四、生物碱类63
五、强心苷类67
六、香豆素类70
七、环烯醚萜类74
八、挥发油76
九、木脂素类81
十、有机酸类83
十一、鞣质类83
十二、多(聚)糖类89
十三、其他类89
第四节 生药的生物效应评价法89
第四章 生药的安全性评价91
第一节 生药中内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91
一、生药中主要的内源性有害物质91
第二节 生药中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检测93
一、生药中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检测方法93
二、生药中主要的内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举例93
三、生药中主要的内源性有害物质限量93
二、生药中常见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限量99
第三节 生药中农药残留的检测100
一、生药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100
二、生药中农药残留的限量102
第四节 生药中其他有害物质的检测103
一、生药中常见的其他有害物质103
二、生药中黄曲霉素和二氧化硫的检测方法104
三、生药(包括食品)中黄曲霉素和二氧化硫的限量104
第一节 生药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105
第五章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105
第二节 生药质量标准和起草说明示例110
一、浙贝母质量标准正文110
二、浙贝母质量标准起草说明112
第三节 质量标准用对照品122
第六章 生药质量的检验124
第一节 生药质量检验的依据124
一、法定药品质量标准124
二、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124
第二节 药品检验的一般程序125
一、药品检验的分类125
四、企业标准125
三、暂行或试行药品标准125
二、药品检验工作程序126
第三节 生药检验的内容与方法127
一、生药检验的内容127
二、生药检验的方法127
三、生药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书的书写细则130
第七章 生药质量影响因素及调控134
第一节 物种对生药质量的影响134
一、物种与生药质量134
二、药用植物种内变异与生药质量135
第二节 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特性对生药质量的影响136
一、药用植物生长年限与生药质量136
二、药用植物物候期与生药质量136
第三节 环境因素对生药质量的影响137
三、药用植物不同器官、组织与生药质量137
一、光照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138
二、温度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138
三、水分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138
四、土壤条件与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积累139
第四节 采制或炮制对生药质量的影响139
第五节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生药质量的调控140
一、产地生态环境140
二、种质与繁殖材料141
三、栽培与养殖管理141
四、采收与初加工142
五、包装、储存、运输143
六、质量管理144
下篇 各类生药分述147
第八章 藻、菌、地衣类147
第一节 藻类Algae147
昆布147
海藻148
第二节 菌类Fungi149
冬虫夏草 附:亚香棒虫草等149
灵芝152
茯苓154
猪苓155
第三节 地衣类Lichenes156
松萝157
第九章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158
1.石杉科Huperziaceae159
石杉 附:长柄石杉 中华石杉159
2.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161
绵马贯众 附:欧绵马等161
3.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165
骨碎补165
第十章 裸子植物门Gymnospermae166
1.银杏科Ginkgoaceae166
银杏叶 附:白果167
红豆杉 附:云南红豆杉等170
2.红豆杉科Taxaceae170
3.麻黄科Ephedraceae173
麻黄 附:单子麻黄等174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179
第一节 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179
1.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179
细辛 附:杜衡等180
关木通 附:川木通 木通183
2.蓼科Polygonaceae186
何首乌(首乌) 附:首乌藤 白首乌186
大黄 附:藏边大黄等190
虎杖196
川牛膝197
牛膝197
3.苋科Amaranthaceae197
4.毛茛科Ranunculaceae198
川乌、附子 附:草乌 雪上一支蒿199
黄连 附:峨眉野连等203
白芍 附:赤芍207
牡丹皮211
白头翁 附:委陵菜 翻白草211
5.小檗科Berberidaceae213
淫羊藿 附:宝兴淫羊藿等213
6.防己科Menispermaceae218
防己(粉防己)219
7.木兰科Magnoliaceae222
厚朴 附:厚朴花223
辛夷227
五味子 附:华中五味子227
8.樟科Lauraceae231
肉桂 附:大叶清化桂等232
桂枝236
9.罂粟科Papaveraceae237
延胡索 附:东北延胡索等237
10.十字花科Cruciferae(Brassicaceae)242
大青叶 附:蓼大青等242
板蓝根 附:南板蓝根245
芥子245
杜仲 附:杜仲叶246
11.杜仲科Eucommiaceae246
山楂 附:野山楂250
12.蔷薇科Rosaceae250
苦杏仁 附:桃仁253
木瓜256
枇杷叶256
覆盆子256
13.豆科Leguminosae(Fabaceae)259
黄芪 附:红芪等260
甘草 附:黄甘草等265
葛根 附:甘葛藤等269
苦参270
合欢皮271
鸡血藤271
番泻叶272
补骨脂272
决明子273
14.芸香科Rutaceae275
陈皮 附:甜橙等276
黄柏279
白鲜皮283
吴茱萸283
枳实283
没药285
15.橄榄科Burseraceae285
乳香285
16.楝科Meliaceae286
苦楝皮286
川楝子286
17.远志科Polygalaceae287
远志287
18.大戟科Euphorbiaceae288
巴豆288
19.鼠李科Rhamnaceae289
酸枣仁289
贯叶金丝桃290
20.藤黄科Guttiferae(Hypericaceae)290
21.瑞香科Thymelaeaceae292
沉香292
22.桃金娘科Myrtaceae295
丁香 附:丁香油295
23.五加科Araliaceae296
人参 附:高丽参等297
三七 附:菊三七等303
刺五加304
五加皮 附:无梗五加 糙叶藤五加304
当归306
24.伞形科Umbelliferae(Apiaceae)306
柴胡 附:竹叶柴胡等310
小茴香313
川芎316
白芷319
蛇床子319
北沙参320
防风320
前胡320
山茱萸323
26.木犀科Oleaceae323
25.山茱萸科Cornaceae323
秦皮 附:胡桃楸等324
连翘327
女贞子328
27.马钱科Loganiaceae329
马钱子(番木鳖) 附:云南马钱子等329
28.龙胆科Gentianaceae333
龙胆 附:头花龙胆等333
秦艽333
29.夹竹桃科Apocynaceae334
萝芙木334
长春花335
白薇336
白前336
30.萝藦科Asclepiadaceae336
香加皮336
31.旋花科Convolvulaceae337
菟丝子337
32.紫草科Boraginaceae338
紫草338
33.唇形科Labiatae(Lamiaceae)339
薄荷340
丹参 附:甘西鼠尾等342
黄芩 附:粘毛黄芩等346
益母草 附:茺蔚子349
夏枯草349
藿香350
广藿香350
34.茄科Solanaceae354
颠茄草355
洋金花 附:重瓣曼陀罗等356
枸杞子附:枸杞 地骨皮358
35.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362
地黄363
玄参365
洋地黄叶366
36.列当科Orobanchaceae367
肉苁蓉367
38.茜草科Rubiaceae368
37.爵床科Acanthaceae368
穿心莲368
栀子 附:小果栀子等369
钩藤372
茜草373
巴戟天373
39.忍冬科Caprifoliaceae374
金银花 附:忍冬藤等375
40.桔梗科Campanulaceae379
党参379
桔梗382
41.菊科Compositae(Asteraceae)383
南沙参383
茵陈385
青蒿387
艾叶388
苍术388
木香 附:川木香等388
红花 附:白平子393
小蓟396
野菊花397
菊花397
大蓟397
蒲公英398
泽泻402
42.泽泻科Alismataceae402
第二节 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402
43.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403
薏苡仁403
44.莎草科Cyperaceae404
香附404
45.棕榈科Palmae(Arecaceae)405
槟榔 附:大腹皮405
血竭408
46.天南星科Araceae408
半夏 附:掌叶半夏等409
天南星412
47.百部科Stemonaceae413
百部413
48.百合科Liliaceae417
川贝母 附:太白贝母等418
浙贝母 附:东贝母422
麦冬 附:湖北麦冬等425
知母429
天冬430
黄精430
玉竹431
土茯苓431
山药433
49.薯蓣科Dioscoreaceae433
50.鸢尾科Iridaceae434
西红花434
射干434
51.姜科Zingiberaceae435
砂仁(阳春砂) 附:缩砂435
豆蔻438
草果439
莪术439
干姜441
草豆蔻444
高良姜444
姜黄445
益智445
52.兰科Orchidaceae446
天麻446
石斛449
白及452
第十二章 动物类生药453
第一节 概述453
第二节 动物的分类453
一、动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及等级453
二、动物的学名454
第三节 动物药的活性成分455
一、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类455
二、生物碱类毒素456
三、甾体类和萜类457
四、多不饱和脂肪酸类(多烯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458
五、多糖类458
第四节 动物类生药分述459
水蛭459
全蝎460
蜈蚣461
土鳖虫462
蝉蜕463
斑蝥463
僵蚕465
蟾酥 附:干蟾 花背蟾蜍466
龟甲468
鳖甲469
蛤蚧469
金钱白花蛇470
熊胆 附:熊胆粉471
鹿茸 附:鹿角等472
麝香 附:人工麝香 灵猫香476
牛黄479
阿胶481
二、矿物的性质484
一、矿物药的历史和发展484
第十三章 矿物类生药484
第一节 概述484
三、矿物药的鉴定486
四、矿物药的分类487
第二节 矿物类生药分述488
朱砂488
石膏 附:煅石膏489
雄黄 附:雌黄490
信石490
滑石491
赭石491
龙骨 附:龙齿491
芒硝492
硫磺492
第十四章 海洋类生药494
第一节 海洋生药的概况494
第二节 海洋生物的种类494
第三节 海洋生物的活性成分495
第四节 海洋类生药分述499
螺旋藻 附:极大螺旋藻等499
鲨鱼肝油500
海狗肾500
石决明501
主要参考文献502
动植物拉丁学名索引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