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针灸治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针灸治疗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3073467.jpg)
- 承淡安著;赵洛匀,连智华点校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352746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3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99页
- 主题词:针灸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针灸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叙言2
编辑大意3
骨骼筋肉血络铜人图5
第一篇 经穴9
第一章 针灸学术之沿革9
第二章 经穴之考证11
第一节 人身度量标准11
第二节 手太阴肺经13
附 手太阴肺经穴歌19
附 手太阴肺经经穴分寸歌19
第三节 手阳明大肠经21
附 手阳明大肠经穴歌32
附 手阳明大肠经经穴分寸歌32
第四节 足阳明胃经33
附 足阳明胃经穴歌50
附 足阳明胃经经穴分寸歌52
第五节 足太阴脾经52
附 足太阴脾经穴歌62
附 足太阴脾经经穴分寸歌62
第六节 手少阴心经62
附 手少阴心经穴歌66
第七节 手太阳小肠经68
附 手少阴心经经穴分寸歌68
附 手太阳小肠经穴歌76
附 手太阳小肠经经穴分寸歌76
第八节 足太阳膀胱经76
附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100
附 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分寸歌101
第九节 足少阴肾经104
附 足少阴肾经穴歌114
附 足少阴肾经经穴分寸歌114
第十节 手厥阴心包络经116
附 手厥阴心包络经经穴分寸歌120
附 手厥阴心包络经穴歌120
第十一节 手少阳三焦经122
附 手少阳三焦经穴歌129
附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分寸歌131
第十二节 足少阳胆经131
附 足少阳胆经穴歌146
附 足少阳胆经经穴分寸歌146
第十三节 足厥阴肝经148
附 足厥阴肝经穴歌154
附 足厥阴肝经经穴分寸歌154
第十四节 奇经八脉之一 任脉156
第十五节 奇经八脉之二 督脉166
附 任脉经穴分寸歌166
附 任脉经穴歌166
附 督脉经穴歌175
附 督脉经穴分寸歌177
第十六节 奇经八脉之三 冲脉177
第十七节 奇经八脉之四 带脉178
第十八节 奇经八脉之五 阳蹻脉178
第十九节 奇经八脉之六 阴蹻脉179
第二十节 奇经八脉之七 阳维脉179
第二十一节 奇经八脉之八 阴维脉181
第二十二节 经外奇穴摘要181
一、取膏肓腧穴法181
二、取患门穴法182
三、取四花穴法183
四、骑竹马灸法184
五、腰眼穴184
六、太阳184
七、海泉185
八、左金津右玉液185
九、机关185
十、百劳185
附 灸瘰疬法185
十一、肘尖185
十二、通关185
十六、足太阴、太阳穴186
十五、精宫186
十三、直骨186
十四、夹脊186
十七、鹤顶187
十八、足小趾尖187
十九、中魁187
二十、大小骨空187
附 经穴异名表187
1.同名异穴187
2.一穴二名187
3.一穴三名188
5.一穴五名189
4.一穴四名189
6.一穴六名与数名190
第二篇 手术191
第一章 针之施用与设制191
第一节 针之制造191
第二节 针之形式192
第三节 施针手法192
第四节 用针补泻手法193
附 杨氏用针手法194
一、烧山火195
五、留气法196
四、阴中隐阳196
六、运气法196
二、透天凉196
三、阳中隐阴196
七、提气法197
八、中气法197
九、苍龙摆尾手法197
十、赤凤摇头手法197
十一、龙虎交战手法197
十四、通关交经198
十五、隔角交经198
十六、关节交经198
十三、五脏交经198
十二、龙虎升降手法198
十七、子午补泻199
十八、子午捣臼法199
第二章 灸之施用与设制200
第一节 艾之选择200
第二节 艾绒之制造200
第三节 艾炷之大小与灸法200
第四节 艾灸之善后201
生肌玉红膏方201
第五节 灸之种类201
附 雷火针方202
太乙神针方202
附 实地施针治疗之二三注意与手法203
第六节 现代灸法之误谬203
第三篇 治疗205
第一章 针灸治疗总诀205
一、十二经井荥俞经合治症主要诀205
二、行针指要诀205
三、四总穴诀206
四、看部取穴诀206
五、八法诀206
六、八会诀208
七、马丹阳天星十二诀208
八、十二经主客原络诀210
九、百症赋212
十、玉龙赋215
十一、通玄指要赋216
十二、标幽赋217
十三、兰江赋218
十四、席弘赋218
十五、长桑君天星秘诀220
十六、灵光赋220
十七、玉龙歌221
十八、胜玉歌225
十九、杂病穴法歌226
二十、肘后歌228
第一节 伤寒门230
一、太阳病230
第二章 针灸治疗各论230
二、阳明病231
三、少阳病231
四、太阴病232
五、少阴病233
六、厥阴病234
第二节 温热病门235
一、春温235
二、暑温236
三、温毒236
四、湿温237
五、温疟237
六、冬温238
第三节 暑病门239
一、中暑239
二、暑厥239
三、伏暑240
第四节 霍乱门241
一、寒霍乱241
二、热霍乱242
三、干霍乱243
第五节 中风门243
一、中经络243
二、中血脉244
三、中脏腑246
一、急惊风247
四、类中风247
第六节 惊风门247
二、慢惊风248
三、类惊风248
第七节 痉厥门249
一、柔痉249
二、刚痉249
三、痰厥250
四、食厥250
五、气厥251
六、寒厥251
七、热厥252
二、癫症253
第八节 癫狂门253
一、狂病253
三、痫病254
第九节 疟疾门255
一、热疟255
二、寒疟256
三、间日疟256
四、疟母257
附录 疟病并有下列症者针之257
第十节 泻痢门258
一、寒泻258
三、白痢259
二、热泻259
四、赤白痢260
五、休息痢260
六、噤口痢261
第十一节 咳嗽门261
一、风寒咳嗽261
二、痰热咳嗽262
三、虚劳咳嗽263
四、痰饮咳嗽263
第十二节 痰饮门264
一、湿痰264
三、风痰265
二、燥痰265
四、热痰266
五、寒痰266
六、痰饮266
七、悬饮267
八、溢饮267
九、支饮268
十、伏饮268
第十三节 哮喘门269
一、热哮269
二、冷哮270
三、实喘270
一、阳虚271
四、虚喘271
第十四节 虚劳门271
二、阴虚272
三、虚劳272
第十五节 吐衄门273
一、吐血273
二、衄血274
第十六节 呕吐门275
一、热吐275
二、寒吐275
第十七节 噎膈门276
一、寒膈276
三、干呕276
二、热膈277
三、气膈278
四、痰膈278
五、食膈279
六、虚膈279
第十八节 臌胀门280
一、水臌280
二、气臌280
三、实胀281
四、虚胀281
一、癥病282
第十九节 癥瘕门282
第二十节 五积门283
一、心积283
二、瘕病283
二、肝积284
三、脾积284
四、肺积285
五、肾积285
第二十一节 三消门286
一、上消286
二、中消286
一、阳黄287
三、下消287
第二十二节 黄疸门287
二、阴黄288
三、酒疸288
四、女劳疸289
五、黑疸289
六、食疸289
第二十三节 汗病门290
一、实汗290
二、虚汗290
四、黄汗291
三、盗汗291
第二十四节 寤寐门292
一、不眠症292
二、多寐症293
第二十五节 脚气门293
一、湿脚气293
二、干脚气294
第二十六节 痿痹门294
一、痿症294
第二十七节 疝气门295
一、冲疝295
二、痹症295
二、癫疝296
三、厥疝296
四、狐疝297
五、瘕疝297
六、?疝298
七、癃疝298
第二十八节 遗精门299
一、梦遗299
二、滑精299
第二十九节 淋浊门300
一、五淋300
第三十节 癃闭门301
一、小便癃301
二、白浊301
二、大便闭302
第三十一节 便血门302
一、大便血302
二、小便血303
第三十二节 痔漏门303
痔漏304
第三十三节 头部病门304
头痛 眩晕 头肿胀308
第三十四节 目疾门308
第三十五节 耳疾门311
目赤 目痛 目翳311
耳鸣 耳聋 聤耳313
第三十六节 鼻疾门313
鼻塞 鼻痔 鼻流清涕 脑漏 赤鼻314
第三十七节 牙齿门314
牙痛315
第三十八节 口舌门315
第三十九节 咽喉门317
喉风 乳蛾319
第四十节 手足病门319
手足不能屈伸、行立 疼痛 酸麻324
第四十一节 胸腹门324
第四十二节 腰背门326
胸胁 痛 痹胀 满腹痛 ?胀326
背痛 背强 腰酸痛328
第三章 针灸治疗分类摘要328
第一节 内景篇328
一、精门(五条)328
二、气门(九条)328
三、神门(六条)328
四、血门(九条)329
五、梦门(五条)329
六、声音门(四条)329
十一、虫门(一条)330
十、胞宫门(六条)330
九、痰饮门(四条)330
八、津液门(六条)330
七、言语门(四条)330
十二、小便门(十一条)331
十三、大便门(十五条)331
第二节 外景篇332
一、头部门(十六条)332
二、面部门(四条)332
三、目门(二十条)332
四、耳门(五条)333
附 灸暴聋法333
五、鼻门(七条)333
八、齿门(三条)334
六、口门(七条)334
七、舌门(六条)334
九、咽喉门(十二条)335
十、颈项门(五条)335
十一、背部门(十条)335
十二、胸部门(二十一条)335
附 结胸灸法336
十三、胁部门(八条)336
十四、乳门(五条)337
十五、腹部门(八条)337
十六、腰部门(八条)337
十七、手部门(二十五条)337
十八、足部门(三十六条)338
十九、皮门(三条)339
二十、肉门(一条)339
二十一、脉门(二条)339
二十二、筋门(六条)340
二十三、骨门(三条)340
二十四、前阴门(二十四条)340
附 灸疝法341
二十五、后阴门(十六条)341
附 灸痔法341
第三节 杂病篇341
一、风门(十四条)341
二、寒门(二十六条)342
四、火门(十四条)344
五、内伤门(九条)344
六、虚劳门(五条)344
三、湿门(一条)344
七、咳喘门(十六条)345
附 灸哮喘断根法345
八、呕吐门(九条)345
九、胀满门(七条)346
十、浮肿门(五条)346
十一、积聚门(九条)346
十三、疟疾门(十四条)347
十四、温疫门(二条)347
三十六种黄疸灸法347
十二、黄疸门(四条)347
十五、霍乱门(七条)348
十六、癫痫门(二十一条)348
附 邪祟针灸十三鬼穴349
十七、妇人门(十六条)349
十八、小儿门(十七条)350
十九、疡肿门(十二条)350
附 骨疽350
附录352
新旧医学名词对照表352
中药剂量新旧对照换算表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