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指导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林巧爱,董海艳主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730804566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25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34页
- 主题词:医药学:免疫学-实验-医学院校-教材;医药学:微生物学-实验-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指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实验须知1
第一篇 医学免疫学实验5
实验一 凝集反应5
一、ABO血型测定(玻片凝集反应)5
二、试管凝集反应6
实验二 沉淀反应8
一、双向免疫琼脂扩散8
二、对流免疫电泳技术9
三、单向免疫琼脂扩散试验10
四、免疫电泳11
实验三 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13
实验四 溶血空斑试验(小室液相法)14
实验五 T、B淋巴细胞分离技术16
一、磁珠分离法16
二、流式细胞仪分离法17
实验六 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离技术)19
实验七 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21
实验八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3
一、ELISA间接法24
二、ELISA双抗体夹心法24
三、ELISA双位点一步法25
实验九 B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SmIg)的检测(直接免疫荧光法)26
实验十 白细胞介素2的测定27
一、3R-TdR掺入法27
二、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28
实验十一 NK细胞杀伤功能测定29
实验十二 杂交瘤技术(单克隆抗体制备)31
一、细胞融合前准备31
二、细胞融合选择杂交瘤细胞32
三、抗体的检测34
四、杂交瘤的克隆化和冻存34
五、单克隆抗体的大量生产35
七、影响因素、失败原因分析36
六、单克隆抗体的鉴定36
实验十三 免疫血清的制备38
实验十四 细胞凋亡检测40
一、Annexin-V-FITC单染法40
二、形态学检测法41
三、线粒体膜势能的检测42
四、DNA·片断化检测42
五、TUNEL法43
六、caspase-3活性的检测44
七、Annexin-Ⅴ和PI双染法45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49
实验十五 电子显微镜的原理与使用方法49
一、电子显微镜的原理49
二、超薄切片样品的制备50
三、样品负染技术51
一、显微镜油镜使用法52
实验十六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52
二、细菌的形态观察54
实验十七 细菌不染色标本观察法55
实验十八 细菌的染色标本检查法57
一、单染色法57
二、革兰染色法(Gram's染色法)58
三、抗酸染色法59
实验十九 细菌的特殊结构染色方法60
一、荚膜染色法60
二、芽胞染色法60
三、鞭毛染色法61
实验二十 细菌的人工培养方法62
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62
二、细菌人工培养的接种方法63
三、细菌生化反应66
二、正常人体的细菌检查70
一、自然环境中细菌的检查70
实验二十一 细菌的分布70
实验二十二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72
一、物理因素对细菌的影响72
二、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74
三、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琼脂扩散法)74
实验二十三 病原菌的致病性实验76
一、透明质酸酶的扩散作用76
二、破伤风梭菌外毒素的毒性作用76
三、血浆凝固酶试验77
四、内毒素测定与鲎试验77
实验二十四 体液的杀菌作用79
一、溶菌酶试验79
二、正常血清的杀菌作用79
实验二十五 病原性球菌81
一、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的形态及染色性81
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肺炎球菌培养特性81
三、抗链球菌溶血毒素“O”试验82
实验二十六 化脓性球菌脓汁的检查84
实验二十七 肠道杆菌85
一、肠道杆菌的形态及染色性85
二、肠道杆菌培养特性85
三、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85
实验二十八 粪便标本中致病性肠道杆菌的分离与鉴定87
实验二十九 需氧芽胞杆菌89
一、炭疽杆菌和枯草杆菌的生物学特性89
二、炭疽杆菌串珠实验89
实验三十 厌氧芽胞梭菌91
一、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与肉毒梭菌的形态及染色性91
二、产气荚膜梭菌的“汹涌发酵”试验91
三、产气荚膜梭菌动物试验92
四、厌氧培养法92
三、白喉棒状杆菌平板毒力试验94
二、白喉棒状杆菌的培养特性94
一、白喉棒状杆菌形态及染色性94
实验三十一 棒状杆菌94
实验三十二 分枝杆菌96
一、结核杆菌的培养特征96
二、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的直接涂片检查96
实验三十三 立克次体97
一、立克次体的形态与染色性(示教)97
二、血清学诊断方法——外斐(Weil-Pelix)反应97
实验三十四 螺旋体99
一、螺旋体形态(示教)99
二、暗视野显微观察钩端螺旋体的活动力99
实验三十五 真菌100
一、真菌基本形态及菌溶特点100
二、浅部真菌病临床标本直接镜检方法101
一、病毒的形态(示教)102
二、狂犬病毒内基(Negri)包涵体(示教)102
实验三十六 病毒的形态学特点102
实验三十七 病毒的培养方法103
一、动物接种法103
二、鸡胚培养法103
三、病毒组织培养法106
实验三十八 流感病毒的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108
一、血凝试验108
二、血凝抑制试验109
一、碱变性法提取质粒DNA111
实验三十九 质粒DNA提取及琼脂糖凝胶电泳111
二、琼脂糖凝胶电泳112
实验四十 耐药质粒DNA转化实验113
一、感受态菌的制备113
二、质粒转化113
附录一 常用免疫学试剂的配制方法115
附录二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方法119
附录三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方法121